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現代企業管理研究》學習心得體會

《現代企業管理研究》學習心得體會

2024-07-25 閱讀 8796

《現代企業管理研究》學習心

得體會

《現代企業管理研究》學習心得體會

這學期首次接觸到《現代企業管理研究》這門課程,以往的工作經歷與企業管理相去甚遠,對現代企業運行和管理業沒有深入

的認識。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和老師精彩的講解,給我們提供了系

統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平臺,彌補了理論短板。我的主要認

識如下:

現代企業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直接指導企業管

理的具體實踐,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隨著我國知識經濟和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在企業

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給國有企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現代企業管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學習現代

企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管理學家克拉克說過一句很深刻的話,信息革命改變著人類

社會,必定要改變企業的組織和機制。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一

體化進程的加快,新知識、高科技發展異常迅猛,企業間競爭已

由大魚吃小魚向快魚吃慢魚急速轉變。企業直接面對更大范圍、

更深程度上來自國內外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天下沒

有免費的午餐,你投入一些錢,拿到人家標準化的軟硬件,依樣

畫葫蘆想大幅提升競爭力,也是不可能的事。依據當今世界各種

先進管理理論,并結合已往的經驗,經過對公司發展狀況的科學

分析與判斷,我們應當選擇以學習力為依托,以執行力為抓手,

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總的來講,可歸納為幾點:

一、著眼學習力,增強創新力,創建學習型企業當代企業之

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人才的學習力的競爭。所謂

學習力就是一個人、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

力的綜合體現。學習力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始終,是企業獲得生存

與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緊緊圍繞三要素提高學習力,針對工作

的重點、難點增強創新力,實實在在從組織保證、措施落實、載

體創新等方面抓好學習型企業的建設,為做大做強企業打好基礎。

二、提高認識,完善激勵,激活員工學習動力

我們要求把工作的壓力作為學習的動力,倡導干部員工樹立

新的學習理念,以學習帶動創新,以創新推動企業發展。通過對

市場上產品競爭、價格競爭、服務競爭的宣傳報道,使每個員工

都認識到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要適應市場需要學習;學習的

動力源于學習目標的確立,思想意識的提高使員工獲得了不僅要

個人學而且要團隊學的全員動力,而內部激勵機制完善更催發了

個人學習內動力。

三、確立愿景、建立組織、強化員工學習毅力

學習型企業的創建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扎扎實實

深入持久,必須保持員工的學習毅力,也就是堅持學習、學有成效。應組織創建學習型企業領導小組,提供組織保障、落實監督措施、規定目標跟蹤具體辦法;確立學習愿景規劃,并層層制定貫徹執行辦法;建立獎懲約束機制,確保員工學習的積極性。

四、擴充載體,學以致用,提高員工學習能力

應根據企業中現有人員的素質狀況,從實際出發,建立了適合不同層次需要和不同工作需要的各種載體,在組織形式上采用外送培養、內部培訓、聯合培訓、定期講座等辦法,在活動形式上采用集中培訓、調研、學習、經驗交流、崗位目標學習等。利用比較學習,開展多次的內、外部學習交流活動,取長補短,促進先進經驗的推廣與利用。

五、著手執行力,形成凝聚力,打造獨特競爭力

樹根理論為學習企業尋求不斷進步,超越自我,獲得充足資源,提供了新型管理平臺。有許多企業不乏經營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運營管理等各種新型經濟理論中學到了多種方法和技巧,但很少關注他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結合,而將人員、戰略、運營三個流程結合起來,正是執行力的精髓所在。

通過這個課程的學習,我想: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一個好的完善的計劃必定能夠幫助我們更快更有效的確定行動方向,從而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這學期的管理學帶給我很多心得體會,我也將會應用于今后的實踐中,取得更多的收獲。我希望能在今后自己有

機會好好地去利用這次積累到的一切知識。總之,學習能力的提

高擴展了我們的思維能力;共同的學習目標培養了我們的團隊精神;學習的毅力鑄就了我們執行的堅韌性。而現代企業管理最為直接

有效的方式也可以此為基準來達到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的

目標。

篇2:企業管理心得企業家的加減乘除法

很多企業家,很自豪于實業家的身份,而對生意人的稱謂異常反感,為何?原因在于,重工輕商,根源在于盤踞久遠的重農輕商意識。葉敦明發現:一些民營企業家,帶企業稍有炫耀資本時,就急匆匆地往政策上靠,自己的身份也搖身一變為某某委員。表面上看,這些企業家是在做加法,企業經營的外圍環境寬松了、公平了,企業的發展也就得以放開手腳。而事實上,他們是在做減法。主星不旺,愣是靠螢火之光又怎能照亮事業前程呢?

企業家,先是為小家,再是為大家,然后為人人,事業的發展是外在表象,心靈的修煉則是內在動因。企業,一開始被看成個人理想實現的載體和工具,然后,被當作一幫人成就夢想的平臺,最后,它必然成為造福社會的共同體。可以說,企業家成功之前的做法與想法,決定了他成功之后又能續航多遠。心中只有自家,口中總提大家,功利心、政客味濃烈的企業家,他們充其量也就是一個企業政客,用不了多久,就變成了企業過客。

企業家,必須會算賬,要做到以實業為本的生意人。先有市場,再有工廠,這個叫了多少年的口頭禪,也該到了兌現的時候。那么,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企業家們,就必須用好自己這個最為寶貴的企業核心資源。葉敦明認為,企業家的加減乘除法,就是試圖發揮企業家的本色、釋放企業家的有限能量。

企業規模擴張的加法,抵擋不住效率與效益的減法,人才成長、盈利能力怎是不見乘法效應,人到50歲之后信心減法日益明顯,怎么辦?企業家的第一次成功,來自于意志力與專注力,而第二次創業,則需要戰勝自己的驕傲、恐懼與自滿,您認為呢?

有所斬獲的企業家,歸隱山林之心長存,奔波商海之勞難免。曾經難以企及的事業格局,已經得到了,是舉得再高,還是輕輕放下呢?舉得再高,需要雄心與壯志;輕輕放下,需要舍得與智慧。有,很多時候是個負擔,對嗎?急流勇退的企業家,對自己是做了減法甚至出發,可得要有繼任者來做加法乃至乘法。否則,人在企業心在外,所謂的自在生活與自主經營的珠聯璧合,也只是一廂情愿的黃粱美夢罷了。善于歸隱的企業家,其實是在另一個領域再次創業,他們只是換了跑道,而向前奔跑的姿態,依然雄壯威武。這種以退為進的減法,早已勝過他們一次創業時凡事親力親為的加法。

戰勝他人,是企業家成功的第一步。戰勝自己,是二次創業的必需。新陳代謝慢的企業家,跑步進入創新經營的“暮年”,一手成就的企業,極易栽在自己手中。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企業家要從加法轉向減法。葉敦明發現,看企業家是否善于做加減乘除法,不需揣摩他內心世界的高深莫測,只要看兩件簡單的事情就可以知曉。第一件,就是看他的身材,無明顯贅肉堆積,人到中年時比年輕時更為健碩的企業家,是懂得控制自己的嘴巴和貪欲的。第二件,則是看他的生活習性,從簡、從精、從容的生活方式,定是修煉有道的智者和慧者。

企業家有時會患上“郊區情節”,工廠遠離市區,一幫人圍合在一個獨立的空間中。高視闊步、縱橫捭闔,企業帝王的思想與作風,成了企業文化的毒瘤。謙卑做加法、傲慢做減法、用人講乘法、利益用除法,也許是條好出路。敬天愛人的企業家,總是把成功歸

因與大環境和團隊,自己很少貪功自得。自然而然地,傲慢之氣被寬容之心替代,用人帶人就會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友善,團體的利潤獲得能力于是大增,企業成了大家的企業家,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了企業大家。資料出自MBA巴巴商學網,建議直達MBA巴巴瀏覽下載更多權威企業管理,MBA,企業文化戰略等相關資訊。

篇3:史玉柱的10大企業管理心得

史玉柱的10大企業管理心得

1、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

建立團隊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是辦企業第一重要的要素。無論投資還是創業,核心因素都是人。巨人重新起來,資金沒有多少資金,實際上還是靠這批人。人確實是十分關鍵。

我摔倒的時候,還很年輕,30多歲。因為我還年輕,又不服輸,自己覺得還能起來。最關鍵還是有周圍的人。盡管摔倒了,我的團隊還沒散掉,有些員工走了,但是我的核心干部團隊差不多有1/3到1/2還在。他們還給我鼓勵。再加上又碰到一個好產品,就是腦白金這個產品,當時覺得靠這個產品確實能起來,所以也就沒有灰心。

市場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關于人才的問題無外乎有三個方面:找人、培養人、用好人。我在負責網游公司的時候,就給人事部下過命令要找多少人,招了幾年以后我感覺也沒有什么突破。后來我開的條件是你找得到一個好的,我給你1000萬。

2、時刻保證公司資金鏈安全

我在珠海巨人出事的時候,負債率高達80%。后來我就跟自己這么規定的:5%的負債是個綠燈,是安全的,10%的負債就要亮黃燈,15%的負債就要亮紅燈了,不能碰了。像這樣我們的公司就不會因為負債而出問題。

1

回過頭來看,過去十年中國的著名民營企業老板進監獄的,表面上是各種原因進了監獄,其實他們有共同的問題,都是負債率過高所導致。負債率過高,資金鏈就免不了會出問題。資金鏈出了問題就會做很多違規的事。民營企業一貫都是這么做的,沒人查你就沒事,查你你就有問題。

你看這10年來,多少民營企業的老板坐牢,都是號稱中國首富的牟其中、楊斌等等,要數的話,知名的能數十幾個出來。其實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都是資金鏈繃得太緊,所以我看到這點之后,我們就不走高負債這條路,就走低負債率。

3、一把手要抓命脈

營銷驅動型公司,我覺得老板必須自己抓營銷,必須自己抓廣告。只要老板不自己親自抓的,這個公司一般沒戲。

如果是靠一個副總抓的,那這個公司如果有戲的話,將來這個老板肯定要被這個副總開除掉。因為老板親自抓營銷,就意味著這個公司的命脈是掌握在你手里了,其實比你掌握著資本還重要。

我覺得廣告是公司的一個命脈,我就只抓這一項,這一項抓好了,其他的交給團隊做,做得也還挺好的。這就叫做“綱舉目張”。只要這個“綱”正確了、“綱”成功了,其他的都好辦。像網絡游戲就不一樣了,網絡游戲這塊我就自己抓研發。當時我管網絡游戲的時候,廣告我就沒管,因為它不需要怎么做廣告。

4、不做企業不該做的事

2

一個企業真正走入困境,很少是因為管理不善,很少是因為企業操作的問題,給企業造成最大的損失就是它做了不該做的事,不該投資去投資,這種投資是最大的失誤,這是我們過去親身經歷過的。作為投資,企業應進行大量的論證,國外企業投資的話,只是總投資的百分之幾,不然就會給企業造成資金周轉不靈的狀態。

如“巨人”,它不該蓋樓的去蓋樓,一下耗掉這么多錢。假若“巨人”當時不去蓋樓的話,光靠腦黃金(1242.90,-9.00,-0.72%)、巨人漢卡、筆記本電腦等,它也死不了,也不會一下子陷入這么大的困境。

即使你的員工或干部中間有一半人心術不正,如吃回扣等,但實際上加在一起總量很有限。一年內耗加起來幾百萬,了不起上千萬元。但是你一個投資幾個億下去血本無歸,你的浪費比他的還大。所以我認為:一個企業最后倒下了,陷入困境了,大部分還都是因為它做了它不該做的事。

5、重視制度的力量

一個員工來你這里做事,想追求什么?他的追求可能很多,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兩點:第一點他能不能得到他滿意的經濟上的回報,能改善他的生活,追求他的收入,這是很正當、很合理的要求;第二個他個人價值能否實現。基于這兩點,我就重新設計一套制度(人生感悟)。

這套制度呢,第一點就是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把這一點充分體現在制度里面去,如果這個設計得合理,這個威力還是相當大的。比如***在搞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前,那個時候的中國多數的地區,其實溫飽都是有問

3

題的,后來搞了一個制度,也沒有說買多少拖拉機,也沒有開多少荒地,但是中國很快就解決了溫飽問題,糧食有了節余。

那個時候我在統計局里負責統計,我能夠了解這個制度的力量,其實它就是把人的這個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同樣我們企業也是這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