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花于英語教學中綻放
德育之花于英語教學中綻放
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要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由此可見,在中學階段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教師,我們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兩者并重。在學科教學中傳播德育,關鍵是重在滲透。而這種滲透,需要我們老師能在教學中敏銳地捕捉德育因素,使德育與知識自然相融,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
《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英語教學規律,把思想教育和語言教學相結合。在教授英語這門語言學科的同時,我們可以深入教材,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通過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提煉課文的思想內容,挖掘課文的深層內涵,將靜態的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讓老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學生的道德思維。
教學不僅是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也是學校德育最基本、最經常、最有效的途徑,它能為學生品德及其能力的形成發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教學具有教育性,教師的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用在教學上,通過這種方式實施德育的優越性是其他途徑所無法比擬的。
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德育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每位教師深思的問題。
一、精心備課,合理策劃德育滲透
備課,是教學的準備環節,它是上好課的前提,具有加強教學的計劃性、預見性和科學性。在英語學習階段,學生主要學習怎樣用語言來表達情感態度、思維活動以及社會文化等。而這些語言材料恰好為課堂中的德育滲透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此,在備課過程中,如遇到有德育功用的英語課文時,應不失時機地加以利用。比如《Thisismysister.》這一單元的話題是介紹家庭,那么可以將family一詞拆為fatherandmother,Iloveyou.來引導學生感恩父母,熱愛家庭。
備課,還需要備學生和備教具。全面深入了解學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備課時思考本節課尤其適合哪些學生,設置合適環節,將本節課的思想傳達于他。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知識的開端永遠必須來自感官。”“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跟前?!苯瓒嗝襟w,圖片,實物等直觀教具來呈現教學內容,能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被學生感知,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的感染力。比如,在備《Receivingmoneymakesmeuncomfortable.》這一課時,我會在課前收集有關如何送禮、怎樣送禮的視頻,在課上給學生播放,以期學生能從視頻中感知送禮的藝術,明白送禮得當才會收到好的成效,它不僅讓收禮人接受得輕松愉快,而且送禮者自己也會開心。
備課,不能只備知識目標,還要備情感目標。深入教材,捕捉具有人文性、思想性的知識要點進行加工修飾,使本課變成富含德育價值的知識教學。
二、寓德于教,利用課堂滲透德育
上課時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和個性、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學習方式,因此,在這一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及時抓住可能對學生思想教育有所影響的各個契機,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習慣。
課前,師生們用“Goodmorning,boysandgir1s.”、“Goodmorning,teacher.”、“Sitdown,please.”問候對方;課后,師生則使用“Goodbye,class.”、“Goodbye,teacher.”來道別。用語雖然簡單,卻能使師生感情融洽親密。久而久之,也能讓學生養成與他人見面時要禮貌用語的好習慣。課中,老師可以用“Good.”“Welldone.”表揚學生的良好表現,也可以用“Itdoesn’tmatter.Ibelieveyoucan.”等來鼓舞學生樹立自信心。這些鼓勵性課堂用語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也能在無形中讓學生學會贊揚別人肯定別人,發現別人的閃光點。
英語課本會涉及到生活文化、歷史地理、風俗禮儀等等話題,當學生在學習這些課文時,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文章的內涵美,在其深刻的思想內容中獲得啟迪,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領悟生活,思考人生。比如《Howdowedealwithourproblems?》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不屈不撓,樂觀向上。我會以課文中StephenHawking(霍金)為例,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如:WhatcanwelearnfromStephenHawking?Howdowebecomesuccessful?讓學生明白面對困難要自強不息,只要有毅力和信心,最終能夠解決困難,擺脫困境的。再如《Shesaidhelpingotherschangedherlife.》和《Beingavolunteerisgreat!》這兩篇課文讓學生明白助人為快樂之本,教育他們關愛別人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也是一種美德。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志愿者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關心周圍的人。在此期間,我還將適時引入像“小悅悅事件”“老人倒地沒有人扶”等新聞,激發學生要有同情憐愛之心,要竭盡自己所能互幫互助,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在《Ahealthylifestyle,theChineseway》一課中設置合適的教學環節,讓學生通過操練來領悟生活的真諦,也是德育滲透的一種方式。可在文中挑選healthy,abalanceddiet,medicine,agoodlifestyle等涉及健康生活的詞句進行小作文,也可以讓大家口語操練討論如何擁有健康生活習慣。從學生表達的內容看,多數人都提到了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Wecandosportseveryday.Eatingmorevegetablesandfruitsisgoodforourhealth.這無形中體現了學生對健康生活的了解,提倡學生要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合理膳食與適量運動相結合,培養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
英語文章還經常以環境和動物為主題,當遇到相關的文章時,何不展示相關的視頻圖片,引導學生就話題展開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發動學生開展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等活動,使他們認識到污染破壞環境和亂捕殺野生動物的嚴重后果,培養他們愛惜動植物,保護環境的意識。通過課堂教學,將教學中的情感目標與當今社會呼吁的環保問題相結合,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使學生能從小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維護生態平衡也是在保護人類自己,我們應該熱愛大自然,保護好我們的美好家園,爭做一名地球小衛士。
三、課外延伸,在活動中繼續德育滲透
《課程標準》指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在課后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善美的空間,組織開展如辦英語小報、英語角活動、英語猜謎、制作節日賀卡等小活動,擴寬學生視野,發展學生個性,將英語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
除此以外,還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就某一話題進行數據、事例、圖片等的收集或者開展研究性課題的調查,又或者學生輪流為班里提供有關于理想、奮斗、勵志等的英語名言警句或小故事,如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患難見真情。Greathopemakesgreatman.遠大的希望造就偉大的人物。Nevertoooldtolearn.活到老,學到老。老師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其與各位同學一起分享勞動成果。這些做法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進而讓學生在活動中接觸正確積極的思想,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要做到“潤物細無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真正讓德教緊密結合,著手點很多,教師要善于利用在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內容。適時靈活地加以運用,使英語教學既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又成功滲透德育教育,達到英語教學和思想品德的有機相結合,讓學生能夠雙重獲益,學得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完善個性心理品質,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篇2: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滲透德育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如何滲透德育
汪清縣第二實驗小學校朱東春
【摘要】
教書育人,是指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其根本的本質包含著“教書”和“育人”兩個層面。漢代大思想家王充曾說:“德不優者,不能懷遠。”可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我們每一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責任。我們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會學生操作計算機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本文將從培養學生習慣、根據教學內容滲透德育和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的網絡道德三方面粗淺論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如何滲透德育。
【關鍵詞】信息技術德育滲透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必須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使他們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始終奉行“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的教學理念,注重信息技術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還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網絡道德、團隊協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立志成才。
一、正確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人終身受益。學生時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尤其在上機實踐過程中,首先強化認識,規范學生操作。我們要教育學生愛護計算機設備,要引導他們遵循操作規范,比如,在介紹關閉計算機的時候,要特別強調在Windows中關機的步驟,不能直接關閉電源,并使他們了解這樣做可以避免計算機內的數據遭到破壞,延長計算機使用壽命等。
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不僅是知識淵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養的榜樣。教師本身就是學生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師在課堂示范和指導過程中,也應該有良好的習慣。比如,在平時文件的存放上,學生保存文件時毫無目的性,經常是下節課來上機實踐時,就找不到自己的文件。對于這點,我在演示保存和另存文件時,會在D盤目錄下建立一個相應的文件夾,注意了這個問題,有助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分門別類存放文件的好習慣。
最后,注意常規與有意識訓練相結合。良好的習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也可以靠有意識的訓練來培養。教師可以把培養愛護機器設備、遵守機房規則、正確的使用電腦、合理的操作軟件等良好習慣當作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職責。從早抓起,從點滴做起、持之以恒。
二、在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德育教育。
雖然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沒有現成的德育內容與形式,但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情感目標是使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信息的表現形式及其應用,認識計算機和網絡信息的處理和傳輸,初步感性認知信息,并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道德和素養。據此,教師可以把教材當成德育的載體。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知識、鍵盤指法、電腦畫圖、文字處理、演示文稿和網絡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把握教材內涵,明確教育目的,充分挖掘教材本身蘊含的情感因素,恰當地插入事例,以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逐漸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追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直至“內化”成品質。比如,在講授計算機的發展史時,其中明確提到中國的八卦學說對二進制理論有指導作用;中國的算盤是最早的運算工具;中國研制的巨型計算機神威系列、銀河系列性能都擠身于世界前列。從中找出我國科技與國際科技的距離并不遠,從而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總之,我們可以根據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的滲透,這些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易于為學生所接受,富有時代感。應因勢利導,把德育滲透到信息技術教育中,力求達到真正“授業解惑”,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篇3:談多媒體技術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運用
談多媒體技術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為特征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已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應用。本文淺析了多媒體技術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的應用,闡述了多媒體應用技術教學途徑的優化作用,改變了德育課教學抽象枯燥的教學現狀,優化了育人環境。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運用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包含了《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四門必修課程和《心理健康》選修課程的教學。二○○八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意見》中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德育課的主要任務是以*x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職業生涯和職業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法律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這幾門課程都對于幫助廣大中職生正確認識自己,沿著正確的方向、道路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至此,如何把德育課的知識內容講到中職生的心坎上,如這些課程的精神灌輸給中職生,教學的方式、方法會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激發中職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學校的德育課程,理論性強、內容枯燥且通俗易懂,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一般是教師口授、板書,中職生耳聽、筆記,“說靠嘴頭,寫靠粉筆頭”這種單一呆板的形式容易抑制中職生大腦皮層的興奮,使中職生大腦疲勞,注意力分散,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使不少中職生對德育課缺乏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中職生喜歡上德育課,必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用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段向中職生展示教學內容,形象直觀,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發中職生學習興趣,開發中職生的潛能。多媒體技術教學已走進中職學校德育課堂中,并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中職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技術集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同時按需要加上聲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或訓練過程,在教學上表現出極大潛力。德育課程涉及的知識繁多且需要再現情景案例,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提高中職生學習德育課程的興趣,從而調動中職生的積極性,以提高教學質量,便成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的一個重點課題。德育課的直白提問、復習引入新課,平淡無奇;不如運用多媒體的色形、圖象、聲光及色彩變化、聲響效果更能有效地開啟中職生思維閘門,由被動到主動,輕松愉快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使教學內容形聲化、表現手法多樣化,對中職生的感官進行多路刺激,開展情境教學,從而創設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中職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這樣,針對于德育課思想理論性強,內容枯燥的特點,從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職生聽課造成的疲勞和緊張,使中職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進、共同發展;讓中職生可以在良好狀態下,自主地、積極地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