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感想做個幸福老師
教師的幸福,一定不僅僅取決于自身。我們期盼政府重教的政策越來越實,我們期盼社會尊師的氛圍越來越濃,我們期盼學校的管理更加民主,我們期盼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所有這些,都可能讓你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
但是,反觀自身,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教師自己能做什么?又需要做什么?
或許,繁雜的工作根本就讓你無暇思考幸福與否,只是日復一日匆匆向前。在偶然閃過的瞬間,你會略帶傷感地自問:生活在哪里?我又在哪里?低頭走路的我,拿什么面對每天的霧靄、陽光和孩子時有困惑的臉?
我們一起聽一個域外的故事。31歲的美國數學教師肯特每年都會親近大自然,在過去數年間,他深入大自然近距離記錄了約19公里的門登豪爾冰川下冰穴里連續消融和結凍的奇觀,并繪制它們日益變化的過程。
肯特不是一個乏味的人,他有著自己的興趣和業余生活的焦點。冰川下洞穴美景舒緩了他的壓力,激發了他的靈感。一個可能和你我同樣倦怠的肯特走出去,一個充滿活力的肯特從冰穴里回來,站在學生面前。而且,不只是活力,還有閱歷、視野、對生命更深沉的體悟與理解。這些生活的印記,不僅豐富教師的人生,也會變成滋養學生的雨露。
跳出單調、庸常的生活,敢于改變自己,給自己生命更多驚喜,從生活中積淀教育的智慧與財富,你才可能獲得更為幸福的職業生涯,更有底氣把這種驚喜帶給學生。很難想象,一個個人生活失敗的教師能夠擁有一個幸福的教育生涯。懂得追求生活詩意與幸福的教師,才能給學生充滿希望的未來。
或許你會問,我們這么忙,時間從哪兒找?
時間是從熱愛開始變得充裕的。不要給自己太多借口,你的時間和生活由你決定。“長三角”名校長、杭州安吉路良渚實驗學校校長駱玲芳,一人管3所學校時也不忘去野外探險,在曠野的徒步中清空自己的頭腦。她說,路上是她思考教育最好的時間。她還是一個茶藝師,每到春天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從大地而來的茶香。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這里,有生活的激情,有教育的樂趣。一切都在教育之外,一切又在教育之中。幸福的個人生活與教育生活的幸福水乳交融。我們在生活中思考著、示范著我們的教育觀念,在教育中尋找著、實踐著我們幸福的職業生活。
熱愛教育,熱愛生活,這是教師幸福的起點。
游刃有余與孩子共同成長,這是教師幸福的動力
對幸福的不同理解,使得每位教師感受到的幸福都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只滿足于照本宣科,對于教書育人的專業,不想也不愿有所建樹,那么,你便很難在工作中感受到持久的幸福。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教書,育人,教師不僅要做“經師”,更要做“人師”。相信步入教壇之時,你也曾鞭策自己,不僅要學高為師,更要身正為范。然而,時移世易,今天教育所面臨的社會大環境,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復雜。社會轉型期階層的分化,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學生主體意識的日益增強,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給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這個時代,做“經師”或者為“人師”,已經完全超越教師以往所有經驗的總和。
當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最高占有者,你用什么應對課堂上學生的挑戰?
當教師的威嚴在學生、家長對教育民主的訴求面前日漸消減,你該怎樣引領學生的成長?
當“慕課”為學習者提供幾乎不遜色于真實課堂的體驗,有人預言“大學已死”、大部分教師會被取代,你又如何順應這一教育教學模式的革命性變化?
從長遠來看,教師作為一種職業仍然充滿著光明的前景,但師生教與學的方式已然發生重大變化。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模式將會很快遭到摒棄,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互動、相互切磋的教學模式,師生將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共同找到創新的鑰匙。在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是學習者,是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互動中引領、啟發學生將成為教師的重要任務。
與此同時,在這樣一個紛繁蕪雜的時代,“教書”和“育人”的職責咬合得又是如此緊密,“為人師表,立德樹人”實際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分量。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可靈魂與靈魂之間的相互喚醒,談何容易?
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可愛之處,每一個學生的生命都值得尊重,都需要關心。只有愛,才能讓心靈影響心靈,靈魂喚醒靈魂;只有愛,才能真正呵護學生的成長。
特級教師于漪教過的一屆學生中,有4個有口吃的毛病。經于漪調查發現,4個人的“病因”實際上各不相同。一個是舌頭稍短;一個是父母嬌慣,語言不規范;一個是小時候模仿口吃者說話;一個是思維遲鈍。她分別為4個學生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使他們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
于漪的經歷告訴我們,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個性特質各不相同,你要通過悉心體察,在千差萬別中,發現并研究每個學生的獨特性,然后加以尊重、關心、教育。
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心弦。你只有將自己的心弦,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才有可能與孩子的心產生共鳴。
在這個變化了的時代,你能游刃有余與孩子共同成長,這就是幸福的源泉。
對職業的認可,這是教師幸福的鑰匙
與學生在一起,是幸福的。然而,今時今日,職業倦怠正在悄然侵蝕教師的職業快樂,外在的壓力不斷消解教師的成就感。當工作時間被無限延長,肩上責任成倍增加,當辛勤的付出得不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可,當日復一日的工作變得機械而毫無生氣時,你又靠什么來支撐自己的職業幸福?
陶行知說,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業,有大快樂。教師的崗位很平凡,但教師又是干大事的。開啟民智,傳播道義,延續文脈,培養人才,做這樣的大事,能不感到快樂和幸福嗎?“壯鄉活雷鋒”韋造祥看到村里學校沒教師愿意教,辭去村支書不干,甘愿當孩子王,有人說他吃錯藥,問他圖什么,韋造祥卻說:“不圖錢、不圖官,就圖我們的下一代有文化、有知識。”
是的,教師的幸福就蘊含在對這份職業價值的認可,以及這種價值的實現過程中。堅守山鄉,清貧寂寞,卻延續山鄉文脈,放飛孩子希望;加班加點,疲憊不堪,卻換來了孩子的成長。當你意識到這些成就和光榮時,你就會體會到,教師這份職業多么不簡單,又是如此快樂。
教師整天與學生在一起,是一份讓人年輕的職業。“十年浩劫”結束后,斯霞已年過花甲,不顧領導的挽留,堅持從教研崗位返回講臺,大家都為她的身體能否吃得消而擔憂時,斯霞樂呵呵地說:“工作再重我也不怕,我喜歡孩子,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我感到自己永遠年輕。”當你找到師生相長的職業樂趣,再艱苦的環境,再繁雜的工作,再惱人的偏見,也無法動搖你對三尺講臺的依戀,對教書育人的堅定信念。
學生是教師職業認同的基礎。為人師者,看到學生“天天長大來,從沒有知識,變為有知識”,猶如看到花草萌芽、果木生枝,從中能夠體驗到職業的價值和成就學生的快樂。如果你去愛學生,跟他們交朋友,你就不會覺得現在的獨生子女難管、家長挑剔;相反,你會像斯霞那樣,從學生身上找到青春,獲得尊重。
教師還是智慧的追求者。四川宜賓特級教師陳亞梅出身教師之家,30多年前,她遵從父母之命、極不情愿地走上教師崗位;30多年后,她已與講臺“融為一體”,丈夫幾次許以高薪讓她跳槽,她都不愿離開。49歲的她,甚至正在讀教育碩士。是什么讓她如此執著?陳亞梅說:“是當教師的快樂,跟學生在一起的快樂,不斷學習、研究的快樂。”
學習、研究、反思和創新,正是教師職業的魅力所在。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愛上閱讀,注重學習新知;一日三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關注教育問題,潛心研究鉆研,你就能擺脫教師低水平重復勞動所帶來的枯燥乏味感,在創新求索之中,體驗到研究樂趣和幸福,收獲職業成長。
發現職業的價值,享受職業的樂趣,感悟職業的魅力,這是教師幸福的鑰匙。
把學生帶到有光的地方,這是教師幸福的大門
除了把課上好、把學生教好,教師還應該有點什么追求?這不是一個形而上的哲學考題,如果不認清這個問題,倦怠啊、苦悶啊、彷徨啊,就會接踵而來,幸福就會離我們遠去。
在令人生畏的麻風病世界里,云南省廣南縣教師農加貴堅守了整整27年。他戰勝了對疾病的恐懼、對困境的逃避,一個人支撐起一所學校,幫助被歧視的孩子贏回尊嚴。農加貴的精神貴在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堅守。堅守的是一種信念、一種追求。他讓我們相信,教師職業的背后一定蘊藏著一種偉力,它是點燃教師職業熱情的持久動力,也是通向個人幸福的不二法門。
古今中外,教師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他們是一群有精神追求的人。如果我們用歷史的維度審視教師,就會發現教師的角色從來都不只是“教書匠”,傳遞知識、開啟民智、賡續文明、堅守良心,教師揮灑的舞臺比三尺講臺要廣得多。
蘇格拉底一生都在找尋智慧、追求真理,被譽為“雅典的良心”。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與幾個弟子被困于匡地,在生命安全遭到嚴重威協之時,孔子仍堅信“天之未喪斯文”,維持和延續“斯文”,已成為他生命價值的全部。
哪怕就是教學生也不簡單。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生理學家羅伯茨一生都忘不了一位叫布魯克斯的小學老師。不管羅伯茨回答問題正確與否,布魯克斯都要發出愉快的叫喊:“好極了!”這種發自內心的叫喊,讓羅伯茨銘記一生。因為他從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樂趣
篇2:教師工作感想做個幸福老師
教師的幸福,一定不僅僅取決于自身。我們期盼政府重教的政策越來越實,我們期盼社會尊師的氛圍越來越濃,我們期盼學校的管理更加民主,我們期盼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所有這些,都可能讓你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
但是,反觀自身,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教師自己能做什么?又需要做什么?
或許,繁雜的工作根本就讓你無暇思考幸福與否,只是日復一日匆匆向前。在偶然閃過的瞬間,你會略帶傷感地自問:生活在哪里?我又在哪里?低頭走路的我,拿什么面對每天的霧靄、陽光和孩子時有困惑的臉?
我們一起聽一個域外的故事。31歲的美國數學教師肯特每年都會親近大自然,在過去數年間,他深入大自然近距離記錄了約19公里的門登豪爾冰川下冰穴里連續消融和結凍的奇觀,并繪制它們日益變化的過程。
肯特不是一個乏味的人,他有著自己的興趣和業余生活的焦點。冰川下洞穴美景舒緩了他的壓力,激發了他的靈感。一個可能和你我同樣倦怠的肯特走出去,一個充滿活力的肯特從冰穴里回來,站在學生面前。而且,不只是活力,還有閱歷、視野、對生命更深沉的體悟與理解。這些生活的印記,不僅豐富教師的人生,也會變成滋養學生的雨露。
跳出單調、庸常的生活,敢于改變自己,給自己生命更多驚喜,從生活中積淀教育的智慧與財富,你才可能獲得更為幸福的職業生涯,更有底氣把這種驚喜帶給學生。很難想象,一個個人生活失敗的教師能夠擁有一個幸福的教育生涯。懂得追求生活詩意與幸福的教師,才能給學生充滿希望的未來。
或許你會問,我們這么忙,時間從哪兒找?
時間是從熱愛開始變得充裕的。不要給自己太多借口,你的時間和生活由你決定。“長三角”名校長、杭州安吉路良渚實驗學校校長駱玲芳,一人管3所學校時也不忘去野外探險,在曠野的徒步中清空自己的頭腦。她說,路上是她思考教育最好的時間。她還是一個茶藝師,每到春天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從大地而來的茶香。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這里,有生活的激情,有教育的樂趣。一切都在教育之外,一切又在教育之中。幸福的個人生活與教育生活的幸福水乳交融。我們在生活中思考著、示范著我們的教育觀念,在教育中尋找著、實踐著我們幸福的職業生活。
熱愛教育,熱愛生活,這是教師幸福的起點。
游刃有余與孩子共同成長,這是教師幸福的動力
對幸福的不同理解,使得每位教師感受到的幸福都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只滿足于照本宣科,對于教書育人的專業,不想也不愿有所建樹,那么,你便很難在工作中感受到持久的幸福。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教書,育人,教師不僅要做“經師”,更要做“人師”。相信步入教壇之時,你也曾鞭策自己,不僅要學高為師,更要身正為范。然而,時移世易,今天教育所面臨的社會大環境,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復雜。社會轉型期階層的分化,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學生主體意識的日益增強,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給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這個時代,做“經師”或者為“人師”,已經完全超越教師以往所有經驗的總和。
當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最高占有者,你用什么應對課堂上學生的挑戰?
當教師的威嚴在學生、家長對教育民主的訴求面前日漸消減,你該怎樣引領學生的成長?
當“慕課”為學習者提供幾乎不遜色于真實課堂的體驗,有人預言“大學已死”、大部分教師會被取代,你又如何順應這一教育教學模式的革命性變化?
從長遠來看,教師作為一種職業仍然充滿著光明的前景,但師生教與學的方式已然發生重大變化。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模式將會很快遭到摒棄,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互動、相互切磋的教學模式,師生將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共同找到創新的鑰匙。在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是學習者,是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互動中引領、啟發學生將成為教師的重要任務。
與此同時,在這樣一個紛繁蕪雜的時代,“教書”和“育人”的職責咬合得又是如此緊密,“為人師表,立德樹人”實際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分量。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可靈魂與靈魂之間的相互喚醒,談何容易?
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可愛之處,每一個學生的生命都值得尊重,都需要關心。只有愛,才能讓心靈影響心靈,靈魂喚醒靈魂;只有愛,才能真正呵護學生的成長。
特級教師于漪教過的一屆學生中,有4個有口吃的毛病。經于漪調查發現,4個人的“病因”實際上各不相同。一個是舌頭稍短;一個是父母嬌慣,語言不規范;一個是小時候模仿口吃者說話;一個是思維遲鈍。她分別為4個學生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使他們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
于漪的經歷告訴我們,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個性特質各不相同,你要通過悉心體察,在千差萬別中,發現并研究每個學生的獨特性,然后加以尊重、關心、教育。
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心弦。你只有將自己的心弦,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才有可能與孩子的心產生共鳴。
在這個變化了的時代,你能游刃有余與孩子共同成長,這就是幸福的源泉。
對職業的認可,這是教師幸福的鑰匙
與學生在一起,是幸福的。然而,今時今日,職業倦怠正在悄然侵蝕教師的職業快樂,外在的壓力不斷消解教師的成就感。當工作時間被無限延長,肩上責任成倍增加,當辛勤的付出得不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可,當日復一日的工作變得機械而毫無生氣時,你又靠什么來支撐自己的職業幸福?
陶行知說,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業,有大快樂。教師的崗位很平凡,但教師又是干大事的。開啟民智,傳播道義,延續文脈,培養人才,做這樣的大事,能不感到快樂和幸福嗎?“壯鄉活雷鋒”韋造祥看到村里學校沒教師愿意教,辭去村支書不干,甘愿當孩子王,有人說他吃錯藥,問他圖什么,韋造祥卻說:“不圖錢、不圖官,就圖我們的下一代有文化、有知識。”
是的,教師的幸福就蘊含在對這份職業價值的認可,以及這種價值的實現過程中。堅守山鄉,清貧寂寞,卻延續山鄉文脈,放飛孩子希望;加班加點,疲憊不堪,卻換來了孩子的成長。當你意識到這些成就和光榮時,你就會體會到,教師這份職業多么不簡單,又是如此快樂。
教師整天與學生在一起,是一份讓人年輕的職業。“十年浩劫”結束后,斯霞已年過花甲,不顧領導的挽留,堅持從教研崗位返回講臺,大家都為她的身體能否吃得消而擔憂時,斯霞樂呵呵地說:“工作再重我也不怕,我喜歡孩子,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我感到自己永遠年輕。”當你找到師生相長的職業樂趣,再艱苦的環境,再繁雜的工作,再惱人的偏見,也無法動搖你對三尺講臺的依戀,對教書育人的堅定信念。
學生是教師職業認同的基礎。為人師者,看到學生“天天長大來,從沒有知識,變為有知識”,猶如看到花草萌芽、果木生枝,從中能夠體驗到職業的價值和成就學生的快樂。如果你去愛學生,跟他們交朋友,你就不會覺得現在的獨生子女難管、家長挑剔;相反,你會像斯霞那樣,從學生身上找到青春,獲得尊重。
教師還是智慧的追求者。四川宜賓特級教師陳亞梅出身教師之家,30多年前,她遵從父母之命、極不情愿地走上教師崗位;30多年后,她已與講臺“融為一體”,丈夫幾次許以高薪讓她跳槽,她都不愿離開。49歲的她,甚至正在讀教育碩士。是什么讓她如此執著?陳亞梅說:“是當教師的快樂,跟學生在一起的快樂,不斷學習、研究的快樂。”
學習、研究、反思和創新,正是教師職業的魅力所在。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愛上閱讀,注重學習新知;一日三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關注教育問題,潛心研究鉆研,你就能擺脫教師低水平重復勞動所帶來的枯燥乏味感,在創新求索之中,體驗到研究樂趣和幸福,收獲職業成長。
發現職業的價值,享受職業的樂趣,感悟職業的魅力,這是教師幸福的鑰匙。
把學生帶到有光的地方,這是教師幸福的大門
除了把課上好、把學生教好,教師還應該有點什么追求?這不是一個形而上的哲學考題,如果不認清這個問題,倦怠啊、苦悶啊、彷徨啊,就會接踵而來,幸福就會離我們遠去。
在令人生畏的麻風病世界里,云南省廣南縣教師農加貴堅守了整整27年。他戰勝了對疾病的恐懼、對困境的逃避,一個人支撐起一所學校,幫助被歧視的孩子贏回尊嚴。農加貴的精神貴在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堅守。堅守的是一種信念、一種追求。他讓我們相信,教師職業的背后一定蘊藏著一種偉力,它是點燃教師職業熱情的持久動力,也是通向個人幸福的不二法門。
古今中外,教師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他們是一群有精神追求的人。如果我們用歷史的維度審視教師,就會發現教師的角色從來都不只是“教書匠”,傳遞知識、開啟民智、賡續文明、堅守良心,教師揮灑的舞臺比三尺講臺要廣得多。
蘇格拉底一生都在找尋智慧、追求真理,被譽為“雅典的良心”。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與幾個弟子被困于匡地,在生命安全遭到嚴重威協之時,孔子仍堅信“天之未喪斯文”,維持和延續“斯文”,已成為他生命價值的全部。
哪怕就是教學生也不簡單。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生理學家羅伯茨一生都忘不了一位叫布魯克斯的小學老師。不管羅伯茨回答問題正確與否,布魯克斯都要發出愉快的叫喊:“好極了!”這種發自內心的叫喊,讓羅伯茨銘記一生。因為他從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樂趣
篇3:教師績效工資發放方案
教師績效工資發放方案
根據洋教發(20*)197號關于“洋縣中小學績效工資實施的指導意見”精神,結合本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教師主體的原則;
2、堅持多勞多得,注重實績的原則;
3、堅持客觀公正,簡便易行的原則;
4、堅持激勵先進、促進發展的原則。
二、實施范圍和時間
1、實施范圍:按國家規定執行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的中小學正式在編在崗的教職工,包括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工作人員。
2、執行時間:績效工資從20*年1月1日起實施。9月份以前按財務實際核撥的績效工資數兌現,9月份以后按本辦法考核執行。
三、績效工資總量的核定
1、全校績效工資總量,由縣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確定。
2、實施績效工資后不再發放任何津補貼。并將原國家規定的年終一次性獎金納入績效工資總量。
四、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的主要內容
1、校長(支書)績效考核主要考核校長(支書)在辦學方向、辦學行為、依法治校、教育教學質量、德育工作、學校管理、隊伍建設、廉潔自律、安全穩定等方面的實績。具體由教育局按洋教發(20*)196號文件執行。
2、教師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
對教職工的績效考核,重點考核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工作、從事班主任工作、安全及其他工作等方面的實績。
3、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任務作為教師教學工作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考核對學生的教育引導、班級管理、組織班集體和團隊活動、關注每個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等。
4、安全及其他工作:如教研組長、餐廳、宿舍管理員、安全員、處室工作人員等崗位履行職責情況。
五、考核辦法:
1、學校正職領導先由學校按本校教職工考核辦法考核建檔,再由教育局按專項考核方案組織實施。每年度進行一次。
2、學校教職工的績效考核工作由學校績效考核領導小組具體實施。
3、單位副職及中層領導的崗位績效考核與相應崗位職責和學期目標責任考核掛鉤,并參與本校教職工的相應考核,結果必須公示。
六、績效工資的分配說明
1、教職工績效工資分基礎性和獎勵性兩部分,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分別占績效工資總量的70%和30%。
2、基礎性績效工資由縣人事、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原則上按月發放,直接打入個人工資帳戶。
3、獎勵性績效工資屬工作性津貼,分配上按教育局統籌、學校考核核算的辦法,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和班主任傾斜。根據附件2《教職工崗位量化考核辦法》的考核項目量化積分,結合《教職工病事假制度》和附件3《班主任崗位職責量化管理細則》具體落實。
4、績效工資依據考核結果進行分配,適當拉開分配差距。拒不服從工作分配,長期不到崗者均視為不合格人員,其下年度基礎性績效工資按不超過50%發放,同時不發放獎勵績效工資。
5、獎勵性績效工資由人事組織部門審核的績效工資的30%部分和年終第13個月獎勵工資兩部分組成。教育局由縣人事組織部門核定的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額中提取校長(支書)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和山區津貼后在崗在編教師一次性核算撥付各單位。
6、獎勵性績效工資由各單位按教職工量化考核辦法核算到人,經教育局審定核撥付學校,一般按月核計,按季度發放。校長、支書的獎勵性績效工資由教育局制定考核辦法,按考核等次發放,上半年預發,年終考核結果結算。
七、績效工資的兌現辦法:
1、正職領導的績效工資兌現由教育局核定。
2、30%的獎勵性績效發放時,先統籌以下資金:
(1)學校副職和中層領導的崗位績效資金。在不失誤本職工作,確保崗位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除按教職工正常考核兌現外,副職按每月60元兌現,中層領導按每月40元(兼職50元)兌現。
(2)、班主任津貼:考慮到班主任工作的難度和工作實際,其津貼納入績效考核,每月總額原則上按該班當月實際人數的2.5倍核計,具體發放辦法執行附件3《班主任崗位職責及量化管理細則》。
(3)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崗位績效資金。在不失誤工作的前提下,每人每月按20元兌現崗位績效。
(4)節假日加班補助:學校經常發生不可避免的個別人員節假日加班工作,根據工作實際,按每人每天50元給予適當補助,納入績效考核范圍。
(5)住宿生管理費用:包括值日、值周工作;早讀輔導和晚自習管理及食宿管理工作,所需費用按值周領導和教導處核計情況從全校績效總額中統籌。
3、教職工績效兌現時,采取以下辦法:
(1)每人按月發放80元山區津貼。
(2)教育局統籌后各人每月核批的30%獎額中,按每月每人先扣除250元作為考核基金,余額據實發放(以示對基本工作的認可,并承認原30%的職級檔差)。統籌的每人250元,先按上述第2款進行二次統籌,二次統籌后的余額再按附件2《教職工崗位量化考核辦法》中的考核項目量化積分予以兌現。
(3)核發時上述兩項結果合并發放。
4、年終第13個月獎勵工資先兌現教學質量獎懲,余額依據《教職工崗位量化考核辦法》兌現。
5、有下列情形時從當月核計后的績效款額中扣除,扣除金額計入工會賬務,作為平均性福利處理。
(1)未經教育局批準私自外出學習工作的,不得發放績效工資。
(2)未完成工作任務或考核不合格者可倒扣基礎性績效工資。
(3)拒不履行職責,工作失職造成惡劣影響的,視其情節,每次扣10-20元。
(4)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視其情節,每次扣10-20元。
(5)因工作不力造成安全責任事故者,視其情節,每次扣10-20元。
(6)曠工者按日工資額扣發。
(7)除公差外,任何形式的休假按每天7元扣發生活補助費。
(8)未涉及事項按附件4《教師工作失誤懲處辦法》執行。
6、男職工達到55周歲,女職工達到50周歲者,可適當放寬考核政策。
7、女職工產假期間,不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
八、相關政策
1、國家原則規定的班主任津貼與績效工資中的班主任津貼項目歸并,不再分設,納入績效工資管理。各學校依據班主任工作量及班額大小,具體確定班主任津貼標準。
2、實施績效工資后,學校不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外發放任何津貼補貼或獎金。
3、教職工的績效考核應與年度考核,崗位聘用、職務晉升相結合。由教育局批準外出學習、培訓或借調、支教到其他單位工作的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由用人單位考核,原單位依據考核結果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