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初中思想品德小組合作學習中有效分組策略研究》第二研究階段工作總結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課題《初中思想品德小組合作學習中有效分組的策略研究》第二研究階段工作總結
由于學校領導的重視,課題組負責人的精心組織,在取得前階段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課題組成員認真扎實,循序漸進地推進課題研究工作,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現將本階段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加強管理,保障課題研究有序進行
為保證課題研究能在科學有序的工作狀態下順利進行,我們制定了本階段的研究工作計劃,在計劃中安排各時間段的學習任務和活動內容,要求課題組成員做到"三必須":必須隨時了解課題研究的狀況;必須加強學習,用科學理論指導自己的研究工作;必須準時參加每次的課題小組學習活動,及時了解課題研究的動態。
二、明確任務,提升研究質量
課題負責人丁**、黃**圍繞上階段課題研究的重點、推進方式、時間安排和實踐成果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同時又部署、分解了近階段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在回顧課題實施以來取得成績的基礎上,課題組成員明確自己的任務,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參與課題研究的熱情。在此期間,課題組成員積極與兄弟學校教師進行探討交流,共同為課題的開展出謀劃策。
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課題研究水平
加強理論學習是我們順利實施本課題研究的有力保障。課題組的老師經過多次參加理論學習,形成了資源意識,主動利用課堂外的教學資源,把課題研究和教學有機結合,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四、收獲和體會
本階段的研究和實踐讓我們在課題研究中得到了不少的收獲,對初中思想品德小組合作及有效分組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學校發展的關鍵在教師,我校正是通過課題研究來培養教師,提升教師的研究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努力做好課題研究工作,讓課題研究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面對下階段的研究工作,我們有信心做得更好。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2:思想品德課備課制度
備課是上好課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必須認真備好課。
1、學期備課,即教學計劃。每學期開學前(寒暑假期間),教師應認真鉆研教學大綱,通讀教材,了解分析學生的現狀,把握知識系統和結構,明確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重點、難點,安排學期教學進度。主要包括學生情況分析、教材分析、學期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措施和教學時間安排,各單元所需的直觀教具等。
學期備課應在教研組研究通過后,報教導處審批,一式兩份,個人、教導處各存一份。
2、單元備課。以個人備課為主,在教師自備的基礎上,備課組還要集體研討,確定單元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教材處理、課時劃分、形成性測試題的選編等。其內容包括單元名稱、單元教學目的要求、本單元知識結構、重難點、學生情況分析、課時劃分、每節課解決的主要問題、教學方法、所需電教設備、教具等。同一年級應做到教學內容、進度、習題三統一。單元備課由教研組長檢查審定,一式兩份,個人、教研組各存一份備查。
3、課時備課。應超前一周備課,要求有備課本。教案要獨立完成,不照抄他人及教學參考書,不用舊教案。教案必須有下列內容:本課時教學目標(目的)、教學重點、難點、課的類型、課前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師生雙邊活動安排及作業設計等。
4、所教學科一律書面備課,無教案不能上講臺。
5、備課要書寫正規,眉目清楚。
篇3:構建高效思想品德課堂來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構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課堂來提高教學質量
長坡中學李傳能
【摘要】高效課堂是指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學方法的科學化。要求教師夯實專業理論基礎,提升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吸引、維持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動機,以獲取持久的學習動力。教學環節上抓好信息反饋,加強科學訓練,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從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效課堂專業理論學習動機科學訓練
在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教育大師們對有效課堂各抒己見,葉瀾教授對一節好課的評價是“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錢志亮教授認為高效、高質完成教學任務的課堂即為“有效課堂”;孟照彬教授對“有效課堂”論述更為具體: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效率為有效教育的精神,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中體現“知識性、個性、創造性、互動性、主動性、能動性”。
我認為,在“有效”的基礎上更要“高效”。所謂“高效”,是指教學中用最少的時間促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高效課堂是指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學方法的科學化,它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隨著新課改向縱深發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了一個戰略性問題,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拋開形式主義的束縛和功利主義的誘惑,潛心鉆研,勇于探索,構建有效課堂,努力做到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那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構建高效課堂呢?
一、夯實理論基礎,提升教師素質
作為一線的政治教師,無論政治課改革,還是從增強政治課德育功能的實效性而言,都離不開較高的素質,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必須夯實理論基礎,不斷提升綜合素質。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基本原則,也是中考政治命題的重要原則,用學過的理論知識來分析解答社會的熱點問題,一直是中考政治的命題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教師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x理論和“****”重要思想這些基本的理論,不能停留在表層的理解,而要吃透其精髓,深刻領會其內涵,這樣才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對馬列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應該熟練地掌握,我在教學中對此感悟較深。政治理論知識是我們能上好思想品德課的源泉,初三政治教材中有兩條重要的理論,一是*x同志提出的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二是*x同志提出的“****”重要思想,可以用來分析許多的社會熱點問題,例如重視解決“三農”問題、西部大開發問題、城鎮職工的再就業問題、農村教育問題、*****及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等,都可以運用這些理論去分析。如果教師對此類理論理解不透,是無法指導學生答題的。把時事作為思想品德考試的命題材料,是中考思想品德的特點,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才能敏銳地捕捉到時事與課本知識的結合點,從而提高備考效益。
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如果說真理的力量對人產生感召力,那么,人格的力量則會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普遍意義上講,真理力量的發揮有賴于人格力量的支撐。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是一種非權力影響力,它的作用機制是通過學生自然產生的敬佩、親切、依賴感,從而達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深入持久的影響。人格魅力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它會提高教師的威性,使學生心悅誠服,這是帶有強制性的法定約束力及權力影響力所不能及的。因此,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還要通曉各個門類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具有良好的師德、高尚的情操,甘為人梯,為人師表,把敬業、勤業、精業、樂業作為終生的追求,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升綜合素質。教師在教學中除了熟練掌握本學科的知識之外,還應當對教育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網絡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動機
認知過程中,“注意”“興趣”“動機”構成了學習的“動力”。烏申斯基指出:注意力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里的一切都必然要通過它。所以,課堂上教師常常通過創設教學情景等手段,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引起學生注意的方法很多,如用多媒體展示的色彩、動畫、音像材料或提出能引發思考的問題;教師抑揚頓挫的聲調、肢體語言和其他活動的方式等等,“注意”就能讓信息順利通過感覺記憶進入到短時記憶,這就解釋了課堂上為什么開始常常要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引入新課環節很重要,常言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好是從學生感興趣的日常生活實例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一課《我愛我家》時,我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名字所隱含的寓意。學生的興趣馬上就來了,紛紛發言介紹自己的名字。在介紹自己和聽別人的介紹過程中,他們深深感悟到父母家人對自己的希望和愛。在此基礎上,我導入新課:“簡簡單單的名字,寄予了家人深切的愛。我們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溫暖所包圍。那么,什么是家呢?怎樣讓愛住我家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分內容。學生帶著濃濃的學習興趣與我一同進入了新課的教學活動。另外,我還采用讓學生討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生活事件、歌曲、謎語等方式導入新課。我還注意多設置生活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主動參與,強化體驗意識,積極開展生活化活動教學。
作為教師不僅開課要引起學生的注意,而且要使注意貫穿整個課堂,目標教學法就是在課堂上通過目標、問題鏈引起學生的注意。有經驗的老師在進行重點、難點內容的教學之前就能做到引起學生注意,課的開始展示教學目標,課的結束讓學生小結等教學手段,都是為了使學生清楚地了解課堂上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幫助學生越過“不知自己不知”的認知階段,這是轉化學困生,優化認知過程的有效方法。
如果說“注意”是優化認知過程的的先導,則“興趣”就是優化認知過程的關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獲得持久的學習動力。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要求,是實現“小課堂大社會”,利用時政進行教學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思想品德全一冊第二課《承擔對社會的責任》一課時,我利用20**年感動中國人物金晶的事跡,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在黑板上寫下金晶的名字,給學生講述當時分裂祖國分子令人憤怒的行徑和金晶令人感動的表現,金晶用自己殘缺的身軀護住了奧運火炬,大聲對分裂祖國分子怒斥:“火炬在我手中,誰也搶不走”。當我說完這句話時,我問學生:作為火炬手金晶為什么不顧個人安危而保護火炬?學生自然想到了責任的話題,由此巧妙引導,學生對社會現象進行評論:在社會生活中哪些行為是負責任的表現,還存在哪些不負責任的現象?通過這一個個例子,強化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充分體現出思想品德課“小課堂大社會”的特點。可見,教學過程也是智育德育融合的過程,這就是管教管導,教書育人的真諦。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常用的心理方法是“成功體驗”。即讓學生努力取得一個小成功,立即付之“成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