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從科學領域核心價值看大班科學活動《溫度計》

從科學領域核心價值看大班科學活動《溫度計》

2024-08-01 閱讀 8123

從“科學領域的核心價值”看大班科學活動《溫度計》

《指南》在科學領域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學探究方面明確了三個目標:一是親近自然,喜歡探究;二是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三是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這三個目標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通過幼兒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得以實現。結合廖麗英老師關于“《指南》科學領域的理解和實施”的講座學習,對大班科學活動“溫度計”進行一下評析,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學習體會。

此活動充分體現了科學活動的核心價值,選擇了孩子們生活中熟悉、常見的溫度計進行科學探究,激發幼兒探究欲望,創設情境培養幼兒探究能力,圍繞科學學習的核心目標,層層展開,有效落實。

一、有效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⒈從內容激發探究興趣。

首先,溫度計取材于幼兒的生活,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在平時生活中,孩子們對溫度計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熟悉的是孩子們在生病發熱或其它場合用過、見過溫度計,陌生的是對于溫度計的種類、用途以及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如何讀取溫度計等,缺乏一定的認知經驗。選擇這樣的內容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活動以謎語引出,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們的好奇心。“玻璃身體直心腸,一根紅線在中央,有時上來有時下,人們生活需要它。”謎語中滲透了溫度計的特點,保護了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習和探究的熱情。

其次,拓展溫度計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活動中,老師結合圖片引導幼兒了解溫度計在生活中的用途,測量空氣、體溫和水溫,“人體正常溫度在什么之間?”“6℃有可能是什么季節?”“38℃有可能是什么季節?”,“跳一跳,夠得著”推助了他們的探索熱情,充分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分享和交流,豐富對溫度計的認識。他們愿意去探究,去發現其中的奧秘,從而也更好地提高了孩子們從小善于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各種事物的能力。

⒉以提問激發探究興趣。

活動中,老師的提問非常開放,在活動開始環節提出:“你在哪里見到過溫度計?它有什么用?還有什么不同種類的溫度計?”“為什么小孩洗澡要用溫度計?為什么要測大棚里的溫度?”在活動交流環節提出:“溫度計是怎么變化的,你觀察到了嗎?為什么不同地方的溫度會不一樣?”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在冬天選擇有陽光的呢,還是選擇沒有陽光的?那夏天呢?”提問不但喚起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進一步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和探究興趣。在結束環節提出:“關于溫度的知識還有很多,熱脹冷縮,世界各地的溫度也不一樣?小朋友可以繼續去了解收集”,引發孩子繼續探索和學習的欲望。

二、注重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

⒈認讀溫度計。老師選擇了集體觀察、認讀溫度計的方法,為接下來的操作活動奠定基礎。超大的溫度計模型可以讓孩子非常直觀、清晰的進行觀察,了解溫度計上的數字、刻度以及紅線所代表的含義,可以抽動的紅線操作方便,幫助幼兒識別不同刻度的溫度,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正確認讀。在觀察的同時,緊密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學習,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溫度計和我們生活之間的聯系。

⒉合作探究。以三人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合作探究,分別測量體溫、水溫和空氣的溫度,操作之前,教師先布置要求,引導幼兒合理分工,拋出了“誰負責記錄?誰負責觀察?商量在哪測?”等問題,讓孩子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方法。《指南》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提到“應鼓勵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記錄和計劃,并與他人分享交流”。讓孩子們在操作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助于提高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

三、突出孩子的自主探究過程。

《指南》中提出的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的要求。在此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學理念。幼兒在小組合作實驗中,學會了觀察、發現、記錄、交流,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實驗的過程激發起幼兒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實驗后的交流中,老師引導幼兒自主交流發現和記錄,有效進行經驗分享,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孩子們的自主探究過程,很好地滿足了他們的探索興趣,拓展了經驗,分享了自己的發現,真正讓幼兒感受科學的有趣性。

葉瀾教授對好課的標準是:“扎實、充實、平實、真實”,縱觀整個活動,緊扣科學活動的核心目標,讓孩子們學習了科學認讀溫度計,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溫度計在生活中的運用,了解了氣溫與季節的關系,活動中有孩子提到了“熱脹冷縮”的現象,也進一步激發起孩子們繼續探究的興趣。所以,這節科學活動是非常扎實、有效的。但是,我個人也有一些建議和思考:

首先,幼兒自主探究和操作的機會不夠

在認識溫度計環節不夠開放,教師限制了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在集體認讀溫度計的環節之前,建議先開展小組自主觀察,讓幼兒通過自主觀察發現溫度計上的數字、紅線以及刻度等,自主觀察之后在進行集體交流,還可以讓孩子來操作溫度計模型,更好進行師生、生生互動,充分體現“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學習理念,真正體現從幼兒的學習經驗出發開展教學。

其次,小組合作的價值如何更好的體現?

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非常好,但是合作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三個人分工后是單獨操作,還是要共同參與探究過程?如何更好體現合作的價值?這里涉及到了“真合作”和“假合作”的概念。合作過程中關系到孩子的合作能力和方法,對于初次接觸合作形式的孩子來說,老師除了要交代合作的內容和形式,更要幫助孩子提煉出合作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從而在合作中提高探究能力。

篇2:從科學領域核心價值看大班科學活動《溫度計》

從“科學領域的核心價值”看大班科學活動《溫度計》

《指南》在科學領域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學探究方面明確了三個目標:一是親近自然,喜歡探究;二是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三是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這三個目標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通過幼兒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得以實現。結合廖麗英老師關于“《指南》科學領域的理解和實施”的講座學習,對大班科學活動“溫度計”進行一下評析,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學習體會。

此活動充分體現了科學活動的核心價值,選擇了孩子們生活中熟悉、常見的溫度計進行科學探究,激發幼兒探究欲望,創設情境培養幼兒探究能力,圍繞科學學習的核心目標,層層展開,有效落實。

一、有效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⒈從內容激發探究興趣。

首先,溫度計取材于幼兒的生活,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在平時生活中,孩子們對溫度計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熟悉的是孩子們在生病發熱或其它場合用過、見過溫度計,陌生的是對于溫度計的種類、用途以及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如何讀取溫度計等,缺乏一定的認知經驗。選擇這樣的內容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活動以謎語引出,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們的好奇心。“玻璃身體直心腸,一根紅線在中央,有時上來有時下,人們生活需要它。”謎語中滲透了溫度計的特點,保護了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習和探究的熱情。

其次,拓展溫度計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活動中,老師結合圖片引導幼兒了解溫度計在生活中的用途,測量空氣、體溫和水溫,“人體正常溫度在什么之間?”“6℃有可能是什么季節?”“38℃有可能是什么季節?”,“跳一跳,夠得著”推助了他們的探索熱情,充分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分享和交流,豐富對溫度計的認識。他們愿意去探究,去發現其中的奧秘,從而也更好地提高了孩子們從小善于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各種事物的能力。

⒉以提問激發探究興趣。

活動中,老師的提問非常開放,在活動開始環節提出:“你在哪里見到過溫度計?它有什么用?還有什么不同種類的溫度計?”“為什么小孩洗澡要用溫度計?為什么要測大棚里的溫度?”在活動交流環節提出:“溫度計是怎么變化的,你觀察到了嗎?為什么不同地方的溫度會不一樣?”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在冬天選擇有陽光的呢,還是選擇沒有陽光的?那夏天呢?”提問不但喚起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進一步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和探究興趣。在結束環節提出:“關于溫度的知識還有很多,熱脹冷縮,世界各地的溫度也不一樣?小朋友可以繼續去了解收集”,引發孩子繼續探索和學習的欲望。

二、注重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

⒈認讀溫度計。老師選擇了集體觀察、認讀溫度計的方法,為接下來的操作活動奠定基礎。超大的溫度計模型可以讓孩子非常直觀、清晰的進行觀察,了解溫度計上的數字、刻度以及紅線所代表的含義,可以抽動的紅線操作方便,幫助幼兒識別不同刻度的溫度,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正確認讀。在觀察的同時,緊密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學習,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溫度計和我們生活之間的聯系。

⒉合作探究。以三人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合作探究,分別測量體溫、水溫和空氣的溫度,操作之前,教師先布置要求,引導幼兒合理分工,拋出了“誰負責記錄?誰負責觀察?商量在哪測?”等問題,讓孩子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方法。《指南》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提到“應鼓勵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記錄和計劃,并與他人分享交流”。讓孩子們在操作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助于提高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

三、突出孩子的自主探究過程。

《指南》中提出的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的要求。在此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學理念。幼兒在小組合作實驗中,學會了觀察、發現、記錄、交流,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實驗的過程激發起幼兒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實驗后的交流中,老師引導幼兒自主交流發現和記錄,有效進行經驗分享,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孩子們的自主探究過程,很好地滿足了他們的探索興趣,拓展了經驗,分享了自己的發現,真正讓幼兒感受科學的有趣性。

葉瀾教授對好課的標準是:“扎實、充實、平實、真實”,縱觀整個活動,緊扣科學活動的核心目標,讓孩子們學習了科學認讀溫度計,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溫度計在生活中的運用,了解了氣溫與季節的關系,活動中有孩子提到了“熱脹冷縮”的現象,也進一步激發起孩子們繼續探究的興趣。所以,這節科學活動是非常扎實、有效的。但是,我個人也有一些建議和思考:

首先,幼兒自主探究和操作的機會不夠

在認識溫度計環節不夠開放,教師限制了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在集體認讀溫度計的環節之前,建議先開展小組自主觀察,讓幼兒通過自主觀察發現溫度計上的數字、紅線以及刻度等,自主觀察之后在進行集體交流,還可以讓孩子來操作溫度計模型,更好進行師生、生生互動,充分體現“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學習理念,真正體現從幼兒的學習經驗出發開展教學。

其次,小組合作的價值如何更好的體現?

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非常好,但是合作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三個人分工后是單獨操作,還是要共同參與探究過程?如何更好體現合作的價值?這里涉及到了“真合作”和“假合作”的概念。合作過程中關系到孩子的合作能力和方法,對于初次接觸合作形式的孩子來說,老師除了要交代合作的內容和形式,更要幫助孩子提煉出合作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從而在合作中提高探究能力。

篇3:20XX幼兒園大班九月份工作總結范本

20**幼兒園大班九月份工作總結范本

為了增進師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互訂交流孩子在園及在家的情況;為了促使家長能夠積極介入到幼兒的教導治理中來,更好地實現家園同步教導孩子,我們召開了大班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參預的家長為38人,有兩人請假,這也從側面反應出每個家庭對孩子在園生活情況的關注。為了能順利的開好此次家長會,我們班內的兩位師長教師作好精心的準備,對家長會的內容、主講都作了分工,并對自己所要講述的內容作了理論和實例相結合,向家長具體地介紹了本學期我班的保教工作重點,班級今朝的情況,存在的問題等家長較為關注的內容,同時還就家長在以前兩年來對我們工作的理解、關心與合營表示了感謝,并虛心聽取了家長對我們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此次家長會開了接近一個半小時,異常順利地完成了預期的內容,在家長會上我們向家長介紹了本學期目標,使他們懂得了班內課程特點,并針對一些問題進行講解,爭取家長的理解與信任,就今朝孩子的狀況進行了分析總結,從孩子入園到現在孩子的進步,孩子的個性特點,具體到每個孩子的在園表現,都具體的向家長做了說明,并把本學期的活動安排和需要合營的事項向家長做了交待。

還一路商量了關于教導孩子方面的問題,并把“家園共育”作為一個主題零丁列出來進行了評論辯論。如請家長合營7:40前送幼兒參加早操;有意識地教導孩子賣力,將動作做到位。培養幼兒自我辦事能力:如何做好之日生的工作?如何整理床鋪、整理書包和進修文具,養成優越的生活、進修習慣。個中讓家長知道,要和師長教師對孩子的教導要求要一致,家庭成員之間對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現在很多家庭是獨生子女,對孩子的照顧往往是2對1、3對1甚至4對1的模式,這更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假如家里的爸爸媽媽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是這樣而爺爺奶奶卻要求那樣,如斯不一致的立場,幼兒優越習慣就很難養成等等事例,教家長準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使家園教導一致。特別還介紹大班孩子的一日生活作息,使家長懂得孩子的生活情況。

我們還應用家長會可以與全班家長進行溝通,提倡家園互動,形成教導合力。在家長會上我們不僅向家長介紹了本班的具體情況和計劃安排,還結合適應性成長課程將我班的主題活動向家長進行具體的介紹。的是讓家長對我們開展這些活動的支持和供給一些教導資本,使我們的主題活動開展得加倍豐富多彩。如我們供給了一些已開展的主題活動的資料,讓家長看看墻壁上孩子的作品,一一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進步,也看到了班級生動有趣的活動,在家長們心中引起了共鳴,是以工作獲得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為同時積極爭取家長資本,邀請他們加入豐富的主題活動中來。如在主題活動《民族村》中,表揚班里好多的小同伙都在家長的贊助下收集有關的民族服飾、樂器、手工飾品等,激發家長關心幼兒園里的活動,獲得更多的支持。跟著今后幾個主題的開展,使得家長開始逐漸地對我們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懂得,也加倍促進了他們的介入自覺性。一些家長會后對我們說:“你們的工作真瑣碎,樣樣器械都要,今后我會留意幫你們收集的”。還請家長多關注我們的《家園場地》,知道那里有對孩子近段進步的表揚,也有對教導孩子提出的建議,更有和孩子合營做的工作,也迎接家長把教子良方寫下來,貼在場地里,與人人共享,合營開辟家長資本的。會議停止時,許多家長都留下來主動和師長教師交流,懂得自己孩子在這段時間的表現李俊澤爸爸想懂得孩子是否能管住自己,龍媽媽想知道孩子的吃飯情況等,我們耐心而具體地進行了回答。同時,許多家長也對我們的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應用雙休日組織親子活動,拉近家園距離,增進親子情感。我們開展了“親子資本,節約行動”家園活動,目的是讓家長融進我們的活動中,讓家長來說一說日常平凡是如何來教導孩子節約的,并把有關節約的內容記錄下來,以及孩子的一些優越節約習慣記錄下來,以不合的形式交給我們師長教師,有利于我們家園教導的一致。在我們的家園互動下,我們的此次“親子資本,節約行動”活動開展的順順利利,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導效果。這一次的活動,充分應用家長這塊教導資本,把家長的好主意、好經驗帶進我們的節約教導中來,坦蕩了我們教師和孩子的眼界,擴大了教導資本,使我們的工作做的更好,也能使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經由過程我們的熱情邀請,一共介入者有33人次,許多家長介入了此次活動,有的家長和孩子一路制作攝影和繪畫作品,有的家長和孩子一路進行“親子資本,節約行動”問答游戲,人人的臉上綻放著歡樂,李安的媽媽這么說,這半天的時間其實是過的太快了,和孩子一路活動做游戲真高興,不僅鍛煉了身體,得了“親子資本,節約行動”問答游戲一等獎,還加深了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懂得到幼兒園里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幼兒教導的關注,幼兒在家出現的問題常讓家長傷腦筋,而工作的的忙碌讓家長沒有更多的時間翻閱各類教導書本。此時他們想到的是教師,愿望從教師那里獲取直接有效的教導方法。是以盡量站在家長的角度來斟酌問題,改變自己的工作方法,搭建適合于家長的聯系橋梁。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介入,并積極支持、贊助家長提高教導能力是我們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