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參加市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研討會反思

參加市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研討會反思

2024-08-01 閱讀 4297

參加市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研討會反思

--我還要再做怎樣的努力

作為一個相對來說,從教多年已經(jīng)不再年輕、但經(jīng)驗也還不是非常豐富的“老”教師來說,如何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善自己,在這次會議上讓我感受更加深刻,目標也更加明確。受平邑鞏洪峰老師寫的學習體會影響,我為自己的反思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其實非常榮幸,這次會議本來縣教研室領導已經(jīng)在縣教研室主任和業(yè)務校長群中發(fā)過消息--此次研討會只跟農村小學教師有關,與駐城小學無關,我也以為自己沒有機會再參加這次會議,只想過在名師展示時,跟學校的幾位骨干教師一起去聽劉萬元老師的課就足夠了。--沒想到于科長在通知中明確指出:“骨干班的班長要參加這次會議”,嘿嘿,就這樣榮幸地參與了全程學習。真得感謝于科長,骨干班班長這個“榮譽稱號”估計應該是咱們z的特色了......

從4號下午到6號上午,整整兩天的活動,內容滿滿的,收獲多多的,下面就簡單梳理一下這兩天來的感受和想法:

一、我還要繼續(xù)修煉自己的語言,讓孩子們更喜歡我的課堂,跟著我奔跑。

教師素質決定著課堂的成敗。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孩子。那么多的孩子,一定都是各有特點,如何把這些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來,讓他們有興趣去研究教師給預設好的問題呢?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教師的素質。

我感覺首先取決于教師的語言。同樣的問題、同樣的設計,為什么不同的人上了會有不同的感覺;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來說,也會給人不同的感受。

會議上8節(jié)年輕人的課,給我的感觸更多。每一位站在講臺上的人都想完美地演繹自己的精彩,可是每個人給與會人員都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年輕,大多激情很足,有熱情,雖然有的老師給人的感覺還略顯青澀,可是有的已經(jīng)讓大家感覺到確實是可打造之材。--這來源于對他們的語言感受。

其次就是體態(tài)語。人的體態(tài)語言是和口頭語言同樣重要的交流工具,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不影響著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對課堂的氛圍營造和學生的積極性調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幾節(jié)課下來,老師們都很努力,語氣中都飽含著對教材教法的理解,還想流露出對學生的熱愛,臉上還帶著屬于他們自己的不同程度的微笑--我們課堂中的所有表情動作和語言,都是一個和諧的共同體,能夠感染學生、帶動學生、激活學生,那就是最佳的表現(xiàn)。由此,我也在反思自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些都需要經(jīng)過實踐的洗滌和時間的歷練,并且不斷總結,才能夠形成屬于自己的風格特點。

這些課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河東王偉老師。她一出口,感覺就像大熱天咬了一口雪糕--爽口清涼,干脆利落的風格,讓我心生贊嘆。--特別是臉上的表情,或嚴肅或思考或微笑或贊賞,都做得恰到好處,這樣小美女老師,孩子們一定喜歡。然后是鞏洪峰老師,為了讓孩子們不緊張,讓他們把聽課老師當“蘿卜白菜”,盡管這樣的說法是否科學還值得商榷,但這個從“初中”到“小學”的鞏老師,課堂的沉穩(wěn)、親和,依然非常富有感染力,讓我們看到了精彩的表現(xiàn)。

二、我要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不斷努力向著它前進。

有無目標是影響個人成長的關鍵。看著劉萬元老師課堂上的風采,每一句話、每一個手勢都是那么生動自如,整節(jié)課行云流水般地運行,面對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劉老師那恰如其分地解讀,都讓我們看到了名師的風范、大師的精彩。特別是在聽他介紹自己成長過程時,讓我特別的感動。劉老師自己的驕人成績,已經(jīng)讓我們這些一線教師可望不可及了,但他那虛懷若谷的謙遜態(tài)度更讓我肅然起敬。他取得了那么一串的成績,完成了一個小老師走向教學名家的完美旅程,那不是每一個人想走就能完成的路--劉老師首先從團隊的培養(yǎng)到機會的歷練,最后再到個人的努力,給了我們一個全方位的解讀。

說真的,聽了劉老師的一番話,我心里澎湃了一陣。

--反思:一是團隊培養(yǎng)。很久以前,于科長就曾經(jīng)就集體備課和課堂教學研討,給了我們這樣的建議:可以每個學期研究一個領域,專門研究一個專題,下一個學期就換另一個專題,這樣積累下來,幾年就可以每個領域都研究透,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實現(xiàn)好的效果,體現(xiàn)研究的價值。--聽劉萬元老師的介紹,更加印證了這一點,劉老師介紹的讓骨干團隊全程參與,最后成長的是一批教師對我來說也非常有啟發(fā)。我們學校是有幾位骨干教師,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好多老師還是不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在磨課時,有時候人員也不固定,不是全程參與,就無法體會磨課的全過程,也就無從談起在磨課過程中能有多大的成長。在以后的活動中,這應該是我們需要克服和改變的地方。

二就是個人成長。劉老師的“不要總是抱怨自己有多忙,沒時間思考”,是不是因為“不思考,我們才太忙”--真是有道理,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缺少規(guī)劃,才把自己弄得忙碌不堪,疲憊不已,還虛度了好多可以用來學習和思考的時間......

三、我要向身邊的榜樣學習,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自身的能力

只要愿意學習,身邊處處是榜樣。z市小數(shù)骨干教師班,有三位班長,其他兩位就是呂健老師和鄭玲玲老師,她們各有千秋,一直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z老師

以前是我的同事,最初就是我的業(yè)務領導,那時她做數(shù)學主任,我是數(shù)學老師。從那時起,就知道她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多年下來,最佩服她的堅持。看著那一串串的書單和一頁頁的文字,除了驚嘆就是慚愧了。盡管一直想向她學習,可總還是做的不夠好--從今年五月份,參加省培后,也在陸續(xù)買書學習。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陸續(xù)買了也有二十本書了,但由于平常總是瑣碎的忙碌,致使現(xiàn)在還沒有讀完--這次呂健老師的講座,還真是全新的內容,以前聽過的比這個要簡單。特別是這一天的時間統(tǒng)計,激起了要研究自己時間的興趣,去尋找那邊邊角角的時間“下腳料”,把它用來讀書、反思,為自己的學習提供一點最大可能--盡管想的挺好,不知道能夠堅持怎么樣,貴在行動,從現(xiàn)在開始吧。

z老師

原來對z只是知道名,了解并不多。后來是通過課,只是感覺玲玲很有激情、課堂感染力很強,喜歡她那激情洋溢的模樣。再后來通過交流和交往,這個生活中柔情似水、課堂中激情滿懷的人,對教學的鉆研、對工作的執(zhí)著都深深打動了我。

從上次骨干教師培訓,玲玲就講了關于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講座,這次又進行了完善和修改。根據(jù)王永春老師的資料,她竟然能夠分析的這么頭頭是道,還對照一至六年級的教材一點點地找出來各種思想方法的蹤跡,得付出多少的時間和精力,太讓我驚嘆了......更讓我感動的是,玲玲在學校分管教學,不僅是對數(shù)學的磨課竭盡全力,對科學和品生的參賽選手她也全程進行指導,并且還進行課標學習、策略了解,這一點是讓我更加震撼了,這些都得付出多少的努力和辛苦,恐怕只有玲玲知道了。我對自己說,從現(xiàn)在開始,向玲玲全方位學習......

還有好多的感動,特別是在這樣的會議中,我們可以再次有幸聆聽于科長和各縣區(qū)教研員的點評總結,他們這些資深教研員的教誨會讓我們受益終生。是他們引領了z市小學數(shù)學發(fā)展的方向,打造了小數(shù)團隊的輝煌,每次見到他們,我都感覺是頂禮膜拜,還需要在他們的引領下好好學習......

兩天的時間,真談得上思緒萬千,通過梳理,我也更加明確了方向,知道了自己以后該再做哪些努力,繼續(xù)前行,行走在研究的旅途上......

篇2:泰新一中高三數(shù)學教學研討會發(fā)言稿

泰新一中高三數(shù)學教學研討會發(fā)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新泰一中數(shù)學教研組任課老師楊銳,在20**年20**學年擔任數(shù)學備課組長,取得備課組成績和個人教學成績雙豐收。現(xiàn)在我介紹一些我個人和備課組在高三復習中的做法,與大家交流。

高考命題是以《高考數(shù)學考試說明》為依據(jù)的,高三數(shù)學復習要以《說明》為指導,在內容取舍上,應以考試內容為準,不隨意擴充、拓寬和加深;注意各知識點的難度控制。

一、復習步驟和目標

第一輪:注重基礎.(20**年9月初20**年3月上旬).6個半月。定位是以點帶面打基礎。以課本為依托,夯實基礎,以章節(jié)為單位,將零碎與散亂的知識點串起來,并將它們系統(tǒng)化,加強知識的縱向與橫向聯(lián)系,重點在于將各知識點的網(wǎng)絡化及融會貫通,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數(shù)學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最熟悉,最親切。為了對中學數(shù)學教學發(fā)揮積極的導向作用,高考試題源于課本,高于課本,有些是課本題目經(jīng)過加工改造,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題。課本是考試內容的具體化,是中、低檔題目的直接來源,是解題能力的生長點。因此,數(shù)學復習要立足于課本,重基礎教學。口號是:基礎基礎再基礎。

第二輪:(20**年3月上旬5月初).一個半月。定位是重點專題上臺階,綜合訓練提能力。要求:瞄準考點,精設專題,使所學知識與高考好好對接。方法:突出重點,歸納遷移,加強做題的規(guī)范性,準確性和時效性訓練,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口號是:提高提高再提高。題目的難度較第一輪略有上升.先是分章節(jié)的綜合訓練,(制度大全)教師主要是評講卷,針對卷子中學生暴露的問題一一點評;然后是針對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主要側重于選擇題和填空題的訓練.

專題安排主要是:主干知識6大塊:(1)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導數(shù);(2)數(shù)列;(3)三角;(4)解析幾何;(5)立體幾何;(6)概率與復數(shù).主要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能力.

第三輪:(20**年5月初至高考)1個月。定位是綜合訓練攀高峰,知識回扣固基礎。根據(jù)各地的高考信息編擬好沖刺訓練的模擬試卷,通過規(guī)范訓練,發(fā)現(xiàn)平時復習的薄弱點和思維的易錯點,提高實踐能力,走近高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擬題,這時候是高強度的訓練.訓練考試技巧和學生的應試心理的調整階段,也就是加強非智力因素的訓練了.回歸課本,查缺補漏,再現(xiàn)知識點.樹立信心,以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考試.口號是:規(guī)范規(guī)范再規(guī)范。

篇3:學年小學數(shù)學教學研討會學習心得

20**學年小學數(shù)學教學研討會學習心得

十月底,跟隨校領導前往北京學習,聆聽了俞__等幾位國內名師的精彩展示課,以及吳__等幾位大師的點評和報告,使我受益匪淺。印象比較深的是俞__老師的《平均數(shù)》和強__老師的《圓的認識》。

俞__老師的《平均數(shù)》,首先是出示課題“平均數(shù)”。讓知道平均數(shù)的學生在一邊,并問他們什么是平均數(shù)?說不明白的回去坐著,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后出示一個題目:小明60米跑了五次,分別是15s、10s、12s、14s、12s,第六次跑60米是多少s?有的學生說:15s太慢,10s太快,12秒正好。有的學生說14s也行。學生對12s和14s進行了討論,然后學生說13s正好。學生就問:13在這組數(shù)據(jù)中沒出現(xiàn)過?俞老師老師通過在黑板上豎著擺放吸鐵石,豎著5個表示15s,豎著2移動,讓它們平均起來,正好是13塊,而且一樣高。俞老師說,13就是這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學生問:13s出現(xiàn)過,為什么可以?另一名學生說:平均數(shù)不一定是出現(xiàn)的數(shù)。前五次沒有跑13s,并不代表以后不能跑13s。通過這個題給學生講解了平均數(shù)的算法,后進行了練習。

課結束后,吳__老師問學生,老師直接給你算平均數(shù)的公式不久完了,為何還要上這節(jié)課?學生的回答有:通過舉例子和生活的聯(lián)系,使得自己更加明白平均數(shù)的作用。如果直接給公式,就感覺很生硬,不太明白。然后老師給學生說明了一下13是怎么來的,平均數(shù)是虛擬的數(shù),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整體情況。

平均數(shù)是虛擬的數(shù),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整體情況。學生雖然以前接觸過,但老師通過讓知道平均數(shù)的學生講什么是平均數(shù),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了解平均數(shù)不真正意義上的平均數(shù),還需要學習。再次老師通過豎著擺放吸鐵石,直觀的看出和理解平均數(shù)。

強__老師在課前先和同學們進行了課前交流。師:老師手里有個東西,生:系著繩子的球。然后老師拿著繩子的另一端,手不動。讓小球在空中旋轉。小球的軌跡是什么?生:圓。師:怎么畫?學生說了各種方法。師: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然后通過微課出示了正確的畫法。師:那怎么在操場上畫一個大圓?學生經(jīng)過討論,一根繩子繞一個點一周。然后師生畫圓。學生發(fā)現(xiàn):老師用繩子畫的很圓,而學生用松緊帶畫的不圓。老師問為什么?松緊帶長度不定。得出了定長。老師問學生:圓和以前學習的圖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對圓進行了定義,圓心、半徑和直徑。然后進行了練習,通過練習得出它們的特點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并強調出在同一個圓中。

自己以前講過《圓的認識》,通過對比感觸很多。原先的課,是直接教學生圓的畫法,然后找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和特點。

而強老師首先是圓的畫法,老師通過演示和互動得出畫圓定點、定長、旋轉一周。再次圓的特點,半徑、直徑、邊線的特點講的很透徹,是學生自出探究得到的,而不是老師告訴的。

通過學習,受益匪淺:

一是告訴學生公式和學生自主探究出公式,學生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二是對于一些知識點,多讓學生去說去做,學生在說的過程中,知識點就會閃現(xiàn)出來。

三是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尤其是圖形的學習。小學生想象能力比較差,通過操作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是對于數(shù)與代數(shù)這塊,學生理解計算方法的算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五是平時教學中注重化曲為直和割補法等方法的滲透,不要等著用時才讓學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