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總結:在問題情境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

總結:在問題情境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

2024-08-01 閱讀 2879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總結:淺談在問題情境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常常從媒體報道中看到車站、地鐵發生踩踏事件,甚至傷亡,在惋惜痛心的同時,我們是否該反思,踩踏事件的發生看似是因為人員太多,設施資源不足造成的,其實是與我們長期淡薄的規則意識有直接的關系。淡薄的規則意識看似成年后生活壓力所致,其根源其實還是在學前教育。我們都知道,人的發展大都基于人生早期,發展過程好似一張人生底片的顯影過程。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發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幼兒的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的能力是社會性適應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它是兒童學習、生活的基礎與保證。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引導幼兒自覺遵守規則,將《指南》中的幼兒社會性教育的理念貫徹到實踐中去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工作談談如何在問題情境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一、問題情境,呼喚規則

一次,天氣較熱,戶外活動后孩子們一下全都涌到茶桶處想喝水,結果是有的拿到了茶杯擠著去接水,有的擠著去拿茶杯,有的接到了水擠不出來,水潑了一身,亂成一團。不少孩子紛紛喊“別擠我呀!”、“我還沒喝到水!”我先讓孩子們回到座位坐下來,休息一下,并適時地拋出問題,讓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全班小朋友很快地都喝到水?有的說“要排隊!”,有的說“女孩先喝,男孩后喝!”有的說“擠著誰都喝不到水,浪費時間又危險!”接著我們試用了讓女孩先排隊接水喝,男孩看圖書休息然后再輪換的方式很快大家都喝到了水。通過喝水的事件孩子們知道了要按照一定的規則才能解決問題,不少孩子當即提出要把喝水排隊的規則畫在茶桶旁邊,以提醒大家自覺遵守。

二、群策群力,制定規則

其實規則存在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環節,必要而合理的規則是幼兒愉快學習、生活的保障。在日常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我們也一直提醒幼兒要排隊,要將衛生,要愛護班級圖書等等,提醒幼兒按照規則做事,但是為什么在一些特定的時候,在無人提醒監督時,幼兒就棄規則于不顧,出現一些違規現象呢?這與幼兒的規則意識淡薄,自我控制能力差分不開,也與規則自身有關系,幼兒對規則制定的參與度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規則的執行情況。

首先規則的制定要尊重幼兒的意見,引導幼兒討論規則,得到全班幼兒的認可后再確定,這樣執行時才會得到大家的認同。喝水時女孩先排隊,男孩后排隊這就是經過大家討論確定的規則,大家就能比較積極地遵守了。

其次,規則內容要簡潔,用幼兒能理解,便于記憶的語句表達,并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提醒幼兒愉快遵守。喝水的規則我們就確定為“排隊喝水,女孩先男孩后”并在茶桶前的地板上貼上了提醒排隊的兩雙小腳印,前一雙小腳印上加貼了女孩小辮子,后一雙小腳印加貼了男孩的短發型。就這樣我們在衛生間用孩子們熟悉的海綿寶寶,配以朗朗上口的兒歌示意洗手流程;圖書區用一本打開的書圖示提醒孩子一次只能一本書,一頁一頁仔細看;手工區用一個操作盒,一把剪刀,一張手工紙圖示孩子在規定的地方使用剪刀,操作完成后分類整理材料等等。圖標可愛有趣,容易理解,孩子在環境的提醒下愉快地遵守著共同的約定,享受著規則帶來的有序生活。

三、親身體驗,完善規則

隨著孩子對規則的熟悉、掌握,運用,發現原來制定的規則有的地方還不夠合理,此時及時地完善規則就顯得必不可少。

在喝水時,孩子們發現有時有時排隊的人多,會等很久,游戲的時間被減少了。孩子們就每次等待幾個人比較合適展開了討論,最后一致覺得隊伍里排了六個人,其他人就暫時不要再排,先做其他的事情,等人少一些再來。因此我們在排隊處的腳印變成了三雙帶小辮子的腳印和三雙短頭發的腳印,提示幼兒站在腳印內排隊。這樣既避免了消極等待,也避免了由于等待時間過長帶來的自控問題,保證了孩子各項活動的進行,也為規則的遵守提供了外部保障。

在建構區常常發生爭搶積木的事情,誰也不讓,都覺得這塊積木對自己搭建的東西很重要,此前輪流玩的規則約束力似乎不大,該怎么辦呢?孩子們由此發現還應該有違規的處罰,誰沒有遵守規則爭搶積木的,就罰他停玩一次。違規的條例應運而生:不愛護圖書的當三天圖書管理員;亂扔垃圾的當一天衛生監督員;手工區材料不及時整理好的,停玩三次等等,孩子們自發用自然后果法,提醒督促大家遵守規則。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完善規則,學會約束,自我控制,互相督促著規則的執行。

四、優化活動,享受規則

在孩子們執行規則的同時,我常常思考怎樣讓我們的活動安排更合理,怎樣讓孩子們在遵守規則時不壓抑,既遵守規則又不束縛孩子的言行。

在活動中,我們盡可能的為孩子提供足夠大的時間、空間和材料,為孩子愉快地參與各項活動提供保證。在組織參加人數較多的游戲活動時,盡可能地分組進行,確保每個孩子都能盡興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不讓規則的遵守讓孩子感到難受或不充分。拓印是深受孩子們喜歡的手工活動,每次都有很多孩子想參加,可是手工區有限的空間決定了參加活動的人數不能超過十人,此時孩子的需要與規則之間有了矛盾。我和孩子們商量,臨時將娃娃家縮小一點,擴大手工區的活動空間,這樣增加參加拓印活動的人數,并連續三天開展,這樣所有的孩子都能玩到喜愛的拓印游戲,有不因空間的擁擠而影響規則的遵守。

在平常的活動中,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合理地安排一日活動各環節,減少孩子的消極等待,讓孩子們既有條不紊地參與活動,又輕松愉快。

五、樹立榜樣,共守規則

成人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對孩子來說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成人一次不經意的違規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特權的印象,影響孩子對規則的神圣感。

有一次,我要查找一個繪本故事,拿了三本繪本書在手中翻閱,班級的小小圖書管理員笑笑看到了,馬上說:“老師,你拿了三本書!”,旁邊點點推推她說:“她是老師呀!”言下之意就是提醒她不要指出我的違規,我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馬上把其余的兩本書放回書架,并認真地對笑笑說:“你提醒得很好,一次只能拿一本書,老師也不可犯規呀!”事后,我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揚了笑笑的認真負責,做了違規檢討,并按照事先的懲罰約定,做了三天的圖書管理員。班級幼兒遵守規則的自覺性明顯增強。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場所,家庭成員的言行與孩子規則意識的建立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利用家長會、家長園地、班級博客等渠道,向家長宣傳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請家長做孩子的榜樣,遵守各項社會規則,如遵守交通信號燈,文明停車,不亂扔垃圾等等,以自己自覺遵守規則的行為來影響孩子。這樣做到家園同步,共同促進孩子規則意識的養成。

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是一項長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反復練習,提醒,當規則內化為行為習慣時,相信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教育隨筆:培養孩子環保意識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教育隨筆: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今天的風很大,天空中不時會有刮起的土和小草。從廁所回活動室的路上,李昌濟突然指著天空大聲地喊起來:“快看哪,天上什么飛來了?”。我和小朋友都隨著他指的的方向看去。只見從北方有一個很大的白色東西向南方飛來,隨著那個白色東西越來越近,小朋友有的說是飛機,有的說是大鳥,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說是飛碟。白色的物體離我們很近了,終于看出了是一個很大的白色塑料布,小朋友們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回到活動室,很多孩子還在討論著那個白色的塑料布。我見他們還對那塊塑料布那么感興趣,就問他們塑料布怎么會飛到天上去呢?通過討論孩子們明白了風大了就會吹起來,很大的風會給人們帶來很多不便,甚至還會把大樹房子吹到等很多危害;但小一點的風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多好處,例如發電,吹干衣服等。我又問孩子們塑料布和塑料袋飄在空中好不好?有的孩子說很好看,可有的孩子說不講衛生。針對這些我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讓他們懂得塑料袋舊電池等這些東西,對環境破壞非常嚴重,不能隨便亂扔,看到垃圾要撿起來放到垃圾桶,從而培養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3:幼兒教育隨筆:對面女孩看過來:小班幼兒性別意識教育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教育隨筆: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小班幼兒性別意識的教育

一天午睡時,忽然走廊上傳來小班孩子的嬉笑聲:“你們看,殷李她這樣小便!”“哈哈……!”出于好奇,我走出辦公室,那場面真是驚人:只見殷李正一手將卷成漏斗狀的衛生紙插在自己的短褲里,學著小男生在小便,嘴里還念念有詞,不停的在噓噓,旁邊還蹲著幾個小男生,好奇的看著,似乎在期待她也和他們一樣尿出小便來……

在幼兒園里,如果你仔細觀察,經常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小朋友“躲在”廁所里嘰嘰喳喳的說著什么,而且也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一個小朋友在上廁所,幾個小孩子站在一邊看,而且一個個一臉的詭秘。還有位家長反映:她的的小孩自進園以來,一直都羞于在幼兒園上廁所,因為在幼兒園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一起上廁所的,很多的女孩子看男孩子,男孩子看女孩子的情況。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孩子從3歲開始就會對“我”從“哪里來的”這樣的問題感興趣,隨著年齡的增大就會提出一系列與性有關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的提出是出于質樸的好奇心,同時,也反映出人的性認知和性意識的形成從小就開始了。

然而一直以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性是一個神秘、隱諱的代名詞,所以當3、4歲孩子對性疑問最多的時候,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以及幼兒園的教師往往采取回避或訓斥的方式匆匆結束與孩子的交流,而有些孩子對擺弄自己的性器官發生了好奇時,因未得到成人的正確引導與及時的干預而形成習慣性的動作……諸如此類的問題行為,如未及時地給予矯正,會使孩子從小對性就埋下“性羞恥”“性焦急”和“性神秘”等等的陰影,到孩子長大后極有可能形成扭曲的性心理,也可能發展成為性心理障礙。

該如何給予孩子一個正確判斷自己性別,如何對待對異性與自己的區別?我認為以下措施能讓幼兒的性別意識產生好的開始。

1、正常的孩子會自然地發現男女之間的生理區別,所以應該在他們開始好奇心剛產生時給予正確而合理的解釋,幼兒的好奇心強,如果他們對男女性別差異的疑問得不到合理的解釋,一方面會使他們更想探究其原因,另一方面也會有意識地去觀察男女之間的異同。

2、對孩子的疑問要及時回答,不要回避和拒絕。幼兒一旦發現了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就會象對其他事物感到好奇一樣,急需得到回答。所以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滿足孩子的要求,及時告訴他們一些男女之間的生理知識。

3、對于摸弄生殖器的孩子,可以用其他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不要對孩子進行惡性刺激。因為幼兒撫摸自己的生殖器只是一種好奇心理,他們不懂,就似在玩手指那么平常。我們可以讓孩子對她自己的整個身體有一個健康的自然的概念。所以此類事情宜于誘導,明辯而不是強制。

4、對孩子的早期性意識要正確分析和對待。3歲以后的幼兒對各種事物開始與自己的感情發生聯系,并對異性產生了了一種幼稚的感情。其實這只是孩子比較強烈地熱愛與他們接近的人,當他們開始對別的孩子的身體感興趣時,也就會產生看一看,摸一摸的欲望,其實這是幼兒的性意識早期發展過程的一個自然階段,所有正常的孩子都在一定程度會有這個過程。因此家長和老師應該合情合理地對待這種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懂得的知識越多,這種現象就會逐漸減少并消失。

所以當“對面的女(男)孩看過來”時,請你別那么奇怪,我們以前也這么過來,請你以平常心看待,若干年后他們也會明白!現在根本不精彩!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