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管理教育敘事:掃地那些事
按照我們班第一學期剛剛開學的安排,每天早上搞衛生的同學為24人,12人掃教室,12人掃清潔區,所謂人多力量大,大家都干得熱火朝天,一直以來,衛生工作也完成得相當出色,基本不用我這個班主任操心。
到了第二學期,孩子過年后似乎長大了許多,思維也越發嚴密,有個別孩子學會了偷懶,學會了等待。勤快的同學很快就能把地掃干凈,而那些懶的同學,卻想著等勤快的同學掃地,這樣一來,某些有正義感的人卻看不過去了,跑過來向我投訴,說某某不掃地,或者說某某每次值日都很遲才到學校,根本就是不想掃地。如果你把某某找過來談話,他們的答案非常理直氣壯:“當我來到學校的時候,他們都已經把地掃完了,所以我就沒有掃。”這樣一爭執,大家都沒有了干活的積極性,造成好幾次到了上課時間還沒有完成衛生任務。
看來,我得重新安排搞衛生的人員了。正所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我跟同學商量:我們的掃地人員要縮減了,并且嚴格要求,如果搞衛生的同學當中有人因為偷懶或者是遲來學校而造成衛生工作完成不了的話,那么這組同學就要重新值日了。孩子們顯然覺得有壓力,他們大為不解,異口同聲地反對我的決定:“老師,12個人都掃不完地,再減人的話,能掃完嗎??不行!不行!”看著孩子們一臉的狐疑,我說:“咱們先來試一下,如果6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我們有必要12個人去做嗎?再說,我們干活的能力強了,如果每次少一些人掃地也能掃完的話,我們搞衛生的次數就不用那么多了,是不是?”孩子們聽著我的解釋,他們的反對聲不那么強烈了,有個別同學半信半疑地表示愿意試一下。為了增強他們嘗試的信心,我又說:“如果減少了人,你們很努力去掃地,衛生工作還是做不完的話,我們再來增加人員,怎么樣?”“好,就試一試吧!”真好!孩子們接受了我的意見!并且我相信,這個決定他們也不愿意改了。
于是我宣布從第二天開始,每次搞衛生的同學為12人,6人掃教室,6人掃清潔區,具體分工由值日組長安排。第二天,我比平時還早了一點來到學校,我看到的景象和之前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樣。之前我來到學校,基本上每天都會看見有的同學在搞衛生,有的同學在說話,還有的同學在慢悠悠地拖時間……而這一天,我看到的是,他們的衛生工作已經完成了!并且完成得相當漂亮!
效率真高!搞衛生的人少了,他們的壓力大了,身上的責任感也強了,干活的積極性高了,工作當然做得出色了!我問值日的同學們:“這樣的人數搞衛生,行嗎?還要不要增加人員?”他們都表示,不用了,這幾個人值日行了,他們可以完成任務,有個同學還說:“這樣的話,我們就不用掃那么多次地!”
看來,教育教學中的某個時候,不一定是“人多力量大”的,適時適當地減少一些人,反而能提高效率!
篇2:小學四年級班主任教師班級管理教育故事隨筆集錦
漫漫求學路,四年級新起航(1):上班第一天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杭師大東城實驗學校陳毓媛
和孩子們相處了三年,現在終于要邁入四年級了。很高興的是,做教師6年來,帶了兩輪的一到三年級。從來沒有上過四年級及以上的。這次終于有機會見識高段的課文了。這對于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不過我相信沒問題,我對自己有信心,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行!
題目中寫著:四年級新起航。新起航的不僅是我,還有孩子們。因為朝夕相處了三年的孩子,在四年級將進行分班。他們將由原來的每班45個孩子變成不超過36個孩子一班。對于孩子們來說這是好事,小班化教學,對每個孩子來說,益處還是大的,能得到老師更多關心。但是正因為要分班,所以我就不知道我要和哪些孩子分開了。因為注定會有孩子被換到其他班去了,也會有其他班的孩子到我班里來。我不能左右誰走誰留的問題,只能等待。
說實話,帶了三年的孩子,從什么都不會,到現在能夠懂得很多道理了。真要跟任何一個分開,心中都是不舍:聰明的琪,能干的楠,體育一級棒的浩,調皮的慧,哪怕是成績最不好的婷,此刻也是覺得難舍。雖然,孩子們分到哪個班都是能得到很好的教育的,但是帶了三年的孩子,脾氣性格了若指掌,也能找到相對合適的方法。現在要換一些孩子了,孩子們需要適應,我也需要適應。
不管怎么樣,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地度過小學時光,而我也能和新來的孩子建立起和過去孩子一樣的深厚感情。
以此貼紀念我和45個孩子走過的三年,也為新的開始,奠下一個新的美妙音符!
【作者簡介】陳毓媛,網名chyuyuan057。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語文教壇新秀,校語文教研大組組長。
自工作以來,經常在人教論壇轉悠,這里有太多東西值得學習,太多寶藏值得挖掘。五年前,也是受了這里有些老師的感染,決定記錄教學筆記。這一記,就再也不愿停下來了。
我不知道我的記錄能不能給別人帶來什么,但是真的給我自己帶來很多快樂,我只希望孩子們能喜歡我,家長能認可我,做個我心目中認為的好老師就行了。
篇3:小學班級管理教育敘事:掃地那些事
按照我們班第一學期剛剛開學的安排,每天早上搞衛生的同學為24人,12人掃教室,12人掃清潔區,所謂人多力量大,大家都干得熱火朝天,一直以來,衛生工作也完成得相當出色,基本不用我這個班主任操心。
到了第二學期,孩子過年后似乎長大了許多,思維也越發嚴密,有個別孩子學會了偷懶,學會了等待。勤快的同學很快就能把地掃干凈,而那些懶的同學,卻想著等勤快的同學掃地,這樣一來,某些有正義感的人卻看不過去了,跑過來向我投訴,說某某不掃地,或者說某某每次值日都很遲才到學校,根本就是不想掃地。如果你把某某找過來談話,他們的答案非常理直氣壯:“當我來到學校的時候,他們都已經把地掃完了,所以我就沒有掃。”這樣一爭執,大家都沒有了干活的積極性,造成好幾次到了上課時間還沒有完成衛生任務。
看來,我得重新安排搞衛生的人員了。正所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我跟同學商量:我們的掃地人員要縮減了,并且嚴格要求,如果搞衛生的同學當中有人因為偷懶或者是遲來學校而造成衛生工作完成不了的話,那么這組同學就要重新值日了。孩子們顯然覺得有壓力,他們大為不解,異口同聲地反對我的決定:“老師,12個人都掃不完地,再減人的話,能掃完嗎??不行!不行!”看著孩子們一臉的狐疑,我說:“咱們先來試一下,如果6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我們有必要12個人去做嗎?再說,我們干活的能力強了,如果每次少一些人掃地也能掃完的話,我們搞衛生的次數就不用那么多了,是不是?”孩子們聽著我的解釋,他們的反對聲不那么強烈了,有個別同學半信半疑地表示愿意試一下。為了增強他們嘗試的信心,我又說:“如果減少了人,你們很努力去掃地,衛生工作還是做不完的話,我們再來增加人員,怎么樣?”“好,就試一試吧!”真好!孩子們接受了我的意見!并且我相信,這個決定他們也不愿意改了。
于是我宣布從第二天開始,每次搞衛生的同學為12人,6人掃教室,6人掃清潔區,具體分工由值日組長安排。第二天,我比平時還早了一點來到學校,我看到的景象和之前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樣。之前我來到學校,基本上每天都會看見有的同學在搞衛生,有的同學在說話,還有的同學在慢悠悠地拖時間……而這一天,我看到的是,他們的衛生工作已經完成了!并且完成得相當漂亮!
效率真高!搞衛生的人少了,他們的壓力大了,身上的責任感也強了,干活的積極性高了,工作當然做得出色了!我問值日的同學們:“這樣的人數搞衛生,行嗎?還要不要增加人員?”他們都表示,不用了,這幾個人值日行了,他們可以完成任務,有個同學還說:“這樣的話,我們就不用掃那么多次地!”
看來,教育教學中的某個時候,不一定是“人多力量大”的,適時適當地減少一些人,反而能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