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優質課《什么是周長》教案教學實錄說課稿
《什么是周長》
設計者孫春娟
教學內容:北師大小學數學三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一課《什么是周長》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過程與方法:1、讓學生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在觀察、描一描摸一摸等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周長;
2、結合具體情境,小組同學通過觀察、度量、計算等活動,探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能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充分參與活動過程,學會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學會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圖形家族的幾個人一直在爭吵不停,三角形說:我的這條邊最長,我的周長長。長方形不服氣的說:我有4條邊,比你多一條,我的周長最長了。梯形更不服輸,說:我的這條邊也很長,而且我也有四條邊,周長應該我最長。他們在爭吵什么?
生:誰的周長長?
師:同學們愿意幫他們解決嗎?
生:愿意。
師:有一個問題我們也要先弄明白?(板書:什么是周長)這節課我們就先來探討這個問題,再來幫助它們解決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1、描一描,說一說,感知樹葉的周長
⑴描一描
師:課外大家收集了一些飄落的樹葉,想不想把這美麗的形狀畫在紙上,那我們就來描一描把它的形狀畫出來。要求:在本上用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
(學生獨立描出樹葉的一周)
⑵匯報交流
師:誰愿意來為大家展示你是怎么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束?
生:我是從這一點開始描,然后沿著邊一直描,到這一點結束。
師:你是從起點開始又回到了起點。誰也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描的?
生:我是從樹葉的尖這一點開始,沿著邊描,又到這點結束。
……
師:看來,大家都是從起點出發,沿圖形的邊線繞一圈,最后又回到起點,這就是圖形的一周。(板書:一周)
⑶樹葉的周長
師:為什么有的同學描的快,有的同學還沒有描完呢?
生1:邊不一樣長。
生2:一周的長度不一樣。(板書:長度)
師:其實,樹葉一周的長度,在數學上叫做樹葉的周長。
⑷做裁判
師:請你來做小裁判,看一看,小螞蟻貝貝、豆豆、樂樂誰爬過的長度是它們所爬樹葉的周長呢?
生:樂樂。
師:為什么不選豆豆呢?
生:豆豆不是沿著邊線爬的。
師:貝貝呢?
生:貝貝沿著邊線爬沒有回到起點,不到一周。
師:看來,只有小螞蟻樂樂是由一點出發,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點。樂樂爬過一周的長度就是這片樹葉的周長。
2、感知周長的概念
⑴說周長
師:樹葉有周長,圖形有周長嗎?比如說:三角形一周的長度就是三角形的---,那什么是長方形的周長呢?
生:長方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師:梯形的周長呢?
生:梯形一周的長度就是梯形的周長。
⑵總結
師:我們知道了這么多圖形的周長,現在你能說一說什么是圖形的周長嗎?
生: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師:自己把它讀兩遍停下來。
⑶辨一辨
師:老師畫了一些簡筆畫,請你來看一看,哪個圖形所有線條的長度正好是圖形的周長?
(出示小兔子)
生:是。
師:汽車
生:不是,周長不包括車輪里邊的線。
師:蘑菇
生:不是,蘑菇沒有封口,線條的長度不到一周。
生:其它的圖形都是封閉的,這個蘑菇不封閉。
師:非常感謝這幾位小老師,他告訴我們原來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啊。
3、量一量,理解周長的意義
⑴量一量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認識并理解了什么是周長,現在我們就來幫助圖形家族的幾位朋友解決問題吧。誰的周長長?怎么解決呢?
生:量一量。
師:每個同學面前有一個圖形,請你想辦法量一量,算一算周長是多少厘米?
(學生測量)
⑵匯報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量的,怎么計算的,結果是多少?
生1:我的是長方形,我測量了四條邊的長度,然后加在了一起,周長是--。
生2:我的也是長方形,因為長方形對邊相等,所以我只測量了相鄰的兩條邊,分別乘2在相加,周長也是--。
生3:我的是三角形,我測量了3條邊的長度,再把它們加起來,周長是-
……
⑶小結
師:剛才都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并計算出圖形的周長,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們都是先測量了圖形的邊有多長,再把幾條邊的長度加在一起,就是圖形的周長。
⑷解決問題
師:這幾個圖形誰的周長長,答案已經揭曉了,誰呢?
生:三角形。
師:它們聽了同學們的評判后,心服口服,還為大家鼓掌呢。
(三)聯系實際,應用周長
1.找一找、摸一摸
師:樹葉有周長,圖形有周長,還有什么物體的面有周長?你能從身邊找一個例子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
生1:黑板一周的長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長。
生2:窗戶一周的長度就是窗戶面的周長。
生3:鏡框面一周的長度就是鏡框面的周長。
……
師:請同學們拿起課本摸一摸封面的邊線,感受一下封面的周長。
(生摸)
師:再請同學們摸一摸桌面的邊線,感受一下桌面的周長。
(生摸)
師:摸完坐直。
2.量、估腰圍
師:看來,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它還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長,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腰圍。你們知道測量的方法嗎?
師:測量腰圍時為了得到準確的數據,可以貼著里面的衣服來圍皮尺,從0刻度開始,沿著腰圍一周,皮尺要圍得平平的不能打卷,還要松緊適當,看0刻度和哪個刻度重合,老師的腰圍是*CM。
生:65CM。
師:請你也估計一下你的腰圍大約是多少厘米?
生1:我估計我的腰圍大約是54厘米。
生2:我估計我的腰圍大約是60厘米。
生3:我估計我的腰圍大約是50厘米。
……
師:這些都是估計的結果,我們就來具體量一量腰圍,聽清要求我說開始再行動:同桌合作,互相測量,并要監督測量的方法對不對,開始。
(學生測量)
師:誰來說一說你們的測量結果。
生1:我的腰圍是60厘米。
生2:我的腰圍是63厘米。
生3:我的腰圍是56厘米。
……
師:剛才誰估計的最準確呢?
師:看來,同學們的腰圍大約在60厘米。
(四)提高練習、鞏固新知
師:剛才我們在活動中掌握了許多本領,圖形家族的朋友們想知道我們同學誰的本領大,它給我們出了道難題,有信心解決嗎?
生:有。
⑴師:這有兩根鐵絲,誰長?
生:一樣長。
師:用這兩根鐵絲圍成兩個三角形,(師圍)它們的周長一樣嗎?
生:一樣。
師:為什么?
生:因為原來的兩根鐵絲一樣長,所以這兩個三角形的周長也一樣。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同學。
⑵師:這里有兩根鐵絲圍成的圖形,(P453(1))它們的周長一樣嗎?
(學生獨立思考)
師:利用你小組內的圖形卡片,小組同學動腦筋想一想它們的周長一樣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
師:哪一組來說一說你們組討論的結果。
生1:我們組認為不一樣。因為它們的形狀都不一樣。
生2:我們組認為一樣。因為把這兩條邊向外移,就和另一個一樣了。
師:其他同學認為誰的想法對呢?現在,都同意第二位同學的想法了,看來,認為不一樣的同學也認同他的想法了。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演示教具)
師:通過這道題,你有什么收獲嗎?
生:兩個圖形不一樣,周長有可能一樣。
師:你總結的真好。
(五)課堂小結
師:連這道題都沒有難住大家,看來同學們的本領真的很大,誰愿意跟老師同學們說一說,通過今天這節課,你增長了哪些本領。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周長。
生2:我知道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生3:我知道了圖形不一樣,周長有可能一樣。
(六)布置作業
師:就用你今天學習的周長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吧。作業是在方格紙上畫出周長為12厘米的圖形(每格邊長1厘米)看哪個小畫家最能畫。
篇2:記文昌市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觀摩活動
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專業成長提升課堂實效記**年文昌市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觀摩活動
林道繁
5月19日至20日,“**年文昌市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觀摩活動”在市一小敏秀樓五樓階梯教室舉行,全市各小學近300名數學教師齊聚一堂,參加了本次小學數學盛會。本次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省教育研究培訓院評價部副主任、省小學數學教研員、特級教師李國良老師和瓊海市教育局小學教研室副主任、省學科帶頭人林景老師擔任評委及點評專家。
本次活動以進一步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革新及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為目的。這次活動共展示五節數學優質課,授課教師是**年市小學數學錄像課評比一等獎的獲得者。活動分兩個半天進行,每個半天的現場活動分為課堂展示與專家點評兩個環節。授課課題為三年級數學下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和五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旋轉”,這兩個授課課題分別是“數與代數”和“圖形與幾何”兩大領域的內容。
19日下午,活動在與會教師的熱烈掌聲中開幕。市小學教研室林尤雄主任在開幕式上致辭,感謝參加本次活動的專家、教師;感謝市一小為本次活動所做的各項準備;希望參賽教師看淡名利,賽出自己的水平。簡短的開幕式后,市二小符春夏老師和市樹芳小學翁春苗老師分別上了一節展示課,課題為三年級數學下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同一個課題,不同的風格,詮釋著實效模式,體現了數學本質。課后,省特級教師李國良老師進行了精彩的點評。李老師指出,符春夏老師的課堂是“細膩的課堂”,值得學習的地方:1、注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2、注重直觀突出算理;3、重視“四基”、“四能”的培養。翁春苗老師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值得學習的地方:1、注重知識的遷移;2、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3、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4、教在學生的學困處。李國良老師還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教學建議:1、教師要給足學生靜思靜練的時間和空間;2、教師要注重知識的遷移突破教學重難點;3、“跳一跳摘蘋果”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20日上午,精彩仍在繼續。聯東中學(小學部)吳月卿老師、市一小符愛燕老師和文城中心小學韓梅媚老師分別上了一節展示課。授課的課題是五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旋轉”。三位教師的精彩演繹,又為全市小學數學人獻上了一頓藝術大餐。課后,林景老師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了細致入微的點評,既肯定了優點,也提出了自己的寶貴建議,并用三個詞語來概括評價這三節課:靈動
篇3:聽銀川市小學數學優質課心得體會
聽銀川市小學數學優質課有感
興慶區第二十四小學劉婷婷
投入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已經有大半年了。這段時間,我不斷的探索著教學道路上自己應該是怎樣的呢?對于教材,老師該怎樣去參透,怎樣理解呢?對于課堂,老師應該怎樣去駕馭?……。4月14日在唐小聽了銀川市小學數學優質課競賽的幾位參賽教師的精彩授課,讓我頓時有了很多感悟。
第一,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應當先考慮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是否相關,教材內容的編排對我們的學生是否合適,如果不合適,教師應調整,今天利娟老師就大膽的將《最大公因數》一節內容的“鋪磚”例題拿掉,因為鋪磚和學生的認識距離太遠,而且鋪磚通常都不是必須用整塊磚,有時切割瓷磚更合理。所以利老師改用“將一條18dm長的紅絲帶和一條12dm長的黃絲帶剪成若干段等長的整分米小段,怎么剪?”作為例題,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我們是利用教材教,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
第二,情境導入要想激起學生的興趣,老師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下午有位老師將“分東西”的問題用喜羊羊的故事情節講出來就很吸引學生的眼球,這就符合了孩子的興趣,自然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本節課的內容上。
第三,數學老師的語言也必須具有親和力,不能太枯燥,否則會讓整堂課的內容都顯得枯燥。今天有兩位女老師的聲音就很適合小學生的口味,下午的這位男老師的語言比較幽默,將約分比喻成給這個分數減肥,既形象又有趣。
第四,一堂課的各教學環節銜接要自然,每一個環節要為后面的內容做好鋪墊,該為學生搭梯子的時候就要給學生搭好梯子,才能讓課上的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的提問要清楚且切中要害,對學生課堂上的數學活動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對學生的活動要起到指導作用。
教學是一條漫長的路,我要學習的還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