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觀摩感受
上周五,我校舉行了“語文教師素養大賽”,大賽共分為“誦讀展示、書寫展示、知識素養現場答題展示、才藝展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展示都發揮著他們獨特的風采。每一位選手的精彩展示都贏得了觀摩教師們的片片掌聲。
一、出色的朗讀
四位老師分別朗讀了自選的朗讀材料,每個人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二、規范美觀的書寫
在這一環節中,選手要求在三分鐘內完成所給內容。每位選手的字用筆都很到位,每個字的力度很到位。
三、精彩的才藝表演
最精彩的就是才藝表演了。有的老師表演了古詩朗讀,印象最深刻的是郭淑芬老師表演的絲網花制作。五顏六色的絲網花在郭老師的手里朵朵綻放,贏得大家的一陣陣掌聲。
四、知識素養現場答題
深厚的文學底蘊是一個好語文老師的基礎,這部分的展示就真正看得出一個語文老師平時知識儲備能力和分析能力。觀摩的老師都覺得很有難度,但是參賽的老師從容淡定的進行簡答,選擇,判斷。
通過本次觀摩活動,我感受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一定要博覽群書,不能只知道重視教學,教學外的廣闊天地都要涉及,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要重視識字和寫字教學,重視孩子的閱讀、自由閱讀和創造性閱讀,注重文本、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同時讀書要注重整體感,切忌支離破碎,要重視精讀、略讀和瀏覽的有機結合,發揮好各自的功效。
篇2:新課改浪潮中小學語文教師素養
新課改浪潮中小學語文教師素養
素養,何為素養?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素養?特別是在今天提倡新課改的浪潮中,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可以回顧自己的教學歷程來反思一下,我們是否具備了應該具備的素養。自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是???是得過且過,還是???起碼要對得起每天面對我們的那幾十雙明亮而又渴望的眼睛。
一、豐厚全面的文化
我覺得一個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從哪里來?那就是從閱讀中來。一個勤奮的教師,不僅讀教材,讀參考,更重要的是博覽群書。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在的教師不是不想讀書,而是沒有時間去讀書,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積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積累的多,還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師不是這樣,這可能與自身的成長有關。語文無論怎么定位,始終是母語教學,語文始終離不開文化。那么,一個教師缺少了文化內涵,是不會把語文教好的。小學生雖小,但是他們在課堂中,問題多,他們什么都問,什么都敢問,一個教師總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學生玩“踢球”,也有失教師的職責。古語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個功能什么時候也不能丟失。轉變教師角色與教學方法,不是把教師的文化也一起扔掉了。所以,一個語文教師要始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這也是我們說的繼續教育。
二、精美流暢的語言
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一個語文教師不能正確運用祖國語言與學生交流是不可原諒的,一個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用詞豐富、嚴密,而且要流暢、純正。我見到許多語文教師說話很隨意,想什么就說什么,一句話重復幾遍,且時常帶著口頭語,一聽到這樣的教師上課,就感到不舒服。還有的教師方言很重,語氣平淡無味,在范讀課文時,還不如一個學生。這樣的語文教師怎么能有語文感染力。相反,一個非常有語言修養的教師,往講臺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說起話來,鏗鏘有力,抑揚頓挫,聲聲悅耳,從語氣和音質上就技高一籌。一個非常有語言修養的教師,應該是語言簡練、準確,字字句句條理嚴密,并且有很強的邏輯性。一個非常有修養的語文教師,不僅注意自己的語言,也非常注意學生的語言,他總是認真地傾聽學生的語言,抓住時機規范或矯正學生的語言。如果學生在這樣教師的影響下,那么他們的語文能力一定能提高。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決定語文課成敗的關鍵之一。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苯處煹臐撘颇淖饔茫瑢W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況且小學生正處于發育時期,他們有極強的模仿傾向??梢?,教師的語言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三、燃燒的激情
語文是情感的語文,因為語文不僅學語文知識,還承載著傳承文化,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情感,這種情感來自于對文本的解讀,來自于對生活的感悟,來自于對學生的熱愛。有人批評說,教師的激情是一種造作,我認為這樣的認識是不正確的。教師是教書育人的,教師雖然不是演員,但必須能做到以情激情。如,即使你有很多不愉快的事,那么,你面對學生,也不能把你內心的傷感留給學生,虛偽的也是善良的。一個有激情的教師始終是想著孩子所想,始終和孩子一起共享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激情需要點燃,需要走進文本與讀者的內心。
四、專業的知識
對學生來說,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那么對于教師來說,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不講究系統的知識體系了,教師也無需具備那么多知識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學觀念的轉變上,用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師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斷的江河。”此話完全是教師在自我推卸責任,是對新課程的曲解。的確,在當今時代,一個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識,況且信息時代的來臨,知識可以儲存在電腦里,但是電腦永遠也無法替代人腦。知識是人腦創新的基礎。語文不講究完整的知識體系,但不等于不教知識了。所以說,一個教師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補充鮮活的血液,連自己也變得陳舊了。一個教師始終要有知識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么編,課程怎么變,你必須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這樣你才無愧于自己,無愧于學生?!皶接脮r方恨少”,這是不變的真理。
五、敏捷的思維
一個語文教師,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只有閱讀積累、專業知識、豐富情感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所謂思維能力,就是指判斷、推理、概括、頓悟、應變等能力。思維也就是智慧。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所不同的是,它有很大的生成性。教學有預測,但又不能完全預測,尤其我們主張“以學論教”,“順學而教”,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挑戰。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閱讀中,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如果教師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是很難駕馭課堂的。比如,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開始讀書,而問題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師就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沒有必要的。有問題還要優化問題,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再如,教師與學生對話,教師不僅要注意傾聽,同時要迅速的分析學生的語言,要敏捷的判斷出學生發言的價值所在,然后是有針對的點撥或概括。有的教師,不能機敏的反應學生的問題,學生發言就點頭,說什么都挺好,或者一味的要求學生自己評價,教師是十足的指揮官。我覺得這樣的教師不是非得要那樣做,而是自己的思維節奏跟不上,也就是說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當然,教師也就跟著學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維能力的教師,不僅表現在對話中,還表現在教學方法的運用和突發事件的處理上。
篇3:市首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觀摩體會
市首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觀摩體會
作為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我有幸觀摩了市首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賽場上,我聆聽了選手們純正標準、如情入境的普通話朗讀;欣賞了他們規范美觀、頗見功底的粉筆字展示;領略了他們各具特色、美輪美奐的個人才藝展示和風格迥異、技藝精湛的課堂教學。每一輪比賽都讓我心靈受到強烈的沖擊和震撼,每一場比賽都展示出語文教師扎實的業務能力、過硬的語文基本功。這是一場具有高水平的小學語文盛會,這是一場實力的較量,這是一次智慧的交鋒!短短一天的時間里,我仿佛走進了課堂教學藝術的殿堂,欣賞著,感動著,思考著,我該有怎樣的一桶水呢?
第一輪是粉筆字書寫展示,參賽選手的粉筆字剛勁有力,或端莊清秀都表現出選手們得深厚的寫字功底。他們共聽寫了10個字詞,有全正確的,也有錯別字。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書寫漢字,正確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美觀、流暢,要注意結構的穿插,在不平衡中顯示了平衡,顯示了美,同時還要注意布局的合理。
第二輪是語文知識問答,有關于新課程標準的,有語文書上的必背古詩,也有對老師讀書的檢測,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老師,不僅要具備理論上教育教學的知識,還要不斷充實自己在實際中的教育教學知識。
第三輪是才藝表演是全方位展示了彰顯參賽教師個人風采的環節。激情的朗誦、靈動的舞姿、動聽的歌聲、精妙的書法、悠揚的笛聲將每一位聽課教師帶近一個個多彩的生命。令人贊嘆的是本次大賽有很多教師進行了書法展示,有的柔潤含剛,有的自成章法,場上縈繞著書卷墨香,中華國粹在傳承。莒縣街道的一位老師展示的剪紙才藝,全場掌聲雷動。我的收獲是:教師,你的座右銘不可以再局限于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你也可以有張揚的個性和怒放的生命,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你必須是一個雜家,你還得學有所長,個人魅力同樣會使你的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第四環節是課堂展示,由于時間問題我只聽了兩節,參賽選手上課教態自然親切,環節流暢,充滿智慧,那么真實樸素的課堂教學給我是洗禮。第一節課《清平樂。村居》,老師在引導孩子認識間隔號,解釋詞牌名時一步一步的引申,講解生動的形象,給學生留下深刻的映像,很容易理解題目。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認識教師素養提升的重要性:小學是孩子母語教育的啟蒙期,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一個小學語文教師個人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的成長。因此語文教師要力求做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漢字書寫的規范、美觀,會對學生產生定勢的影響;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手段,也能展現中國語言文字的多彩內涵;一個充滿魅力的語文教師,不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具有包羅萬象的綜合素養,也應具有至少一項才藝。在本次大賽中,老師們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唱歌、跳舞、樂器、繪畫、書法、課本劇等表演,盡顯其才,有些還有多項才能同時展示,讓我大飽眼福。如此之技,怎么不讓學生敬之、愛之,從中受到美的熏陶,知識與素養的提升。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參加素養大賽的每位選手都是身懷絕技,個個不凡。我們知道,作為教師,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其他技能,都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夠一路領先,屢獲第一選手,并非臨陣磨槍,而是平時的日積月累所得。“功在課外,利在課堂”。其實很多名師都是這樣的。我想:教師不應日復一日的行走在課堂中,而應有意的進行自我修煉。如果把平時的每次板書都當成競賽展示,讓每一次范讀都做到震撼學生的心靈,那么,我們的書就會越教越薄,我們的知識儲備就會越來越厚實。
教師應努力創造教學的精彩。我們不能只羨慕別人,而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潛心鉆研上,尋找各種機會錘煉自己的基本功,努力做一名有特長、有個性、充滿文學修養和文化素養的教師。只有像蜜蜂那樣“博采眾花”,釀出的蜜才能“又香又甜”,只有多讀多看,擁有深厚的知識素養,使知識源頭的活水源源不斷,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煥發無限生機。
孔子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一切都需要我們老師提升自身的技能素養與情感素養,還有其他諸多方面的素養,用“情”施教,向學生傳達教師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關切。教師做到這些學生才會笑意盈盈地愛學習、愛生活、愛老師、愛每個人!才能實現語文是生活中的語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