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識字教學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關于幼兒園識字教學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在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漢字的識記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它將直接影響孩子的閱讀質量和水平。我想結合長期的幼教實踐,就幼兒園識字教學談點粗淺的認識。
針對幼兒識字的特點,要提高幼兒識字的效率,增強識字訓練的實效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識字教學要增加點趣味性
在教幼兒識字的過程中,要即興而教。即當幼兒對認字有興趣,并有識字要求時,應及時教他們認字。如我班每天孩子起床后都有閱讀時間,這時孩子們會對圖畫書的題目非常感興趣,而這時老師可以把書名寫在黑板上,教幼兒認識,或者把書里人物的名字或事件的發展用簡單的詞概括出來,來加深幼兒對故事理解,由于在文中識字賦予了漢字更具體、更直接乃至更形象的意義,所以便于孩子記憶和掌握。
二、識字教學要增加點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識字的一個重要方法。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了多種游戲,使幼兒在游戲中進行了漢字的確認,并加以復習鞏固。例如:在學習漢字“貓、狗、兔”等名詞時,用模仿動物叫聲或形象的動作,并出示字卡,幼兒在模仿的同時,認識了漢字,在學習“走”“跑”“跳”“扔”等動詞時,讓孩子們根據字的不同一起做動作,或者快速的變化這幾個字,訓練幼兒動作、思維的敏捷性。教師根據各班幼兒實際情況,把識字教學隱含在幼兒園常進行的捉迷藏、開火車、送信等游戲中,或者創編一些簡單易行,幼兒感興趣的游戲,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認字。
三、識字教學要增加點隨機性
幼兒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所以幼兒園的不能像小學一樣把識字作為一門課程。而是把識字教學貫穿的一日生活中,利用幼兒剛入園自由活動時間,午飯前半小時,或者放學前幼兒跟字寶寶說再見等環節鞏固幼兒所認識的字。也可以利用活動室的一角創設一個《字寶寶樂園》,或者引導幼兒閱讀語言區中的兒歌、配圖故事等文字,幼兒邊指、邊讀,通過對語句的理解來識字,使幼兒對漢字的興趣更深度化和廣度化。
四、識字教學要增加點整合性。
幼兒識字能力的培養應該是全方位的,每一個領域都有任務培養幼兒識字的能力。所以我們除了在《蒙氏語言》中培養幼兒識字能力外,還要在其他領域中滲透識字教學。例如在教幼兒《有營養的食物我最愛》歌曲時,教師把胡蘿卜、菠菜、豆腐、豬肝等食物名稱用文字寫在黑板上,在幫助幼兒記憶歌詞的同時輕松認識了這幾個字。而在美術教學中,老師在示范秋天的圖畫上寫上《美麗的秋天》,幼兒也模仿著寫,認字的同時做到了圖文并茂。
五、識字教學要增加點家園一致性
根據長期觀察,凡是家長能配合幼兒園識字教學活動的幼兒,他們認識的字要大大超過家長配合不協調的幼兒。如果家長能按照幼兒園教學計劃的內容,適當在家中的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鞏固幼兒在園所認識的字,那么幼兒不僅全部掌握在幼兒園所認識的字,而且還遠遠超出這個范圍。正如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所說的,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會倒塌下來。因此幼兒園在教孩子認字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家長的幫教作用,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幼兒識字創新教學初探
幼兒識字創新教學初探
劉春陽八五二農場幼兒園
[摘要]幼兒識字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教給幼兒自能識字的方法,幼兒能找出漢字特殊規律,歸類學習。培養孩子聯想字形、借助插圖、自學與互學的能力,引導他們在生活實踐、自我體驗中識字,并從激發興趣、授以方法及系列訓練等各個方面入手,來探討幼兒的識字技能培養方法,使識字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成功者。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在滿足中體驗成功帶來的歡樂,之后他們會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去創造。我想只要應用創新的教法,配合以妥當的教學,孩子們識字技能的提高是不成問題的。
【關鍵詞】:幼兒識字興趣實踐
【正文】
幼兒的識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講,它首先要為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從促進大腦發育的角度看,由于識字活動必須通過視覺、聽覺、動手等多條渠道獲取外界信息,從而形成對大腦的綜合刺激。強化大腦各區的神經聯系和貫通。識字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孩子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質量關系到每個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幼兒的識字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堂上教會孩子識字方法,讓孩子會學。
教師教是為了不教,這就要求我們教給孩子識記的方法。我常用的方法如下:
形象記憶法。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語言等,創設情景,使漢字與事物形象地聯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如教“哭”字時,孩子比較容易寫漏一點,老師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圖畫,再讓孩子用簡筆畫畫出她哭的樣子,老師指出“哭”上兩個口表示眼睛,一點是哭的眼淚。這樣,孩子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在教學“輕”的時候,孩子就意外的自己找到了識字的技巧
篇3: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
臨高一小謝麗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量為3000字,其中要會寫2500個漢字。而低年級要求學生認識1600~1800個漢字,其中會寫800~1000個漢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多識字、少寫字,而且把識字集中在低年級教學。可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本人認為,識字過程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字和用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識字作為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點,那就得在識字上下工夫。可單純的識字、寫字又顯得枯燥無味。而對于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且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孩子可以說是家里的“小皇帝”,嬌慣成性,在一、二年級就讓他們從事與游戲、積木、唱歌、跳舞等大相徑庭的識字活動,對孩子們來說,簡直有種“逼上梁山”的感覺。這給小學低年級教師出了道難題,識字量之大,教學時間之少。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新編《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這門學科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因而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多關愛學生,多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項有趣的事情,主動去學、樂于去學。我想,要達到這一步,就得從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上去考慮。
2.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3.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思考,玩中創新。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