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工作感悟三尺講臺上演員

教師工作感悟三尺講臺上演員

2024-08-01 閱讀 4601

莎士比亞曾說:“全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員,他們都有各自的進中和出中,一個人在一處中扮演許多角色。”作為教師,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我們要努力做三尺講臺上的好演員,讓教室的每一位觀眾因為你的精心設計的劇情所吸引、感動。

大教育家孔子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備課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效果。要想在課堂上胸有成竹,教師應在劇本即課本上多下功夫,仔細研讀課文、課標、學生個性特點等。如果漫無目的甩開手講,課堂已經跑到十萬八千里了,胡子眉毛一把抓,結果可想而知。一節課,從導入、學生探討、教師總結、學生練習,思路必須清晰的由淺入深、層層導入,這樣才能流暢、有序的達到教學目的。

劇本是教學靜止的文本,如何讓靜止的教學文本活動起來,就要靠教師把內容串聯、梳理并進行完美演繹,更大的發揮靜止文本的服務功能。

一節課能否得到學生的認可,需要教師這個演員完美的拿捏情緒。面對低年級的孩子要很好的把握自己的語氣、表情、盡量的表現的青春洋溢。我總是以飽滿的熱情演繹一堂課,讓孩子覺得課堂有趣而溫暖。我曾做過實驗,一節課用不同的方式語氣講,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事總是調侃:“王老師,你上課怎么這么溫柔?路過你們班聽到了你講課。”“王老師,變臉可真快,上一秒講課還是溫柔的女生,下一秒學生搗亂就是“河東獅吼”。

用真心真情在三尺講臺上演繹的演員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絕對比一本正經的分析字詞、解析文本來的更深刻精彩。

在三尺講臺上盡情表演,演繹文本的美麗。

篇2:新教師工作感悟重拾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先要為“教書匠”正名。匠,在漢語中并非只是墨守成規,而且有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一以貫之之義。我們反對墨守成規的教書匠,歡迎精益求精的教書匠,既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

何為工匠精神?付守永的《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說它的核心是“不僅僅把工作當做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成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由此可見,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將教育作為終身事業,專注、執著于教育教學,力求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細、極致,并在此過程中體驗幸福。工匠精神在教育領域是有傳統的。于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是工匠精神;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提到一位歷史老師,“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視角來備課。”是工匠精神;甚至于那些擁有某項絕技,如在黑板上反手畫圈,隨手畫地圖,能用二十種語氣說:“你好”能在開學一周內記住所有學生的姓名,也體現了工匠精神。

教師要重拾工匠精神,這是我國時代精神的需要,而作為新教師的我們,更要發揚這種精神,做一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精益求精的教書匠!

篇3:教師工作感悟我們真很重要

加里寧曾經說過一番話,他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這點往往是覺察不出的。但還不知如此,可以大膽地說,如果教師有威信,那么這個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有時甚至是一輩子的。”近來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對這番話有了徹底的領悟。

最近,忽然有個小學同學把我拉進了一個微信群,進去一看原來是我們的小學同學群,好多都是小學畢業后就很少甚至是沒有再見過面的小學同學們。一晃20年過去了,同學們在群里聊得熱火朝天,似乎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聊得話題五花八門,最多的還是回憶小學生活,當然也時不時地會提及小學時候印象最深刻的老師們。可能是同為小學教師的緣故吧,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只觀望不說話。

群里有一個同學是我們縣城一所中學的語文老師,當他談起為何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時,說了一個故事,說出了老師言行的深遠性和重要性。他說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自己的數學特別好,媽媽也經常鼓勵他好好學習將來當個科學家,可是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換了個非常嚴厲的數學老師,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提問了一個問題,班上同學沒人發言,而他卻很快說出了答案,可是他的答案是錯誤的。老師又問了一次,他還是喊出同樣的錯誤答案,老師把他叫到講桌前狠狠批評了他并用教鞭敲了他的手掌,然后命令他站在黑板邊的墻角一直站到了下課,那一節課余下的時間他什么也沒有聽下去,心里只有慚愧、懊惱、怨恨,還默默對自己發誓:“我長大了再也不當科學家了。”從那以后,每逢數學課他就不再好好聽講,碰到數學老師也都繞路走,數學成績自然也就每況日下了,小學畢業時還差一點不及格呢。到了中學,有一次語文課上,語文老師拿她的作文《我最喜歡的人》給全班同學當做范文來讀,由于事發突然,他高興的不知所措。從此以后他對語文老師格外親熱,每次上課總是全神貫注,積極發言,每次作文更是傾注全力。以后他越來越喜歡語文,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一直到高中畢業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中文專業。這時候我腦海中就會閃現出一句話“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教師的言語就像一粒粒小小的種子一樣深深地埋在了孩子的心靈深處,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果沒有遇見小學的數學老師,他的數學可能會越來越好,或許會在數學上有所建樹;如果沒有他沒有遇見那位語文老師,他可能也不會喜歡上語文,也就可能會選擇另外一種職業。可見老師的言語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發展,確實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色問題。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是不是也在不經意間傷害到了哪個孩子呢?這些孩子會不會在長大后,若干年后也會對我記憶猶新呢?想到這些我心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我們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