首頁 > 范文大全 > 班主任和家長溝通工作技巧

班主任和家長溝通工作技巧

2024-08-01 閱讀 8042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工作技巧

對于一所學校來說,班主任是十分重要的角色,重要到了甚至能夠代表整個學校。因為在家長的心中,班主任對待孩子,在家長的心目中,就代表了學校工作的全部。今天的主要議題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工作技巧,這個話題對于我們班主任尤其是年輕的班主任十分重要,因為與家長的溝通問題,涉及到“人與人交往”的問題。在曾經的師生關系中,或者說教師與家長的關系中,教師處于絕對的優勢地位和引領地位,因為在曾經的社會關系中,教師就是“知識”的代表,無疑在中國有一個階段,知識是有著崇高的地位的。因為在農村,家長能認識幾個字就不錯了,在城市,小學三年級畢業就可以到工廠做工。在這樣的家長中間,班主任(教師)自然要享受著崇高的地位。

但是今天,這些客觀因素都變得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我們應該有更新的認識,對教師、學生、家長的重新定位。

1、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要有職業素養,以禮相待。就像剛才夢媛老師提到的案例,很多家長表現出來的意見簡直匪夷所思,不可理喻。因為現在的社會大環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缺失,總是容易把人往壞處去想,總是覺得老師或者學校背后藏著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越是如此,越是要克制自己,表現出職業的素養,不能“以氣至氣”,因為不管你的年齡、性別、還是資歷,與對方比較起來是多么的“淡雅”,但首先你是教師,是班主任,是孩子心中的一份天。如果你去較勁,去以“粗暴的家長的心態”來對待,到頭來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不好的結果就是“家長始終在你的眼睛里面跳”。

以禮相待還要有大智慧。能夠收服家長,讓他回歸到你工作的范圍內,逐漸掌握話語權的主動。比如剛才案例中提到的家長不理解學校對孩子的安全的考慮,因為喝了酒,就無端的指責老師,我們在處理的時候做到有理有據有節,家長自然就會佩服。俗話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切不可覺得委屈,因為你的職業決定了你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

2、要轉換角色,換位思考,多多理解家長。我記得一位老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孩子在上幼兒園,家長去接的時候,園里只剩下了她的孩子,老師也在陪著,覺得特別不好意思。這位老師為什么不早一點兒走呢,因為學校有事兒,或者自己還有認為更重要的工作要處理。我們的家長何嘗不是呢?他們請假出來可能就那么一會兒,或者根本就請不下來。比如忘帶了東西,或者昨天的作業沒有寫,有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實在壓抑不了心里的火兒,必須讓孩子打電話,找家長,送作業來。可能那邊的家長聽到這個電話,是多么的著急和焦慮啊。

我們有的老師過于自我為中心了,所以做了很多的工作,不能得到家長的理解,也就不能樹立起在家長心中的口碑。

3、要讓家長看到希望。要報憂,還要報喜。平常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哪個孩子不聽話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可我很少聽到說:“哪個孩子有進步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長此以往家長只要一聽到是老師的電話,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聽話了。可我認為孩子不聽話可以告知家長,但更多地要把學生的進步告知他的家長,尤其是他的孩子確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或成績后,這是你和家長的溝通也尤為重要。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系,這樣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何樂而不為呢?可能我們班主任的一句話,就會讓一個家庭擁有更多的歡樂。

4、與家長溝通,要進退有度,不溫不火。家校通,弄得家長比較煩,不能“像管理學生一樣管理家長”。我們是好心,弄得家長很煩,最好能始終把握好家長對于孩子關心的“度”,給誰多些,給誰少些。還要學會給孩子“攢材料”,不急于和家長溝通,要摸準脈在交流,讓家長覺得找得準,有方法。

5、幾種特殊家長群體的處理技巧:

(1)對于有教養的家長,盡可能將學生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主動請他們提出教育措施,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充分肯定和采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并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學生家長一起,同心協力,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2)對于溺愛型的家長,交談時,首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良好的表現予以真摯的贊賞和表揚,然后再指出學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使對方從心理上能接納意見。同時懇切地指出溺愛對孩子的危害,耐心的熱情的幫助和說服家長采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子女,讓家長如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千萬不能因溺愛而隱瞞孩子的過失。(家長過于溺愛導致孩子失去正常生活能力)

(3)對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長,班主任要多報喜,少報憂,使家長意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愛心與期望心理,改變放任不管的態度,吸引他們主動參與教育孩子的活動。同時要委婉的支出放任不管對孩子的影響,使家長明白,孩子生長在一個缺乏愛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從而增強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程度,加強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感情,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4)對于后進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我們班主任最頭痛的是面對“后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的失望嘆息,無言以對。對于后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我們不能哪壺不開提哪壺,要盡量挖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但一次不能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再說到孩子的優點是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缺點是語氣要委婉,這樣就會讓家長對孩子有信心。只要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5)對于氣勢洶洶的家長,我們要以理服人。處理家長氣沖沖有很多辦法,比如接電話,可以先讓家長慢慢說,慢下來,告訴他我在認真地聽。或者也可以說和孩子了解一下情況,再和家長溝通。如果家長來到學校,也可以讓家長先坐下來,給倒上一杯水,或者到會議室,一個讓家長能心平氣和的地方,了解家長的訴求。在人際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微笑能讓人輕易渡過尷尬、困難的場合,既能贏得別人的好感,還能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消除誤解和矛盾。

與家長溝通是一項藝術,更是一項才能。你看有的老師并沒有和家長累的不行,但是工作很高效,家長認可,學生配合,這也涉及到人與人交往的技巧和能力。概括起來就是“樹立自己的口碑,完善自己的方法,讓學生喜歡并且尊敬”,作為班主任就得到的都是正面的評價。尤其青年教師要認真學習,不斷摸索經驗。

篇2:借助校訊通與家長溝通幾點做法

借助“校訊通”與家長溝通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校訊通家校溝通

摘要:“校訊通”,為學校與家長溝通架設了交流平臺,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架起學校與家長的情感紐帶。。隨著“校訊通”系統的不斷升級,功能的不斷完善,“校訊通”所帶來的家校教育合力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

做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班主任,我深深體會到和家長溝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又是最令人頭疼的一個環節。由于年齡上存在較大差異,在開展家訪工作時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尤其在和家長交流時,往往有很多話要講,卻苦于沒有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自從有了“校訊通”,為我與家長的溝通架設了一個高效的平臺,我與到家長增進了解、相互信任,讓家長成為我強有力的后盾,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

下面就自己使用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利用校訊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

家長最關心的莫過于他的小孩在校的各方面表現了,包括學習成績、學習狀態、紀律表現、出勤情況、生活情況、與同學關系等方面。班主任掌控著全班學生的各方面信息,及時將學生的在校情況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隨時隨地全面地了解。班主任要抓住這一契機,及時與家長互動,凝聚家校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學生。家長在收到班主任的這些信息時,將會非常感激。不管班主任給家長發送的是小孩好與不好的方面,家長都很歡迎收到,并且愿意協助老師作好工作。這也充分體現了“關愛每一廣泛學生,欣賞每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本人經常收到家長反饋回來的信息“謝謝老師的關心,給您添麻煩了。我會教育他的。以后還有什么問題,請及時給我信息。”等短信。

二、利用“校訊通”,發送平安短信。學生安全問題是學校、家長共同關心的頭等大事。安全問題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隨著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安全信息語發送給家長,讓家長關注,讓家長放心。比如:

雨天時期,給家長提醒:“近期雨天路滑,請家長給小孩買好雨具,避免小孩單手騎車,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流感時期,給家長提醒“受各方面的影響,近期學生流行性感冒的人數增多,為了讓您的小孩能健康快樂地讀書請您留意小孩的健康狀況,及時預防和治療。”

諸如此類,各種安全問題,作為班主任要隨時掌握,及時給家長反饋這些安全信息。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一年來班級沒有出現過安全事故,家長非常放心。

三、利用校訊通,架起與家長的情感紐帶。每逢節日,不忘給家長們發一條溫馨的短信,如:“月是中秋分外明,祝您天天好心情;皓月當寧灑清輝,美好事兒一堆堆: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您好!新春到了,在這歡慶節日里,讓喜氣圍同繞著您,讓快樂追隨著你,祝您與您的家人生活美滿,合家平安!”。這看是一條很平常的祝福語,卻傳遞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對家庭的關注之情,同時家長也會給老師回以同樣溫馨的祝福。如此一來,讓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的和諧,為今天順利地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篇3:老師與家長常溝通是教育孩子好辦法

老師與家長常溝通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與家長常溝通,協作教育小學生對家庭長輩的情感態度的形成。小學生在學校接受了關于應該尊敬熱愛長輩和怎樣尊敬熱愛長輩的教育,更重要的要通過小學生與長輩的共同生活和交往實踐形成尊敬熱愛長輩的態度言行。如果家庭教育不配合、不協作,家長對孩子沒有尊敬熱愛長輩的要求,溺愛、縱寵孩子,小學的教育就將落空。如果家長教育不得法,也不會受到好的效果。因此,取得家庭配合、協作教育,是落實幼兒尊敬熱愛長輩教育不可忽略的一環。教師要通過家長了解小學生在家里的表現,交換意見,溝通教育思想,取得共識,爭取家長的配合和協作。以尊敬熱愛長輩表現不理想的小學生為重點,與家長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表現和特點,分析其情感特點形成的原因。教師要指導家長如果對孩子既嚴格要求,又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家庭環境氣氛。教育孩子要尊敬熱愛長輩,并創設機會,引導孩子去實踐。教師要主動與家長經常聯系,互相溝通孩子尊敬熱愛長輩的表現。教師利用班集體的力量,表揚孩子的點滴進步,鼓勵孩子做得更好。實踐表明,做好了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小學生尊敬熱愛長輩的工作才能有針對性,并落到實處,取得好的效果。

尊敬老人,意味著一種感恩,意味著繼承,更意味著一個人的人格健全。家長、教師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尊敬長輩的習慣,教育孩子關愛長輩。當然,我們也應該在孩子的耳邊叮囑他:要尊敬長輩、聽從長輩教導,努力做個爺爺奶奶心目中的好孩子。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讓這種美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小學生,班集體,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