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教學思想學習心得:讓教育回歸本真
魏書生教學思想學習心得:讓教育回歸本真
當今的中國教育正在用越來越花哨的形式裝扮著越來越貧弱的內容,急功近利的喧囂,麻木的世態人情,浮躁的學術研究,狂猛的崇洋之風和亂刮的瞎指揮風,深刻的影響著人的思想認識、情感取向、價值定位,靠拍腦袋拍出來的"創新真理"、缺乏實踐的"書齋定律"和邯鄲學步的"效顰理論",深刻地影響著輿論導向,甚至影響著中國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混亂的教育教學現狀中,我們探尋魏書生的教學思想,不失為在喧囂中尋找一份寧靜的捷徑,透過魏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我們更能擦亮尋求的眼光,穿透迷霧,還教育一份本真。
筆者有幸聆聽過魏書生的公開課和演講,雖然是管中窺豹,但魏先生的教學思想和思路依然讓迷茫的我找到一條思考中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路,讓人清醒。我個人覺得魏書生的教學就是還教學和教育以本真,還語文教學以本來面目。下面我就這一問題談一點淺薄的看法。
一、強調“人”的教育。
教育面對的是學生,是人的教育,人是千差萬別的,是具有能動性的。因此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應該是對人的培養,是對人的知識的提升,能力的發掘和素養的促成。教育的首要目標不是批判,而是建設。現時很多教師為了在學生前顯示權威,對課文和社會動輒批判:這里不對,那里不行。除了顯示自己的高深外,我看不能給學生以任何希望。“教育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負責。基礎教育要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帶給學生內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與偉岸,帶給學生對于自我、對于生活、對于未來和對于整個人類的自信,以便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自由社會的建設者和幸福人生的創造者。”魏先生以身體力行實踐著這個基本目標。他教會學生什么是真愛。他說:“你愛事業,是為了奉獻出自己的一切,這才稱得上是真愛。而只有愛到愿意自我犧牲的程度,才能夠在事業上做出成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不管是在普通的教師崗位,還是在教育局長的位置上,他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上課,始終堅守在課堂中,把學生求真求善的心點燃。
二、強調“本”的教育
教學應該以“書本”和“大綱”這個本為出發點,而不是花里胡哨的這個材料,哪個資料。當網絡技術飛速發展,讓很多老師查資料行了方便,同時也帶來一個弊病:教師從網上下載過多資料和材料,對書本知識進行補充,有時甚至到了忘記課本的程度。在魏書生的教學和教育思想中,則在行動中抵制了這種做法。筆者在聽魏書生講課中看到的是始終緊扣住課本和大綱的要求。我想一堂課學生能學懂課本知識就是成功。如果脫離學生實際,去引導學生求知更廣闊的領域,這無異于揠苗助長,其結果不言而喻。教育是實事求是的,任何好高騖遠只能與教育的目標背道而馳。20**年8月27日筆者還聽過魏書生的一堂公開課。魏書生就是從作者、作品、字詞、引導分析課文這些傳統方式,來達到教學目標的。這些恰恰被很多所謂的教育改革闖將拋棄了。當我們拋棄課本和大綱而去尋求更新穎的教學內容時,當我們把課外補充知識大量帶入課堂時,我們可能就把本應掌握的知識丟掉了,學生本應學會的字詞,本應掌握的技能和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削弱了。
作為拓寬學生知識面的方式,上網或查找資料未免不可,但這應是建立在充分掌握了“本”的基礎上,而不是課一開始上就進行資料“轟炸”,更不是教師越俎代皰,這些都應是學生自己去尋求和解決問題的手段。否則就只能是緣木求魚了。
三、強調以創新和能力為核心的“偷懶”教育。
魏書生在教學中充滿教育智慧即所謂的“偷懶”教育。教師在課堂中“偷懶”,但懶而不惰。我想在教育實踐中,應該具有把握教育時機,轉化教育矛盾和沖突的機智;具有根據對象實際和面臨情景及時做出決策和選擇,調節教育行為的魂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愿意和他人的心靈對話的魅力。能做到這樣的“偷懶”,恰是教育者所追求的。因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發展學生能力,更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去發現美、思考美、完善美、創造美。教師應根據課堂情景和學生的突發思維去引導學生進入一種良性的思考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境界。教師不能用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更不能用語言,動作限制學生的思維方向。而這恰恰是現在教學中常見的弊病。為了使學生的回答,在自己設定的范圍內,教師不敢、不愿、不能讓學生放飛思維的翅膀。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必然僵化,也必然不能長江后浪推前浪。魏書生的教學中,總是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他總把問題交給學生,甚至問題都由學生提,然后由學生來解決。不斷地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因而在他的課堂上,學生敢問、善問,往往學生的回答讓老師受益非淺。因而,我們可以說,這種“懶”是平時扎實的“勤”的結果。
在教學方法上,魏書生也認為應該做一個“懶”老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去找方法。合幾十個學生的力量往往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教會學生的記憶規律和科學的辨證的看待問題的方法。至于具體的方法,對不起,學生自己想。我想這就是魏書生可以幾個月不在,而學生也能學好的主要原因。他教給了學生是“捕魚之技”,而不是“魚”。這就是對華而不實的教學方法的糾正,是教學方法的回歸。
看似“懶”,實則不“惰”。正所謂,有思想、有文化、有感情、有藝術的教師是大師,大師的課堂就會充滿靈動,充滿情趣,充滿智慧,充滿詩意,充滿創造。為師者,孜孜以求的不正是這種境界嗎?
篇2:魏書生演講稿全文當好班主任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掌聲)
感謝大會組委領導,給了我又一次向老師們學習的機會。遵照領導的安排、指示,讓我說一說,我是怎樣當班主任的,我就遵命作文。
我是班主任愛好者,從當班主任那天,我當了二十多年班主任,后來被撤了。我當局長那天,就把我這個校長給免了,不讓當了。于是,不當校長了,班主任也就給撤掉了。但是我真的非常留戀班主任。我當班主任沒有什么新的辦法,就是老辦法,老祖宗都用了好多年的辦法,“民主”加“科學”,一靠民主,二靠科學。
民主呢,還是那么四個層次,我這個人哪,很多事不愿意怎么變化,上午我還說,《人民教育》讓咱們辦的那些事情,大的方面,您要聯系起來的話,建國以來,那培養目標啊,都說得明明白白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一直是這么說,跟現在提的新的觀念“素質教育”,是一樣劃等號的。然后怎樣培養學生,建國以來,《人民教育》都囑咐咱,要什么,讓學生積極、主動、快樂地發展哪,跟現在提的一樣一樣的。所以呢,在大的方面,我總跟我們的老師,跟我的學生說:“人生別折騰,瞅準了目標,堅定不移朝前走”,小的方面呢,怎樣奔這個目標,倒是可以采取一些具體的、可變化的、有點藝術性的做法。所以,大的方面,我還是說這些老話,“一靠民主,二靠科學”。
民主還是四段兒,老四段兒。第一,一個當老師的,牢牢地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這個觀念我說了二十來年了。我覺得,我自己能夠做成一點事情,最要緊的還是這種出發點。到哪兒啊,咱就想,咱是給人家服務的,那么,各級各類學生,咱都得給人家服務啊,服務就得研究被服務對象的起點、能力、可接受性啊。
我二十七年以前,剛到中學,給我兩個班。一個班呢,全年組各個班選拔的,都是好學生組成的一個班,我當班主任,教語文課;另一個班呢,也是全年組各個班選拔出來的,但都是不太聽話的,學習比較差的,有的是好打架的,五十三名同學全是男同胞,沒有一個女同學,也讓我教。我給人家上課,我說:“同學們哪,咱們得學寫作文啦!”
“我們不會作文!”
我說:“不會作文不才要學嗎?”
“學也學不會!”
我說:“學也學不會,老師慢慢教。”
“慢慢教也不會!”(笑聲)
慢慢教也不會?!我說:“老師領著大家認識社會,體驗生活。”
我領著大家去祭掃烈士墓,這不是容易感動人的事情嗎?回來以后,我問感想如何,“老師,挺受感動的。”
我說就把這種感覺寫出來,就是好文章哎。
“老師,不就寫不出來嘛,能寫出來還說什么呢。”
我說:“那樣吧,我把我寫的文章慢慢地讀給大家聽,大家能聽寫下來,就算好文章,行嗎?”
“老師,我們有的字兒不會寫。”
你能說,“這個笨勁兒,聽寫還不行?那個班怎么都會?你們怎么不會呢?”
廢話!會,他不就上那個班兒了嘛!(笑聲)不會他才在這個班兒呢,所以只好跟學生們再商量:“同學們,哪個字兒不會用漢語拼音來代替,還不行嗎?”
“我們不會漢語拼音!”
我說:“那對不起同學們,老師忽視了這點。”
真的不會漢語拼音,“那怎么辦呢?這樣吧,哪個字不會咱就畫圈兒,行嗎?掃墓不會就先寫掃圈兒吧。”(笑聲)哪個學生好意思說,老師,我不會畫圈兒啊。于是呢,咱是給人家服務的,不管人家水平多低,咱不都得給人家服務嘛。服務,你就得研究,一,別難為人家,別說:人家能上去,你怎么上不去?那三樓,人家一下上去了,你怎么一樓都上不去?他就是上不去嘛!咱就研究他的起點。第二呢,既然給人家服務,不管人家起點多低,咱都什么,幫著人家,一步一步朝前走,一點一點朝前挪,這才是一個服務者的樣子,這樣才容易在行動中改變學生。
對好多學生來說,寫完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篇文兒啊。然后,我再教會同學們查字典,教會學生把圈兒變成漢字,于是,一點點兒地學起來。他覺得老師既不難為他,又不放縱他,他跟老師關系怎么能不和諧呀?后來呢,我再接班兒,做什么事兒,我都研究學生的可接受程度。比如說,后來我接一個班,我說:“同學們哪,魏老師班學生每天都要跑步啊,(剛入學問),大家愿不愿意跑啊?”“愿意!就是跑不動!”
我說:“肯定都能跑得動。我不要求大家一天跑五千米,十華里。”我領著我的學生,1979年哪,每天都是越野長跑十華里,五千米,一直跑到1997年,我當局長。我說我當教育局長,最吃虧的一件事兒,就是再也不能用公家時間鍛煉自己身體了。(笑聲)為啥呢?我原來每天都要用下午第三節課,整整一節課的時間跑步,五千米,十里地兒,沒有一個學生說我自私,說咱那個魏老師,這也太自私了,天天用共產黨時間鍛煉他個人身體。(笑聲)學生紛紛都頌揚我,說,你看,咱們魏老師多好啊,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他呀,冒著嚴寒酷暑啊,春夏秋冬啊,不辭勞苦啊,身先士卒啊,跑在我們隊伍之中啊,豈不知我都自私自立呢。但學生入學第一天你不能讓人家跑十里地啊,那不折騰人家嘛,所以入學第一天,“同學們,魏老師學生每天都跑步,大家愿跑嗎?”“愿意!跑不動!”我說,“肯定都能跑動,咱們哪,就跑一百米。”一百米還分成五個組,一男快組,二男慢組,三女快組,四女慢組,五走組。(笑聲)跑得快的進快組,跑得慢的進慢組,跑不動的進走組。如果有誰說,老師,我走不動,你也別說,人家都跑不動,你怎么走不動呢?凡是人家孩子這么說,人家肯定有自己的難處,所以咱只能研究這個服務對象,我們要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孩子啊,別著急啊,咱走不動就走不動,咱成立第六組,爬組!”(笑聲)
人要在行動中改變自我,改變他人,所以你從服務的角度提問題,特省勁兒,干工作。所以到了教育局后,我也是,我說:本人當局長了,其實局長是什么,不就是一大班主任嘛,(我多次在大會上都這么提)干什么的?不就是為在座的縣教育局長、區教育局長,為你們服務的,為副局長、科長們服務的,八年以來,我一直是這么一個態度,為大伙兒服務,大伙兒湊在一塊兒不容易,活的這一段。然后呢,需要我能干點什么活兒,就干點什么活兒。我對大家施政演說,也不提什么大的要求,就提五個“一分鐘”。考慮到大家的難處,從明天開始,盤錦市的學生每天每人回家做家務勞動,多了可以,最少不能少于一分鐘。愛祖國愛人民,看不見摸不著,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父母的話,他說他愛祖國愛人民百分之百是騙人,絕對沒問題。愛父母不是掛在嘴邊上,說在口頭上,要干什么?落實在行動上!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很多人都問,魏老師,你怎么教育自己孩子?我說,很簡單,從小自個兒能干的事兒讓他自己干。有一段,孩子才九歲,我們倆太忙了,每天,那段兒,九歲的孩子中午做完了飯,我們倆回去負責吃。為啥?那段兒只有你有時間啊,你不干誰干啊?他也覺得自己很自豪。我兒子跟我出門的時候,十一二歲的時候,有兩個班的時候,他都是左手一個,右手一個,一提,讓我空著手走。有一天哪,出門有三個包,我說,兒啊,這回得給爸一個了。不
篇3:魏書生《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十法》
魏書生的《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十法》
同一篇課文,一位老師講,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忽而眉飛色舞,忽而屏氣凝神,覺得上課是一種享受。換一位老師講,學生學得索然無味,忽而閉目瞌睡,忽而驚覺欠伸,上課簡直成了受罪。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主要原因是教師的功底和教育思想。但學會一些課堂激趣的方法,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高漲,課堂效果能好些。
課堂激趣的方法有以下這些:
一、組織教學
課前幾分鐘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來組織教學
1、唱歌請同學們集體唱歌,唱同學們喜歡唱的,或老師唱歌
2、集體朗誦朗誦學生喜歡朗誦的文章,要求全班同學起立,身子站直,頭要正,還要有表情,就像演員演出一樣。
3、口頭作文老師隨意出一個題目,同學都站在自己的座位中,七嘴八舌地說自己的文章。
二、設計導語
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
三、設計板書
1、字體變化講議論文用仿宋體或黑體美術字寫課題,講說明文,用楷書活魏碑體寫課題;講記敘文用行書;文言文用隸書。(這對老師也是很大的挑戰,老師要會很多種字體)學生會邊看邊模仿,對聽課有了興趣。
2、故意寫錯字
3、變換表述形式提煉教材內容時,盡可能不只用橫行續寫這種形式,還可以用表格式、網絡式、金字塔式、樹式。
4、圖表、圖畫式講說明文時,可以用,學生容易理解,也有興趣。
5、請學生板書讓學生板書或回答問題,或歸納課文內容,或寫段意。
四、注意教態
不管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老師只要走進教室一定要愉快樂觀、滿懷信心、熱情真摯。要經常告誡自己:今天要比昨天教得好,這樣便在極累的時候也能振作精神,精力充沛。也可以用一些手勢。
五、說話聲音的變化
一句話有一百種說法,同一句話,會說的把人說得笑起來,不會說的把人說得跳起來。容易變化的聲音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調整音量大音量容易引起學生注意,有時在大音量之后,再用小音量,學生反倒更感興趣。
2、調整音調
3、調整語速有時速度極慢,有時速度極快,要大家重視的往往是快說之后慢說的內容。
4、以情動人說話、朗讀課文要有感情
六、引導想象引導學生想象課文內容,力求把單調的文字符號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方法是分為四步:1、勾勒形態2、染上色彩3、使畫面動起來4、讓畫面更細致
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
八、請學生猜測老師
一位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常規的學法,幫學生制訂一些語文學習的規矩、制度、計劃,在大的方面使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規矩可循守。在大的方面讓學生猜得透,但在具體一堂課的安排上,具體教法的運用上,在一些小的技術、技巧上,又讓學生猜不透。越猜得半透不透,學生越愿猜,越猜學習興趣越濃,與老師感情越近。
九、適當用一點班級用語
十、請學生說、讀、寫
考慮到學生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不斷變換講課的形式,學生就能從上課到下課始終有較濃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
另外,還有組織各種形式的學習競賽,多和學生商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