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提高課外閱讀興趣一點思考
對提高課外閱讀興趣的一點思考1、保證充裕的閱讀時間。除了專門的課外閱讀課外,還利用早讀課、午休時間組織學生課外閱讀。為了保證學生有充分的閱讀時間,盡量少布置筆頭的家庭作業,并與家長聯系,讓其督促孩子完成閱讀作業,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讀書習慣。2、提供充足的閱讀資源。教師可以把教室的一角設置成圖書角,把同學們買來的、借來的,還有教師給他們找來的各種圖書陳列在上,無條件的向每個學生開放,使學生們都能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閱讀。此外,教師還每周組織學生向學校的圖書館借閱他們喜歡的圖書閱讀。3、學習游戲模式。兒童最迷戀的游戲。他們需要自由和精力的釋放,只有游戲才能使他們滿足。如果學習以游戲的方式出現,兒童將會把全部的個性投入其中,會產生一種美好的情感,覺得生活不斷變得充實,會把學習看成一種存在的需要,并在游戲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游戲中的升級機制,讓學生的閱讀興趣長期保持。4、開展競賽活動小學生好表現自己,而開展各種閱讀競賽活動,正是給小學生創設了展現自我的大好機會。教師就可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開展故事會、課本劇表演、作文競賽、手抄報競賽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并對在各種活動中的優勝者進行嘉獎。孩子們都想在各種活動中表現表現自己,自然而然地就會去閱讀各種課外讀物,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也會日趨濃厚。5、展示閱讀成果每個人都有獲得成功的欲望,小學生的這種欲望有時表現得比成人更加強烈。教師如果在班級中定期展評學生的優秀讀書筆記,展覽好詞佳句記錄本、開展讀書卡片交流、好書推介、讀書經驗交流等活動,能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些活動的開展,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的信心與熱情,促使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從而鞏固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篇2:培養課外閱讀興趣
淺談如何培養課外閱讀興趣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欲望。
首先是客觀自然環境: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學生的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墻壁展出名人名言、經典詩文,乃至優秀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ⅰ皶接新非跒閺?,學海無涯苦作舟?!泵恳幻鎵Ρ?,都浸潤著文化氣息,飄溢著濃濃書香。閱讀已成為綜合活動的主要課程。
其次,我們著手優化閱讀教學的人文環境,即“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蔽艺J為應只要采取以下三項措施: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和興趣的措施,如創設情境、由已知引入、由故事引入、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等等。2.以充分的時間、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縱情閱讀;教師相機提出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體驗和探究。3.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提供條件。
再次,著手創設閱讀教學所需要的信息技術環境。學校內設有計算機教室,大部分學生在家里也能上網;校內配備多媒體課件。一個由人文環境與網絡環境有機構成的新教育環境正在這里日趨形成。這種新教育環境既要為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探索性閱讀、創造性閱讀以及閱讀中的感悟、體驗、積累和運用提供充分的條件,又要為師生交流、生生合作形成良好的氛圍,還要為師生獲取更多的課程資源、溝通課內外及校內外學習開辟道路。顯然,這種新教育環境是構建閱讀教學新模式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新模式”不同于“舊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征。
二、明確閱讀教學的教學主張
任何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教學主張。閱讀教學模式的教學主張是: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讀為本,用問題引路,引導學生把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人物情感的體驗、重要詞句的理解以及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實施大閱讀策略;這一切,是要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
這一教學主張有四個要點。
第一,使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這是我們進行閱讀教學的目的。學生的語文素養“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感情、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這集中體現了我們的閱讀教學價值觀。它以育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取代了傳統閱讀教學以知識為本的價值取向。按照育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來衡量一節或一單元閱讀教學的價值時,其根本尺度在于衡量學生主動提高語文素養的程度,而不是只看學生學了多少語文知識。學生當然需要學習一些語文知識,但語文知識只是語文素養的一種要素,其作用只能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第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同時發揮學生、教師、教材、媒體等要素的作用;但這些要素在閱讀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各不相同,故它們所起的作用有明顯的區別。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因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增強、語言的積累、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的提升、思維品質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語文知識的習得和學習方法的改進均需通過學生自主地創造性地感悟、體驗、運用和內化,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課本的基本作用是為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服務的,教師的指導也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徹底改變學生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所采取的被動應付的學習方式,必須實行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及要求得當的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
篇3:興趣是最好老師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
馬秀云
提起閱讀,人們通常把它理解為看文章。這是對的,但還是不夠??葱拧⒖磸V告、看地圖等,也都是閱讀。閱讀包括讀所有用文字、符號構成的書面讀物。凡是從書面讀物中提取信息或者說了解內容的,不論是出聲地讀,還是不出聲地看,都是閱讀。
閱讀對于人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自從有了文字,人們把實踐中獲取的知識記閱讀也就成了人們獲取間接知識的重要手段。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實驗稿“課標”相比基本理念和整體設計框架不變。針對課改中出現的偏向,**年版的“課標”力糾時弊對一些熱點問題作了明確的解釋,提醒。在閱讀的地位方面,繼續強調閱讀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在人的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行重要途徑。”句中增加“運用語言文字”強調了閱讀功能的實現方式,呼應了“前言”中提出的“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在閱讀的目標方面,強調了閱讀素養,閱讀方法的重要性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各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的理解能力”。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伴隨著我們全過程,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學習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的重要任務。
人們在朗讀時,要把讀物中的文字轉化為頭腦里的意義,一般需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感知字形;二是把字形轉換成語言;三是通過語音理解其意義,也就是說要經歷“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