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個小數近似數》說課稿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又是和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一個內容,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之前學生只認識簡單的小數,通過學習《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以后,學生知道了有些小數是精確數有些小數是近似數,并能跟據具體情況求出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并掌握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了解求近似數時,精確度的意義。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這是《新課程標準》對我們提出的明確要求,因而情景創設和復習鋪墊,既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要達到簡化知識點的目的。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在學習了求整數近似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同時又是在前幾節課學習小數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保留幾位小數就是精確到相應的位置。求小數的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二)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數學思想,掌握了一定的猜想、推理、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夠利用知識的遷移解決新問題。在辯證的接受別人意見的基礎上又能展現自己的獨到見解。因此本節課主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
(三)教學目標定位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景。因此把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2、理解求近似數時,精確度的意義。
方法與過程目標:經歷求小數的近似數的過程,體驗利用舊知識遷移學習的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數感和數學意識。
在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時,考慮到學生以前學過,求整數的近似數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對于學生來說不是很難,但“四舍五入”法也是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所以教學重點定為: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近似數的方法。把教學難點確定為:理解保留的小數位數不同,求得的近似數的精確程度也不一樣。原因是這一知識點學生生活經驗少,且比較抽象不易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本節課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學方法是嘗試法和講授法。使用拋出問題
篇2:五年級數學上商近似數公開課教案
五年級數學上冊商的近似數公開課教案
教學內容:P23例7、做一做。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多角度思考問題,靈活地取商的近似數。
重點: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數,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
難點:使學生能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多角度思考問題,靈活地取商的近似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保留一位小數.
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保留兩位小數.
8.7857.6024.0035.8973.996
做完第1、2題后,要讓學生說明其中小數末尾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3.計算0.38×1.14(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二、新課
1.教學例7:
教師出示例7,口述圖意,再列式計算。當學生除到商為兩位小數時,還除不盡。教師問:“實際計算錢數時,通常只算到‘分’,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要除到哪一位?為什么?(應該保留兩位小數,只要算出三位小數,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橫式應該怎樣寫出?教師板書.
教師問:表示計算到“角”需要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要除到哪一位?應該約等于多少?
教師要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題目的要求,應該保留幾位小數;其次,求商時,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們學習班了求積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這兩者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P23做一做:
教師讓學生按要求進行計算,巡視時,注意學生計算時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對不對.做完后,讓學生說一說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樣求出來的?(計算出商的小數的位數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數.)
師:解題時用了什么技巧?
三、鞏固練習
1、求下面各題商的近似數:
3.81÷732÷42246.4÷13
2、P26第10題第(1)題。
四、作業:P26第10題第(2)題、第11題。
五、總結:今天大家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商的近似數
3.81÷7≈0.5432÷42≈0.76246.4÷13≈18.95
0.5440.76118.953
3、小數除法的練習
篇3:《求一個小數近似數》說課稿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又是和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一個內容,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之前學生只認識簡單的小數,通過學習《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以后,學生知道了有些小數是精確數有些小數是近似數,并能跟據具體情況求出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并掌握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了解求近似數時,精確度的意義。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這是《新課程標準》對我們提出的明確要求,因而情景創設和復習鋪墊,既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要達到簡化知識點的目的。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在學習了求整數近似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同時又是在前幾節課學習小數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保留幾位小數就是精確到相應的位置。求小數的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二)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數學思想,掌握了一定的猜想、推理、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夠利用知識的遷移解決新問題。在辯證的接受別人意見的基礎上又能展現自己的獨到見解。因此本節課主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
(三)教學目標定位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景。因此把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2、理解求近似數時,精確度的意義。
方法與過程目標:經歷求小數的近似數的過程,體驗利用舊知識遷移學習的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數感和數學意識。
在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時,考慮到學生以前學過,求整數的近似數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對于學生來說不是很難,但“四舍五入”法也是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所以教學重點定為: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近似數的方法。把教學難點確定為:理解保留的小數位數不同,求得的近似數的精確程度也不一樣。原因是這一知識點學生生活經驗少,且比較抽象不易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本節課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學方法是嘗試法和講授法。使用拋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