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生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生涯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永昌七中田玉華
[摘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現代教育的必然趨勢,也是本人二十多年從事初中英語教育教學工作,在實踐活動中的親身體驗和深刻感悟。本文擬從教育理念、教學氛圍、教學環境與媒體、評價方式等方面,探討如何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自主、探究、合作、創新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習慣。
[關鍵詞]教育理念教學氛圍環境與媒體教學評價學習習慣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和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已使英語成為本世紀公民生存、求知和發展的基本技能之一。學生在學校學到最新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很快老化,教育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能在一生中不地獲得新知識。因此,學校教育就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AutonomousLearning)能力。
一、重塑教師角色,樹立“為學生服務”的師生觀。
學生是一個個有感情、有智慧、有個性、有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他們每個人的未來是多元的、多極的、我們的教學不能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把他們束縛在同一馬車上,向著同一方向同步前進;而要尊重學習的差異,因材施教,分層要求。轉變傳統的師生觀;老師是“上帝”,學生是“教徒”,教材是“圣經”。
摒棄傳統的教育模式:一張課桌小天地,一位教師獨角戲,一張課表統全局,一張試卷定高低的應試教育。在當今的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尤其是面對新課改,我們這些站在課改前的一線教師,應在“備課、上課、評價等各個環節上,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為學生服務”。致力于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知識和能力水平,尋找學生認知結構和知識結構的最佳結合點,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正如語言學家亞力山大所言:“Ateacherisjustafacilitator.Teacherscannotteachanybodyanything.Thestudentisnotanemptyglassthatwillbefilledwithliquid,withknowledgeandwithwisdom.Theteachercanonlyfacilitate,makeitpossibletomotivatestudents.”
二、組織教學英語化、情景化,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
教育教學這實踐證明:環境造就人。“第一語言環境”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的學生缺乏真實的英語環境,教師應利用好有限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創設“仿真”的語言實踐環境,營造英語學習氛圍。一是教師應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堅持用英語授課。二是充分利用投影人儀、錄相機、電視機、教學掛圖等設備,創設情景化的語言環境。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如唱英文歌、英語朗誦、口語競賽、英語小報、報刊選讀、英語作文競賽等。四是增設選修課,如名著欣賞、西方文化背景知識講座、短劇排演等。五是樣園內懸掛標語,營造濃厚的英語氛圍。如倡導學生“DiligenceandinquiryDelvingandthoughtperfectskillsoflearningandpracticing”(勤學好問樂學好思會學善用),“ManagingautonomouslylearningautonomouslyEducatingautonomously”(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我教育)。
三、關注學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拔動它就會發出特有音響,要使孩子同我講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因此,教師要放棄課堂上“我說了算”的“絕對權威”,要樹立“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念;徹底改變哪種板著面孔,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局面;教師應重視感情投資
篇2: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山西大同同煤一中衛曄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學生的作業形式,從作業設計原則和作業類型兩個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嘗試。希望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解放出來,從新型的作業中真正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并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關鍵詞:新型快樂趣味性自主合作創新
英語課外作業作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但中學英語教學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量大而且形式單一:抄寫單詞5遍、10遍,背誦和抄寫對話或課文……長期以來沉重的作業量、枯燥乏味的作業內容、機械重復的勞動,這些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收效甚微,很難達到激趣、鞏固的目的,而且更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壓抑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淡化了學生的主體色彩。如何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傳統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解放出來,從新型的作業中真正體驗快樂呢?我在教學實踐中作了如下嘗試:
一、作業設計原則
1、興趣性原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指的就是“興趣”。而興趣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英語作業首先切忌枯燥,要以無窮的樂趣吸引住學生。一旦學生對英語作業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以積極的心態自覺自愿地去認真完成,反之則是敷衍了事。
2、多樣性原則
山珍海味也會有吃厭的一天,何況是學生每天要面對的作業。孩子是天生的喜新厭舊者,他們反感長期做同一類型的作業,只有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作業才會激發他們內心的“戰斗欲望”,鼓舞他們不斷的攻克自己學習生涯中的一個又一個“堡壘”。
3、實踐性原則
知識的學習在于能力的轉化并運用于實踐。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書面的成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英語教學需要培養的就是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樣,新型的英語作業要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從書本拓展到生活,讓學生切實體驗到英語學習的實際意義,解決生活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勝利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層次性原則
鑒于個人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生會在英語學習中反映出一定的差距。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同樣在作業的布置中也要體現這一重要原則,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難易程度不一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即:保證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
5、合作性原則
傳統的作業都是學生單獨完成,并且教師也十分在乎學生是否獨立完成作業。但作業的形式豐富了,教師也要注重作業設計中的合作性,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根據情況可小組合作完成,或師生、家長與學生配合完成。讓學生在合作中培養團結協作努力。
篇3: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梅河口市實驗中學焦淑芝
【摘要】在信息社會大背景下,以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教學得到足夠的重視。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為重要。但是現今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過分重視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卻忽視了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學科特點,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的發展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革。它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與機會,還給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權。本文試從這一角度淺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自主學習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關注人的發展,所以只有自主學習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自主學習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取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從而充分體現了學習的個性化,在這種個性化的學習中,學生的個性也會得到充分發展。自主學習能夠發展學生的個性,而個性與創新是密不可分的,個性的核心就是人的創新精神與創造性能力,個性的發展是創新精神的前提,所以說自主學習有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一、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1.指導預習,設置導學提綱。
自主學習的預習,貴在獨立性,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