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英語教學心得:課堂管理

小學英語教學心得:課堂管理

2024-08-01 閱讀 8831

小學英語教學心得:課堂管理

英語課堂管理是指英語教師通過協調英語課堂內師生間、學生間的關系而有效地完成預定的英語教學目標的過程。我們都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紀律起著保障作用,如果沒有紀律,英語課堂教學就無法順利進行。而小學英語教學要求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課堂氣氛要求輕松活潑,于是課堂紀律就成為許多英語教師所擔憂的一大問題。

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我發現要搞好課堂管理,教師必須首先正確認識課堂紀律。什么是和諧的、有利于促進教學的課堂紀律呢?我認為,英語課堂紀律指的是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在相信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行為施加適當的外部控制,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通俗地說也就是:對學生不控制不行,控制得太死也不行。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由于英語課堂教學要求給學生以更多的“說話”機會,再加上小學生的好奇與好動,有些教師往往由于缺乏經驗或是心理素質方面的原因,在課堂上常常失去控制力,使一些教學活動無法正常開展;也有些教師對課堂紀律過分擔心,總害怕學生會趁機故意搗亂,影響正常的教學,于是就矯枉過正,采取高壓政策,利用生硬的措施來控制學生,如果這樣,把教學的主體-學生當成了一種威脅教學的力量,那么要想真正地維持好課堂紀律,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相信自己的學生,給學生一定的自由(但決不是放任自流),學生才會和你配合好課堂教學,使師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愉快地教與學,這才是和諧健康的、有利于促進教學的課堂紀律。

那么,該如何進行英語課堂管理、建立起這種和諧健康的課堂秩序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正確處理好英語課堂上的人際關系,包括師生關系和學生間的關系。

要處理好師生關系,首先教師本身必須正確定位,也就是說教師本人必須正確了解自己在英語課堂上所起的作用。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首先應該是一位傳授者、組織者和控制者,但我們更應該看到,教師還應是一位交際合作者,有時甚至要充當“觀眾”的角色,這一點是許多英語教師容易忽略的。如:在有些英語課堂上,師生間是上下級關系,教師高高在上,學生處于從屬地位,課堂氣氛緊張而缺乏活力。這些教師因為害怕影響課堂秩序,根本不給學生練習、表演的機會,只是重復一些枯燥的講解、朗讀或是讓學生機械背誦,長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全方位地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而且學生產生厭煩抵觸情緒,在一味實行“高壓政策”的教師監督下必然難以調動起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無法達到預定的效果。也有些英語教師雖然表面上給學生時間“practiceinpairs”或“actoutthedialogue”,但卻從不參與學生的活動,在學生的對話表演中既不扮演積極的交際合作者,也不是一名熱心的觀眾,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位嚴肅的“監督者”。試想,學生在一位板著臉孔的先生監督下,又怎能輕松自然地進行對話或表演呢?他們只能是羞于開口或簡單地朗讀、背誦一番罷了!所以我們說,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應該經常和學生進行用語交際,特別是保持和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不要高高在上,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解除思想顧慮,在友好的氣氛中提高英語交際水平。如:在我們的英語教材中有不少父(母)與子女的對話,要求學生表演時,學生之間往往羞于稱呼“dad”或“mom”,這時假如教師在課堂上“身先士卒”,和學生配合表演并勇于喊“dad”或“mom”,這必然對學生起著一種無形的鼓勵作用,把課堂氣氛推到高潮,下面的學生表演必能輕松自如,事半功倍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由此可見,正確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合作關系,教師認真傳授并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學生積極思考并努力配合教師的教學。這種合作關系可促進英語課堂管理,并使課堂氣氛和諧友好。

另外,教師如何幫助學生處理好同學間的關系也是很重要的。

有些學生之間主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課堂及課外口語練習中互相糾正錯誤,共同進步并形成了積極的競爭,這樣的同學關系是有助于外語學習和良好的課堂管理秩序的形成的,也是我們教師應積極提倡、鼓勵與引導的。而有些教師卻不注意培養這種關系,如: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害怕影響課堂紀律,他們不愿組織學生“practiceinpairs”,認為這樣會使教室里亂哄哄的。其實,只要適當控制,這種兩三人一組的輕聲對話遠比學生齊聲朗讀所發出的聲音小得多,而且在這種練習中學生間能互相發現并糾正錯誤,遠比齊聲朗讀中的“濫竽充數”效果要好。

當然,學生中也有一些消極的關系。如“課堂上的共同違紀、作業中的互相抄襲、競爭中的互相排斥,這些都不利于英語課堂管理,是教師應及時發現并予以摒棄的。

二、及時制止英語課堂上的不良行為。

我們所說的課堂不良行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較中性的,既不促進課堂教學,也不防礙課堂秩序。如:有些同學在英語課堂上打開課本,眼看課文,但思想上在開小差,或眼看老師、黑板,心卻跑到課堂外面,但從不在課堂上搗亂;而另一種則是消極的、惡劣的,如戲弄同學、嘲諷老師、吵鬧等明顯影響教學正常進行的行為。這時,教師切不可大動肝火,停課公開訓斥,這樣有時會促使矛盾激化,使學生產生更嚴重的逆反心理。那么,該采取那些靈活的措施呢?

1、突然發問,當英語教師發現有學生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講或和同學講話時,

突然問他(她)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必須是老師剛剛講過,有一定難度但只要注意聽就能答上來的),這可引起搗亂學生的重視,提醒他(她)停止不良行為、集中注意力,但當此學生回答不出時,萬不可諷刺挖苦,否則會起負作用。

2、停止講課。若教師發現有學生違反紀律,可立即停課片刻,注視著那位

學生,這可引起違紀學生的重視,但時間不可過長,否則會引起學生反感,也影響全班學生的學習。

3、適當的懲罰。首先必須提出的是,英語教師應以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學生

的不良行為,不要總以為學生違反紀律是跟自己過不去,要盡量從輕處理學生在課堂上的不端行為,給學生改正的機會。懲罰一定盡量少用,只有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而且懲罰一定要適中,不可過火。不要動不動就訓斥學生、趕出教室或要求見家長等,這樣會大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使他破罐破摔或與英語教師走向對立面。特別要提出的是不可體罰學生,那樣會使學生憎恨自己的老師,并采取反抗態度。

4、調整座位。把英語課堂上經常違紀的學生和好的學生調到一桌,或把他

從后排調到前排,這樣便于教師控制。

5、課后處理。有時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一直搗亂,英語教師采取相應措施仍

無效時,可在不打斷講課的情況下暫時不管他,待課后再處理,切不可在課堂上花大量時間對付個別學生。

6、個別談話。無論英語教師在課堂撒謊能夠采取何種措施處理違紀學生,

課后一定要與其進行個別談話,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違紀原因及危害性,并告訴學生該如何糾正。

三、“防患于未然”。

成功的英語課堂管理,關鍵不在于學生違紀后教師的處理,而在于教師“防患于未然”,避免違紀行為發生或重犯的能力。這種能力表現為以下幾點:

1、嚴格的課堂行為規范,先讓學生明白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但這規范

要簡單實用,不可太繁瑣苛刻,令學生感到厭煩。

2、執行紀律要嚴格。對違紀學生一定要嚴肅處理,不可縱容。特別是對所

有學生要一視同仁,執行紀律要公正,以免引起其他學生的不滿。

3、備好課。有時課堂秩序不好可能是由于教師本人沒有備好課引起的。這

里講的備課,指的不僅僅是備教材,還包括備學生。只有一個準備充分的英語教師才能根據學生的反映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活動,重新吸引學生注意力,不會因學生不滿自己的教學而引起課堂騷動。

4、隨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位好的英語教師應擅長于隨時吸引學生的注

意力,避免其注意力轉移而引起課堂管理不當。為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應首先注意自己的聲音力度。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聲音太小,學生們聽不清楚時,注意力就開始轉移到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去了。另外,隨時提問也不失為好方法。當學生知道老師隨時有可能對他提問時,他就無意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所講的問題上。因此教師應不斷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吸引其注意力。

5、注意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英國的教育學家埃克斯利認為,呆板的教師不

是好老師,盡管他擁有夠糊一間房子的證書也是白搭,好教師以他的熱情、活潑......使其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有時英語課堂紀律混亂完全是由于英語教師講課死板、照本宣科而引起的。所以英語教師應盡力使英語課生動有趣,使教法多樣化,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也有利于課堂管理。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地搞好小學英語課堂管理,英語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維持表面上的“課堂紀律”,更重要的是要從小學英語教學目標及實際出發,多動腦筋,多想辦法,使紀律與自由相結合,采用多種教法,使小學英語課堂成為一個既生動活潑又和諧有序,且有利于培養小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各種技能的重要場所。

篇2:沉浸式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幼兒英語教學中應用研究

沉浸式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幼兒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目前,英語學習在我國已趨于幼兒化,幼兒英語教學已成為關注熱點。本文以當今社會沉浸式多媒體技術發展為基礎,結合幼兒教學的性質及特點探討沉浸式多媒體技術在幼兒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重大意義,并對沉浸式多媒體技術幼兒英語教學改革的優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沉浸式;多媒體;信息技術;幼兒英語教學

一、引言

幼兒教學的特殊性注定了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必要性。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英語學習在我國趨于幼兒化的現狀,在幼兒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并成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和手段。采用多媒體技術展開英語教學,有利于調動幼兒英語學習興趣,在增加教學活力和加強師生互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有助于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教育教學已經在幼兒教育領域里成為一種潮流。教師們運用新媒體和新的教學技術,更輕松、更快捷地將要講的知識與幼兒分享,這樣的新事物可以給教師節省更多的時間用來帶領孩子們突破更多的重點和難點。新鮮事物的介入,開闊了教師的視野,使教師的素質得到了大幅提高。

二、沉浸式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信息技術自從產生之日起,就成為了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媒介手段,并且日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

沉浸式多媒體信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綜合處理、建立邏輯關系和人機交互作用的新技術,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模擬真實生活的教學情境,其傳輸的信息方式形象、生動、信息刺激強,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將幼兒迅速沉浸在一個活動主題當中,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尤其在幼兒園的英語教學中,使用沉浸式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活潑輕松,不但可以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能夠大大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沉浸式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介入,也為教師們打開了一扇奇異的視窗,它可以將各種類型的媒體資料、各種信息進行交互和綜合處理,它還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原來靜止的畫面,變得生動形象,妙趣橫生。它的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能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的興趣達到最高點,不但學習了知識,也擴大幼兒的認識范圍。所以沉浸式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幼兒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三、幼兒英語教學的性質及特點

(一)幼兒英語教學的基本性質

幼兒英語教學最基本的性質是基礎性、啟蒙性和趣味性。幼兒教育的對象是3-6歲的幼兒,處于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其心智逐漸萌發,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在這一起始階段所獲得的學習經驗在影響幼兒成長的同時,更會影響幼兒今后乃至一生的發展。同時,幼兒時期成為外語學習的最佳時期,且這一時期掌握外語與掌握母語具有相同的生理機制,讓幼兒接觸英語,可以盡早的使其運用英語表達和交流,從而在幼兒啟蒙教育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幼兒英語教學不同于成人教學,教學過程應具有非常大的趣味性,不能呆板乏味,使得幼兒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幼兒英語教學失去意義。

篇3: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困惑和解決措施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困惑和解決措施

摘要:教師們渴望常使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教學,實現輕松高效的教學模式,但在實際應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中,碰到不少問題。本文將從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的整合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困難和解決法措施出發來探討新形勢下小學英語的教學,從而達到英語教學“質量高,負擔輕”的理想效果。

關鍵詞:渴望無奈實踐嘗試解決措施

一.小學英語教師對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的渴望。

二十一世紀,網絡改變著時代,上至成人下至幼兒,都能享受到網絡和多媒體所帶來的廣闊的視野和有效而便利的互動。英語教學中的多媒體和網絡化已日漸被重視。教師們紛紛嘗試把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到日常的教學教育,并體驗到媒體和網絡技術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有效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我們可以把某些抽象或生活中罕見的教學內容做成動畫片段真實、連貫而生動地呈現給學生,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動性。如筆者在教授PEP版英語教材第六冊Unit6Afieldtrip時,通過網上搜索結合應用authware技術,把郊野的精美圖片做成動畫,學生通過觀看,幾分鐘內就能直觀了解感知Afieldtrip,并對Afieldtrip產生向往,同時產生學習和表達的欲望,這是傳統性教學費盡口舌也不一定能取得的效果。

2、有效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從多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能力。語法是英語里一定要掌握的同是也是較晦澀難懂的。我們可以應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把不同的語法現象,語法規律極其例子進行比較,附以或有趣或可愛或震撼的顏色聲音對比,課堂效果明顯比“四個一(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巴一塊黑板)”吸引而高效,更重要的是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所制作的課件趣味性強,深受學生歡迎。

3、互動操練性強。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特征之一是其互動性。我們常常在呈現新知識后,讓學生利用電腦自主操練強化新知識。例如英語是需要反復語音模仿的,傳統的機械操練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但我們在應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后,通過編制即時反饋的游戲或情景模仿練習,讓學生能即時聽到自己模仿的聲音,就象照鏡子,即時比較出問題的所在,從而自我調節語音語調,最后練就一口地道的英語。

綜上所述,部分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們的主觀愿望是渴望在課堂上經常使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從而達到“質量高,負擔輕”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英語教師對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的無奈

然而,對于一直充當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且已根深蒂固“先試后導、先講后練、先教后學”的桑代克觀點的教師,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的問題也日漸凸顯。教師們對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有以下的無奈:

1.教學形式傳統化。據調查發現,我國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目前很大程度并沒有打破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師習慣思維烙印深刻,特別是從教二十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使這部分教師較少考慮到在課堂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而青年教師在使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時,不少在制作課件或使用網絡資源時受到過電腦病毒的侵襲,造成資料不可修復,費時卻徒勞無功,所以老師們有時考慮到網絡安全問題,使許多有益的形式被禁錮。

2.教學心理恐懼化。面對新生事物,教師存在教學心理恐懼。其原因在于:網絡技術發展的速度快于人們的認知和接受速度;網絡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滯后使教師教學實踐有較大的盲目性;網絡課程準備時間過長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而網絡課件制作的技術要求更增加了教師的畏懼感。

3.教師技術培訓問題多樣化。英語教師的計算機水平普遍較低是他們對網絡教學恐懼的根本原因。目前,教師技術培訓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重理論,輕實踐;割裂技術與教學,缺整合;漠視受訓者心理,少互動;缺乏對績效評價的關注,形式化等。

4.教室電教設備滯后化。有部分老師較推崇于把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到課堂上。備課時,他們往往在課前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互聯網上搜索到許多有價值的資料,然后用之精心制作好課件,就等著在課堂上給學生上演一出好戲。但當老師本來胸有成竹地到教室后,我們都遭遇過發現教室電教設備無法正常使用尷尬場面,不是沒聲音就是投影燈泡壞了,不是主機死機就是屏幕不亮,反正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課件都沒法用了。

三.努力尋找解決措施,注重培訓和實踐

雖然當前網絡運用仍存在不少的問題,但我們完全可以嘗試掃平這些障礙。筆者將結合英語科的特點,總結國內外經驗和教訓以及前人的實踐和理論,提出一些我們可以去嘗試的解決措施:

1.尋找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整合的切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