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策略》學習體會

《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策略》學習體會

2024-08-01 閱讀 8685

《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策略》學習體會

學了姚穎老師的小學語文知識教學策略,讓我進一步了解了如何進行語文知識教學,以往的教學也許有一定的弊端,通過教學策略的學習我將某些方面的教學策略改變了一些:例如對于要不要教語文知識,自我反省一下,教一二年級段時,我特別注重是字詞講解,甚至提早地講到形近字和字的結構,讓我們班學生的識字基礎打得比較扎實,自然我的授課進度有所影響,總體感覺低段的語文要比中段語文難教得多,孩子們的成熟度不高,也不會進行自我學習和上課時的自我控制,只能系統死板地傳授系統的語文知識,死記硬背很多。

其實我好想讓學生能參加活動,在趣味聲中接受知識,可是低段的孩子玩時又不受控制,也是個頭痛的問題。哎!總體而言,我的語文教學觀仍需要進一步的磨合,這樣我的孩子們才會積極地參加學習,對于學習就有主動和創造。現任三年級段的語文老師,孩子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模式,語文知識的教學也衍生到了為人處事等人生道理。

聰明的孩子會在老師授課前預習好新課,完成課后練習,會嘗試著去背誦課文,不想讀書的孩子一節課看到的都是老師的臉,上課不認真,作業一天都交不上來,真是很無奈,還有同學反應,學生自覺學習能力不高,看來玩的誘惑要比讀書寫字來得重要的多,盡管我采取多種方法都不見效,只有求救;孩子家長回家教育,在校給那些不聽話的孩子上教育課,思想課.......絞盡腦汁地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有這么些人老拖班級的后腿,真是無計可施了。不知道在線的老師有沒有同感,有沒有什么好的教學方法能相互探討,探討

篇2:《語文教學常規》六年級備課組學習體會

《語文教學常規》六年級備課組學習體會

本周我組老師都認真學習了《語文教學常規》,同時對照自己以往的教學工作加以反思,查找不足之處,每人都寫了簡單的體會。

綜合大家的體會,首先大家都覺得這項規則出臺地非常及時,對我們的工作能起到切實的指導作用。其次,它對教學的各個環節明確了具體的要求,如備課制定目標明確要求體現三維整合,清晰具體、針對實際、便于檢測,大家認為今后要多開展集體備課,統一課程目標再根據本班學生情況加以調整,是目標的制定更合理,更科學。還要利用網絡優勢,了解他人對某一知識點的設計,從而博采眾長,更有利于教學。

俗話說無規則不成方圓。作為一名教師,當然也得有一定的規則進行約束,遵守教師的規則,教師才能順利完成各項任務,才能不辜負人們對教師的期盼。比如常規中規定了每節課的練習時間,朗讀時間,而目前的狀況時老師經常講滿四十分鐘,學生課堂練習時間嚴重不足,有的甚至到了下課才布置練習,導致練習不到位。因常規硬性規定練習[制度大全為您編輯]時間,這樣就會促使教師在備課時給練習留有余地。有了足夠的練習,學生的基本技能當然淡然能得到提高。又比如常規中談到對學困生的作業批改采用面批,因為學困生在課堂上不能很好的領悟知識,沒掌握的知識就會在作業中顯現出來,如果此時采取面批,對他對癥下藥式的輔導,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細細研讀每一條常規,感覺都是那么恰倒好處。

同時常規中也對教師的個人成長提出的要求,包括理論學習、及時反思、參加教研和撰寫論文、案例等。備課組的老師學習后普遍在體會中反思這是自己做的較為不足的方面,特別是撰寫論文和案例,因為本教研組以中老年教師為主,大家研究意識相對薄弱,這是今后需要加強學習的方面,大家也討論,在目前階段,大家靠個人的能力無法獨立完成課題研究,可以以備課組為單位來開展科研,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促進共同的提高。

大家表示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自覺用常規來約束自己,雖然有的于己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篇3: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語文教學觀摩活動學習體會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語文教學觀摩活動”學習體會

10月18--19號,我在蘇中東沙湖學校參加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舉辦的“中國教育夢--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好課堂中學語文教學觀摩活動”,觀摩了鄭小龍、王君、吳欣歆等語文名師的精彩課堂教學展示。

z老師的《安塞腰鼓》的課堂教學展示,讓我感受到了高超的語文概括提煉能力以及對文本的解讀能力。印象最深的還是王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精彩朗讀,它使我深深地明白朗讀應該是一個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之一,教師的精彩朗讀會使自己的課堂蓬蓽生輝,把學生迅速帶入語文學習的場景。

z老師一堂《湖心亭看雪》的文言文教學展示,讓我感受到語文教師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教師自身所散發出的那種“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學魅力。

z老師的《作文主與賓》作文教學指導展示,告訴我在教學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是提高能力的一大法寶。

名師們分別在示范課之后,做一場專題報告。專家們獨到的理論指引和別具匠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同時展現,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名師們上課風采各異,他們睿智而精妙的理論引領給與我啟發。如何讓我們的語文課真正做到高質高效呢?

(一)誦讀,語文教學的秘訣

幾位教師都要求學生反反復復地讀,有的甚至讓學生在課堂上讀了十幾遍,相當部分學生已能當堂成誦。課堂上讓學生朗讀,還要注意讀的目的性要明確。讀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如自由讀、指名朗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根據課堂情況,相機進行,避免了單調,更重要的是教師給予了學生適當的指導。如王君老師指導學生朗讀《安塞腰鼓》時,不僅點撥學生如何把握本節的情感,而且還指導學生如何用氣聲朗讀,如何輔以體態表達情感,最后老師親自示范表演。學生投入讀,教師傾情演繹,贏得了滿堂彩,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這些教師也知道朗讀的重要性,但沒有充分地利用這一法寶。首先,教師不能把朗讀當作可有可無的課堂點綴,而應給予充分重視,有時寧可少分析一些,也不要少朗讀。第二,教師應修煉內功,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并在備課時自己反復讀,認真揣摩玩味文本的朗讀,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會在上課指導學生時,有話可講,有法可指導,從而得心應手。第三,教師應在學生初一時,就狠抓學生的朗讀訓練,除集體指導外,還可利用早晚讀時間進行個別輔導,讓學生養成有感情朗讀的習慣,讓學生喜歡朗讀,并逐漸提高大多數學生的朗讀水平。

(二)品味,挖掘語文的內涵

“語言品味”現已成為語文課只所以為語文課的一個最重要的標志,也似乎成為了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手段。這幾節示范課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不管是小說,還是文言文,教師都花大力氣指導學生進行語言品味。教師不僅關注關鍵詞句的品味,而且特別關注那些學生容易忽視的卻有助于人物形象理解的重要詞句的品味。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會從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出發,踐行踐思,立足課堂教學實踐,堅持以學生為本,講求課堂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