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農村初中班主任轉化問題學生點滴談

農村初中班主任轉化問題學生點滴談

2024-08-01 閱讀 5964

農村初中班主任轉化問題學生點滴談

黃海萍

通信地址:廣西玉林市容縣容州鎮第三中學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學生;愛心;榜樣;賞識;方法;合作;

摘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淺出地論述了班主任轉化問題學生的提倡的方法。

創新點:用事例與理論相結合,親身體會到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的具體操作性和可行性。

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說過這樣一句話: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于軍隊,是這個理,于班集體,也是這個理。而班主任,就是班集體中的“將”,班主任工作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班集體的“興與衰”。轉化問題生工作,又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環。要使自己管理的集體成為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和諧、充滿活力的集體,筆者認為,注意管教問題學生的方式和轉化問題學生的工作藝術都不可忽視。

一、用愛心呵護問題學生成長

1.用關愛感化問題學生

所謂問題學生,是指品行不良,或紀律松散,或學習態度不端正、成績較差,或有違法亂紀行為的學生。農村初中學校中,每個班級都有這種人,少則一兩個,多則十幾個,他們負面影響不小。究其原因,是受到家庭、社會、學校等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進的因素,從而導致他們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愛護,甚至得不到最起碼的人格尊重,因此,他們常常心存敵意,稍有風吹草動的事情,他們就推波助浪,“唯恐天下不亂”。要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心態,就必須接近他們,深入了解他們產生問題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為此,班主任要與他們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平時經常與他們聊聊天,生活上、學習上更多地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用真誠的愛來感化他們,才能使他們的內心產生一種被信任、被尊重的情感,這種情感,就是轉化問題學生的突破口。**年,我任初三(6)班的班主任,班里學生李旭彬,個頭不大,但生性偏激,傲慢,誰也不放在眼里,還經常惹是生非,老師、同學個個都厭惡他,就連他父母也不喜歡他,我對他苦口婆心的或嚴厲的教育,簡直是對牛彈琴。直到有一次,他因與社青打架被打成重傷住進醫院,我天天抽空去看望他,但從不追問他打架原因而是叫他安心養傷,與他拉拉家常,說說病情,給他打一份普通的飯菜,他從最初的抵觸,慢慢變得話多起來,還坦露了許多心事。十天后,他出院繼續回校上課,他對老師、同學的態度已明顯好轉。

2.真誠交流,贏得信任

日常生活中,班主任應多一點深入到學生生活中,特別是深入到問題學生的生活中,多參與他們的課外體育、娛樂活動,架起師生間情感聯系的橋梁,成為他們的球友、棋友、網友,周末、節假日與他們在網上聊聊天,聽聽他們的心聲,生日時給他們發個祝福,適時做做他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注與真誠,從而產生對班主任的信任與依賴。

二、發揮榜樣的示范力量

關注集體中的榜樣力量,發掘榜樣人格魅力,形成強大教育合力。問題學生也不是十惡不赦、無可救藥。有時候,不是我們的問題學生不想做好,而是不懂如何做好,他們除了缺乏被關愛被重視外,還缺乏正確的行為導向。初中階段,模仿學習是學生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平時,常聽到一些家長埋怨:“我家的孩子以前不是這樣的,上了中學就變壞了。”“我的孩子跟了*x就不想讀書了”……這表明,問題學生的不良行為、心態多少受一些他們身邊心目中“榜樣”的影響,如果班主任能挖掘出這些“榜樣”哪怕是一丁點的長處和優點,用來巧妙的激勵、教育愛“跟風”的問題學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讓有體育特長的同學幫助喜歡體育活動但又處于弱勢的同學;讓較有號召力的同學約束管不住嘴巴的同學;讓喜歡助人為樂的同學幫助有愛心但又不敢做好事的同學等等,且每周都給“榜樣”定一個稍稍努力就可達到的目標,并記錄在案又及時通報,通過“榜樣”的影響,問題學生各自的特長與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培養,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努力方向,整個班集體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氣氛就會漸漸形成。

篇2:問題學生教育與轉化

淺談問題學生的教育與轉化

臨城中學李智

今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班主任經驗學習交流活動,深受啟發,特別是關于“問題學生的教育與轉化”這個問題。下面我談談如何轉化改變他們幾點看法:。

一、問題學生的常見類型1、厭學型:這類問題學生比較常見,比如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不聽講,不愛寫作業,對考試成績無所謂,這一類學生的品德方面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就是討厭學習,甚至害怕學習。2、品德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在于品德方面。比如打架罵人,欺負同學,撒謊,小偷小摸等。他們多數學習成績不好,不守紀律。3、心理障礙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在心理方面。如自閉、憂郁、退縮、躁動,有攻擊行為,無法集中注意力,多疑,無法與他人溝通等。外向的學生有紀律問題,內向的學生一般不會違反紀律。4、紀律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是不守紀律,嚴重小說小動,易和老師發生沖突,對集體影響較大。學習成績問題不大,品德方面也無大問題。5、“好學生”型:在學校一般是公認的好學生,各方面都不錯,問題處于隱蔽狀態,常見問題有:雙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虛榮心,抗挫能力極差等。

(一)對待問題學生,不能只“管”他們,還要研究他們

通常我們遇到問題學生,都會非常生氣,接下來就會用命令的口氣告訴學生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用自己熟悉的一套方法,軟硬兼施,使學生就范,用“管理代替教育”。想起我才工作時,常模仿一些老方法,認為用權力型教育就可以制服學生,最后才發現這樣做的效果甚微,學生只是一時的順從了,其實從他內心來說,他可能并不服氣。學生相對于老師來說,是一名弱者,尤其是小學生,在他們眼里,老師不僅是知識的權威,甚至是武力的權威。才工作時,當我遇問題學生,我從未想過去研究他們,只是單純、固執地認為他這樣做,是故意的,或者認為他管不住自己,就想惹麻煩,于是不問任何原因,就用強制性的辦法讓學生屈服。我相信多數老師和我最初的想法一樣,用中國自古以來“嚴師出高徒”的思想來禁錮自己。最后通過學習和揣摩,我才發現自己錯了按這種思路,教育永遠不會走向科學,只能停留在一般的管理階段,而且會越來越行不通。

以往面對問題學生,我們直接想到的就是該“怎么辦”,卻從未去思考過他為什么會這樣做。大多數老師往往喜歡用同一種方法對待不同類型的問題學生,這樣做并不利于問題學生的糾正。比如我們班有一民工子女,她的智商沒有問題,反應也比很多同齡人快,但是學習成績卻一直往下滑,是什么原因呢?這引起了我和數學老師的注意,通過觀察,才發現該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極差,上課不僅不聽講,還要影響周圍的同學,不抄老師布置的作業,有時就算抄了,回家也不做作業,寫字動作慢。最開始,我采取強制性的手法管理她,也就是用權力教育,我是你的老師,是你的班主任,你就得聽我的,結果呢,每次的教育只能管兩三天,后來又繼續犯錯誤。我想嚴不行,我就愛你吧,我又經常去“表揚”她,對她說,如果這次檢測題能考到高分,老師就會怎么獎勵你,結果,過不了多久,她又會故伎重演。總之讓人很頭疼,尤其是她非常喜歡在上課時影響周圍的同學,常常耽誤上課時間。回家后,我查了查這方面的資料,又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想想,肯定有問題。過了幾天,我又找她談話,發現她根本不怕老師,和老師在一起不拘謹。以下是我和她的談話:你有什么愿望?(能過上好日子)你喜歡讀書嗎?(喜歡)為什么喜歡?你認為讀書能帶給你什么?(能讓我找到好工作)既然喜歡讀書,為什么上課喜歡講話呢?(沉默)我打斷了她的沉默,接著和她談到:你別緊張,這時我不是老師的身份責問你,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想幫助你。(她點點頭)你講話是不想聽課嗎?(不是,就是想講話)控制不了自己嗎?(點頭)那為什么不做作業呢?(我覺得作業太多了,我做不完,每天晚上都要做到十一點過,做著做著,我就睡著了)但是,我聽其他同學說作業只做到九點鐘,就能完成。為什么你不能做到了?(老師,我的寫字速度慢,所以我做得也慢)太好了,她終于認識到自己的一個缺點。接下來,通過后面的幾次談話,我發現這個孩子為什么上課總愛去影響周圍的同學,是因為她在這個集體感覺不到溫暖,由于她經常被老師批評,同學們都有點排斥她,不愛和她玩,她很想和同學們靠近,渴望有朋友。從這個教育案例可以看出,平心靜氣地和學生談談“為什么”,比權力型教育好得多。

(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大多數問題學生問題的形成都和其的家庭教育有密切關系,比如

家長很溺愛孩子,尤其是“隔輩教育”,就是爺爺媽媽帶大的孩子,或者家長過分嚴厲,讓孩子在學校和家里形成了雙重人格,再如家長沒有什么辦法,常常給問題學生的家長打電話,發現他們最愛說的話,就是我也沒辦法了,請老師幫我多教育一下。由此可見,這些家長的教育方式都不正確,但我們的家長要么是文化素質不高,要么是忙于生計,無暇顧忌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老師的做法就是請家長,家長來了后,就和孩子一起被批評,長此以往,不僅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時間久了,反而召致家長和學生的反感。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不如教給我們的家長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或者教給學生一些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不僅能和家長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還能影響這個孩子一生的發展。比如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大多數孩子都是民工子女,他們的家長在攀枝花都忙于生計,文化素質也不高,更加不懂得怎樣去教育孩子,于是,我校花重金請了一位知名的外國教育專家開了一次專題講座。再如,我常常和問題學生家長聯系,告訴他們不能以暴力來征服孩子,有一次,我班一個新轉來的學生,他多次未完成作業,我請他家長來聊聊,問問怎么回事,誰知他母親一到教室,就是給孩子一個耳光,這一舉動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未起到任何效果。通過和一些后進生的家長的交談,我發現很多家長遇到孩子犯了錯誤,不問任何原因,氣急敗壞地對孩子一頓打罵,以為這樣,就是管教孩子。事實上,這樣的教育方式往往事與愿違。所以,這時還不如教予家長一些正確、合理、科學的教育方法。而對我們的問題學生,尤其是學習上的后進生,他們為什么學習跟不上,就是因為他們并不懂得怎樣去學習,老師更應該教授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并讓他堅持這些學習方法。

(三)用真心對待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由于常常被老師批評,被家長打罵,心里或多或少地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如自卑、自閉、抑郁、退縮、焦慮、偏執等。作為班主任,更應該關心問題學生的心理發展,并且真心對待他們,不用另類的眼光去看他們,也不要隨意評價他們。我的班上有這樣一位女孩子,由于她的基礎差,所以學習很吃力,并且有點厭學,她認為她學習不好是因為她腦袋笨,通過仔細觀察,我發現她很喜歡跳舞,并且對舞蹈的模仿性很強,我想這樣的孩子是為什么學不好呢?是因為她對學習沒有興趣。于是,我經常抓住她的閃光點來鼓勵她,比如在一次課堂作文練習中,我發現她雖然字認得不多,卻寫了不少,并且還能仿寫課文里的一些句子,盡管有很多錯別字,句子也不通順,但我毫不吝嗇地給了她一顆星星,并且當著全班同學表揚了她,我看到她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從那以后,凡是課堂作文,她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寫。我班還有一名男生,他患有帕金森綜合癥,其母親多次和我聯系,讓我了解了這個孩子的病情,但是這個孩子并不希望我知道他得了這種病,他的成績并不差,但他上課總愛和同桌講話,老師一批評他,他就感覺很委屈,眼淚汪汪地盯著老師。最后,通過幾次交談,我發現他的自制力太差,他也很想改正,于是,我和他約定,用眼神來示意他別再講話。我覺得只有誠心誠意去幫助問題學生,他們才會接受你的幫助或者說是教育,一步一步地用愛來催化他們心里的硬塊。

總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真理;有了愛,也不等于有了教育,這也是真理。前者告訴我們,教育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對孩子的愛;后者提醒我們,教育僅僅靠愛是遠遠不夠的,教育不需要智慧,讓我們在問題學生面前,都做一名智慧型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