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分享閱讀教學中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分享閱讀教學中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2024-08-01 閱讀 2216

分享閱讀教學中如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時,會迸發出一種主動、積極、執著的探索熱情

,這種熱情會對我們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學齡前兒童由于受其年齡影響,在活動中往往容易

表現出明顯“情緒化”的特征,越是感興趣的事,其注意力持續時間越長,學習也就越主動。

作為分享閱讀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使孩子在分享閱

讀過程中處于積極快樂的狀態呢?

一、注意巧妙有趣的導入活動

一個成功的導入活動如同一把開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能將幼兒好奇心閱讀興趣充分激發出

來,從而將注意力全部轉移到即將進行的讀本閱讀活動上來。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故事法、

游戲法、音樂法、圖片展示法都是比較好的導入法。只要結合讀本,運用得當,都能夠很好地

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如在閱讀《老鼠和蝙蝠》時,我有意設置了猜謎語活動,以引出讀本主人公“老鼠和蝙蝠”

。孩子們馬上投入積極的思考中,很快就結合動物的特征猜出謎底。隨后我又簡單講述老鼠和

蝙蝠的故事,將讀本的內容置發于一個故事背景中,并請幼兒猜一猜“老鼠會向蝙蝠炫耀些什

么呢?”。通過猜謎語、聽故事等孩子們喜歡的形式很快將它們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孩子們

對接下來的閱讀活動充滿期待。

再如在閱讀《跳芭蕾舞的牛》時,為讓孩子們初步了解芭蕾舞,感受牛跳芭蕾舞的滑稽和不

易,我先是播放了一段芭蕾舞演員跳芭蕾的視頻,隨后又播放牛跳芭蕾舞的課件,孩子們看后

都哈哈大笑。當我問他們:“牛跳得好嗎?你覺得它還會繼續學跳芭蕾舞嗎?”孩子們都開始

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們的分享閱讀之旅便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和積極思考中開始了。

二、擅于制造懸念

如果說巧妙有趣的導入活動是分享閱讀教學中激發幼兒閱讀興趣的第一步,那么制造懸念則是

使幼兒繼續保持閱讀興趣的良方。它能夠緊緊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使幼兒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

狀態中。孩子們既能體驗到懸念帶來的神秘感,激發探究的欲望,又能體驗到探究過程帶給他

們的快感和懸念揭曉的成功感。這些收獲,必將使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更濃烈、更持久。

精心設問,層層逼進,引導幼兒進行猜測、驗證和推理。如在閱讀大班讀本《池塘》時,為引

導孩子們發現上一副圖與下一副圖之間、場景與出場動物之間的關系,我翻開第2頁提問:“誰

來了?它身上有什么?”孩子們很快從圖畫中找到了答案。接著我又提出預測性問題:“它可

能從當里來?”孩子們的回答可謂是天南地北,說什么的都有。我不予評價,繼續追問:“為

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孩子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回答,沉默片刻后,有的孩子說:“

猴子是從香蕉樹旁來的,因為它喜歡吃香蕉,而且它尾巴上有一根香蕉。”當我把書翻到下一

頁,孩子們看到香蕉樹時,他們都開心地笑了,“我猜對了,猴子是從香蕉樹旁來的!”在這

個過程中,孩子們圍繞問題進行觀察、猜測,又圍繞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這些問題由淺到深,

層層推進,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閱讀圖書的積極性,同時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關鍵頁欲擒故縱,注重蓄勢,引導幼兒體驗情節轉折和反差。在故事情節發展即將轉折的關鍵

頁停止閱讀,請幼兒利用已有經驗進行討論,隨后揭示故事發展及結局,使孩子們體會故事情

節的巨大轉折,當原有經驗與故事結局形成巨大反差時,孩子們會在反差中感受故事情節的曲

折和閱讀帶給他們的樂趣。在閱讀《老鼠和蝙蝠》時,當閱讀完老鼠3次向蝙蝠炫耀自己,蟒蛇

即將出現時,我停止往下閱讀,請幼兒討論:“你們覺得老鼠和蝙蝠誰厲害?為什么?”一石

激起千層浪。幼兒秦濤說:“當然是老鼠厲害啦,它會打洞、會倒油、會打雞蛋,可這些蝙蝠

卻不會”。“我覺得蝙蝠厲害些,它會飛,老鼠不會飛。”幼兒譚大山馬上站起來表明自己的

觀點。“老鼠的本領比蝙蝠要多,所以我覺得還是老鼠厲害……。”孩子們就這個問題紛紛發

表著自己的觀點,發言非常積極踴躍,連平常最不愛說話的幾個孩子也禁不住舉手答話。我不

予評價,用神秘的口謠和歌曲磁帶,在家訪時送給他們,請他們平時在家中和孩子一起聽,讓

孩子熟悉這些音樂。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在每個孩子喜歡的音樂前錄一段該幼兒說的話,

如:“我是某某某,這是我喜歡的歌《兩只老虎》。”這樣,在剛入園階段,每一個孩子在班

里都有屬于自己的音樂,教師可以輪換著播放。每當聽到自己的聲音,聽到自己喜歡和熟悉的

樂曲,許多孩子會很快安靜下來,并跟著音樂表演和歌唱,許多時候還能吸引別的孩子觀看。

簡簡單單的一段音樂,拉近了家庭和幼兒園的距離。

二、以音樂為指令,產生情感共鳴

心理學研究表明,音樂對緩解情緒緊張、消除焦慮有著不小的作用。如中國樂曲有琴曲《流水

》,二胡曲《漢宮秋月》,琴歌《陽關三替》、《蘇武牧羊》等,外國樂曲有貝多芬的鋼琴奏

鳴曲《月光》第一樂章,肖邦的《e小調鋼琴協奏曲》,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德彪西的管弦

樂曲《夜曲》,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等等。從實踐來看,這些音樂對平息入園孩子

的焦慮情緒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孩子入園一周后,教師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可以播放不

同的音樂,讓音樂告訴孩子該干什么事情。如,早晨孩子入園時,可以播放一段歡快的音樂,

讓孩子產生開心快樂的情緒,從而更容易親近幼兒園,例如戈塞克的《加沃特舞曲》,賀綠汀

的鋼琴曲《牧童短笛》,馬耀中、李中漢的小提琴曲《新疆之春》;吃飯的時候,可以播放輕

音樂,讓孩子安靜愉快地進餐,例如任光、聶耳的民族管弦樂曲《彩云追月》,秦詠誠的小提

琴獨奏曲《海濱音詩》,亨德爾的管弦樂組曲《水上音樂》等;進盥洗室時,可以播放一段節

奏較快的音樂,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這一環節,例如比才的管弦樂曲《卡門序曲》,黃海

懷的二胡獨奏《賽馬》等。要注意的是在幼兒初入園的幾個月里,每一環節的音樂應固定不變

,讓孩子逐步建立對這些音樂的熟悉感和親切感。

同時,在各生活環節中,也可以用孩子自己喜歡的音樂作為指令音樂,讓孩子體驗同一種情緒

,使大家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例如:吃午飯時,播放特定孩子喜歡的比較安靜的歌曲或者音樂

,以輔助孩子進餐。教師要統籌安排,在一日生活的不同環節中,播放特定孩子喜歡的不同音

樂,這樣,孩子就會有期待。實踐中,有些孩子一聽到“自己”的音樂。臉上就會露出好奇的

表情:有的孩子會叫:“要去洗手了,這是我的音樂。”有的孩子會著急地問教師:“怎么我

的音樂還沒來?”當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時,他們個個臉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三、讓孩子跟著音樂快樂地動

篇2:激發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幾點方法

激發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幾點方法

澄邁一小李家杰

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是新課標對低年級語文教學規定的閱讀目標。大家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也是一樣,有了興趣,才能使閱讀成為一次快樂的經歷,真正地使學生愛學、樂學。我就是深受這點啟發,來組織自己的語文教學的。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簡單談談這當中的幾點方法。

一、以濃郁的氛圍激發閱讀欲望

大家知道,優良的環境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閱讀也是如此,我覺得在一個具有濃厚書香味的氛圍中,學生的閱讀欲望更容易被激發。身處這一氛圍中的學生,只要“你”讀了,“我”讀了,自然而然“他“也會不由自主地加入這讀的行列。因此,我們可以從設置讀書氛圍入手,把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樂此不疲地“讀”起來。把教室環境布置得富有書香氣;建立班級圖書箱,及時更換其中的圖書;組建閱讀合作會,由興趣相投的三四人組成讀寫組、讀畫組或讀演組等一起進行閱讀活動等等都是促進學生閱讀的有利環境。所謂的環境育人,大概也就是如此吧。

二、充分利用課文插圖激發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思維以直覺思維為主,對抽象思維的理解,需要以直觀形象來加以輔助,而語文教材中每篇課外幾乎都是文圖并茂,其插圖豐富,畫面形象、鮮明,教學中,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特點,巧用這些插圖,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在教《春天》一文時,我就充分利用了課文插圖,調動了學生的讀文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并按順序說出春天的特點;接著鼓勵學生質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又將其拋給其他學生討論,并及時結合插圖,給予引導,在以上教學活動的前提與基礎上,我再讓學生去閱讀課文。我發現學生們讀得專注認真又饒有趣味,取得了極好的閱讀效果。

三、巧設導語,激發閱讀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導語就一堂課的開頭,如果導語設計得好,就能夠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有效教學定好基調,打好基礎。在教學《松鼠和松果》一課時,我出示圖片:松鼠、松果,詢問:你們認識它們嗎?看到它們,你想到些什么呢?學生聯想翩翩,思維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說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話鋒一轉:讀讀課文吧,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訴大家。經我這么一說,我發現學生們紛紛投入到了新課的閱讀之中,我自然而然的也進入了稱心如意的教學情境中。又如在教學《夏夜多美》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種情境:(師深情講述)多彩的春天過去了,我們迎來了迷人的夏天,在一個美麗的夏夜,公園里靜悄悄的──(多媒體播放夏夜動畫,生觀看。)就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夏夜,公園的池塘邊上演了一幕動人的童話劇,是什么呢?聽!(師動情地朗讀,講述童話故事)。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一看二聽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進入情景。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讀,學生讀來有情有趣,儼然置身于童話故事當中了。

四、借助豐富的形式,激發興趣:

低年級教材中的課文體裁多樣,有情節生動的故事,韻律感較強的詩歌,語言優美的散文……,課堂上,如果我們能夠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的游戲、競賽、表演等實踐活動,寓教于樂,課堂教學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導朗讀《柳樹醒了》第二小節時,我就是讓學生在扮演春雨的角色中完成快樂閱讀的:在“小雨沙沙”的歌曲聲中給柳樹洗洗澡,孩子們邊唱邊演,盡情地享受著小詩輕柔、舒緩的語調和如詩似畫的詩意。如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在學習第一段,體驗小路的美麗之后,我相機引入: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美麗的小路卻在人們眼前消失了,瞧,現在的小路變成了──(多媒體出示“蒼蠅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學生的視覺上形成強烈的對比刺激。)如果你走在這條小路上,你會說些什么呢?在這情感基礎上,讓學生讀讀課文,兔姑娘、鹿先生、鴨先生說的“呀,美麗的小路怎么不見了”等3句話,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表演,學生又怎會不樂學呢?

總而言之,有樂趣才會喜歡,喜歡才會去讀,關于這一點,我深信不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同的老師都會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與途徑。我的以上幾點方法,僅供與各位同行交流交流,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篇3:培養課外閱讀興趣

淺談如何培養課外閱讀興趣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欲望。

首先是客觀自然環境: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學生的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墻壁展出名人名言、經典詩文,乃至優秀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一面墻壁,都浸潤著文化氣息,飄溢著濃濃書香。閱讀已成為綜合活動的主要課程。

其次,我們著手優化閱讀教學的人文環境,即“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認為應只要采取以下三項措施: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和興趣的措施,如創設情境、由已知引入、由故事引入、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等等。2.以充分的時間、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縱情閱讀;教師相機提出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體驗和探究。3.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提供條件。

再次,著手創設閱讀教學所需要的信息技術環境。學校內設有計算機教室,大部分學生在家里也能上網;校內配備多媒體課件。一個由人文環境與網絡環境有機構成的新教育環境正在這里日趨形成。這種新教育環境既要為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探索性閱讀、創造性閱讀以及閱讀中的感悟、體驗、積累和運用提供充分的條件,又要為師生交流、生生合作形成良好的氛圍,還要為師生獲取更多的課程資源、溝通課內外及校內外學習開辟道路。顯然,這種新教育環境是構建閱讀教學新模式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新模式”不同于“舊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征。

二、明確閱讀教學的教學主張

任何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教學主張。閱讀教學模式的教學主張是: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讀為本,用問題引路,引導學生把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人物情感的體驗、重要詞句的理解以及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實施大閱讀策略;這一切,是要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

這一教學主張有四個要點。

第一,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這是我們進行閱讀教學的目的。學生的語文素養“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感情、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這集中體現了我們的閱讀教學價值觀。它以育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取代了傳統閱讀教學以知識為本的價值取向。按照育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來衡量一節或一單元閱讀教學的價值時,其根本尺度在于衡量學生主動提高語文素養的程度,而不是只看學生學了多少語文知識。學生當然需要學習一些語文知識,但語文知識只是語文素養的一種要素,其作用只能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第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同時發揮學生、教師、教材、媒體等要素的作用;但這些要素在閱讀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各不相同,故它們所起的作用有明顯的區別。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因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增強、語言的積累、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的提升、思維品質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語文知識的習得和學習方法的改進均需通過學生自主地創造性地感悟、體驗、運用和內化,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課本的基本作用是為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服務的,教師的指導也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徹底改變學生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所采取的被動應付的學習方式,必須實行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及要求得當的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