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學心得:讓小學英語課堂活起來
小學英語教學心得:讓小學英語課堂“活“起來
實施目標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推進素質教育,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但目前的課堂教學還普遍存在著學生規規矩矩地坐著,面無表情地看著,唯唯諾諾地舉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灌輸,而缺乏交流,這種狀況對小學教育,特別是小學英語教學極為不利,要改變這種局面,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首先得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而不疲。為了幫助孩子更輕松地學習英語,同時結合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各種教學方法,如:唱歌、游戲、著色、剪貼、全身反應等的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這個學期主要在如何讓課堂“活”起來有以下幾點嘗試:
一、英語歌曲能提高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增強兒童的記憶力。
小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差,很難在40分鐘的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聽課。那么,老師們便要把學生的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大部分的學生喜歡活潑的、輕快的歌曲,而在課堂中適時插入歌曲的教學法,既可以使緊張的學習得到舒緩,也可重新把學生的的注意力凝聚起來,也排除了因為在單一的形式中學習英語使學生覺得枯、乏味,而失去學習興趣。例如歌曲《Daysoftheweek》中,孩子們可以通過歌曲來學習一星期中每天的讀法,也很容易地把一星期中的天數記下來了。
二、字編歌曲加動作使之表演化
兒歌因其詞句簡單、內容生動、形式活潑、韻律優美,其明快的節奏,優美的旋律,抑揚頓挫的語調,像嘩嘩流淌的流水,給人快感,再加上手舞足蹈就跳動了孩子們所有的感官,在不知不覺中記住單詞。如學了動物后,老師用中英夾雜編成兒歌:
monkey,monkey真調皮(把手放在頭頂學孫悟空的樣子);
elephant,elephant,長鼻子(雙手握住,下垂搖晃);
tiger,tiger王中王(作出向前猛撲的姿勢);
panda,panda是國寶(翹起大拇指);
三、游戲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最能讓學生感興趣的了,在英語課堂里組織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這樣學習就不象以前那樣形式單調,內容枯燥,如:游戲“Askandansweronebyone(連鎖問答)”指定一些句型作為要傳下去的問句和答句。一個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之后,必須得點出下一個同學并向他提問,一個連一個,連鎖問和答,誰回答錯了就表演一個節目。這樣的游戲既讓學生開心玩又可以鞏固知識。
四、運用實物作道具,創設對話情景場面
直觀教學眼見為實,總是通過感官獲取各種信息來感知周圍世界的存在,所以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味覺、觸覺、運動覺,讓他們運用肢體語言。如教水果類“banana”,學生聽到banana,看到banana,摸到banana,嘗到banana,同時運用句子Doyoulikebanana?Yes,Ido,No,Idon’t.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及運動覺,還提高了學生的運用能力。
五、運用生動的圖片,創設直觀情景。
小學低年級的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對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的圖片非常感興趣,這需要教師用大量的時間來制作各種教學圖片。如:學生在認識各種動物時,我就把這些動物制成頭飾,每次上課我就帶著頭飾走進教師,小朋友就會用漢語說:“好可愛的小熊貓”。于是我就直接用英語說:“Hello!Iamapanda.”接著讓學生一起讀這個動物的單詞,教幾遍之后就讓學生自己上來戴起小熊貓的頭飾說“Hello!Iamapanda.”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就提高了,爭著上臺表演。以后學其他動物就可以讓幾個學生同時戴著頭飾互相問好。比如說:“Hello!Iamacat.”“Hello!Iamamonkey.”還可以加上平時的問候語“Howareyou?”“Howoldareyou?”等等。另外,還讓學生作各種動物的動作和聲音,讓其他的學生來猜是什么動物。這樣,學生不但學得快,還記得牢,也增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六、充分利用態勢語教學
態勢語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伴隨著表情、眼神、手勢、動作等的教學方式。性格嚴肅的教師可借助于簡筆畫刻畫出人物笑、哭、怒、悲等表情及走、跑、跳等動作,同時加上老師的繪聲繪色、有感情的描述,學生腦海里一定會產生一個清晰的畫面,學習起來定會輕松而且效果好。
篇2: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心得
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心得
中原鎮中心學校潘少媛
摘要:網絡信息技術已是英語教學的必備條件,它亦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對未來教育做了如此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因此,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我們英語教師要積極學習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充分發揮其優勢,讓網絡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綻放異彩。下面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心得。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
21世紀是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其發展,使當今的小學英語教學更得錦上添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在談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決定和工作部署中明確指出:這次小學英語的開設,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特別是要把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來。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對未來教育做了如此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由此可見,網絡不僅走進了千家萬戶,它同時也使我們的教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心得: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英語,興趣第一。英語諺語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Youcanleadthehorsetotheriver,butyoucannotmakeitdrink.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要”學、“樂”學。傳統的課堂是“黑板+粉筆”,這種教學模式,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顯得較枯燥、乏味、抽象,小學生的認知還只停留在直觀形象的水平,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難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因此課堂氣氛往往比較沉悶。自從我校引進電子白板教學設備后,我在教學時,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根據教學內容呈現教學情景,使原本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具體,使teachingprocess變得有趣、生動,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外研版四年級上冊“Module6Unit1CanIhavesomesweets?”時,我就充分利用電子白板來輔助教學。在“reviewwords”環節中,我利用PPT中的自定義動畫制作的geussinggame的方式呈現舊知,使原本乏味、無趣的復習變得生動起來。動態畫面讓學生既能看,又能聽,并且形式多樣,不僅達到對舊知的復習以及鞏固,而且很自然地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起來,進入新課的學習那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Presentation”環節,我利用Flash制作了一個小孩y一邊兩眼放光的看著一堆糖果一邊問:“CanIhavesomesweets?”學生們在觀看Flash中那小孩可愛的模樣的同時,本課的重點句型CanIhavesomesweets?也隨之引出,重點、難點輕松突破。整堂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使早前“要我學”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變為“我要學,我愛學”的新型課堂教學形態。
二、創設真實情境,培養學生能力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著一切。課堂上,老師讓學生讀,學生就讀;讓學生寫,學生就寫。實際上,學生只是在機械地學習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換句話說,學生是在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這種“聽課”方式收效甚微,學生并沒有從中得到機會來展現自我。而自從我校引進電子白板后,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這一“教師好助手”,我充分利用TPR模式,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并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能力,而且還掌握了方法,真正達到了“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目的。
例如:在教完外研版四年級上冊“Module6Unit1CanIhavesomesweets?”后,我給學生們布置了學習任務。我利用豪杰解霸軟件,將本課內容編輯成六個場景,以動畫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同時,我要求學生根據我所給的動畫場景,扮演動畫中的人物,并給人物配音。這樣,原本呆板的教材,立馬活靈活現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深深地感到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踴躍參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演模仿能力,繪聲繪色的給動畫中的人物配音,他們的表現讓我眼前一亮,不得不嘆服網絡信息技術的魔力,更為自己是新時代的老師能夠享受這優質的教學資源而感到慶幸。
三、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成效
篇3:小學英語教學心得:課堂管理
小學英語教學心得:課堂管理
英語課堂管理是指英語教師通過協調英語課堂內師生間、學生間的關系而有效地完成預定的英語教學目標的過程。我們都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紀律起著保障作用,如果沒有紀律,英語課堂教學就無法順利進行。而小學英語教學要求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課堂氣氛要求輕松活潑,于是課堂紀律就成為許多英語教師所擔憂的一大問題。
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我發現要搞好課堂管理,教師必須首先正確認識課堂紀律。什么是和諧的、有利于促進教學的課堂紀律呢?我認為,英語課堂紀律指的是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在相信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行為施加適當的外部控制,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通俗地說也就是:對學生不控制不行,控制得太死也不行。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由于英語課堂教學要求給學生以更多的“說話”機會,再加上小學生的好奇與好動,有些教師往往由于缺乏經驗或是心理素質方面的原因,在課堂上常常失去控制力,使一些教學活動無法正常開展;也有些教師對課堂紀律過分擔心,總害怕學生會趁機故意搗亂,影響正常的教學,于是就矯枉過正,采取高壓政策,利用生硬的措施來控制學生,如果這樣,把教學的主體-學生當成了一種威脅教學的力量,那么要想真正地維持好課堂紀律,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相信自己的學生,給學生一定的自由(但決不是放任自流),學生才會和你配合好課堂教學,使師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愉快地教與學,這才是和諧健康的、有利于促進教學的課堂紀律。
那么,該如何進行英語課堂管理、建立起這種和諧健康的課堂秩序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正確處理好英語課堂上的人際關系,包括師生關系和學生間的關系。
要處理好師生關系,首先教師本身必須正確定位,也就是說教師本人必須正確了解自己在英語課堂上所起的作用。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首先應該是一位傳授者、組織者和控制者,但我們更應該看到,教師還應是一位交際合作者,有時甚至要充當“觀眾”的角色,這一點是許多英語教師容易忽略的。如:在有些英語課堂上,師生間是上下級關系,教師高高在上,學生處于從屬地位,課堂氣氛緊張而缺乏活力。這些教師因為害怕影響課堂秩序,根本不給學生練習、表演的機會,只是重復一些枯燥的講解、朗讀或是讓學生機械背誦,長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全方位地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而且學生產生厭煩抵觸情緒,在一味實行“高壓政策”的教師監督下必然難以調動起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無法達到預定的效果。也有些英語教師雖然表面上給學生時間“practiceinpairs”或“actoutthedialogue”,但卻從不參與學生的活動,在學生的對話表演中既不扮演積極的交際合作者,也不是一名熱心的觀眾,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位嚴肅的“監督者”。試想,學生在一位板著臉孔的先生監督下,又怎能輕松自然地進行對話或表演呢?他們只能是羞于開口或簡單地朗讀、背誦一番罷了!所以我們說,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應該經常和學生進行用語交際,特別是保持和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不要高高在上,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解除思想顧慮,在友好的氣氛中提高英語交際水平。如:在我們的英語教材中有不少父(母)與子女的對話,要求學生表演時,學生之間往往羞于稱呼“dad”或“mom”,這時假如教師在課堂上“身先士卒”,和學生配合表演并勇于喊“dad”或“mom”,這必然對學生起著一種無形的鼓勵作用,把課堂氣氛推到高潮,下面的學生表演必能輕松自如,事半功倍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由此可見,正確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合作關系,教師認真傳授并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學生積極思考并努力配合教師的教學。這種合作關系可促進英語課堂管理,并使課堂氣氛和諧友好。
另外,教師如何幫助學生處理好同學間的關系也是很重要的。
有些學生之間主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課堂及課外口語練習中互相糾正錯誤,共同進步并形成了積極的競爭,這樣的同學關系是有助于外語學習和良好的課堂管理秩序的形成的,也是我們教師應積極提倡、鼓勵與引導的。而有些教師卻不注意培養這種關系,如: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害怕影響課堂紀律,他們不愿組織學生“practiceinpairs”,認為這樣會使教室里亂哄哄的。其實,只要適當控制,這種兩三人一組的輕聲對話遠比學生齊聲朗讀所發出的聲音小得多,而且在這種練習中學生間能互相發現并糾正錯誤,遠比齊聲朗讀中的“濫竽充數”效果要好。
當然,學生中也有一些消極的關系。如“課堂上的共同違紀、作業中的互相抄襲、競爭中的互相排斥,這些都不利于英語課堂管理,是教師應及時發現并予以摒棄的。
二、及時制止英語課堂上的不良行為。
我們所說的課堂不良行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較中性的,既不促進課堂教學,也不防礙課堂秩序。如:有些同學在英語課堂上打開課本,眼看課文,但思想上在開小差,或眼看老師、黑板,心卻跑到課堂外面,但從不在課堂上搗亂;而另一種則是消極的、惡劣的,如戲弄同學、嘲諷老師、吵鬧等明顯影響教學正常進行的行為。這時,教師切不可大動肝火,停課公開訓斥,這樣有時會促使矛盾激化,使學生產生更嚴重的逆反心理。那么,該采取那些靈活的措施呢?
1、突然發問,當英語教師發現有學生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講或和同學講話時,
突然問他(她)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必須是老師剛剛講過,有一定難度但只要注意聽就能答上來的),這可引起搗亂學生的重視,提醒他(她)停止不良行為、集中注意力,但當此學生回答不出時,萬不可諷刺挖苦,否則會起負作用。
2、停止講課。若教師發現有學生違反紀律,可立即停課片刻,注視著那位
學生,這可引起違紀學生的重視,但時間不可過長,否則會引起學生反感,也影響全班學生的學習。
3、適當的懲罰。首先必須提出的是,英語教師應以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學生
的不良行為,不要總以為學生違反紀律是跟自己過不去,要盡量從輕處理學生在課堂上的不端行為,給學生改正的機會。懲罰一定盡量少用,只有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而且懲罰一定要適中,不可過火。不要動不動就訓斥學生、趕出教室或要求見家長等,這樣會大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使他破罐破摔或與英語教師走向對立面。特別要提出的是不可體罰學生,那樣會使學生憎恨自己的老師,并采取反抗態度。
4、調整座位。把英語課堂上經常違紀的學生和好的學生調到一桌,或把他
從后排調到前排,這樣便于教師控制。
5、課后處理。有時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一直搗亂,英語教師采取相應措施仍
無效時,可在不打斷講課的情況下暫時不管他,待課后再處理,切不可在課堂上花大量時間對付個別學生。
6、個別談話。無論英語教師在課堂撒謊能夠采取何種措施處理違紀學生,
課后一定要與其進行個別談話,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違紀原因及危害性,并告訴學生該如何糾正。
三、“防患于未然”。
成功的英語課堂管理,關鍵不在于學生違紀后教師的處理,而在于教師“防患于未然”,避免違紀行為發生或重犯的能力。這種能力表現為以下幾點:
1、嚴格的課堂行為規范,先讓學生明白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但這規范
要簡單實用,不可太繁瑣苛刻,令學生感到厭煩。
2、執行紀律要嚴格。對違紀學生一定要嚴肅處理,不可縱容。特別是對所
有學生要一視同仁,執行紀律要公正,以免引起其他學生的不滿。
3、備好課。有時課堂秩序不好可能是由于教師本人沒有備好課引起的。這
里講的備課,指的不僅僅是備教材,還包括備學生。只有一個準備充分的英語教師才能根據學生的反映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活動,重新吸引學生注意力,不會因學生不滿自己的教學而引起課堂騷動。
4、隨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位好的英語教師應擅長于隨時吸引學生的注
意力,避免其注意力轉移而引起課堂管理不當。為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應首先注意自己的聲音力度。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聲音太小,學生們聽不清楚時,注意力就開始轉移到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去了。另外,隨時提問也不失為好方法。當學生知道老師隨時有可能對他提問時,他就無意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所講的問題上。因此教師應不斷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吸引其注意力。
5、注意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英國的教育學家埃克斯利認為,呆板的教師不
是好老師,盡管他擁有夠糊一間房子的證書也是白搭,好教師以他的熱情、活潑......使其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有時英語課堂紀律混亂完全是由于英語教師講課死板、照本宣科而引起的。所以英語教師應盡力使英語課生動有趣,使教法多樣化,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也有利于課堂管理。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地搞好小學英語課堂管理,英語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維持表面上的“課堂紀律”,更重要的是要從小學英語教學目標及實際出發,多動腦筋,多想辦法,使紀律與自由相結合,采用多種教法,使小學英語課堂成為一個既生動活潑又和諧有序,且有利于培養小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各種技能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