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校本研修學習心得體會

校本研修學習心得體會

2024-08-01 閱讀 1208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20**年4月11日,陜西省20**年的優秀教學能手們櫛風沐雨,一路歡歌地來到了上海開放大學,開始了為期一周的“校本研修引領者高級研修”的學習。我很榮幸,位列其中。一周以來,我們聽了太多的好課,享用了太多精神上的饕餮盛宴。經消化內化,現將自己的一點感受與各位同仁分享。

第一,很感謝。感謝省教育廳為全體學員打造學習平臺,創造學習機會。學習無疑是陜西省政府,省教育廳在學習型社會背景下提供給教師最大的福利,最高的肯定。當然,這其中飽含的領導對教師及教育的重視關愛之情,亦自不待言;感謝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為本次培訓所做的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從授課教師構成看:有于漪大師領銜,有上海教育大腕云集;從授課內容看:有專家的前沿講座,有上海名校的實地考察,有跟專家的現場互動。從授課效果看:學員們在課堂上或長久冥思遐想,或不時掌聲四起;感謝一直陪伴我們的班主任z老師,一并感謝賓館工作人員對學員生活的熱情服務;最后留一句感謝說給我們自己,感謝自己一直以來對教育的執著與忠誠,對學生的熱愛與無私。

第二,有收獲。盤點一周以來的學習成果,可謂收獲頗豐。腦海之中,有太多揮之不去的“不能忘記”:不能忘記85歲高齡的z老師提及教育時的激情飽滿和癡心不改,不能忘記z老師終其一生對教育事業的崇高堅守,不能忘記她視天下教師一家人的博大胸懷,不能忘記她那振聾發聵,擲地有聲的開場白:教育者肩負著國家的期望,人民的重托。我們的肩上有千鈞重擔,一頭挑著學生的現在,一頭挑著學生的未來。今天的教育質量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不能忘記華東師大z教授的平易近人,大家風采。古人說“光而不耀”,每每想起z老師,z教授,我便瞬間深諳此話。不能忘記他對語文課標的娓娓解讀,不能忘記他對語文教學的本質回答。不能忘記特級教師z老師特有的中英夾雜的“陸氏表述”:教育是一門具有technology的art.不能忘記他對教育基點的樸素回歸:教師的發展就從備好課上好課做起。不能忘記胡興宏和王潔兩位研究員對“教師也能做教科研”的全新定位:教師做科研,譬如運動員里的業余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不能忘記上海原大同中學z校長直面陜西老師敏感問題時的開誠布公--“你懂的”!當然,更不能忘記打虎山路第一小學z校長談及“教師遲到,校長蒙羞”管理案例中折射出的“以人為本,無為而治”的管理智慧。不能忘記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用“后茶館式教學”思想救活一所學校,成就一所學校的改革魄力和改革勇氣。

第三,也困惑。有效的學習,不能只有獲得,還應有價值問題的思索。“南橘北枳”的故事,旨在告訴我們:適合自己才是好東西,為己所用才是真道理。一周的學習,我也留下了很多困惑:譬如說,這些先進思想能否在我們各自的地區、學校、班級立行立效,開花結果,怎么本土化?當下陜西的課改理念、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教師專業成長對照上海,我們需要揚什么(堅持什么),棄什么(改善什么)。改革從來不是否定自我,而是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唯我獨尊,理性借鑒,理性成長。再譬如,大班額下的課改之路,路在何方?素質教育,人的發展如何做到不妥協“應試教育”的威逼利誘?

第四,要行動。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在中國,很多事情,方向比速度重要。進而言之,不要懼怕問題,因為方法總比問題多。也許,我們無力改變一校一地之教育,但我們或許能改變或影響我們的教研組,備課組,我們的班級,班級里的某個學習小組。要堅信:“小氣候”能起“大作用”。改革就是摸著石頭過河,課改,教改同樣如此。

勇敢聰明的陜西教育人,請行動起來,邁出一步,甭管是左腳還是右腳!老師們,革命遠未成功,我們必須努力,努力,再努力!讓我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祝愿陜西教育因你因我更強更美!

篇2:小學數學教師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

新課程的改革深入,對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從單純的“教書匠”轉變為自覺的“研究者”、主動的“實踐者”和嚴肅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師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和學會創新。而校本教研剛好樹立了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塑造,自我創新,自我超越的理想旗幟,使學校成為一定意義上的學習型的組織,從而提升了學校反思型的理念。

我校本教研有四個特點:

(一)注重讀書學習,課程改革時教師最大的挑戰是對教師觀念的挑戰,校本教研就是要搞研究,要獲取新的理念只有讀書才能得到。

(二)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陣地的。這就強調了學校研究的內容是以學校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因此,校本教研的研究內容是有針對性的,是解決老師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三)校本教研是以教師為主體。只有讓教師來解決自己教育教學中產生的問題。才能改變教師的自身,提高教師的質。

(四)堅持教育反思。人對教育規律的認識都是多次反復的實踐,探索出來的。因此,每一個環節都有了和諧的地方,必須通過反思去參與指導,才能避免在下一次實踐中重復這個錯誤。

當課程改革步入關鍵之年,課改進入縱深發展階段,困擾我們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高專業水平,如何激發參與課改的積極性,如何讓學生得到真正全面的發展?“校本教研”讓我們感受到在課改中,成功是成功,失敗也是一種成功。“校本教研”讓我們的雙眼有了自信的光芒,頭腦有了睿智的思想,工作有了創新的火花。

我想要說,凡事要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實踐,那我們的教學就能真正的成為一門藝術,絕對不是一種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簡單勞動了。

為了使我的教學能真正成為一門藝術,我一直在努力。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要感謝校本教研為我搭建了平臺。我已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逐漸成長起來。其實,我們的校本教研直接來源于學校和教師的需求,即學校中出現的問題是研究起點,解決這些問題是課題的歸宿。通過校本教研活動,教師們懂得了什么樣的課是新課程的課,什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懂得了如何評價新課程的課。在實踐中不斷轉變教師的角色,直接地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將新理念直接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利于改變教師的學習方式,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同伴協作能力。使教師能在實踐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在領悟中調整,在合作中成長。校本教研真正成為了教師成長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