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成長反思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

教師成長反思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

2024-08-01 閱讀 2887

回顧近段時間的工作和學習情況,經過認真反思剖析,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改進:

一、學多用少,行動轉變跟進不及時。

一年來學校組織的高質量的培訓有好幾次,通過讀書和網上學習接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也很多。當時大開眼界,高度贊同,躍躍欲試,之后就基本束之高閣,學習到的新東西大多停留在本子上、收藏夾里,有的甚至不知所蹤,即使時時想起,但行動沒有跟上,再好的東西,發揮的作用也幾乎為零。

我在心里常給自己說,不是不愿做,是“沒有時間”、“太忙了”,究其根本,這些并不是原因,而是惰性、拖延的借口。

那么,改變,就從現在開始:當日學到的東西當時記錄和提煉,思考和領悟,結合自身實際,找到能行動和改變的點,當時就付諸行動。借閱學校為我們購買的馬九克的書,把其中信息技術應用于工作的技能變成自己的能力,列入暑假規劃并保證實施。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讓正確有效的行動充實和改變自己,也給周圍的人傳遞力量。

二、工作的計劃性和條理性要進一步加強。

找筆找本、找文件、找手機、找鑰匙,一年中,用在“找”上不僅是時間,還有焦急。清除這些“找”,就能贏得大量的時間和更多的從容。

趕時間、趕材料、趕課,這些“趕”,只有極少部分是臨時性工作帶來的,大多是“拖延”讓不緊急的變成了緊急的,是沒有妥善安排好時間和進程造成的,由此帶來的精神上的緊張不安和焦慮也全是“自作自受”。

做事井井有條不是天生的,從現在開始,和“雜亂、拖延”分手,和“現在就做、物歸原處”做朋友。保持工作環境的整潔有序,科學規劃,勤于思考,及時總結,給自己更愉悅更高效的工作體驗。

三、學習需要多渠道,思路要更開闊,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外面的世界這么精彩,學生的思想如此活躍,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生產生活不斷變革,作為傳道授業的教育工作者,卻還在三五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狀態,是一件可怕又可悲可憐的事情。

拋棄陳舊過時的案例和視頻,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清空自己,打開電視、網絡,走進學生,走向社會,積極主動地充電,兼容并蓄地接納,及時地積累和更新,是接下來我要做的。就從暑假中看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和農業節目開始吧!

“只要開始,就不算晚,只要堅持,就能看到成效。希望與大家共勉。

篇2:小學老師成長反思站在巨人肩膀上備課

依稀記得我剛走上工作崗位,在備課時,尤其是驟然接到被聽課的通知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迅速到網上下載各種教學課件、視頻,查詢教學設計資料,然后照本宣科,依葫蘆畫瓢,雖然課堂環節生澀,但似乎也有模有樣。

平日教學事務繁多,而我也打著忙碌的旗號,一直習慣于這種“高效”的備課方式。

而新的學年里,因為已有了對所教教材的基本解讀,當我再次翻看教科書去精心備課時,對于書本上的學習內容,不知不覺我有了自己的詮釋方式,或者說我思考得更深入了一些,考慮的范圍更寬泛了,雖然有的教學思路在翻看教輔資料查證時,發現是不現實或有著漏洞的,但這畢竟是我的理解,我的思想體悟。我想,也正是這一個個教學思維的彎路,才讓教學活動的設計方向更加明確,更利于孩子們接受。

在感慨自己思想有了小小進步的同時,我很感激那位曾給我埋下這顆思想種子的教研老師,她在聽完我的一節公開課后,親切地詢問我:“你備課時是否首先認真研讀教材,對于教科書是否有自己的想法……”

其實,在那個初為人師的時候,即使給我充足的時間讓我靜心備課讀書,我的視域仍然是局限的,教學環節設置依然會是蹩腳的,所以我需要向睿智、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需要借鑒乃至套用他人的智慧結晶,那些網絡上的課件、教學視頻、教案都是能夠讓我摸索著過河的石子。

可如若生搬硬套他人的教學成果成了一種習慣,則是可悲的。在這種模式下,不僅局限了我們的思維,而且試想一個對于教材尚且囫圇吞棗、未能內秀于心的老師怎么能保證學生融會貫通的理解與掌握?

牛頓曾說“如果說我能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起初的教學之路上,我們都需要去臨摹、模仿、借鑒,可是,隨著時間與知識的積淀,我們必須回歸原點,審問自己:對于教材,你還看到了什么?

篇3:教師成長反思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

回顧近段時間的工作和學習情況,經過認真反思剖析,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改進:

一、學多用少,行動轉變跟進不及時。

一年來學校組織的高質量的培訓有好幾次,通過讀書和網上學習接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也很多。當時大開眼界,高度贊同,躍躍欲試,之后就基本束之高閣,學習到的新東西大多停留在本子上、收藏夾里,有的甚至不知所蹤,即使時時想起,但行動沒有跟上,再好的東西,發揮的作用也幾乎為零。

我在心里常給自己說,不是不愿做,是“沒有時間”、“太忙了”,究其根本,這些并不是原因,而是惰性、拖延的借口。

那么,改變,就從現在開始:當日學到的東西當時記錄和提煉,思考和領悟,結合自身實際,找到能行動和改變的點,當時就付諸行動。借閱學校為我們購買的馬九克的書,把其中信息技術應用于工作的技能變成自己的能力,列入暑假規劃并保證實施。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讓正確有效的行動充實和改變自己,也給周圍的人傳遞力量。

二、工作的計劃性和條理性要進一步加強。

找筆找本、找文件、找手機、找鑰匙,一年中,用在“找”上不僅是時間,還有焦急。清除這些“找”,就能贏得大量的時間和更多的從容。

趕時間、趕材料、趕課,這些“趕”,只有極少部分是臨時性工作帶來的,大多是“拖延”讓不緊急的變成了緊急的,是沒有妥善安排好時間和進程造成的,由此帶來的精神上的緊張不安和焦慮也全是“自作自受”。

做事井井有條不是天生的,從現在開始,和“雜亂、拖延”分手,和“現在就做、物歸原處”做朋友。保持工作環境的整潔有序,科學規劃,勤于思考,及時總結,給自己更愉悅更高效的工作體驗。

三、學習需要多渠道,思路要更開闊,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外面的世界這么精彩,學生的思想如此活躍,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生產生活不斷變革,作為傳道授業的教育工作者,卻還在三五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狀態,是一件可怕又可悲可憐的事情。

拋棄陳舊過時的案例和視頻,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清空自己,打開電視、網絡,走進學生,走向社會,積極主動地充電,兼容并蓄地接納,及時地積累和更新,是接下來我要做的。就從暑假中看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和農業節目開始吧!

“只要開始,就不算晚,只要堅持,就能看到成效。希望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