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解讀心得
高效課堂解讀心得
一、高效課堂的內(nèi)涵
(一)課堂實然目標:從低效甚至負效→有效課堂的探索→實現(xiàn)課堂高效。通過改變課堂效益量化,旨在發(fā)揮45分鐘的時間效能,原則是盡可能不浪費每一分鐘。唯此,才有可能把學生從時間+汗水的應試模式中解救出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睡眠、靈性、興趣、發(fā)展還給學生。
(二)課堂應然目標:從學會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終身發(fā)展能力。實現(xiàn)課堂真正意義上“質”的提升,課堂即成長,即成長知識能力,也成長精神創(chuàng)造。
其實,課堂破局的真正奧秘在于“學習能力”,只有會學才能減少對“教師”和“教”的依賴。因而我們主張素質教育的主要素質恰是“學習能力”。課堂一旦墮落為“知識本位”時,教學就變成了灌輸和死記硬背,學生便變成了“知識的奴仆”,教師則變成了“知識的販賣者”和“二傳手”。唯有敢于把學習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的課堂我做主,讓學生去“經(jīng)歷”并且“經(jīng)驗”,學習的過程才充滿生命的律動,因律動而感動,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動和靈動,所謂主體,既包括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三性應始終在課堂上得到體現(xiàn)。
(三)高效課堂的特征: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主動是學習狀態(tài),“主動”會激發(fā)潛能、樂在其中個、帶來效益、生成能力。生動性,是追求課堂的情感價值,突出“學樂”和“樂學”,學習如飲甘露瓊漿,變“怕上學”為“怕下課”。生成性,課堂要敢于變各種“句號”、“嘆號”為“問號”。追求“主體多元”,鼓勵不同見解,讓思維激蕩思維,讓思想沖撞思想,讓方法啟迪方法。課堂價值盡在“不可預設”的“現(xiàn)場生成”上,一切的預設應服務于現(xiàn)場,而不是服務于預設。
(四)內(nèi)涵概述: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超市:體現(xiàn)的是對“學生”和“學習”的尊重性、選擇權、自主性,同時要求課堂呈現(xiàn)出豐富性和多義性,琳瑯滿目、各取所需,謂之知識超市。
狂歡:從“知識”到“生命”,課堂立意的變化帶動課堂價值追求的“質變”。課堂是學生成就人生夢想的舞臺,是展演激揚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靈的跑馬場。
(五)和新課改的關系:一脈相承,是對素質教育內(nèi)涵和新課改理念的“實踐表述”。新課改主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課堂的“六字真言”,落實成方法恰是--群學、對學、群學。
二、行動研究計劃的七大關鍵詞
(一)定位:致力于“途徑和方法”的探索與應用。今天的教育缺失的不是理論、理念,而恰恰是方法、操作。讓理念落地,轉化成課堂教學行為才能讓理念“魚游大海”,并顯現(xiàn)出理論的價值,因此呼吁專家應學習袁隆平,把科研搬到田間地頭,理念唯有在實踐中生根,才可開花結果。
“皈依行動”、做課改的田野研究,唯有找到實踐操作的“入口”,課改才可能從象牙塔里走出去,并“活”在課堂。
(二)聚義:課堂聚義、摟抱發(fā)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長
以課為媒,立足課堂,從問題入手,以方法解決。
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發(fā)展即成果。
以“改”促進“新名校”、“新名師”的成長、成名、成家;用“新課堂”為當代學校注入“新血液”;讓教育體現(xiàn)出應有的尊嚴、散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讓教師感動教育生活的幸福,讓學生盡享成長和發(fā)展的快樂。
(三)模式:五步三查模式
1、模式簡述:第一步,學案自學,找出學習困惑;教師“一查”自學進度、效果
第二步,圍繞困惑對學、群學
第三步,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組織下,“展示”學習成果,謂之“小展示”;教師“二查”展示過程在暴露的問題。
第四步,教師根據(jù)小展示暴露出來的近共性問題,組織全班“大展示”
第五步,學生歸位,整理學案、整理糾錯本;教師利用對子“三查”對子測評。
2、五步三查模式是課堂操作的抓手。是高效課堂的基本規(guī)范。
形象地說:是飛機起飛需要的“跑道”,是到達目的地的載客汽車,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升級版,是現(xiàn)代化的收割機取代農(nóng)耕時代的鐮刀。
3、主張模式至上并非唯模式,而是教之“規(guī)”,學之“范”。尊重模式便是尊重“三效”,既效益、效果、效能。
4、模式是課堂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標準”,模式是課堂評價的“短兵器”。
(四)操作:高效課堂模式的“四評一控”操作技法
四評:1、自學三要:圍繞導學案預習、自主解決50%問題、標注出疑難問題。
2、課堂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3、小組三評:互動溫度、拓展寬度、生成的高度
4、展示三性:展示選擇近共性問題、強調(diào)展示過程中的互動性、追求生成的價值性
一控:學生主體學習過程,教師主導課堂成果。
附:
課堂三看:看自主程度、看合作效度、看探究深度。
注:繼續(xù)沿用《高效課堂22條》所列的標準。
1、看學生參與的人數(shù)多少?是100%還是大于或者小于100%,要求一節(jié)課參與人數(shù)不少于120次。
2、學生參與的質量如何?“質量”指標體驗在表達能力、情感態(tài)度、書寫板書、是否有知識性錯誤。
3、導學案或者預習筆記的檢查。這是五步三查中的“第一查”,教師要依據(jù)這一“查”,而決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安排等。
小組三評:互動的溫度、拓展的寬度、生成的高度。
注:小組學習決定著高效課堂的成敗。對于已經(jīng)實施了高效課堂的學校,也必須進一步研究、利用好小組學習這一形式。如何分組、怎樣結對?組與組什么關系?組內(nèi)對子是什么關系?怎樣組織對子測評?對子與對子是什么關系?
1、所謂互動溫度,是指學習氛圍和學習狀態(tài),要高度重視“溫度”,人聲鼎沸、吵翻天才是“狂歡”。
2、拓展,既要寬度也要深度,要敢于讓學生向未知領域義無反顧地行走下去,較真和鉆牛角尖。所謂寬度,是指知識點與點的黏連,條與條的鉤掛,塊與塊的整合,類似滾雪球。
3、生成什么樣的高度?要堅決摒棄單純的知識性學習,從三維的角度去考評價值性。要從“專題”、“專項”、“專利”的高度來審視高度。
展示三性:選擇“近共性”問題、強調(diào)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性、追求生成的價值性。
注:展示即“發(fā)表”。發(fā)表即為了實現(xiàn)心靈的“獲取”:評價、批評、接受或獲取某種情感期望。
展示是解決學習內(nèi)驅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鑰匙”,千萬不可看輕展示。另外,展示還是學習成果的最直觀暴露,是教師進行學情調(diào)查的直接途徑,是教師課堂決策的依據(jù),是教師教學智慧的發(fā)源地,是學生獲得學習情感支持的化學分子,是課堂抵達“知識超市、生命狂歡”的保證。高效課堂也可以說是一種“展示文化”。缺少了展示,就等于“離魂寡居”,課堂就會變得“灰冷陰暗”,沒有展示的課堂是畸形的課堂,是“死課堂”,是遠離了人性的課堂,是沒有溫暖、力量、活力的課堂。
1、展示要依據(jù)學情調(diào)查,找到帶有普遍意義和近似性的“問題”,都會的不展示、都不會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現(xiàn)歧義的或者核心的知識問題才拿出來做展示,但生成空間較小的,比如定理定義一般不做展示。
2、千萬要注意展示者與參與者的互動關系。要努力杜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xiàn)象。展示要形成“眾人”集體參與效應,展示不是看表演,而是一窩蜂上陣。展示既“互”更“動”。
3、展示不是漫無目的、信馬由韁,是“坡上放羊”,雖無繩卻有線,要杜絕“無主題”展示,本來是說“西瓜”,結果由“西瓜”到“瓜子”,在后變成了“爪子”,這樣的展示表面看起來很熱鬧,但價值不大!和開party差不多,但課堂絕對不是開party。
(五)路徑:臨帖--入帖--破帖
我們主張學習即“拿來主義”,學習高效課堂要先找到“帖子”,“帖子”即五步三查模式,比照帖子,先臨帖、再入帖,然后破帖。
學習是為了破帖,形成自己的自主課堂特色,走向“新名校”群落。
(六)成效:通過打造高效課堂,實現(xiàn)“零作業(yè)”,“放生”學生、解放教師;通過幫助核心校“破帖”形成自主課堂模式,催生課改“新名校”問世
(七)意義:推動教學方式的轉變,用課改從“根本上”促進教育的公平、進步和“均衡發(fā)展”
三、中國名校共同體20**年度行動研究--改造我們的課堂
主題詞:零作業(yè)破帖區(qū)域合作樣本
(一)向課內(nèi)45分鐘要效益,改革傳統(tǒng)教學時間+汗水,教師一言堂、滿堂灌、題海戰(zhàn)術等舊模式,力爭所有參與實驗的學校能借助高效課堂普適性模式,實現(xiàn)“零作業(yè)”目標
(二)對中國名校共同體分布在22個省市的40家核心校,“催生助產(chǎn)”其盡快“破帖”,生成各自具有教學特色的新模式
(三)探索和推進區(qū)域課改合作,為提升教學質量、實現(xiàn)區(qū)域教育均衡發(fā)展提供新的路徑
(四)盡快出臺小、初、高三個學段的課改“行業(yè)標準”,做好新課改的“實踐推手”
(五)為參與實驗的學校提供教室文化、校園文化設計標準化的“CI模板”
四、關于高效課堂
(一)高效課堂的靈魂
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這十六個字代表著一切的方法和出路。
相信學生才是“師德”。傳統(tǒng)課堂也有文化,叫“不相信學生”文化。
解放學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學應該叫“教育解放學”。
利用學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頭。要利用好學生的前提是“研究”學生,研究學情和學法。
發(fā)展學生是教育的根本。發(fā)展什么?課堂的目標六個字:興趣、能力、知識。
(二)、高效課堂建構重新建構兩個關系
“兩惟”觀:圍繞“十六字”靈魂,從“惟學”建構教學關系;從“惟生”建構師生關系
1、改變學習狀態(tài)就是課改: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
2、“兩惟”實現(xiàn)教的方式轉變、學的方式的轉變、評價發(fā)展的轉變、發(fā)展方式的轉變
3、在“兩惟”觀念下解讀主體與主導關系:教師的“角色即人格”,“高效教師”的三種素養(yǎng)--人格、性格、專業(yè)化
4、教皈依于學:限制“講”是為了保障“學”,教是為了不教,不教才能保障權益,“放手”才能學會“走路”。
5、模式是生產(chǎn)力:解脫學對教的依附,解脫教師的“責任”和壓力
6、專業(yè)化和教學藝術順從于模式:讓“學”和“模式”發(fā)揮效能。
7.要明確不能為了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去帶動學生發(fā)展,而應通過學生發(fā)展帶動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因為一味發(fā)展教師專業(yè)化會更助于教師的課堂表演,而教學最終應落腳在“學生”身上,是研究如何“學”才能更好。唯有這樣,才可以很好規(guī)避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不高而制約教學質量的問題,我們的主張是讓學生直接和學習對話,即所謂“一傳”,堅決摒棄讓教師充當知識的“二傳手”和販賣者,中國農(nóng)村教育的振興和根本解決之道就在這里。
(三)、高效課堂強調(diào)“三段一體”
完整的課堂是指將“課中45分鐘”向前后延伸,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構成一個整體概念。
課前教師“三備”:編制導學案--備學習目標、備學情、備學法指導
課中教師“抓兩頭、促中間”--一頭抓前端預習、一頭抓后端反饋,促進中間的“開放搞活”
課后學生“自查、修復”--整理糾錯本、整理學案,發(fā)揮課代表、小組長、對子三種作用。
(四)、高效課堂“課中”注重教師“四主”
學案主導:導學案導學,重在“導”,圍繞“學”,導是手段,學是目的。
注:導學案具體要求:
導學案的靈魂是三背,背學生、背學情、背學法;
導學案的目標是實現(xiàn)三維:立足知識、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
學習主動:把學習還給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思路、包容錯誤、鼓勵創(chuàng)新,注重“三開”:開放、開竅、開心。開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開竅”、開竅才能“開心”
問題主線:圍繞課堂暴露出來的問題,抓住問題“拓、挖、思、悟”,不厭其煩、“無限”放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活動主軸:“三動”--身動、心動、神動,一切圍繞“學”動,組與組、對子與對子、生與生、生與師互動交流
(五)、高效課堂的五個教學原則
1、分層原則:分層目標、分層學習、分層達標、分層訓練
2、選擇性原則:“超市”體現(xiàn)出的學習自主性、選擇性、創(chuàng)造性
3、整體教學原則:整合教材、知識遷移,上掛下聯(lián)、左顧右盼、舉一反三
4、展示教學原則:展示解決了學習內(nèi)驅力,展示是發(fā)表
5、反饋調(diào)節(jié)原則:注重問題暴露,強調(diào)“當堂決策”
(六)、高效課堂的六個基本觀點
1、現(xiàn)象診斷:教育的“課堂并發(fā)癥”
2、輕負高效:學校的“產(chǎn)品”是課堂
3、評價系統(tǒng):以學評教、學生主體
4、素質教育的“素質”是學習能力
5、基礎教育的基礎是“能力和發(fā)展”
6、開放程度決定了教育的高度
(七)、高效課堂具體操作的七個“技法”
1、團隊合作:異質同組、同質結對,分組合作、生生互動兵教兵:
2、學習“三式”:獨學、對學、群學
3、課堂“三寶”:活頁夾、雙色筆、糾錯本
4、教學“三環(huán)”:預習、展示、反饋
5、導學案是路線圖、學情調(diào)查是教學起點、達標測評是立足“實然”
6、教師主導:精講、點撥,及時評價、師生互動師亦生
7、模式之“神”:注重模式、不惟流程:大展示與小展示
(八)、高效課堂的八大妙處
1、解決了素質教育與應試的沖突
2、解決了教師發(fā)展與學生發(fā)展的沖突
3、解決了學生個別發(fā)展與全體學生發(fā)展的沖突
4、解決了學生個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的沖突
5、解決了師資不足、受制于教師專業(yè)化水平較低等學校發(fā)展的現(xiàn)實困局
6、變厭學為樂學,厭教為樂教,改善了師生關系,讓學校充滿了魅力。
7、解決了知識與能力結合的難題,把時間和能力還給了學生
8、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九)高效課堂推進“九步”程序
“明確課堂主體(學生)”→“圍繞導學案自學(獨學)”→“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試用雙色筆標出自己的學習困惑)”→“自主解決問題(對學、群學)”→“展示解決方案(組內(nèi)展示與全班展示結合)”→“學生歸納提升(師生生成)”→“教師評價反饋(對子互評檢測)”→學生整理學案(對殘缺知識修補)→課后分層訓練(畫知識樹或者完成計時訓練)。
篇2:盲童學校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盲童學校高效課堂的心得體會
啟明部韓艷
12月6日至9日在武漢盲童學校參加了高效課堂的觀模學習。這一次出去學習收獲挺多的,雖然不知道這些收獲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能不能運用到,但是最起碼現(xiàn)在對我的思維沖擊力還是很大的。
首先,當我拿到會議指南時,體會武漢盲童學校的師生對這次活動的認真態(tài)度:參會人員交通工具的合理安排、禮堂的座位安排到個人、聽課人員所在教室聽什么課……總之只要手里拿著會議指南,就沒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孤陋寡聞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活動有這么詳細的會議指南,所以還是挺新奇的。心里想著以后有什么活動,如果自己有機會組織,那么也一定要做到如此細微。前期工作做足夠了,那么現(xiàn)場就不會那么被動。因為在這次活動的現(xiàn)場我沒有聽到參會人員向承辦單位的工作人員咨詢什么問題。
其次,專家講座。全納教育以前聽說過,但是沒有認真的去了解過。這次講座讓我對全納教育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對特殊學校未來的模式有了新的認識。只要全納教育執(zhí)行好,那么未來的特殊學校就只有接收多重殘疾的學生,并且作為特教人事資源去幫助普校的老師教育好殘疾學生等。同時在這三場講座中,專家都強調(diào)了職能部門在學校、老師的各種教學項目、活動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是起決定性的。職能部門如果沒有真正的意識,那么一切政策都只不過是走走過場,到頭來只不過在總結大會的報告上出現(xiàn)的字眼而已。
再次,課堂觀摩。從20**年起其學校就嘗試了“12345”課堂教學模式,經(jīng)過兩年多的實踐,現(xiàn)在全校的課堂教學都應用上了。所謂“12345”教學模式即一補、二分、三度、四動、五學。一補即面向全體、開發(fā)潛能、缺陷補償;二分即注重差異,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三度即注重廣度、把握深度、提高效率;四動即動手摸、動口說、動腦想、動筆寫;五學即預學、論學、展學、助學、獲學。在課堂上以五學來開展教學,學生分成四到五組,每組三到四個人。先是把下節(jié)課要學的知識設計成幾個問題在本節(jié)課安排好學生在課后預習,然后在下節(jié)課開始時讓各個組選擇一個問題來解決。再然后每個組在回答解決問題時其他組要提出質疑,并且要求回答,并對解決問題打分。最后通過生活化的練習來證明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本人觀摩的是三年級的數(shù)學及九年級的按摩課,這兩節(jié)課反映出學生的預習能力非常強,同時口語表達能力非常強,三年級的學生在回答數(shù)學問題時,如果忘記說“答”字,其他同學都會及時的指出來,說明學生很認真聽課,非常注意聽同學的話語。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九年級的按摩課是由一位學生來主持的,老師在整節(jié)課中只是補充了一個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其他學生回答不是很完整時給予補充完整而已。因此我也在想以后的教學模式是不是沒有老師也可以呢?“12345”教學模式能夠進行,那么預學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課后的預學,課堂上的展學、助學是不可能完成的,這種模式也是無法進行下去的。反觀如果這教學模式在我的課堂上能進行下去嗎?肯定是不行的。因為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課后預習對他們來說不可能。但是我已經(jīng)在改變那種在課堂上老師說為主的教學方式,以學生自學、練習為主,教師補充為輔。這次有機會了解學習“12345”教學模式后,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12345”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上。讓學生的學習效率能有所提高。
在開會中場休息時我還觀看了校園里的墻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無助日,愛,是懂得放手”這一主題。把學生帶到陌生的地點,老師不提供任何的幫助,由學生自己想辦法回到目的地。每個學生都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了任務。這一活動的實行,也反映了該校是非常重視學生的生活技能,也特別相信自己的學生,相信自己的老師的教育成果。也如他們的校長所說“對于我們這類型的學生來說生活技能比學習更重要”。重視生活技能并不代表著學習不好,他們的學校自從高考以來升學率是百分之百,真的挺不簡單的。不簡單的還有190多名的住宿生,白天一個生活老師,夜班兩位生活老師全部搞定。200多名學生吃飯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打完飯,并不需要老師的幫助……看到這些我真的覺得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而且也看到了我們與他們相差的距離太遠了。只是因為他們辦校時間百年以上,而我們只是二十年嗎?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看得更遠嗎?而我認為的是辦學的理念: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不同的辦學理念會把學生往不同的方向拉,距離只能是越來越遠。“自立”在一個生活了幾年的空間里,都無法在這空間里獨立的學生,拿什么來自立,自強怎么強?這真的需要我們?nèi)コ了迹簽槭裁磿@樣?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甚至是理念的問題???
篇3:學習高效課堂新論心得體會
高效課堂是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配合的結晶。作為教師應不斷學習、探索,使自己的課堂成為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nèi)(一般是一節(jié)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高效發(fā)展就其內(nèi)涵而言,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高效的課前精心準備、返歸教學本質的課堂教學中實施和教師課后的反思與研究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超常收獲,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因此,評價課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高效地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的。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而課堂能否高效的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在于教師研讀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于教師對教學的科學規(guī)劃,在于教師對教學材料的精心取舍與提煉,在于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出學生能高效自主學習的活動抓手,在于讓學生既能進行長時間的充分實踐活動,又有大量的知識積累,老師又能不失時機的引導和提升,使得在單位教學時間內(nèi)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
從我們教師的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diào)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能否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jiān)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zhàn)場。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課堂教學因素占了相當?shù)谋壤覀冎挥欣硇缘卣J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周密準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nèi)ニ伎寂c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教師要把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的完美與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外,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1.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的教學理念,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并把這種信任的態(tài)度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能,并對自己的學習保持樂觀積極的態(tài)勢。
2.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高效課堂教學的課堂氛圍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課堂氣氛和人際關系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前提。不輕易否定學生的不同見解,不正確的答案甚至看似笨拙的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質疑、提問,發(fā)表不同見解。不指責學生提問的深淺、遠近。還要注意,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和自我改正。
3.控制好高效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教學中,教師要視具體內(nèi)容靈活調(diào)控課堂節(jié)奏,留足學生思考與發(fā)揮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4.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倡鼓勵性評價盡可能地給予學生鼓勵性評價,讓學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快樂。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由學生內(nèi)在的需要和興趣激起地學習自然是主動積極地學習。教師要把須達到的目標轉化成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把教學內(nèi)容生成學生的興趣點。
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我還有許多地方要學習,我將以老教師們?yōu)榘駱樱∈亟處煹穆殬I(yè)道德,刻苦鉆研。在教學中,我會努力去工作,豐富自己,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而在生活中成為他們的朋友,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