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兒歌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隨筆)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利用兒歌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隨筆)
小班孩子一玩起來就什么都忘了,有的孩子如果老師不提醒,他一天都不會去喝水,因此,我在安排孩子課間喝水的同時,還及時提醒孩子口渴了自己主動去喝水。還設計了“今天你喝水了嗎”讓孩子看一看自己一天喝了幾杯水,對那些喝水多的孩子進行表揚。喝水的同時還用兒歌來培養孩子節約用水,喝完水把放回原處的好習慣。
如:小水杯,雙手拿,接滿水,慢慢回。
小心喝,不浪費,喝完后,歸原位。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們口渴主動喝水的好習慣也就養成了。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在小學一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策略
在小學一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策略
嚴燕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實驗小學
【摘要】兒童時期是一生的奠基期,更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期。“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許多成功人士的案例說明都與少時養成的習慣息息相關。而小學教師從一年級開始采用最適合他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專項習慣培養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關鍵詞】微笑夸獎兒歌規范榜樣引領活動促進堅持不懈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小學一年級是學生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多年的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讓我深深體會到:采取適當的方式和有力的措施培養習慣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微笑著夸獎學生,借助有趣的兒歌規范,榜樣的正能量引領,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便是培養反思、衛生、禮儀、學習等習慣不可或缺的良策。
一、微笑夸獎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話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一點兒也沒錯。微笑著夸獎學生,將給您帶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班有個學生叫王語,是個留守兒童,人倒也聰明伶俐。剛入學時,總是調皮搗蛋、惹事生非。比如:抓草坪里的泥土打人;悄悄偷拿同學錢物;想方設法買吃零食;把口水吐到同學耳朵里;有一次升旗儀式時,居然在校長和老師的眼皮子底下把紙團扔來扔去,像個魔術師一樣變著花樣搞惡作劇,隨時都有同學告他的狀。曾多次嘗試說服教育、懲罰教育、家校共育,卻收效甚微,今天認錯,明天又犯。由于他經常應邀到辦公室,一年級的老師們都熟悉他了,說起他,除了氣,還是氣。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次偶然的機會終于改變了他。記得那是在回家的路上,我正急匆匆地往家趕。突然,耳邊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嚴老師
篇3: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幾個觀點及措施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幾個觀點及措施
內容摘要:
本文闡述了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及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幾個觀點及措施:
1、培養起正確處理學習與休息的關系,從而養成孩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2、巧妙而藝術地運用懲罰,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有效地賞識教育一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如果學生真的做了違背常規的事,決不能草草地對學生批評教育一頓了事,而要正面引導,把握原則。
4、要求學生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勞動樹立自信,產生自尊,并生成一種良好的責任感。
5、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意識,明白可以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
關鍵詞:小學生良好習慣培養
小學階段是人生的成長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小學生學習行為又同生活習慣等其他行為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對學生道德品質以及心理的和諧發展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以及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僅事關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而且將影響其一生的發展道路。尤其是父母親外出打工留守家鄉讀書的小學生,培養其良好的習慣更是至關重要。本文就以我校三年級學生為例,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
我班劉瑞澤和王怡君同學由于家庭生活條件不夠寬裕,父母外出打工,平時與孩子的交流不夠,家庭教育比較欠缺。長期由年長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乃至親戚管理,與孩子的隔代教育,與學校管理的脫節,家庭教育環境較差。導致了學習上不夠認真,不夠勤奮,自覺性差;衛生意識淡薄,隨手丟垃圾的現象很普遍;人際交往上不夠主動,合作意識比較差;喜歡在校內校外園追逐,大聲喊叫……近幾年來,我嘗試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促進班風班貌的整體發展著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養珍惜時間的習慣
我認為應從培養孩子珍惜學習時間的習慣入手。尤其是,父母親不在身邊的學生,培養他們珍惜學習時間的習慣非常重要。我通過家長會、或者電話對學生的親友討論這樣一些很實在的話題。如,為什么同樣的作業不同孩子完成時間相差那么多,只需十五分鐘完成的卻需一個小時?你的孩子會不會一邊寫作業一邊玩東西或發呆,你是怎么要求你的孩子的?我班有位家長對孩子要求很嚴格,每天一放學就要求寫好作業再做家長布置的作業,早上6點起床讀書到吃早飯為止,也不讓其玩耍。結果造成的后果是,孩子讀書不用心敷衍了事,寫作業磨磨蹭蹭的,他想,反正我早點把事做好的話,爸爸又從來不讓我去玩、讓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又要我多做一些作業,還不如慢慢做,連走路拿東西都比別人慢那么一兩拍,漸漸地導致孩子厭學。針對這種狀況,我建議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提出時間要求。比如以20分鐘作為一個學習階段,在開始學習之前,應先提醒孩子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包括喝水、上廁所、削鉛筆、找本子等。當學習階段一開始,就必須專心致志不隨意離開座位,不允許干任何雜事,即使大人有事,也不能去打攪孩子,要等這一學習時段結束了再作安排。同時要休息時必須讓其離開書桌,干些與學習不相干的事情,但不能懶洋洋地躺著或坐著,這樣會影響下一個學習時段的精神狀態。這樣有利于培養起正確處理學習與休息的關系,從而養成孩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