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儒林童的教學了解分享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通過儒林童的教學了解分享
中班的幼兒對于分享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他們基本都知道要分享。但是,說到能做到是件很難的事情。捫心自問,就是我們大人,有時候也會因為種種原因領悟不到分享的真諦。
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幼兒流露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傾向,他們“霸道”的認為:“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這顯然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也不利于孩子們的成長。
有一天大家在玩玩具的時候,我們先把玩具放在中間,然后告訴小朋友,大家一起玩,剛開始還好,可沒過多久,就有小朋友喊:老師,洋洋搶我的玩具。老師,他不給我玩――我一看,原來是洋洋把玩具都攬在自己的前面,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溝通,自己也辦法玩,我看了看洋洋,便輕輕的走過去,蹲下來對他說:“快看看你的小伙伴們在那里干什么呢?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呀!你要是也把玩具與大家一起分享,也會很快樂的!”聽了我的話,洋洋便主動的把玩具分給小朋友一起玩了。
事后,我對大家進行了有關這方面的教育,并且通過儒林童的教學,了解分享、孔融讓梨,讓孩子們知道要和大家一起游戲、和同伴分享玩具,爭搶是最傻的辦法。
孩子總是喜歡老師的表揚,因此,不管是物質分享還是情感享受,當他一旦有了分享的行為時,我們就要及時用鼓勵,表揚贊許等方法來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通過同伴之間的影響,達到真正分享的目的。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以興趣為起點賦課堂活力小學英語老師教學分享
以興趣為起點,賦課堂活力小學英語老師教學分享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時間;解放他的空間”(陶行知),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愿、高興的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感興趣,他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以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得知識,他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師在課堂上不應只注重語言知識的講授和語言技能的操練,而應當引導學生在親歷各個生活事件中去學習、掌握和運用語言,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在熟悉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英語教材選取的都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連,生動有趣的素材,而且是學生熟悉的、喜歡的,能夠接受的,能使學生感受到英語并不遙遠,英語就在自己的身邊。在課堂上,我們就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在其中,樂在其中。
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A教材Unit6TheNationalDayholiday時,正好是周一,在課堂常規問答時,我就有意識地提問:Whatdayisittoday?Howmanydaysarethereinaweek?Whatdaydoyoulike?學生無不例外地選擇了SaturdaySunday,我又進一步提問:Whatdidyoudolastweekend?看似隨意的問題和學生的生活休戚相關,孩子們立刻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不僅匯報了自己的假期生活,還反過來向老師提問了解情況。我利用課件展示了馬山度假村的場景,導入新課。這樣的課堂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學生所學習的不再是書本上那枯燥乏味的單詞句型,而是帶著生活樂趣的活生生的語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創設情境時教師要盡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創設的情境盡量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使他們產生共鳴,切忌為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生搬硬套。我們應像對待母語一樣,盡可能地將語言學習和生活相聯系,而不是只將其當作一門學科或是應試工具來學習和掌握。
2、在富有想象力的情境中引起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生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在英語課中運用情景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美妙的音樂,動聽的歌曲,醒目的圖片,形象生動的語言動作,逼真自然的對話表演等,不僅給學生美好的感官享受,而且能形成良好的語言環境,有效的感染學生,使之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這不僅有利于讓學生在情景中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學會運用,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如我在教學《Holidayfun》時,采用情景教學,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課件和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具,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和虛擬的生活語言環境,讓學生在悅目、悅耳、悅心的情景中獲取知識,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3、在課堂游戲中提升學習興趣。
英語課標的基本理念強調,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倡導學生多體驗多參與,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能力,增強實踐能力。而課堂游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玩、好勝,對游戲是情有獨鐘,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游戲,譬如聽一聽,做一做,看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等等,將知識融于游戲中,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練習所學的知識,那么學生就會學得快,記得牢,也不會覺得學習內容枯燥,樂于參與,自然也樂于學習。
但同樣的游戲玩多了就不好玩了,學生也就不感興趣了,所以教師應該在游戲方面多翻花樣,不能一成不變。譬如我在教授《Thisismyfather》一課時,學完了monkey,tiger,lion,bear,elephant五個單詞后,為了鞏固教學,我設計了“Whichishiding?和小動物們玩捉迷藏的游戲,看看哪個小動物躲起來了?”這個游戲,孩子們興致非常高,都玩得很開心,其實這個游戲和以前經常做的“What’smissing?哪個不見了?”是相同性質的,但給了它一個新的環境,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張新的面孔,學生的興趣自然就來了。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的教學也是一樣,因此我們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以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的需要。
4、在有效的評價中維護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教師的期望與鼓勵對學生發展有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很好的激勵學生,為學生樹立信心。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全力肯定學生的一切努力,真誠稱贊他們的點滴進步,一個眼神的暗示,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句真誠的稱贊,對學生來說都是一股很強大的學習動力,并使其在快樂的海洋中健康成長。甚至有時一個小小的表揚會為課堂帶來一份大大的收獲。
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你發現有一個同學上課特別認真,或者發言特別積極響亮的時候,你在全班面前表揚鼓勵后,班上的其他同學也會向那個同學一樣認真聽講,發言積極響亮,甚至做得比他還要好,因為他們希望也能得到老師的表揚,這個時候無形中就提高了課堂效率。因此我們要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每一個失誤,要以贊許的目光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要以真誠的情感發現學生的創新閃光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處學生內心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更好地投入到課堂中去,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只有我們精心備課,把英語課堂成學生的“小小天堂”,讓學生快快樂樂的學習英語,才能使學生潛能噴涌如泉,燦若星辰,課堂教學真正有活力,讓老師教的有趣,學生學的愉快。
羊尖鎮廊下小學沈海燕
篇3:小學課堂管理經驗分享給亂班課堂教學幾招
我們有時不得不面對一個亂班,學生上課說話、做小動作多,任憑老師軟硬兼施,學生不吃那一套。自己的付出學生不買帳,教師難免出現急躁和厭煩情緒。久而久之,和學生越來越對立,課堂教學只能勉強維持。這樣的班,語、數、外老師都頭疼,更別說上“副課”了。教師如何變換招數,讓亂班不亂?
現象:學生對教師不感興趣,總是和老師對著干,師生關系緊張。
招數:出奇制勝,讓他們感覺你和其他教師不一樣。
亂班的學生認為所有的教師對他們都有看法,處理問題有偏差。但當他們看到你和其他教師處理問題不一樣,自己以前對付老師的那一套不靈時,會有新鮮感和敬畏感。
我在上第一節課時,一進教室,假裝環顧四周,檢查有無“相關”。然后說:“首先我要表揚大家。”學生覺得很納悶,互相看看,我接著說:“我以為會像港臺電影那樣,從門上掉下個水盆,或講桌里藏有機關,我都穿了防彈衣(拍拍胸脯),看來沒有,所以要表揚大家。”學生覺得有趣,拉近了和我的距離,也察覺出我作為教師的自信。
在一節課上,學生大聲說話,吵鬧,于是我頓了頓說:“給你一分鐘,把你非常想對誰表白的話說完,一分鐘后不許再說話。”然后做出一個很酷地等的樣子,學生都安靜了下來。
現象:上課鈴響了,學生無法安靜,教師發火,沒有心情上課。
招數:控制自己的情緒,把握課前五分鐘。
讓教師感到頭疼的是,亂班的學生在上課鈴響后,坐不下來,坐下后也是嘰嘰喳喳,安靜不下來,把老師不當回事。教師在制止學生無效的情況下,終于爆發了,大發雷霆。學生看似老實了,可教師帶著情緒上課,教學效果就談不上了。
我認為課前五分鐘非常關鍵,主要是教師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先不說話,環顧四周。如無效果,再抓典型,“張三,你快點說,我等著上課呢”,“李四,這么高興,有什么喜事給大伙講講,讓大家一起分享”。此時點名要比大聲制止效果好。如果以上辦法對你的學生無效,那你就說:“現在把書合住,提問上節課的內容。”你會看到他們一個個老老實實地坐好了,因為沒有一個孩子對老師的提問有把握,尤其是調皮的孩子,你只用提醒一些學生不要偷看課本就可以了。
現象:學生上課發呆、走神,玩東西或做小動作,大聲爭論等。
招數:以幽默和機智化解矛盾。
在這樣的班上,有一些不良習慣的學生不足為怪,我一般以幽默化解。如學生發呆,我用方言高調說:“有些娃年齡大了,想法多了,不好管了。”也不點名,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哪有學生還敢發呆。有學生上課和別的學生爭論起來,我走過去,很夸張地拍拍肩膀:“不要激動!不要激動!”他會在其他學生的笑聲中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有學生玩硬幣,我很夸張地把硬幣裝在自己的口袋里,說:“下次你玩點大的,那個紅顏色的(100元)我最喜歡了(用兩個指頭比劃)。”學生哈哈大笑,為老師和學生都留了臺階。當然,別忘了把硬幣還給學生。
現象:課堂亂哄哄,教師無處下手,或學生上課不配合,不思考。
招數:不留空閑時間,讓他們總處于緊張的思考狀態。
學生亂,更多的是沒有事做,要讓學生忙起來,不僅能維持課堂秩序,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我常用的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課前提問復習舊知識,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交流總結,做練習回答問題,總是讓學生處在緊張的不斷思考回答問題的狀態。每節課安排的閱讀也讓學生逐漸學會靜心閱讀,培養了自學能力。這樣的教學策略,學生因為怕回答不了問題難堪,不敢搗亂,想搗亂,也沒有空閑時間。最“狠”的一招是讓學生閱讀后上講臺講課,那一個個老實得大氣都不敢出。
現象:學生屢教不改,對批評和懲罰不屑一顧。
招數:獎懲以理服人,讓學生心服口服。
一個亂班,對教師的批評、懲罰、獎勵不屑一顧,從心理角度分析,是因為學生在學習上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就想在其他方面有一席之地。我一般用眼睛暗示違紀學生,或走到座位旁輕輕拍他肩膀。如還不改,讓其寫自我心理分析書(規定字數),寫心理分析書對學生來說是一件頭疼的事,表現好一點時,馬上減字,如還不收斂,隨即加字。當學生看到還有減字的希望時,接下來他就會加倍努力,爭取“寬大處理”。
另外,對屢教不改、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我常假裝無意安排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并抓住回答中突出的地方誠懇地表揚。既然老師對他不薄,他也就不好意思給老師添麻煩了。
面對一個亂班,教師要有信心,學高一尺,師高一丈,只要認真分析學生“亂”的心理,對癥下藥,你會發現“亂班”其實不亂,你的課堂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