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研修學習活動總結
小學數學研修學習活動總結
三亞市第七小學陳傳雄
時光匆匆,一轉眼,為期半個月的東師大研修學習已結束了。東北師大之行注定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也是酸甜苦辣的。10月18日,三亞市小學數學教師一行36人來到了吉林省東北師范大學理想信息技術學院進行數學高級研修培訓學習。此次研修是以提高培訓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主旨,邀請了眾多知名教授與專家為我們學員作專題講演,以及專業的引領?!皩W然后知不足”通過與教授們的跟班接觸學習,比照;明白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與差距,也通過學習,我感受到自身的知識底蘊深了,教育視野寬闊了,教育理念進一步更新了。為了及時整理,內化學習內容,反思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現將本次培訓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教育理念與素養共提升
初到長春,很多人感到的是絲絲寒意??稍陂_班第一天,就讓人領略到了東北師范大學“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第一次同學院的領導與教師的交談中,感受到的是他們暖融融的殷切關懷;從劉院長的開班致詞中讀出了他的和藹可親與平易近人。在整個培訓學習期間,所有學員全課時學習,沒有一人無故不上課。這是為什么呢?
篇2:《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研修日記
《怎樣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研修日記
波蓮中心學校符竹林
追求高效的數學課堂,我感觸非常的深。對于怎樣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研修中我學到了許多實實在在的東西。以下是我幾點的認識:
一、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能使學生在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靶睦韺W表明處于壓力下的思維往往帶強迫性,很難具有創新性”,而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動、豐富多彩的學習材料,還可以讓學生在悅愉的活動中理解所學的知識,了解問題的前因后果和來龍去脈,進一步認識問題本質,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如果不改變教學觀念,仍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課,學生雖然能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更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研熱情。
在教學教程中,要利用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以及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來組織探索性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并且要善于融洽師生關系,調和學生心理,善于與學生溝通,做好課外交流,善于接受學生的合理化建議,對課堂的管理采取開放式。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看法,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和創新膽識,使學生熱愛數學,喜歡數學。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基礎教育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必須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因為動手操作是學生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教學教程中的‘擺’、‘拼’、‘制作’、‘演示’、‘實驗’、‘練習’等活動都是學生具體動手的機會,是學生理解和構建的重要過程?!倍倚抡n程理念中也強調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在教學教程中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景,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驗數學。
三、為學生創設想象的空間和時間
想象是創新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發展人的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鼓勵學生想象,隨時為學生創設思想和想象空間和時間。成功的數學課堂教學應當是富于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間。學生是否真正參與者到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在教學中的任務除了組織、引導學生學習外還要為學生創設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和時間。
四、靈活選擇教學資源,豐富課堂知識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一門系統性強,枯燥、抽象的課程。如不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學生學起來就會感到無味,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與發現的學習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內容都應當用探究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教學不但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還豐富了課堂教學中的數學知識。
五、用愛感化一切孩子
教育的真諦就是一個字“愛”。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情況下,老師對差生的期望值都很低。其實,想一想,影響我們教學成績的就是所謂的“差生“,很多老師都認為,差生什么都差!甚至對他們失去了希望。靜下心來想一想,差生為什么會差?為什么會破壞紀律?有句話說得好“閑而生非”,所以我們有必要做到三個:不放棄、不拋棄、不離棄。那就要我們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就需要我們多去關注他們,在課堂上也逼使我們實行“分層教學”,課堂練習分層設計,課后作業分層設計,比如:優生作5道題,差生做3道題,優生在拔高,可以讓差生做鞏固雙基練習,時間長了,也就成習慣了,這樣優生能吃飽,差生能提高。同時也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成功感??傊胺啦睢币獜娪凇把a差”。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需要一種真實的態度,教學需要一種愛的情懷,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創設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將是我們教育人永恒的追求。
合理化建議,教學教程,心理學,教學方法,創造性
篇3:小學數學教師校本研修活動心得體會
新課程的改革深入,對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從單純的“教書匠”轉變為自覺的“研究者”、主動的“實踐者”和嚴肅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師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和學會創新。而校本教研剛好樹立了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塑造,自我創新,自我超越的理想旗幟,使學校成為一定意義上的學習型的組織,從而提升了學校反思型的理念。
我校本教研有四個特點:
(一)注重讀書學習,課程改革時教師最大的挑戰是對教師觀念的挑戰,校本教研就是要搞研究,要獲取新的理念只有讀書才能得到。
(二)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陣地的。這就強調了學校研究的內容是以學校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因此,校本教研的研究內容是有針對性的,是解決老師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三)校本教研是以教師為主體。只有讓教師來解決自己教育教學中產生的問題。才能改變教師的自身,提高教師的質。
(四)堅持教育反思。人對教育規律的認識都是多次反復的實踐,探索出來的。因此,每一個環節都有了和諧的地方,必須通過反思去參與指導,才能避免在下一次實踐中重復這個錯誤。
當課程改革步入關鍵之年,課改進入縱深發展階段,困擾我們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高專業水平,如何激發參與課改的積極性,如何讓學生得到真正全面的發展?“校本教研”讓我們感受到在課改中,成功是成功,失敗也是一種成功。“校本教研”讓我們的雙眼有了自信的光芒,頭腦有了睿智的思想,工作有了創新的火花。
我想要說,凡事要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實踐,那我們的教學就能真正的成為一門藝術,絕對不是一種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簡單勞動了。
為了使我的教學能真正成為一門藝術,我一直在努力。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要感謝校本教研為我搭建了平臺。我已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逐漸成長起來。其實,我們的校本教研直接來源于學校和教師的需求,即學校中出現的問題是研究起點,解決這些問題是課題的歸宿。通過校本教研活動,教師們懂得了什么樣的課是新課程的課,什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懂得了如何評價新課程的課。在實踐中不斷轉變教師的角色,直接地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將新理念直接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利于改變教師的學習方式,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同伴協作能力。使教師能在實踐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在領悟中調整,在合作中成長。校本教研真正成為了教師成長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