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體育教學心得:學生意志的培養

小學體育教學心得:學生意志的培養

2024-08-01 閱讀 9104

小學體育教學心得:學生意志的培養

意志在體育活動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反過來,體育活動又是鍛煉意志的極好手段。做為小學體育教師不僅是塑造人類形體美的“工程師”,而且也是塑造人類靈魂美的“工程師”。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教給學生必要的運動知識、技能,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要加強對學生祖國榮譽感的教育

我們要經常給學生講我們國家的體育健兒為祖國爭光的故事,組織他們收看有關的電視節目。當屏幕上出現我國國旗飄揚在領獎臺上空時,教師要及時啟發學生,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個人為國家爭光的愿望。每當這時,很多孩子都會非常激動,表示要向運動健兒們學習,長大也要做名優秀運動員,為國爭光。事實證明,體育健兒中有的正是這樣起步的。

二.要加強對學生集體榮譽感的教育

體育課上,有的學生跳高或跳山羊有懼怕心理,不太敢跳,遇到這種情況,可組織學生進行小型競賽,最好是組與組之間進行。在集體榮譽面前,在組員間的互相鼓勵和影響下,絕大多數學生的懼怕心理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減輕,表現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三.教育學生端正學習動機

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好,但就是不喜歡上體育課。據調查,其中有部分人認為只要學好數學、語文,體育差點問題不大;還有的學生認為體育活動危險,怕高怕險,表現出明顯的意志薄弱。通過端正學習動機的教育,使這些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其積極鍛煉的內部動機。

教師的行為、舉止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十分顯著的。要想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教師本身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不僅僅是技能技巧的顯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充滿信心的教態去影響那意志薄弱的學生,創造出一種同學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和諧氣氛,以緩解那些懷有恐懼心理的學生的緊張情緒,提高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教師還要善于用集體的力量和榜樣的作用,鼓勵學生的士氣,激勵學生的斗志。對學生所表現的勇敢行為,教師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從而使小學生在教師的監護下逐步培養起良好的意志品質。

篇2:小學體育活動體育教學安全制度

瘦西湖第三小學體育活動、體育教學安全制度

(一)體育活動:

1、體育活動,實行誰組織誰負責的原則。老師組織學生體育活動,要認真檢查

體育設備,對已損壞,不符合要求的設備,嚴禁學生使用,并及時報修并出示警

示標志。

2、開展活動前必須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講明活動要領,做好示范,指導以及

防護工作,運動前做好各項準備活動。

3、老師不得指導學生開展有危險性的活動,學生不準離開老師自行開展有危險

的活動,學生要聽從教師指導,學會正確的運動技術和自我保護。

4、在體育活動中老師有組織,指導的責任,因組織指導過錯造成學生身體傷害

事故老師要負責任。

5、不要強行讓學生做一些力所不及的運動。

(二)體育教學:

1、任課教師必須在上課時講清楚運動注意事項,準備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嚴格實行體育用具使用前的安全檢查。

2、學生必須遵守課堂常規,按時上課,聽從指揮,不遲到早退。

3、上體育課任課教師必須穿運動服,球鞋。

4、認真做好準備活動。

5、學生要聽從教師指導,學會正確的運動技術和自我保護。

6、體操練習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相互保護,幫助。

7、體育課或課外鍛煉中,凡出現受傷情況,應及時送往校醫務室或醫院,并及

時向校長室匯報。

8、學校任何人一律不得組織學生到校外訓練。

篇3:教與玩結合是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方法

“教”與“玩”結合是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方法

作為一門學科,體育教學與其它課程教學一樣,也有其固定的教學內容和一定的教學方法。但體育教學又不同于其它課程教學,它具有更廣泛的活動空間和獨特的教學方式。經過多年實踐,筆者認為,把“教”與“玩”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與“玩”結合的提出依據

1.小學生的情趣特點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愛玩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小學時期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為動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學應從學生的情趣特點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寓教于玩,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游戲中體現體育教學內容,達到體育教學目的。

2.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其骨骼硬度小,韌性大,易彎曲變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負氧能力差,易疲勞。這些都表明少年學生的運動負荷不能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非但起不到通過上體育課來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會給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把“教”與“玩”有機結合,使少年學生在上體育課過程中有張有弛,無疑是必要的。

3.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的情況,這就說明體育教學只強調“教”是不夠的,還必須同“玩”結合起來,通過做游戲等趣味活動來啟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做到潛移默化。

4.小學生的成才需求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育人,即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人才,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中應體現出能夠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個性、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思想品德,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教師的精心教導和學生的自我鍛煉,“教”,可以使學生明確體育課的目的、原則、方法。“玩”,則可以促進學生消化理解教學內容,增強實踐能力,同時,通過有目的的“玩”,還可以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其個性,增強其創造能力。

二、“教”與“玩”結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結合。就是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集中一段時間講授理論知識和練習規范,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體育游戲形式進行應用。如,在講授身體平衡技能知識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單腿站立、單腿跳躍、單腿跳接力等比賽,把“教”與“玩”結合起來。

2.課間穿插。就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趣味游戲,以活躍體育課堂氣氛,刺激學生運動神經的活躍。如,在教授體操課時,可在課間放一段歡快的樂曲,讓學生們嘗試按著音樂節拍以舞蹈形式做體操;在隊列練習時,穿插一些花樣,等等。這些都能使枯躁、緊張的體育課變得生動、輕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3.命題發揮。就是在教授某種體育運動規范后,由教師統一命題,提出運動量和鍛煉目的,然后由學生自己設計體育活動項目,自己組織體育游戲活動。

4.內外聯系。就是把校內體育教學與校外學生體育活動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體育規范要求進行,實現校外“玩”為校內“教”服務。

三、“教”與“玩”結合的原則要求

1.服務中心。即為教學教改這個中心服務,把改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結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單純的玩,即無要求無目的的憑興趣玩,一種是有要求要實現一定目的的“玩”,兩種玩雖都以身體的運動為主要形式,但實際意義則完全不同。在體育教學中,提出“教”與“玩”相結合,是把“玩”作為教的輔導手段,以“玩”助學,以“玩”促練,也就是在“玩”的過程中要體現教的意圖,實現教的目的。

3.循序漸進。從引導、誘導的角度,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在漸進過程中使“教”與“玩”的形式、內容在結合上日益緊密,使學生一步一步地按照體育教學的要求有目的地進行各種“玩”的活動,如在低年級學生中練習躲閃能力可組織開展比較簡單的“老鷹捉小雞”游戲活動。到了高年級,則應組織帶球躲人等難度大的躲閃游戲活動。

4.活而不亂。“玩”是助“教”的一種手段。因此,體育教學中應用“教”與“玩”結合的方法必須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和教學實際需要組織必要的“玩”,防止“玩”偏問題的發生。

四、“教”與“玩”結合的實踐效果

1.增強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教”與“玩”的結合,豐富了體育教學形式和體育教學內容,滿足了學生的情趣特點和心理需求,實現了教者與學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鳴。因此,在體育課堂上,學生精神飽滿,興高采烈,自覺、主動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2.強化了學生的體能鍛煉。在體育教學中,由于穿插了一些體育游戲,吸引了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使學生的運動量增加,達到了運動負荷。通過“玩”達到了學生運動量,促進了體能的增強。

3.加快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與“玩”的結合,為體育教學營造了一個比較自由、民主的寬松環境,賦予了學生一些獨立自主的權力,使學生可以根據主觀愿望,運用獲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選擇與個人愛好和體能實際相適應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健康的情趣,鍛煉堅強的意志,促進了學生個人性格、氣質的發展。

4.促進了學生的智力提高。“教”與“玩”的結合,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接觸了更廣闊的知識天地,促使學生在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等方面全面發展,促進了思維、判斷、記憶等方面能力的增強,為學生智力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總之,小學體育教學中采用“教”與“玩”結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應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繼續堅持運用和完善這種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