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歷史教學反思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歷史教學反思
一、關于本課:
1.培訓時間:20**年11月15日
2.課題:第19課《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八年級上第四單元
3.課型:新授課
二、教研員意見:
優點:
1.教師的個人素質較高;語言流暢、精煉,字跡美觀大方;微笑教學,具有親和力;
2.有一定的課改意識,能夠從教學的實際出發設計本課的教學內容;課前出示“知識構成”,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通過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通過如:每個知識點都是先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然后解決問題。
3.學環節齊全、緊湊;知識的傳授準確無誤;課件的制作精美,實用性強;如:在講臺兒莊戰役和百團大戰的意義的時候,先出示戰場上的圖片和相應的文字材料,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場戰役的影響。
4.通過播放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講述侯德榜的故事較好地滲透了德育教育。體現出了全民族的抗戰。
缺點:
1.采取復習導入的形式,過于平淡,如果采取視頻導入的形式效果會好一些。
2.教學難點基本落實,教學重點突出的不到位。
3.血戰臺兒莊和百團大戰這兩部分內容只是采取圖片的形式了,如果采取視頻的形式來體現戰爭場面會更突出主題。
4.講到第三部分眾志成城的時候是通過圖片介紹人物然后播放音樂的,如果先播放冼星海的音樂,讓同學猜是誰的作品或者大家一起唱,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本課的體會,從而優化課堂效果。
5.部分內容的銜接時,沒有應用恰當的過渡語,需要加強本課的整體性意識。
6.本節課所設的問題,學生基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應該創設一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從而深化對本課內容的透析。
三、我對本課的反思:
在本堂課中,主要采取問題教學法,結合戰爭圖片展示和音頻播放的形式,突出本課三個框題的內容,即血戰臺兒莊、百團大戰和眾志成城,最后師生共同對本課進行總結,突出全民族抗戰,深化主題。
在本課的準備以及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課件,添加了圖片和音頻材料,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問題教學法,使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并熟悉教材,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進而深化對知識的掌握。這是我對本課教學滿意的地方。但是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導入形式不生動,沒有很好的運用視頻效果。部分內容之間的過渡銜接的不自然。整體課堂氛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四、對教研員建議的領悟:
通過教研員老師的指導,使我意識到自己關于本堂課的教學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各位教研員老師的指導意見是非常誠懇且到位的,讓我領會到了許多新的東西,無論是對于課堂教學的指導,還是對于教學思想的指導,都對我以后的教學具有很大的指導性作用。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還需要不斷地向這些教研員老師以及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要不斷的充實自我,盡最大的努力上好每一堂歷史課
篇2:穿越劇在歷史教學中是與非思考歷史觀
“穿越劇”在歷史教學中是與非的思考的歷史觀
摘要:科技的發展讓歷史不再久遠神秘、死板單調。歷史教學中需要生動的圖片、視頻還原歷史的真相,需要歷史地圖、動畫資料簡化歷史,需要豐富的數據和資料讓歷史教學變得豐滿而生動。電視、電影也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媒體資源。我們生活在穿越劇盛行的時代,獲得了票房的同時也在學生中贏得了一定的粉絲。他們是不是歷史?對歷史學習有益還是有害?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穿越劇呢?現在基本上有兩種觀點,有人認為穿越劇有利于歷史認知。也有人認為穿越劇不利于歷史學習。對待歷史的態度不嚴謹。潛意識中實現錯誤的歷史知識的傳輸,混淆人們的歷史觀。縱觀利弊,穿越劇娛樂了觀眾,混淆了試聽,嚴重影響到孩子們對歷史事實的認識態度,弊大于利。
關鍵詞:穿越劇;歷史認知;歷史教學;歷史觀
科技的發展讓歷史不再久遠神秘、死板單調。歷史教學中需要生動的圖片、視頻還原歷史的真相,需要歷史地圖、動畫資料簡化歷史,需要豐富的數據和資料讓歷史教學變得豐滿而生動。電視、電影也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歷史資源。如今的電視劇正處在“穿越”劇盛行的時代,從《古今大戰秦俑情》、《宮》到《步步驚心》、《宮鎖珠簾》再到《甄
篇3: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在歷史教學中作用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摘要】:CAI課件就是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一種綜合運用聲音、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的現代教育技術。它把文字、圖片、視頻、聲音、動畫等集于一體,具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再現性和運動變化的可控性、模擬性以及強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征,因此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的信息傳遞方式,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夠有效地渲染課堂氣氛,它符合歷史學科的特征,在教學中越來越得到廣泛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CAI課件歷史教學作用優化教育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可以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是歷史教學的發展趨勢。成功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在分析某個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圖片和場景,便于學生理解,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AI課件是ComputerAssistanteInstruction的簡稱,它是指以計算機作為媒體和工具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它像一位知識淵博、反應迅速、細致耐心的教師一樣,帶來了教育技術的飛躍。特別是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它很明顯的區別于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它代表著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必將給傳統的歷史教學注入新的內容。以下本人著重從兩方面來談談其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對教師而言
1、改變傳統角色,增加課堂信息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形勢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教師要根據教育事業的需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角色,總結教學經驗,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CAI課件,不僅改變原來教師過去“一言堂”的狀況,很好的迎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興趣愛好。也改變了以往只用小黑板、掛圖等簡單的教學輔助工具進行教學的形式,這種新技術又為教師接觸更豐富的教學資料提供了方便,這是以前所做不到的。教師在平時的備課或課前準備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獲取大量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錄像、動畫等內容,再經過多媒體手段加工,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輸送包括錄像、動畫、圖表等綜合內容,突破原有教材的局限性。不僅幫助教師開拓思維,改變教師在課堂上傳統的角色和教學方法,教師也可以在適當時候強調自己是學習的推動者,而不是資料輸送中心。從而使學生明白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2、及時反饋信息,減輕學生負擔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學生只要上課認真聽、記,下課背、默,這與減輕學生負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是相違背的,老師也很難掌握學生的達成度。教學時如果把教材中的一些學生易混淆的觀點設計成判斷題,或設計成選擇題由學生來回答。教師操作按鍵,問答正確可以用中英表示:“正確”或“OK”;回答錯誤,屏幕則顯不“再試一次”等字樣。一定程度上呈現人機對話的教學方式,這種人機交互思想進一步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操作過程中就能較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