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教育故事:給予愛是一種幸福
給予愛,是一種幸福
廣州市越秀區雅荷塘小學孫靜
**年9月3日星期一天氣:陰有雨
今天是一年級新生正式開學第一天,這已經是我和班里的孩子見第四次面了。29、30號兩天,學校安排一年級新生進行培訓,之前我還登門家訪過孩子們。第四次見面,感覺似乎已經挺親切的了。
這是我工作以來第四次帶一年級新生。每次開新班,我的感覺一次比一次好,心里總是充滿了希望似的。
以前看到那些小孩子滿頭滿臉臟兮兮的,實在不敢恭維,更別說去牽那些可怕的小黑爪子了。也許是自己做了媽媽吧,我對孩子的感覺越發親近了起來。現在的我就特別能理解為什么那些老教師能如此從容地緊緊握著任何一個孩子的小黑手,甚至將他們抱于懷中,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親昵。現在每次帶隊離開原地,我很自然地牽起排頭第一個孩子的小手,像母雞媽媽帶著散步的小雞一樣,不急不慢地向目的地出發,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拼命地催促:“快、快、快點啦!”畢竟,孩子還小,腿也就那么長,能力也就那么高,你的催促不但無法加速孩子的動作,還會讓孩子在不斷地催促聲中感到自卑:為什么我總也達不到老師的要求,次次都要老師催呢?肯定是我笨吧……
什么事情都從容些,慢慢來,總有一天,再小的孩子都會長大的。
開學典禮上,我們幾個班主任老師碰在一起,又聊起這三個新班來。三個班比起來,大家都說我的班是最好的,其實我知道,我們班的孩子也有嘴巴特愛說的,也有內心依戀媽媽不愿和陌生人交往的,也有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什么樣的孩子都有,我們的責任不是去挑選孩子的爸爸媽媽的素質、家庭背景、智商的高低,我們是提供教育教學服務的,說白了,就是把不懂事的孩子教成懂事的孩子,這才是我們的本分。至于把孩子教成個什么程度,那是我們的水平問題,這個是可以存在發展空間的。但是對待工作的態度,其實就是體現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態度應該是端正的,才可以成為一名捫心無愧的老師。為什么短短兩天的新生培訓,我的班便能從三個班的比較中明顯成為最好的呢。我知道這其中的奧秘──這都有賴于我長期教低年級的經驗以及自己當了媽媽的優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吧,隔壁班有個男孩子從新生培訓第一天就哭,一直哭到今天,他的班主任請他離開自己的班單獨坐到一邊去,對他說:“不許哭。”然后就走開了。我剛好就站在那個男孩子的身邊,我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說:“先別哭,孫老師在這里陪著你呢。現在校長在講話,請你認真聽一聽好嗎?”那個一直哭泣的孩子似乎停了一下,眼睛睜開了一點縫,我馬上表揚他:“你真棒,是個聽老師話的孩子!”那個孩子抬頭看看我,已經沒有了哭泣的聲音,雖然眼睛還是紅紅的。我心里一陣輕松。我剛想離開去和旁邊的老師說句話,那個孩子馬上哭了起來。這時他的副班主任老師走過去:“哭什么嘛,不許哭。”那孩子的哭泣卻沒被老師的制止而打斷。我見小男孩班上的老師一直站在他身邊,我也不好走過去說什么。后來男孩身邊沒人了,我再次走過去,同樣的安慰又取得了之前同樣的效果。可我這回有了一個發現:只要我稍稍一離開那個孩子,他就開始哭泣。我離他越遠,他哭得越傷心。
一般的家長和老師可能會認為:那么嬌氣,那就讓你哭個夠吧!不給點顏色教訓你看看,以后還得了!
我曾經也是這樣認為的,不過現在我的看法和做法改變了。
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孩子更需要來自歸屬團隊的安全感。在學校里,離開了爸爸媽媽的6歲孩童如何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的生活,老師確實很關鍵。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的不應是懲罰,而是愛。愛太寬泛了,就這件事來說,老師讓孩子離開自己的班級獨自坐一邊,那就是剝奪了孩子歸屬團隊的安全感,老師想讓孩子不哭,應該是出于憐愛之心,而非厭惡之意。“不許哭!”對一個孩童來說,是個多讓孩子受傷的命令呀!你兇巴巴地對待孩子,又怎么能讓孩子親近你自己呢,孩子不親近你,就等于無法親近老師,老師是知識的象征及部分載體,不親師何以親知識呀!
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因為被確診為輕微小兒多動癥而延遲一年入學。他坐在同學堆里,因無法控制自己而搞這弄那的,確實影響了身邊同學的正常活動秩序。如果一味包容他,這是對其他同學的不負責,我處理這樣事情的原則就是:主動包容、征得諒解、一視同仁、不離不棄。
我從內心里憐愛這個孩子,他那些無法自主控制的行為我能從心理學層面上理解,也能從一位母親的愛去理解,我主動包容他,也是給其他的孩子做了一個無聲的榜樣。不見得每個孩子或者每位家長都能對這個孩子的背景了解甚多,我也不可能公開屬于這個孩子的個人隱私,如果他的行為確實影響了其他同學,我一定會誠懇地去向對方道歉,征得孩子們和家長們的諒解。不管什么孩子,嚴格要求就是愛。不同的孩子我們有不同的要求層次,但是嚴格要求的態度是要一碗水端平的,因此,一視同仁是衡量老師的愛的最好標尺。懲罰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懲罰是讓孩子在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里的基礎上,自己找個法子來“懲罰”自己,那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更正錯誤的機會,一個成長的過程呢。如果孩子只做錯了一件事,他非要受到懲罰的話,也只能受到相應的一個懲罰,我們千萬不能橫生出多于一個的懲罰來。就在上面的事情里,孩子的哭也許確實影響了其他同學,老師本想給孩子一個教訓,讓他不要因為哭而影響他人。可是老師不但已經下了“不許哭!”的命令來制止他的哭,而且還強行讓他脫離團隊,孩子感到的孤獨無助又是一個痛苦的體驗,這無疑讓孩子受到了超出“應受”的懲罰范圍了。
每次我家的小姑娘做錯了事,我認為必須進行嚴肅的談話時,我會把我們兩個人同時“關”進書房里,要求小姑娘立正站好,不許她故意撒嬌地往我身上蹭從而試圖消磨我的意志,但我比較注意的是,我從來都是和她近距離地在一起,她站著我也站著,但我讓她站在床上,盡可能保持我們的視線為同一水平上,然后才開始嚴肅地談一番話。
自己的孩子是孩子,人家的孩子也一樣是孩子。對自己的孩子怎么樣愛,對人家的孩子也應該同等地去愛。
篇2:班主任教育故事:用愛心熔化學生用耐心等待學生
參加工作兩年多,對于初中數學知識,我認為:基礎知識即初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并能綜合運用。例如初中代數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函數圖形與x軸交點之間的關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內容,在復習時,應從整體上理解這部分內容,從結構上把握教材,達到熟練地將這兩部分知識相互轉化。
但在實際教學中,在對學生訓練過程中,總會發現有些知識學生還沒掌握好,解題還沒有思路,因此指導把這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類似的題給學生做一做,直到學生真正弄懂會做為止,讓學生學會思考是從根本上提高成績,解決問題的良方,使學生處于“聽得懂,做得來”的狀態,而且我對基礎很差的學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們能夠學好數學,我對學生的信心通過上課及課后交流自然地感染學生,使他們樹立起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自然地培養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師還要充分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教學,學生才能夠放飛思維,張楊個性。我們的教學中只有給學生自由的時間,學生才能擁有更大的創造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教學中多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學習,哪怕有時有些嘗試可能是錯誤的,但也能通過學生之間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之完善。
記得在教學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表面積后,我和學生們正在學習“體積與表面積的對比”這一知識,通過討論,得出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和面積不但計算方法不同,而且計量的單位也不同。看學生們像都明白了,心想下面就來做個練習吧:一個正方體,棱長6分米,問它的體積和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列式做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6×6×6=216立方分米,表面積=棱長×棱長×6=6×6×6=216平方米。題目同學們都做對了,但他們是否真的理解了正方體體積和表面積的不同呢?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們設下了一個“圈套”:“同學們,你們比比看,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大還是表面積大?”原以為這個問題很簡單,同學們肯定會踴躍發言,達成共識,不料,真是讓我始料未及,我的問話剛落,孩子們便開始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很多同學都不假思索的說:“一樣大。”也有的說:“表面積大。”還有少數說:“體積大”。此時學生的表現學生的心情以及他們的心理我都盡收眼底。我咕噥著說:“哎呀,只爭不行,請講出你的理由來。”“你看,都是6×6×6=216,當然一樣大了。”“不對不對,立方米要比平方米大得多,當然是體積大。”兩派學生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相持不下。我暗暗搖頭:“唉!這幫孩子,概念教學時那么強調,還是沒有明白體積與表面積的含義。難道我還要再泛泛地跟他們重復強調嗎?我耐心的等待著,期待著。
正在這時,同學大聲說:“體積和表面積根本不能比,就像周長和面積一樣。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表面積是一個物體表面的大小,而體積是這個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所以它們不能比!雖然結果看起來都是216,可是一個是體積,一個是表面積。就像人和狗一樣。”好一個人和狗的比喻!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不約鼓起掌來,同時個個都仿若恍然大悟的樣子,更有甚者錘足頓后悔自己怎么沒有早一點想到......
篇3:小學班主任語文教師數學老師教育故事集錦
幸福源自學生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起鳳街小學王端端
昨天是教師節。收到了許多來自孩子們的禮物,看著一件件孩子們親自做的禮物,一種幸福感溢滿心頭。
今天來上班,以為教師節已經過去,一切都應該歸于平淡。放下車子,走到班里的環境區,想看看大家的值日情況。這時,兩個男生走了過來。手里都拿著東西,像是彩排好了一樣,齊聲說了一聲:節日快樂。接過東西一看,是兩塊小石頭,略有差別,但都寫著:老師,祝您節日快樂!旁邊還有彩筆畫的小花。那一刻,我竟有一種想要跳起來的欲望。轉過身走進教學樓,我終于抑制不住大笑起來,我想那個時候看到我的人大概都會說:“你笑的跟一朵花似的!”也許有人不明白了,不就一塊石頭嗎,至于?是的,石頭并不貴重,可是送它的人對我來說與眾不同!這是兩個上學期在班里總是惹事,經常打架的兩個孩子!為了改變他們,我開始研究心理學,看管理書籍,進行了無數次的談話……我真心的表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哪怕是今天他面對老師的批評不再橫眉冷對,而是微笑!慢慢地,他們變了,懂得友善待人了,懂得控制自己了。
開學兩周了,他們一直都很好,沒有惹任何事。我欣喜的發現,他們變了,變得成熟了,也懂得認真學習了。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他們也學會了感激!作為老師,我想這個時候是最幸福的了。
愛,可以融化一切堅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