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考試命題學習心得
教師考試命題學習心得
命好題是檢測教師教學能力的一項重要的工作。課上的好的老師不見得能命好題。因為命題能力必須是在學習、探索和實踐中才能具有并不斷提高的。命好題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比較大的能力提升過程。
一、關注學生的發展性評價
現代教育評價旨在建立一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現代理念下的學生學習評價,不僅僅知識和技能,而且也關注過程和方法尤其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技能等方面以及學科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為了較好地實施過程性評價和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1、注重對學生學科學習過程的評價。2、恰當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二、學業評價的測試題設計與編排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在小學學業評價的測試題的設計與編排中,必須符合測試的目標和要求,滿足導向性、科學性、全面性和適應性原則。要做到:1、命題的內容不能超出課程標準的要求;2、測試題涉及的知識結構合理;3、測試題的難易比例搭配恰當;4、測試題的文字、語言表達、圖形、序號、標點符號等要準確無誤;5、題型的設計要符合測試的目標和要求。眾所周知,小學學科課程教學主張知識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并舉,因此,學科題型的設計、選擇和編排,必須處理好“雙基”與各種能力之間的關系。同時為了區分考生學科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強弱、大小,還應在能力考查的綜合程度和深淺層次上做出劃分,統籌兼顧,設計好整卷的布局。無論是整卷還是單題,都應以能力為主線進行題型設計。
三、善于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將愛心灑向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向“下次我一定能行”方向發展。
命題的過程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一份好的試題絕不是在短時間內生拼硬造出來的,同時,命題的過程又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思考的過程,會促使你更加認真地去了解學情和鉆研教材。命題過程也是一個研究過程,你所命的題就是你的研究成果。通常情況下,老師們被動應對考試的多,主動駕馭考試來改進教學的少。目前我們校推行的命題、審題方式目的是讓更多的老師參與到其中,促使我們每個老師都去認真學習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去關注考試說明,去研究優秀試題,從而提高我們對教學內容的把握能力,提高我們的整體教學水平。
當然,考試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還要注重對考試結果的分析,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認真思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理清教學思路,調整平時的教學重點與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的有效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篇2:考查科學思維理科考試命題策略探討
考查科學思維的理科考試命題策略探討
摘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目標,運用科學思維的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也是對具有科學素養的人的基本要求。在理科的紙筆評價中,可以利用科技論文、科學史和故事線索等策略編制題目,考查學生的科學思維。
關鍵詞:科學教育測評;科學思維;命題策略
在科學的發展歷程中,人們不斷通過觀察和實驗對各種自然現象進行研究。科學研究人員的思維范式將引導他們開展研究工作,其成果使科學得以發展和進步,這種思維范式就是常說的科學思維。在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最終指向于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公民,這是當今世界各國科學教育的共識。
1科學思維的內涵及構成要素
科學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自然界中事物(包括對象、過程、現象、事實等)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自然界中事物間的聯系和相互關系的間接的、概括的和能動的反映。它是一套策略性和元策略性的認知活動過程,其目標最終指向于新知識的獲得。科學思維主要包含三個要素:對實驗方法的理解,解釋數據的能力,以及對科學知識的理解。
在已有研究中,通常將科學推理與科學思維二者等同起來。但從認知的角度來分析,二者有一定的區別。科學推理是一種特定類型的論證活動,并不是日常生活經驗的組成部分。具體來說,科學推理是協調理論或信念、假設和相應證據的過程。其中,理論是指對特定情境的認知表征(cognitiverepresentation)。如果信念經檢核已經具備了正確的可能性,那么就會成為假設。證據是指通過對某一情境和系統的實證觀察而收集到的信息[6]。一旦有了證據,就可以檢驗假設的真偽。如果證據與個人頭腦中的理論或信念相悖,那么科學思維和推理也就變得尤為重要。在科學推理的過程中,涉及歸納、測量、實驗、推斷、預測、概括等能力。正確的思維方式能夠引導認知系統的改變和適應,進而使個體形成科學的理解,這正是科學思維和推理的重要結果形式。由此可以看出,科學推理在科學思維中占據核心的地位。
在新知識的產生過程中,涉及假設空間和實驗空間的雙重搜索,以及對證據的評估,接受、拒絕或修正當前假設,從而產生新知識。這些環節并不是單向進行的,而是具有復雜性和循環性。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用圖1展示科學思維各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其中科學推理部分的圓形圖示表示復雜的循環往復過程。
2科學思維的地位和價值
2.1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是理科課程的重要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的理科課程都強調課程的理科屬性,將“倡導探究性學習”作為重要的課程理念,期望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并能運用相關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特別是在科學探究能力的目標部分,強調學生要能夠作出假設和預期,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收集證據,利用恰當的方法解釋數據,并根據證據作出合理的判斷,這些能力都是科學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科學思維始終貫穿于科學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如果沒有科學思維的支撐,科學探究將失去方向,而沒有科學探究的過程,科學思維也將失去根據和實踐價值,二者密不可分。
此外,課程還要求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其中,獲取的信息就是證據,而信息加工過程是科學推理和科學思維的重要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基礎教育階段的理科課程都十分重視對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將其作為課程目標的核心組成部分。
科學研究,關鍵詞,自然界,故事,論文
篇3:教師考試命題學習心得
教師考試命題學習心得
命好題是檢測教師教學能力的一項重要的工作。課上的好的老師不見得能命好題。因為命題能力必須是在學習、探索和實踐中才能具有并不斷提高的。命好題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比較大的能力提升過程。
一、關注學生的發展性評價
現代教育評價旨在建立一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現代理念下的學生學習評價,不僅僅知識和技能,而且也關注過程和方法尤其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技能等方面以及學科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為了較好地實施過程性評價和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1、注重對學生學科學習過程的評價。2、恰當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二、學業評價的測試題設計與編排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在小學學業評價的測試題的設計與編排中,必須符合測試的目標和要求,滿足導向性、科學性、全面性和適應性原則。要做到:1、命題的內容不能超出課程標準的要求;2、測試題涉及的知識結構合理;3、測試題的難易比例搭配恰當;4、測試題的文字、語言表達、圖形、序號、標點符號等要準確無誤;5、題型的設計要符合測試的目標和要求。眾所周知,小學學科課程教學主張知識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并舉,因此,學科題型的設計、選擇和編排,必須處理好“雙基”與各種能力之間的關系。同時為了區分考生學科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強弱、大小,還應在能力考查的綜合程度和深淺層次上做出劃分,統籌兼顧,設計好整卷的布局。無論是整卷還是單題,都應以能力為主線進行題型設計。
三、善于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將愛心灑向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向“下次我一定能行”方向發展。
命題的過程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一份好的試題絕不是在短時間內生拼硬造出來的,同時,命題的過程又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思考的過程,會促使你更加認真地去了解學情和鉆研教材。命題過程也是一個研究過程,你所命的題就是你的研究成果。通常情況下,老師們被動應對考試的多,主動駕馭考試來改進教學的少。目前我們校推行的命題、審題方式目的是讓更多的老師參與到其中,促使我們每個老師都去認真學習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去關注考試說明,去研究優秀試題,從而提高我們對教學內容的把握能力,提高我們的整體教學水平。
當然,考試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還要注重對考試結果的分析,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認真思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理清教學思路,調整平時的教學重點與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的有效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