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促進學生語言積累能力培養

促進學生語言積累能力培養

2024-08-01 閱讀 9505

談談促進學生語言積累能力的培養

蜜蜂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這充分說明積累對學好語文的重要性。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學生語言積累的重要。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言積累訓練能力,提高語文整體素養呢?

一、在閱讀理解訓練中促進學生語言積累。

讀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多讀,讀熟了,才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只有在理解語言基礎上的讀,才能讀有所得,從而達到有效積累語言的目的。如《珍珠泉》這篇課文描寫了家鄉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深和綠,抒發了對大自然景觀贊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熱愛的感情。為此我教學時,在學生自學基礎上進行指導。

(1)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比如,描寫太陽光照在水泡和潭底石頭上的情景:“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著;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我讓學生有層次,反復地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這樣的閱讀,激活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

(2)讀課文時,要指導學生邊讀邊理解內容,體會作者描寫的仔細,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語句畫下來,多讀幾遍,再和大家交流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怎樣讀才能表達出感情。比如“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要讀出綠的美感。

二、在誦讀中促進學生語言積累

誦讀記憶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法之一。多背誦一些文章,一些段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記憶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積累語言。在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的背誦指導,只要能激發學生真實情感的句段,我都要求學生熟讀成誦。

三、在品讀中促進學生語言積累

學習一篇文章,應當把讀與悟結合在一起,在學習詞語時要求學生在讀中理解意思。在學習句子與段落時我要求學生從反復出現的語言想象中感悟句子的表達方式和連句的方法。讓學生品出言中之情。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爭吵》這篇課文在學生讀的過程中,說說自己的感受,認識朋友之間發生了矛盾,要主動承擔責任,要想互諒解,彼此寬容,以誠相待,珍惜友情。

四、在品讀賞析中促進學生語言積累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如教學《檢閱》,本文洋溢著濃濃的現代意識和人文關懷,表現了大家對殘疾人博萊克的尊重和愛護,以及博萊克自尊自強的個性品質。本文的朗讀基調是深情的感嘆與贊頌。朗讀時要仔細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如“還有一件非常難辦的事。*x檢閱時博萊克怎么辦?”朗讀時,語氣是猶豫的,矛盾的,語調輕緩揚起。

總之,訓練小學生積累語言,提高語文整體素質的方法有許多種。我們只要放下包袱,大膽嘗試,就一定有收獲。

篇2:關注小學生表達能力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研究

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研究

內容摘要: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對于每個社會人的要求將越來越高,良好的語言修養,恰如其分的表達,優雅的語態,無疑成為“未來人”的必備素質之一。口頭語言作為人們交流的工具,比起書面語言來,起著更直接更廣泛的作用。因此,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客不容緩。

關鍵字: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見,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形勢下,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

1、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

語言學習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包括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和創造語言的興趣。而激發學習興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不斷地表達與交流語言,在語言交流中提高學習興趣。

2、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有利于學生高效積累生動、規范的語言。

“積累”一詞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頻頻出現,“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沒有語言量的積累,難有語文能力質的飛躍。而教師指導學生掌握一些策略積累語言,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意義深遠。

3、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主要想解決學生能聽會讀卻不愿意或不善于進行語言表達的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說”和“寫”能力。

4、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根據皮亞杰的研究,小學中高年段的學生思維發展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過渡的關鍵期。本課題通過“說”“寫”等語言實踐有力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開發智力,增長能力,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特別是機械記憶能力特別強,如果結合語文教材的教學從入學開始就對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語言積累訓練,讓學生多背誦一些古詩、課文中的精彩片段,多背誦一些成語及格言警句,加大課外閱讀量,摘抄并背誦其中自己喜歡的詞語,這樣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學生的語言積累就會更豐富,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寫文時,話語就會自然涌于筆端,語文素質一定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充分的培養。

基于上述情況,如果采用“激勵”

篇3:運用詞語比較辨析來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運用詞語比較辨析來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后面練習上安排有很多詞語語言的習題,可見語言能力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安排好詞語語言訓練教學是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下面我就運用比較辨析法來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訓練的一些拙見,僅供同仁參考。

一、比較辨析詞語意義上的細微差別,培養學生使用詞的準確性

這類詞語大都是同義詞或近義詞,它們大都是為了準確地反映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精密地表達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情、態度,認真分析作者的用詞良苦的心理,培養學生準確用詞能力。

二、比較辨析詞語感情色彩上差別,提高學生語言欣賞效果

感情色彩的詞有褒義、貶義和中性詞之分。表達作者對事物肯定,喜愛、贊美、尊敬的感情的詞是褒義詞;表達作者對事物的否定、厭惡、貶斥、鄙視的感情的詞是貶義詞,有些詞不表達作者對事物的褒貶感情的詞叫中性詞。進行這類詞語的比較辨析,更能準確鮮明地表達思想,提高語言欣賞效果。

三、比較辨析詞語在修辭手法上的細微差別,提高學生錘煉語言能力。

文章中有的為了寫景狀物,也有的為了表現事物的特征,常常借助了一些修辭手法來表現。學生學習時只知道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但不知這些修辭手法的妙用。教師在講解這些詞語時,要聯系作者的用意及修辭手法的作用,來陶冶學生錘煉語言能力。

培養學生語言訓練能力是多方面的,從我多年教學的經驗來看:指導學生運用詞語比較辨析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訓練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