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敘事:那雙眼睛
那雙眼睛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qū)實驗小學王海燕
記得剛入學時,輝輝同學因為個子高,而排在了教室的最后面。看他那虎頭虎腦的樣,一看就是調皮的學生,果不然,上課聽講不認真,還擾亂其他的同學。叫他起來回答問題,都不知道說什么,而且身子搖晃,做事慢慢騰騰的,沒有小學生積極活潑的樣,告訴他千百遍也無濟于事。哎!!!!更可氣的是其他的任課老師也找我:“你們班的輝輝同學上課聽講很不認真,搗亂,惹的周圍其他同學都無法聽講。”我找他到辦公室大為惱火的訓斥他一頓,并且嚴厲警告他,如果在這樣的話,就不許在我班里。時間就這樣流逝了,可輝輝呢?依舊是我行我素,根本就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漸漸的我把他當作了差生,很少去理他,心里真煩他。輝輝留給我的是更多的無奈:字寫的潦草,還經常不完成作業(yè),上課搗亂。輝輝啊輝輝,為什么會分到我班呢?不去理他,不去想他,我千百次的提醒自己。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班里要選舉誰拿鑰匙。我在班里說:“拿鑰匙就是要為大家服務,在學習能夠獨立完成的情況下,大家都可以報名參加的。”舉手的同學很多,咦,輝輝竟然也把手舉起來了,真令我想不到。為了不駁他的面子,我說:“既然你這么積極,也可以讓你拿,你先說說拿鑰匙具備的條件是什么?“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yè),不擾亂別人,我想我能做到。”“呵,竟然說大話!”我心里想。“那老師希望你能說到做到,鑰匙暫時有你拿著。”我說。因為我知道他是做不好的。誰知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輝輝居然變了,上課能安靜下來了,雖然偶爾也說幾句話。作業(yè)能完成了,雖然寫的不是很好,但地下不再有撕的一片片的碎紙……難道是因為拿了一把小小鑰匙的原因嗎?我在想。最近幾天他總在我面前說:“老師我完成作業(yè)了,我媽媽給我簽名了,我今天讀書了,你看我寫的作業(yè)……”我也只是“嗯,很好。”因為我知道他堅持不了多長時間。臨近考試時,我把他調到了最前排,誰知情況起了更大的變化:他上課認真聽講了,字也寫的很認真了,每次錯了的題,都回家讓他媽媽給他抄一遍,自己再重做一遍。有一次輝輝拿著作業(yè)本去給我看作業(yè),看完作業(yè)我跟他說:“輝輝同學,雖然你最近進步了不少,而且還為同學們做好事,很早來為大家開門,最后一個離開學校,老師和同學們都很感激你,希望你能再接再厲,在學習上還要在加把勁。”我的語氣也不在是以前的冷漠,就在這時我忽然發(fā)現他眼里閃出的是晶瑩的目光,是一種被認可的目光,是一種感到很自豪的目光,終于使勁地點了點頭。我的眼里竟然也有一種晶瑩的淚珠,是一種羞愧的淚珠,作為老師我的做法對嗎?這是一個多么好的孩子啊,而我竟差點扼殺了他的心靈,使他淪為差生,他同樣渴望著被老師關注、被老師的認可,而我呢?整天嚴肅的臉上沒有一絲的和藹,走進孩子的心靈了嗎?其他象輝輝一樣的同學,難道不同樣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嗎?這時我的心,一下子緊縮了起來,我了解孩子了嗎?我以前做了些什么呢?我仿佛看到了無數只輝輝同學的眼睛在望著我,我羞愧了。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特別是那些學習不是很好的同學,他們的作業(yè)我總是面批,一邊批,一邊跟他們談心。我不想再看到他們的失望的眼睛,以往我和藹的目光整天屬于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其實象輝輝這樣的孩子也想有老師和藹的目光啊。有一天,我在輝輝的作業(yè)本上寫道:輝輝同學你是一個非常熱愛上進的同學,最近你進步了很多,老師為你感到高興,要嚴格要求自己,老師希望看到你更大的進步。”發(fā)下作業(yè)本時,只見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很是激動的樣子,拍拍同桌的胳膊,讓同桌也欣賞他被老師夸獎的語句,臉上充滿了幸福的表情。
看到輝輝如此的激動,作為老師的我沉思了:我以往可曾去注意過他們的感受?有多少差生是因老師的冷漠造成的呢?老師一次次的傷害就讓這些孩子一次次地走到另一面,其實他們多么渴望得到老師的承認啊!成績或者表現上的差讓老師把他們看作了差生,給他們的心靈上造成了如此強烈的傷害。作為教師應該去熱愛每一個孩子,蹲下來跟孩子說話,要特別關注那些弱勢群體,在平時的生活中隨時去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教育的契機,用教師的愛感動他們,使他們不在無助,更不能讓他們去自我放縱。要知道,教師一次溫暖的話語、一個燦爛的笑容會讓學生感動一天甚至一輩子,我希望能看到很多雙充滿陽光的眼睛,我相信我能看到很多雙充滿陽光的眼睛的!
篇2:適時教育更顯成效教學教學案例敘事
適時教育,更顯成效教學教學案例敘事
案例:
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過程。我們做教師的在工作中就要注意從感情上與學生接近,尋找共同語言,學生犯了錯誤不能只是訓斥、壓服,而是要因勢利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心平氣和。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愛戴、感激、信任,因而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作為教育工作的我們,對后進生多一份愛,少一份斥責,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收獲。
一次數學課上,班里有幾名男生偷偷地玩航模飛機,這幾名男生平時守紀觀念差,自我意識強,當課結束時,我并沒有指名道姓,而是事后,把這幾名學生找到辦公室,他們很緊張,認為準挨批評,可我避而不談,而是告訴他們,學校舉行小制作、小發(fā)明競賽,我打算以你們?yōu)楣歉桑瑤ьI班里的同學一起進行小制作、小發(fā)明,他們先是一愣,繼而喜形于色。看到師生間的隔閡消除了,我說:“科技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有適當時間、場合。比如:在球場穿背心短褲是美的,假如接待客人也作此裝束,還美嗎?小制作、小發(fā)明也是如此……當時,這幾名同學馬上承認了錯誤。后來這幾名同學的紀律明顯進步,學習也認真勤奮起來。學生對老師產生愛戴親近感,會對學習,紀律等方面帶來深刻的影響變化。
反思:
與優(yōu)等生相比,后進生的自尊心更強。因為學習不好或不守紀律,長期受冷落、歧視,他們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層硬殼,但是這些孩子往往又是機靈、活躍、反映靈敏、動手能力很強的,在美術課的手工制作上會顯露出一定的優(yōu)勢。由于紀律不好,公眾形象比較差,所以在優(yōu)勢課上也會經常的犯些錯誤,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們犯錯,教師就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以誠相待,切忌當眾批評、挖苦或變相體罰,否則必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增強轉化工作的難度。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個善于把握德育機遇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德育工作總是充滿著朝氣與活力,總是富有時代感和預見性,總是事半功倍,成效顯著。對于課堂上發(fā)生的類似這樣的事件,教師只要抓住這個偶然的機會,把它作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能充分利用偶發(fā)事件,開展教育工作,不僅會促使個別學生的轉變,而且會對其他學生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我們知道,孩子們最大的特點是凡事愛觀察,好發(fā)問,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由于他們的生活閱歷淺,很多事情都處在似懂非懂之中,這就要靠成人去正確引導他們,但若爭取單純的說教,會顯得枯燥無味,是不易被孩子所接受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其他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將感情教育滲透進去。因此作為教師要具有熱愛教育、愛護學生、教學嚴謹、活潑開朗等良好品質,這對學生都是美好的熏陶。
孩子是變化發(fā)展的,教師的觀念是要跟得上孩子的變化發(fā)展的。只有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使其人格健全發(fā)展,我們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為他們的成長導航把舵。
愛是人類一個美好的永恒主題。人類需要愛,社會需要愛,教育需要愛,孩子需要愛。切莫因學生的某些不足就對他們放棄培養(yǎng)和轉化。我們要正確認識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錫北鎮(zhèn)東房橋小學潘亞君
篇3:小學語文教學敘事農村孩子農村生活
課本第四單元的語文園地“讀讀背背”安排了一組描寫各月份蔬菜特點的歌謠。辣椒、茄子、蘿卜、白菜,對于我們班里這些農村的孩子來說,應該非常熟悉。
我先問“誰家里現在還種有菜地?”因為拆遷、新農村改造,很多家庭都是出來租房。
舉手的有一半。
“你能說出你家菜地現在有哪些蔬菜?”
本來是很簡單的問題,卻難住了一部分孩子。現在他們是飯桌上請吃現成的,估計有些蔬菜還不能辨認。
更好笑的是有說紅薯的,還有說藕。一個屬于農作物,一個是生長在池塘里的。
這能怪孩子嗎?
現在農村可種的田地是越來越少了,專門用來留做菜地的更是少見了。地少了,家長們沒那么忙碌了,平時幾乎不需要孩子們幫忙了。哪像我們兒時,大人們忙得飯都顧不上做,你不去菜地拔蔥、摘茄子、割韭菜,吃什么啊!
再說,家家戶戶的孩子也不多,都看得嬌貴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著,哪舍得用他們啊!
所以,農村的孩子也會和城里的孩子一樣,分不清韭菜和麥苗,所以,他們也說不清什么季節(jié)收什么莊稼,什么季節(jié)種什么蔬菜。
所以,農村的孩子也會和城里的孩子一樣,什么家務也不用參與,什么家務也不會做了。飯,家長沒時間做,來不及了,可以買,很方便的;衣,沒時間洗了,有洗衣機隨時恭候;小孩子沒人看了,可以及早送到幼兒園,哪里還用像過去那樣,大帶小啊。所以,農村的孩子放學后照樣是看電視、玩電腦,照樣是小小年紀眼睛近視,照樣是過著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日子,根本不用為家長分憂解愁。
魯迅兒時非常羨慕閏土的農村生活,一切新鮮而又好奇,可他卻沒想到,會有一天,農村的孩子也會對農村的生活感到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