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學習心得
20**學年小學數學教學研討會學習心得
十月底,跟隨校領導前往北京學習,聆聽了俞__等幾位國內名師的精彩展示課,以及吳__等幾位大師的點評和報告,使我受益匪淺。印象比較深的是俞__老師的《平均數》和強__老師的《圓的認識》。
俞__老師的《平均數》,首先是出示課題“平均數”。讓知道平均數的學生在一邊,并問他們什么是平均數?說不明白的回去坐著,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后出示一個題目:小明60米跑了五次,分別是15s、10s、12s、14s、12s,第六次跑60米是多少s?有的學生說:15s太慢,10s太快,12秒正好。有的學生說14s也行。學生對12s和14s進行了討論,然后學生說13s正好。學生就問:13在這組數據中沒出現過?俞老師老師通過在黑板上豎著擺放吸鐵石,豎著5個表示15s,豎著2移動,讓它們平均起來,正好是13塊,而且一樣高。俞老師說,13就是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學生問:13s出現過,為什么可以?另一名學生說:平均數不一定是出現的數。前五次沒有跑13s,并不代表以后不能跑13s。通過這個題給學生講解了平均數的算法,后進行了練習。
課結束后,吳__老師問學生,老師直接給你算平均數的公式不久完了,為何還要上這節課?學生的回答有:通過舉例子和生活的聯系,使得自己更加明白平均數的作用。如果直接給公式,就感覺很生硬,不太明白。然后老師給學生說明了一下13是怎么來的,平均數是虛擬的數,反映一組數據的整體情況。
平均數是虛擬的數,反映一組數據的整體情況。學生雖然以前接觸過,但老師通過讓知道平均數的學生講什么是平均數,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了解平均數不真正意義上的平均數,還需要學習。再次老師通過豎著擺放吸鐵石,直觀的看出和理解平均數。
強__老師在課前先和同學們進行了課前交流。師:老師手里有個東西,生:系著繩子的球。然后老師拿著繩子的另一端,手不動。讓小球在空中旋轉。小球的軌跡是什么?生:圓。師:怎么畫?學生說了各種方法。師: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然后通過微課出示了正確的畫法。師:那怎么在操場上畫一個大圓?學生經過討論,一根繩子繞一個點一周。然后師生畫圓。學生發現:老師用繩子畫的很圓,而學生用松緊帶畫的不圓。老師問為什么?松緊帶長度不定。得出了定長。老師問學生:圓和以前學習的圖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對圓進行了定義,圓心、半徑和直徑。然后進行了練習,通過練習得出它們的特點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并強調出在同一個圓中。
自己以前講過《圓的認識》,通過對比感觸很多。原先的課,是直接教學生圓的畫法,然后找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和特點。
而強老師首先是圓的畫法,老師通過演示和互動得出畫圓定點、定長、旋轉一周。再次圓的特點,半徑、直徑、邊線的特點講的很透徹,是學生自出探究得到的,而不是老師告訴的。
通過學習,受益匪淺:
一是告訴學生公式和學生自主探究出公式,學生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二是對于一些知識點,多讓學生去說去做,學生在說的過程中,知識點就會閃現出來。
三是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尤其是圖形的學習。小學生想象能力比較差,通過操作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是對于數與代數這塊,學生理解計算方法的算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
五是平時教學中注重化曲為直和割補法等方法的滲透,不要等著用時才讓學生想。
篇2:泰新一中高三數學教學研討會發言稿
泰新一中高三數學教學研討會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新泰一中數學教研組任課老師楊銳,在20**年20**學年擔任數學備課組長,取得備課組成績和個人教學成績雙豐收。現在我介紹一些我個人和備課組在高三復習中的做法,與大家交流。
高考命題是以《高考數學考試說明》為依據的,高三數學復習要以《說明》為指導,在內容取舍上,應以考試內容為準,不隨意擴充、拓寬和加深;注意各知識點的難度控制。
一、復習步驟和目標
第一輪:注重基礎.(20**年9月初20**年3月上旬).6個半月。定位是以點帶面打基礎。以課本為依托,夯實基礎,以章節為單位,將零碎與散亂的知識點串起來,并將它們系統化,加強知識的縱向與橫向聯系,重點在于將各知識點的網絡化及融會貫通,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的數學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最熟悉,最親切。為了對中學數學教學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高考試題源于課本,高于課本,有些是課本題目經過加工改造,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題。課本是考試內容的具體化,是中、低檔題目的直接來源,是解題能力的生長點。因此,數學復習要立足于課本,重基礎教學。口號是:基礎基礎再基礎。
第二輪:(20**年3月上旬5月初).一個半月。定位是重點專題上臺階,綜合訓練提能力。要求:瞄準考點,精設專題,使所學知識與高考好好對接。方法:突出重點,歸納遷移,加強做題的規范性,準確性和時效性訓練,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口號是:提高提高再提高。題目的難度較第一輪略有上升.先是分章節的綜合訓練,(制度大全)教師主要是評講卷,針對卷子中學生暴露的問題一一點評;然后是針對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主要側重于選擇題和填空題的訓練.
專題安排主要是:主干知識6大塊:(1)函數、方程、不等式、導數;(2)數列;(3)三角;(4)解析幾何;(5)立體幾何;(6)概率與復數.主要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能力.
第三輪:(20**年5月初至高考)1個月。定位是綜合訓練攀高峰,知識回扣固基礎。根據各地的高考信息編擬好沖刺訓練的模擬試卷,通過規范訓練,發現平時復習的薄弱點和思維的易錯點,提高實踐能力,走近高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擬題,這時候是高強度的訓練.訓練考試技巧和學生的應試心理的調整階段,也就是加強非智力因素的訓練了.回歸課本,查缺補漏,再現知識點.樹立信心,以積極的心態應對考試.口號是:規范規范再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