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中小學教師水平能力測試復習資料匯編

中小學教師水平能力測試復習資料匯編

2024-08-01 閱讀 4065

最新整理一、填空題

1、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突出抓好四個方面的問題和關鍵環節:一是積極積推進課程改革;二是改進和加強德育;三是要改革評價制度;四是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新課程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4、要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弊端,就必須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

5、新課程要求,要對教學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加以改變。

6、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

7、新課程要求,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8、新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

9、新課程教師角色最突出的要求是由傳授者角色轉變為促進者。

10、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變革的有效途徑是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11、教育具有生產性和永恒性,在階級社會中,教育具有階級性。

12、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影響著教育目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

13、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于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

14、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認識過程的一種特殊形式。

15、教學原則是教學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體現了教育目的和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對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

16、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五個特。

17、節假日補課是國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種非法行為。

18、社會主義主義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

19、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者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要在二級乙等以上標準。

20、參加繼續教育是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21、教師的考核應當堅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績為主,做到客觀、公正、準確。

22、所謂教師德性,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修養而形成的一種獲得性的內在精神品質。

23、施行義務教育的學校在教育教學和其它活動中,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24、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強未成年人法制觀念。

25、《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

26、《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7、實施教育行政處罰的機關,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外,必須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

28、學校對校舍、體育設施、消防設施、各種儀器設備安全狀況,應當每月檢查一次。

29、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作弊行為的,其考試成績作廢,3年內不得再次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30、中學、小學校園周圍200米范圍內不得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

31、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學生。

32、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共有(八)章(六十三)條。

33、(**)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33、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4、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學之中,開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5、學校的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適時調整。制定、調整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應當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

36、義務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37、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38、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39、學校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

40、國家對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雜費)。

41、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42、教師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應當(為人師表)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應當取得國家規定的(教師資格)。

43、(各級人民政府)對家庭經濟困難的適齡兒童、少年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活費。

44、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教職工編制)標準、(工資)標準和(學校建設)標準、(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等,及時足額撥付義務教育經費,確保學校的正常運轉和校舍安全,確保教職工工資按照規定發放。

45、國家建立統一的義務教育教師職務制度。教師職務分為(初級)職務、(中級)職務和(高級)職務。

46、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47、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

48、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對義務教育工作執行法律法規情況、教育教學質量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等進行督導,督導報告向社會公布。

49、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應急)機制,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加強管理,及時消除隱患,預防發生事故。

50、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對需要維修、改造的,及時予以維修、改造。

二、選擇題

1、“正確的學生觀”就是(B)

B、讓每一個學生都全面發

2、“關注個體差異”就是根據學生實際存在的愛好、興趣和差異(A)

A、使每一個學生的特長都得到發揮B、按優、中、差分班教學C、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自己如何學習D、培養單科獨進的尖子生

3、新課程在學生評價方面改革的目的是13、D

A以評價促進學生動手能力B、以評價促進考試成績提高

C、以評價增加學校招生數量D、以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態度就是使學生14、B

A、尊重老師、同學B、正確對待知識、學習、他人和社會

C、正確對待學習和考試D、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5、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就是要求15、D

A、從小學三年級開設科學課B、從小就進行科學研究

C、樹立當科學家的雄心斗志D、尊重、理解、熱愛科學

6.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A)

A.涂爾干B.盧梭C.贊科夫D.福祿倍爾

7.以教師的語言為主要媒介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表達情感和價值觀念的教育方法是(B)

A.演示法B.講授法C.談話法D.陶冶法

8.從時間上看,相對其他教育形式來說,家庭教育的特點是(B)

A.開始最早持續最短B.開始最早持續最長C.開始較晚持續最長D.開始較晚持續較短

9.傳統教學的"三中心"指(D)

A.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生活中心B.學生中心、社會中心、實踐中心

C.教師中心、實踐中心、生活中心D.教師中心、課堂中心、課本中心

10.在學校教育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C)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學工作D.科研工作

11.美育的直接功能是(C)

A.育德B.促智C.育美D.健體

12.一個國家教育經費投入的多少最終取決于(C)

A.文化傳統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產力水平D.教育的規模

13.引起并決定教育發展變化的最根本、最內在的因素是(A)

A.社會生產力B.文化傳統C.社會制度D.科技水平

14.我國古代私學最早興盛于(B)

A.商周B.春秋戰國C.秦漢D.隋唐

15.關于師生關系的理論中,"兒童中心論"的代表人物是C)

A.赫爾巴特B.裴斯塔洛齊C.杜威D.夸美紐斯

16.人的身心發展是指(A)

A.身體和心理的發展B.個性的品德的形成C.體重和身高的增加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7.下列屬于原始社會教育特征的是(C)

A.系統性B.制度性C.無階級性D.等級性

18.我國現代學校產生于(C)

A.17世紀末B.18世紀末C.19世紀末D.20世紀末

19.在教育起源問題上,認為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本能的觀點是A)

A.生物起源說B.神話起源說C.心理起源說D.勞動起源說

20.智育的根本任務是(A)

A.發展學生的智力B.培養學生的自主性C.提高學生的生活情趣D.形成學生的品行

21.與一般身體鍛煉相比,學校體育更具有(D)

A.隨意性B.娛樂性C.自覺性D.系統性

22.人的世界觀基本形成于(D)

A.幼兒期B.兒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18.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C)

A.強制作用B.輔助作用C.主導作用D.中介作用

19.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教育著作是(C)

A.《教育漫話》B.《大教學論》C.《愛彌爾》D.《普通教育學》

20.英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是一種典型的(A)

A.雙軌制B.單軌制C.分支制D.中間型學制

21、“學校下學年生源銳減,教師嚴重超編,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補課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學校另謀高就!”這種說法違反了

篇2:教師招考題中小學教師水平能力測試復習資料

最新整理一、填空題

1、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突出抓好四個方面的問題和關鍵環節:一是積極積推進課程改革;二是改進和加強德育;三是要改革評價制度;四是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新課程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4、要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弊端,就必須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

5、新課程要求,要對教學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加以改變。

6、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

7、新課程要求,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8、新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

9、新課程教師角色最突出的要求是由傳授者角色轉變為促進者。

10、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變革的有效途徑是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11、教育具有生產性和永恒性,在階級社會中,教育具有階級性。

12、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影響著教育目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

13、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于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

14、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認識過程的一種特殊形式。

15、教學原則是教學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體現了教育目的和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對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

16、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五個特。

17、節假日補課是國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種非法行為。

18、社會主義主義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

19、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者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要在二級乙等以上標準。

20、參加繼續教育是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21、教師的考核應當堅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績為主,做到客觀、公正、準確。

22、所謂教師德性,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修養而形成的一種獲得性的內在精神品質。

23、施行義務教育的學校在教育教學和其它活動中,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24、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強未成年人法制觀念。

25、《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

26、《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7、實施教育行政處罰的機關,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外,必須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

28、學校對校舍、體育設施、消防設施、各種儀器設備安全狀況,應當每月檢查一次。

29、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作弊行為的,其考試成績作廢,3年內不得再次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30、中學、小學校園周圍200米范圍內不得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

31、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學生。

32、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共有(八)章(六十三)條。

33、(**)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33、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4、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學之中,開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5、學校的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適時調整。制定、調整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應當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

36、義務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37、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38、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39、學校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

40、國家對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雜費)。

41、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42、教師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應當(為人師表)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應當取得國家規定的(教師資格)。

43、(各級人民政府)對家庭經濟困難的適齡兒童、少年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活費。

44、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教職工編制)標準、(工資)標準和(學校建設)標準、(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等,及時足額撥付義務教育經費,確保學校的正常運轉和校舍安全,確保教職工工資按照規定發放。

45、國家建立統一的義務教育教師職務制度。教師職務分為(初級)職務、(中級)職務和(高級)職務。

46、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47、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

48、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對義務教育工作執行法律法規情況、教育教學質量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等進行督導,督導報告向社會公布。

49、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應急)機制,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加強管理,及時消除隱患,預防發生事故。

50、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對需要維修、改造的,及時予以維修、改造。

二、選擇題

1、“正確的學生觀”就是(B)

B、讓每一個學生都全面發

2、“關注個體差異”就是根據學生實際存在的愛好、興趣和差異(A)

A、使每一個學生的特長都得到發揮B、按優、中、差分班教學C、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自己如何學習D、培養單科獨進的尖子生

3、新課程在學生評價方面改革的目的是13、D

A以評價促進學生動手能力B、以評價促進考試成績提高

C、以評價增加學校招生數量D、以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態度就是使學生14、B

A、尊重老師、同學B、正確對待知識、學習、他人和社會

C、正確對待學習和考試D、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5、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就是要求15、D

A、從小學三年級開設科學課B、從小就進行科學研究

C、樹立當科學家的雄心斗志D、尊重、理解、熱愛科學

6.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A)

A.涂爾干B.盧梭C.贊科夫D.福祿倍爾

7.以教師的語言為主要媒介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表達情感和價值觀念的教育方法是(B)

A.演示法B.講授法C.談話法D.陶冶法

8.從時間上看,相對其他教育形式來說,家庭教育的特點是(B)

A.開始最早持續最短B.開始最早持續最長C.開始較晚持續最長D.開始較晚持續較短

9.傳統教學的"三中心"指(D)

A.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生活中心B.學生中心、社會中心、實踐中心

C.教師中心、實踐中心、生活中心D.教師中心、課堂中心、課本中心

10.在學校教育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C)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學工作D.科研工作

11.美育的直接功能是(C)

A.育德B.促智C.育美D.健體

12.一個國家教育經費投入的多少最終取決于(C)

A.文化傳統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產力水平D.教育的規模

13.引起并決定教育發展變化的最根本、最內在的因素是(A)

A.社會生產力B.文化傳統C.社會制度D.科技水平

14.我國古代私學最早興盛于(B)

A.商周B.春秋戰國C.秦漢D.隋唐

15.關于師生關系的理論中,"兒童中心論"的代表人物是C)

A.赫爾巴特B.裴斯塔洛齊C.杜威D.夸美紐斯

16.人的身心發展是指(A)

A.身體和心理的發展B.個性的品德的形成C.體重和身高的增加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7.下列屬于原始社會教育特征的是(C)

A.系統性B.制度性C.無階級性D.等級性

18.我國現代學校產生于(C)

A.17世紀末B.18世紀末C.19世紀末D.20世紀末

19.在教育起源問題上,認為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本能的觀點是A)

A.生物起源說B.神話起源說C.心理起源說D.勞動起源說

20.智育的根本任務是(A)

A.發展學生的智力B.培養學生的自主性C.提高學生的生活情趣D.形成學生的品行

21.與一般身體鍛煉相比,學校體育更具有(D)

A.隨意性B.娛樂性C.自覺性D.系統性

22.人的世界觀基本形成于(D)

A.幼兒期B.兒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18.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C)

A.強制作用B.輔助作用C.主導作用D.中介作用

19.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教育著作是(C)

A.《教育漫話》B.《大教學論》C.《愛彌爾》D.《普通教育學》

20.英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是一種典型的(A)

A.雙軌制B.單軌制C.分支制D.中間型學制

21、“學校下學年生源銳減,教師嚴重超編,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補課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學校另謀高就!”這種說法違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