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與孩子與家長關系

教師與孩子與家長關系

2024-08-01 閱讀 2393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教師與孩子與家長的關系

小孩子一般都特別聽老師的話,不聽爸媽的。所以你們當老師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一不小心就傷了孩子的心,你們對他們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多多表揚他們,*今天好漂亮呀,*真聰明呀,可愛呀~~~只要你想得出來的贊揚的詞,不要吝嗇。和孩子父母也是,說說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在歡快的心情下學習成長。一、師生關系融為一個“愛”字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愛使幼兒感到安全和滿足。實踐證明,一個充分享受到成人的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而師生關系不同于親子關系,沒有天然的血緣關系,教師只有付出真誠的愛,才能與孩子心靈相通。所以我每天都高高興興地、面帶微笑地接待每一個孩子,熱情主動地與家長和孩子打招呼,蹲下身來摸摸孩子的頭,親親、抱抱他們。平時我都用溫和、親切的語氣對孩子們說話,即使孩子們做錯了事,也不大聲責備、訓斥,我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自己找找錯誤的原因,所以有的孩子給家長提意見:“您干嘛老打我、罵我?我們老師可不這樣,有事總是好好講的”。對于幼師來說,孩子們就像是自己的妹妹弟弟,年長的一點幼師也可以毫無夸張的看待是自家的孩子!小孩子最天真,最無邪,只要你用心去對待小孩子們,她們同樣會天真的喜歡你!但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在一個團體中學習生活的孩子來說!無紀律也不成方圓,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到的一點,也是最高境界是“孩子既喜歡你但在關鍵時又怕你”

對于新入園的孩子,我為了讓他們能盡快消除對自己親人的依戀而產生的分離焦慮,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在入園前,我都逐一走訪幼兒家長,邀請家長帶孩子到幼兒園參加迎新會,到幼兒園玩玩具,親切地與孩子們做游戲、玩耍、交談,給孩子留下一個老師和藹可親的印象。入園后,我特別注意觀察孩子們的情緒變化和各種需要,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給他們擦鼻涕,幫他們提褲子,為他們梳頭發,替他們剪指甲,午睡時拍拍那些難入睡的幼兒,并來回不停地巡視,一次又一次給他們蓋上被蹬掉的被子……讓孩子們感受到慈母之愛,以此改變孩子們不安的心理狀態。在悉心照料幼兒生活的同時,組織豐富有趣的活動吸引他們,如用木偶表演故事《小兔乖乖》,老師一會兒裝和藹可親的兔媽媽,一會兒裝活潑可愛的小兔子,一會兒又裝兇狠的大灰狼,孩子們都睜大了眼睛,聽入迷了。在活動中,我讓孩子們自己出主意,并與孩子們一起戴上烏龜、兔子頭飾在墊上爬,在草地上跳,做孩子們的大姐姐,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師的愛,使每個孩子對老師產生認同和依戀,給孩子們似家又勝似家的感覺,讓孩子們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愉快地生活、學習、長大,孩子們都親切地叫我“小陳老師”、“陳媽媽”。老師與家長的關系哦,那就像合作伙伴一樣幼兒教師要做到的“三個溝通面”,幼教要時刻做好“三個角色扮演”:在與幼兒溝通時,教師就是他們的良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教師就是他們的可以信賴的知心朋友;在與教師間溝通時,我們就是事業上的合作伙伴。,對于幼師來說,每天都要接觸家長,是教育業最高的頻率,而家長的類型也是千姿百樣,有爸爸媽媽的,有爺爺奶奶的!無論她們是哪一層次的,都要遵守人際交往的道德規范,保持教師人格的高尚性,多溝通,多交流!如果是孩子在校生活學習問題,你就要實事求是,但是表達過程中也要以積極地元素為重.畢竟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為主,孩子有什么值得鼓勵的行為,有什么必須控制的行為,都要讓家長心知肚明.

如果是孩子在學校的安全問題,你就要誠懇的,道清事情原委,爭取讓家長與老師之間不要留下心結.

如果是其他的問題,就酌情考慮.

與家長的溝通做到一點:真誠,有效.花園的管理者也稱為園丁”那是人們對教師的贊譽。知識與道德的完美結合必然會體現幼兒教師在開啟早期教育的智慧,從而還會陶冶著,感染著孩子們的情操,凈化幼兒的心靈,這些都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改革和發展是一定任重道遠的;教師正確的行為規范建設,也會影響深遠。讓我們這些年輕的新一代幼兒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努力,以高尚的職業化理想,以崇高的職業道德去教育自己的學生們,我們朝氣蓬勃的去服務社會,用無比燦爛的笑容去迎接輝煌,美好的明天。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建立良好班主任與家長關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主任與家長的關系

通化市職教中心王紅蓮

摘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老師和家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忽略了哪一方面,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建立良好的班主任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從班主任的角度來說,也是值得研究和關注的。下面我就如何處理好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關鍵字:班主任家長良好的關系

首先班主任要和家長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

步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校,在初中時多不被老師經重視,因為他們學習成績不好,升不上重點高中,而且很多學生還會經常出現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家長常常會因為孩子犯錯誤被老師請到學校,許多家到了學校會,都會覺得沒有面子,會因為孩子所犯的錯誤向老師賠禮道歉。其實錯誤是孩子犯的,家長向老師賠禮道歉是出于對老師的理解和尊重尊,更是對孩子起的表帥作用。但作為班主任,千萬不能把家長的好意想成是理所應當的。孩子在校犯錯,班主任也有一定的責任的。如果家長來指責老師,那老師又該如何面對呢?因此班主任對犯了錯誤的學生家長的到來一定要表示感謝,要尊重家長,和家長平等的討論孩子身上的問題,尋求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家長感覺到此次來校不虛此行。而不是一臉懊惱的離開。對于大多數家庭,孩子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可以說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自己孩子的行為習慣脾氣性格特點及孩子的喜好都了如指掌,因此家長能比較真實的給你一些孩子的情況,對老師管理和教育學生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班主任在與家長聯系時,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分析孩子的實際情況,在處理一些問題時,就更加能得心應手。對于和家長不同的意見,一定要靜下心來和家長溝通,避免和家長因為意見的分歧發生不必要的爭吵與爭辯。同時感謝他們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只有這樣,以情動人,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達到同家長互相交流科學的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的目的。

其次肯定學生,不給家長增添麻煩

人無完人,更何況是中職的學生。因此要看到學生的長處,也就是說用欣賞的眼光去看等每一個學生。在與家長見面或打電話時,很重要的一點,要從大方向上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進家長教師互動。另外作為班主任還應該盡可能的不給家長添麻煩。也就是說學生在校出現的一些問題,班主任能解決的,一定盡量自己解決,當然對于一些事情的處理和想法可以爭求家長的意見,并與家長協商,如何處理解決問題。因為家長和我們老師一樣,都有工作,孩子在校其間,也正是家長上班的時間,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會盡可能的幫助家長減少麻煩。當然有些事情,一定需要家長到校的時候,相信家長也會大力支持。因為孩子對他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這樣一來,只要請家長,家長就會非常的配合,那就是隨叫隨到。如果學生在校表現有所時步,班主任一定不要忘了與家長溝通與聯系,讓家長知道孩子最近的表現,給家長一個安慰,也給孩子一個肯定。

篇3:教師與家長關系對學生成長影響

導讀:家庭教育主要是通過父母等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潛移默化地對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教師與家長關系是建立在教育孩子,使他健康成長的基礎上的合作關系。關鍵詞:教師與家長關系,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為了實現教育的目的,教師不僅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而且需要與家長建立

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教師與學生家長密切配合,促進家長更主動地參與教育,共同給學生營造出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師與學生家長關系的重要性

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雙方良好的合作、互動又可以更好地開發這一教育資源。

第一,雙方良好的關系可以增進師、長對學生的了解。教師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很少了解學生在家里的生活情況,而學生更多的時間是在家里生活,教師就不可能對學生存在問題的原因真正全面的了解,也就難以有的放失地實施教育目標。反之,每個家長都十分關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長,都是望子成龍的,但是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也會產生諸多教育的疏漏。有的學生對家長報喜不報憂,在學習成績、守紀情況等方面說謊、甚至逃學迷戀網絡游戲家長也不了解,等家長知道情況時,已經非常嚴重。因此,只有教師和家長之間有了良好的溝通,才能使雙方都對學生有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

第二,雙方良好的關系能夠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庭與學校都擔負著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任。家庭教育主要是通過父母等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潛移默化地對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而學校教育是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另一社會活動。學校、家長和社會,在這三個方面中,如果我們能有效地抓住前兩者對學生進行教育,那么實際上也就抓住了對學生教育的主要方面。從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關系看,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工作中都處于基石的地位,是教育內容最廣泛的教育。學校教育主要是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學校的層次越高,往往就越是如此。

第三,家長與教師的關系會影響學生接受教育的態度。家長對教師和學校的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態度。研究表明,家長對教師的信任程度往往影響學生接受教師的程度。家長和教師關系不好,在學生面前表現出對教師的不滿,批評教師的態度和

行為,指責教師的知識上的缺陷或教學中的漏洞,都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不信任、不尊敬,甚至抵觸和反抗,就會大大降低教師教育中的有效性。

二、積極克服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可能出現的矛盾

第一,教師與家長之間產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教師與家長雙方都缺乏對彼此關系的正確認識。這種不正確的認識有來自家長的,也有來自教師的。

首先是家長中存在不正確的認識和態度:(1)不關心子女教育。有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尤其是寄宿學生的家長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為了把孩子“寄存”在學校,自己可以毫無“后顧之憂”地忙自己的事情,有的家長不關心子女的教育,不配合教師的工作,甚至拒絕與教師溝通。(2)認為教師決定孩子的一切。一些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好壞學校要負責,家庭起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家長雖然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龍”心切,但往往把子女學習的成敗完全歸因于教師的責任。(3)缺乏溝通,擔心孩子在學校的處境。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在教師的手中,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擔心教師會對自己的孩子打擊報復。(4)對教師不信任,甚至在與教師交往時感到緊張和恐懼。

其二是來自學校和教師方面的不正確的認識和態度:(1)有些學校和教師錯誤地認為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來接受教育是有求于自己,和家長沒有平等關系,對家長不尊重,任意地向家長提出無理要求,而家長則只有服從,毫無發表意見和建議的權利。(2)把學生學業和品德上的問題統統歸因于家長管教不嚴,要求家長對學生的問題負全部的責任,視學生的問題為家長的問題,遷怒于家長。(3)以權謀利,利用學生作“人質”,向家長收“贊助費”或提出無理要求,造成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不信任,懷疑教師的行為動機,不愿與教師交往,更不可能有良好的意見溝通。

第二、教師與家長因角色差異而引起的矛盾。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公務關系,而家長與學生的關系是親子關系。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和處理上,一般地,教師是按原則辦

的,關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