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隨筆我心中理想教育

教師隨筆我心中理想教育

2024-07-31 閱讀 8514

作為一名農村學校的基層教師,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一、理想的教育首先是“愛”的教育

我愛我的學生,我也需要學生們的愛;我的學生愛我,學生們也需要我的愛。這種愛是純潔的,不摻雜任何的虛假,任何的偽裝。記得那次作文,作文的題目是《老師,我想對你說》。我們班的一位同學這樣寫道:“五年來,是您看著我一點點長大,您為我花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血汗,我明白。我長大了,懂事了,已不再是那個小小而又無知的我了。我明白了一件事,如果我不取得成就,那么第一個對不起的就是您了。”讀到這里,我感到十分感動,欣慰,因為我的心血沒有白費,我感受到學生對老師的真摯的愛,那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教師發自內心的愛換來學生真誠的“愛”,這種幸福的感受只會讓教師加倍地愛他的學生,這是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受。這種“愛”會成為力量的源泉。

二、理想的教育是有尊嚴的教育

這里的尊嚴既有師生發自內心的自尊,又有來自社會和周圍人對師生的尊重。有尊嚴的教師才能教出有尊嚴的學生。那么,如何實現自己的尊嚴,我們應該從自身尋找原因和路徑。“尊嚴是自己給的!”這是我心中的作為教師的尊嚴的由來!

富有愛心的教師是有尊嚴的;勇擔責任的教師是有尊嚴的;學富五車的教師,當是有尊嚴的;有思想的教師,當是有尊嚴的……帕斯卡爾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教師”與“教書匠”的區別就在于,作為教師,他一定要有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思考。教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觸覺十分敏銳的人,認為踐行自己的教育思想,就是維護自己的尊嚴。有思想的教師,會時時刻刻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教育的尊嚴,因為他們更知道,自己的尊嚴,是和教育的尊嚴聯系在一起的。教書匠,只是教書而不會去思考和積累自己的東西,他關注最多的是,教參上怎么說的,考試是怎么考的,教參上沒有的不能講,不考的東西不能教,自己有無尊嚴取決于學生考試成績的好壞。

雖然做一名有尊嚴的教師很難,但誰都渴望在教育征途上取得成功,也渴望得到別人包括學生的認同,那就為成功尋求方法和路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把自己的劣勢巧妙地掩飾起來,留作以后慢慢彌償。

三、理想的教育是無私奉獻的教育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教師無私奉獻精神的光輝寫照。如果我們從心底里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就自然會做到無私奉獻。喜歡上了教師這個職業后,你就會將微笑還給學生,帶到課堂。做好學生們的先生,為人師表,做學生們的父母,對他們的身心無微不至的關心;做學生們的兄弟姐妹,關系和諧親密無間;做學生們心心相印的朋友;做一名好的“大夫”,在學生們的心理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及時出手,治病救人。真正做到以上幾點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我們可以要求自己無限向上靠近,當我們擁有這種追求,就擁有動力。

篇2:小學語文老師板書作用隨筆讓學生感受教師板書美

現在有一種傾向,好像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完美性及可觀賞性,通常要各種電教手段一起上,似乎沒必要再在黑板上板書。我以為,黑板不僅僅是為幫助學生記憶服務的,它更應該為幫助學生思考服務。教師適時地把有關內容板書出來,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還能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這是電教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美觀的板書能讓學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審美的享受。教師的板書要文字精練,搶眼美觀。教師可以用色彩鮮明的文字、簡筆畫、圖表等形式清晰地勾勒要表達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不同的色彩及格式反應是不同的。美觀的板書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強化課堂效果,同時也會對學生的書寫產生影響。學生跟一個教師學習時間長了,他的學生寫的字很像自己的老師的字。這說明了學生都有“向師性”。另外,良好的板書還可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意識。例如,筆者在上課時,一般把重點內容用紅色粉筆圈上,用黃色粉筆圈上學生易錯的地方,用藍色的粉筆寫出知識拓展及延伸的地方。這樣的板書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傳達著知識和美感。

篇3:小學老師教研隨筆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語文教學教了十幾年了,中學小學的都教過了,這個教法那個理念的也用到實踐教學中了,偶爾也了解一下數學的課程,甚至也輔導過女兒的數學作業,但是從來就沒有認真地聽過數學課,總感覺自己教的語文,可能聽不懂,甚至去聽過幾次課,數學老師還說你語文老師來湊什么熱鬧啊,因此真正的完整的聽數學課還真不多,甚至為零。這兩天正趕上區小學數學優質課大賽,就在辦公室樓上報告廳,再者3節課都借用我班的學生,自己的語文課也占用了,索性就聽了兩天數學課,聽了5,6年級的六節課,說實話聽第一節課,我滿場地觀看詢問,確認聽課的30多人,還真只有我一個在教的語文老師。聽了兩天的數學課,猛然間有了一種醒悟。作為語文教師最大的收獲就是:語文老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汪路霞老師的,《負數的認識》一課和鄭國廷老師的《數和形》一課,這里兩節課,結合生活實際,興趣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側重學生的自學和自悟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研討交流合作學習能力,拓展延伸到課外數學知識。課堂充滿了詢問的積極話語,展現了學生的思維功底,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能將自己的數學想法和思考清楚的表達出來,而且清晰明確。我想,這不正是我們語文能力在數學課上的精彩展示嗎?

理想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在課上的40分鐘里,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他們就會產生高漲的學習情緒,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參與、懂得傾聽、樂于交往、積極探索、勇于發表不同見解、思維活躍,要想達到這樣的氛圍,最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兩位數學老師都先以游戲或者數學故事開課,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將注意力和興趣緊緊吸引到自己的課程設計上。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例如汪老師執教的《負數的認識》,從“說反反反”的游戲入手,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緩解了學生的緊張心情,聽課的老師也被有趣的游戲所吸引,從反反反的游戲中自然引導到正和負概念理解,結合溫度計的生活用具和天氣預報的溫度讀法,讓學生理解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再通過讀法和寫法的學習,得出什么是負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的知識,最后結合生活實際練習,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本課所學知識。鄭老師的《數和形》開課就在熟悉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音樂聲中,開啟了數學課的旅程,很自然地帶領學生進入課題的探索;在結合數的計算,形的輔助,放手讓學生研討交流展示,課題里始終流淌著思考,詢問,探討的河流,問題和活動的開展使經驗總結自主而扎實;并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數學和語文課一樣,都要激發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但是要想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鍵的因素是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這兩天聽的這六節數學課都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評價、學會了補充、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雖然有的學生顯得很膽怯甚至話不圓滿,但至少引導孩子們主動而且自覺的去做了,而不是被動地去聽老師或者別人告訴。特別是幾位老師準確的語言,準確的教學指令,還有自然親切的教態……還有等待的眼神,鼓勵的手勢等極大地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獲得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兩節數學課,學生的主體性顯露無疑,老師只是起著主導作用,他們常常把問題拋給學生發現、探究、解決,這不僅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者對人性的關注。他們把人放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他們。雖然我很多時候都說數學好教,今天才知道那是數學教師智慧和方法的汗水凝結的教學升華,“數學清清楚楚出一條線,語文糊糊嘟嘟一大片”的老觀念也徹底煙消云散了,語文要簡單導,語文要興趣引,方法要掌握好,習慣要早養成,就像今天聽的數學課一樣,語文課一樣精彩,這也是我在今后的語文課上最應關注的。也是我今天聽數學課最大的收獲。

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