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感《新虎口遐想》
30年前的《虎口遐想》講的是一位28歲的男青年,不小心掉進了北京動物園的“獅虎山”。三十年前,掉進老虎洞里,路人紛紛想辦法扔拐杖,解皮帶結繩救人,表現了良好的社會風氣,而30年后的今天掉進去,路人紛紛掏出手機,錄制視頻,拍照,發朋友圈點贊,開房間直播,有的人怕救人,惹上麻煩,甚至連第一時間打個110報警都不愿意。
諷刺了現代人玩手機上癮,喜歡什么事情都發朋友圈,時時處處找Wifi,直播小房間賺錢等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還把食品安全,家裝污染,“晚高峰堵車”等現象一并揭露出來,最后通過動物園園長居然克扣老虎的食物,把當今社會無處不在的貪污腐敗現象拎出來,“發出來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感慨。
這讓我想起來幾天前,看到騰訊新聞上一則報道,一個男人不慎落水,因為不會游泳,只能在水里掙扎,可是岸邊圍觀了好多的路人,卻也是只顧拍照,拍視頻發朋友圈,連扔下去一根樹枝的人都沒有,最后導致這個男人掙扎了許久得不到救助而溺水死亡的結果。直接顯示了這個社會的冷漠。我不禁要問:這個社會怎么啦?!
再30年之后又會如何呢?我不敢往下面去想…
篇2:教師工作隨感教育信息技術重要性
這一段兒,通過網絡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大大改觀了我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以前,對它的印象好像只停留在學生時代的微機課上。其實,現在感覺信息技術與教育是緊密聯系,與教育學,心理學是能完美結合的。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地運用白板技術和思維導圖提高課堂效率。之前,在教育學上背的老師在職教育,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了一番后,不禁感慨,信息技術,真的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在自己學科上體現比較明顯的應該就是,PPT課件的運用。其實,說起來,上大學的時候PPT已經用的比較普遍了。但是,在真正踏入講臺后,隨著課程的需要,對PPT的運用跟以前比起來,更是頻繁了好多。因為小學生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支撐的,生動形象的畫面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那么,PPT這個集生動視聽于一身的事物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老師們的寵兒。隨著上課的需要,真的是真心越來越意識到,“做課”的重要性。改變了以前對于上課的愚蠢的定義。教師怎樣為學生發掘并挑選設計出,他們更喜歡的課件,是自己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
讓信息技術在提高孩子學習興趣,激發孩子張口說英語的熱情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篇3:教師隨感有快樂教師才會有快樂學生
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跡;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經常回顧自己的教育歷程,反思一下:我們有多少個遺憾,傷了多少顆童心,遺忘了多少個不該遺忘的角落!做教師沒有能力點燃火種,但絕不能熄滅火種!面對充滿好奇和天真的孩子們,要珍惜,更要努力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充滿陽光,讓每一個孩子在愛的撫慰下快樂成長。作為教師放棄了一個學生,可能會減少你的工作壓力,可能會提高你的教育質量,也可能會給你贏得榮譽,但你放棄的卻是一個孩子的美好前途,一個家庭的希望,留給自己的也將是一個永遠的遺憾!每當要發火的時候,腦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現自己初為人師時的事情。那時,因為天天要教學質量,要考初中,還要考重點高中,如果一門功課不及格,只有失學了,小學畢業生在家干什么,作為老師、家長都恨鐵不成鋼,但是家長也很支持老師批評他的孩子,絕不會去告狀,家長也害怕孩子沒有學上,有了家長的支持,老師批評學生也心安理得,隨著教育的改革才覺得愧疚,后悔當時嚇著了那些孩子;有時又覺得可笑,奇怪自己當時怎么會發那么大的火?現在回想起來,實在覺得自己做得不妥,當時可能為了維護那么一點尊嚴,可能是為了挽回那么一點面子,總而言之,只是為了證明我是一個老師,我的話就是圣旨,即使錯了,也要找個正確的理由,總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在與孩子一次次磨合的過程中,我慢慢學習著寬容,學習著理解。
在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每個人一定會留下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們試著在不經意間揀拾快樂,我們的生命道路上將會灑滿陽光,我們不要隨便扔掉學生的快樂,也不要去掉自己的快樂,每天把笑臉送給每個人,有快樂教師,才會有快樂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