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學生教育與轉化
淺談問題學生的教育與轉化
臨城中學李智
今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班主任經驗學習交流活動,深受啟發,特別是關于“問題學生的教育與轉化”這個問題。下面我談談如何轉化改變他們幾點看法:。
一、問題學生的常見類型1、厭學型:這類問題學生比較常見,比如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不聽講,不愛寫作業,對考試成績無所謂,這一類學生的品德方面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就是討厭學習,甚至害怕學習。2、品德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在于品德方面。比如打架罵人,欺負同學,撒謊,小偷小摸等。他們多數學習成績不好,不守紀律。3、心理障礙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在心理方面。如自閉、憂郁、退縮、躁動,有攻擊行為,無法集中注意力,多疑,無法與他人溝通等。外向的學生有紀律問題,內向的學生一般不會違反紀律。4、紀律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是不守紀律,嚴重小說小動,易和老師發生沖突,對集體影響較大。學習成績問題不大,品德方面也無大問題。5、“好學生”型:在學校一般是公認的好學生,各方面都不錯,問題處于隱蔽狀態,常見問題有:雙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虛榮心,抗挫能力極差等。
(一)對待問題學生,不能只“管”他們,還要研究他們
通常我們遇到問題學生,都會非常生氣,接下來就會用命令的口氣告訴學生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用自己熟悉的一套方法,軟硬兼施,使學生就范,用“管理代替教育”。想起我才工作時,常模仿一些老方法,認為用權力型教育就可以制服學生,最后才發現這樣做的效果甚微,學生只是一時的順從了,其實從他內心來說,他可能并不服氣。學生相對于老師來說,是一名弱者,尤其是小學生,在他們眼里,老師不僅是知識的權威,甚至是武力的權威。才工作時,當我遇問題學生,我從未想過去研究他們,只是單純、固執地認為他這樣做,是故意的,或者認為他管不住自己,就想惹麻煩,于是不問任何原因,就用強制性的辦法讓學生屈服。我相信多數老師和我最初的想法一樣,用中國自古以來“嚴師出高徒”的思想來禁錮自己。最后通過學習和揣摩,我才發現自己錯了按這種思路,教育永遠不會走向科學,只能停留在一般的管理階段,而且會越來越行不通。
以往面對問題學生,我們直接想到的就是該“怎么辦”,卻從未去思考過他為什么會這樣做。大多數老師往往喜歡用同一種方法對待不同類型的問題學生,這樣做并不利于問題學生的糾正。比如我們班有一民工子女,她的智商沒有問題,反應也比很多同齡人快,但是學習成績卻一直往下滑,是什么原因呢?這引起了我和數學老師的注意,通過觀察,才發現該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極差,上課不僅不聽講,還要影響周圍的同學,不抄老師布置的作業,有時就算抄了,回家也不做作業,寫字動作慢。最開始,我采取強制性的手法管理她,也就是用權力教育,我是你的老師,是你的班主任,你就得聽我的,結果呢,每次的教育只能管兩三天,后來又繼續犯錯誤。我想嚴不行,我就愛你吧,我又經常去“表揚”她,對她說,如果這次檢測題能考到高分,老師就會怎么獎勵你,結果,過不了多久,她又會故伎重演。總之讓人很頭疼,尤其是她非常喜歡在上課時影響周圍的同學,常常耽誤上課時間。回家后,我查了查這方面的資料,又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想想,肯定有問題。過了幾天,我又找她談話,發現她根本不怕老師,和老師在一起不拘謹。以下是我和她的談話:你有什么愿望?(能過上好日子)你喜歡讀書嗎?(喜歡)為什么喜歡?你認為讀書能帶給你什么?(能讓我找到好工作)既然喜歡讀書,為什么上課喜歡講話呢?(沉默)我打斷了她的沉默,接著和她談到:你別緊張,這時我不是老師的身份責問你,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想幫助你。(她點點頭)你講話是不想聽課嗎?(不是,就是想講話)控制不了自己嗎?(點頭)那為什么不做作業呢?(我覺得作業太多了,我做不完,每天晚上都要做到十一點過,做著做著,我就睡著了)但是,我聽其他同學說作業只做到九點鐘,就能完成。為什么你不能做到了?(老師,我的寫字速度慢,所以我做得也慢)太好了,她終于認識到自己的一個缺點。接下來,通過后面的幾次談話,我發現這個孩子為什么上課總愛去影響周圍的同學,是因為她在這個集體感覺不到溫暖,由于她經常被老師批評,同學們都有點排斥她,不愛和她玩,她很想和同學們靠近,渴望有朋友。從這個教育案例可以看出,平心靜氣地和學生談談“為什么”,比權力型教育好得多。
(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大多數問題學生問題的形成都和其的家庭教育有密切關系,比如
家長很溺愛孩子,尤其是“隔輩教育”,就是爺爺媽媽帶大的孩子,或者家長過分嚴厲,讓孩子在學校和家里形成了雙重人格,再如家長沒有什么辦法,常常給問題學生的家長打電話,發現他們最愛說的話,就是我也沒辦法了,請老師幫我多教育一下。由此可見,這些家長的教育方式都不正確,但我們的家長要么是文化素質不高,要么是忙于生計,無暇顧忌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老師的做法就是請家長,家長來了后,就和孩子一起被批評,長此以往,不僅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時間久了,反而召致家長和學生的反感。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不如教給我們的家長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或者教給學生一些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不僅能和家長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還能影響這個孩子一生的發展。比如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大多數孩子都是民工子女,他們的家長在攀枝花都忙于生計,文化素質也不高,更加不懂得怎樣去教育孩子,于是,我校花重金請了一位知名的外國教育專家開了一次專題講座。再如,我常常和問題學生家長聯系,告訴他們不能以暴力來征服孩子,有一次,我班一個新轉來的學生,他多次未完成作業,我請他家長來聊聊,問問怎么回事,誰知他母親一到教室,就是給孩子一個耳光,這一舉動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未起到任何效果。通過和一些后進生的家長的交談,我發現很多家長遇到孩子犯了錯誤,不問任何原因,氣急敗壞地對孩子一頓打罵,以為這樣,就是管教孩子。事實上,這樣的教育方式往往事與愿違。所以,這時還不如教予家長一些正確、合理、科學的教育方法。而對我們的問題學生,尤其是學習上的后進生,他們為什么學習跟不上,就是因為他們并不懂得怎樣去學習,老師更應該教授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并讓他堅持這些學習方法。
(三)用真心對待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由于常常被老師批評,被家長打罵,心里或多或少地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如自卑、自閉、抑郁、退縮、焦慮、偏執等。作為班主任,更應該關心問題學生的心理發展,并且真心對待他們,不用另類的眼光去看他們,也不要隨意評價他們。我的班上有這樣一位女孩子,由于她的基礎差,所以學習很吃力,并且有點厭學,她認為她學習不好是因為她腦袋笨,通過仔細觀察,我發現她很喜歡跳舞,并且對舞蹈的模仿性很強,我想這樣的孩子是為什么學不好呢?是因為她對學習沒有興趣。于是,我經常抓住她的閃光點來鼓勵她,比如在一次課堂作文練習中,我發現她雖然字認得不多,卻寫了不少,并且還能仿寫課文里的一些句子,盡管有很多錯別字,句子也不通順,但我毫不吝嗇地給了她一顆星星,并且當著全班同學表揚了她,我看到她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從那以后,凡是課堂作文,她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寫。我班還有一名男生,他患有帕金森綜合癥,其母親多次和我聯系,讓我了解了這個孩子的病情,但是這個孩子并不希望我知道他得了這種病,他的成績并不差,但他上課總愛和同桌講話,老師一批評他,他就感覺很委屈,眼淚汪汪地盯著老師。最后,通過幾次交談,我發現他的自制力太差,他也很想改正,于是,我和他約定,用眼神來示意他別再講話。我覺得只有誠心誠意去幫助問題學生,他們才會接受你的幫助或者說是教育,一步一步地用愛來催化他們心里的硬塊。
總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真理;有了愛,也不等于有了教育,這也是真理。前者告訴我們,教育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對孩子的愛;后者提醒我們,教育僅僅靠愛是遠遠不夠的,教育不需要智慧,讓我們在問題學生面前,都做一名智慧型老師吧。
篇2:中學問題學生轉化工作制度
中學“問題”學生轉化工作制度
1.深入了解,有的放矢。班主任應通過家訪、調查、觀察、談心等方式,深入細致地了解后進生的心理特征、性格愛好、道德品行、學習狀況、接觸的人的品行等,作為班主任工作的第一手材料。與他們建立感情,溝通和交流思想。在此基礎上,針對問題學生的某一缺點,有的放矢,進行啟發誘導、批評教育。
2.認真貫徹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充分發掘問題學生的閃光點,充分肯定進步。
3.尊重、熱愛、信任和寬容。班主任和科任老師應積極引導同學們尊重、熱愛、信任他們,形成轉化他們的良好環境,使他們愿意到班上來,感到愉快。
4.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提高教師在特殊教育方面的修養。用科學的教育理論來武裝教師,站在一個新高度上,對待問題學生的教育工作。
5.抓反復、反復抓。要允許他們有反復,因為問題學生的不良行為是自身的不良習慣和外部的不良影響引起的。要重點分析學生出現反復的思想根源與具體錯誤行為的關系。要持之以恒地關心、愛護他們。
6.要尋求家長、社會等有關部門的配合。應把家庭、學校、社會三股力量聯合起來,形成教育的合力,以取得良好效果。
7.用目標或情感等激勵方法,不斷提出新目標。應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層層遞進。
8.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問題學生以體現其特長的表現機會。
9.針對不同問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篇3:農村問題學生形成原因及其解決方法
淺談農村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
一提起問題學生,作老師的都很頭痛。正常的學生并不是天生就成為問題的。他們之所以在后天的學習中成為問題,必然有深層的原因。我認為農村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
一、文化震蕩
農村學生,特別是農村的少數民族學生,他們在求學的過程中,所要克服的障礙是相當多的。農村學生要克服從鄉村到城市文化的跨越而產生的文化震蕩,農村少數民族學生則不但要克服鄉村與城市文化變遷的震蕩,而且要克服不同民族文化所帶來的文化震蕩。文化震蕩也稱為文化休克或文化沖突,它指的是一個人進入異文化后,產生的心理反應。文化震蕩不僅出現在移民的身上,而且也出現在學生的身上。也可能出現在成年人的身上。它是農村學生,特別是農村少數民族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
學校布局的調整,它的利弊是共存的。利的一面是一部分農村學生也能接受到較為優質的教育。弊的一面是它不但加重學生家庭的生活負擔,而且由于文化震蕩造成大量的農村適齡兒童失學。為了使這些學生較為有效地完成他們的學業,教師應采取適當的方法去幫助學生克服由于不同文化的沖突而產生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要具備著良好的職業道德,采用適當的方法去激勵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問題。抓住學生進步的過程,進行相適的表揚是較好的激勵方法。諸多的案例證明,學生的成長是需要鼓勵。有了老師、同學們的鼓勵,問題學生是會得到進步的。
二、學習困難
學習困難是問題學生形成的又一原因。農村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學習方法的欠佳,而跟不上教學的進度;有的是由于學習的努力不夠;有的是由于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而產生了厭學心理。作為教師,對于問題學生。教師首先要找出問題的原因,然后根據不同的問題采取相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幫助。當他們在學習上有了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相適應的鼓勵。這種激勵,主要采用表揚的方式。教師要在問題學生的學習上,找出他們可圈可點的地方,然后加于放大。
愛是教師幫助問題學生進步的重要手段。它表現為關心學生的學業情況,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關心學生的生活等。在具體的操作上,是教師要架構起及時溝通家長的橋梁。實踐證明,單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把教育做好的。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學生的成長涉及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因此,教師要有家長的有效聯系方式,定期召開家長會議。在無形中把家長帶到學校的教育活動中來,使其成為學校教育的一份子。
總之,對于問題學生,教師首先要找出原因,然后根據原因去選擇相宜的方法。這樣,問題學生或許就不再成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