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應當做教師
做了十幾年的教師,感覺自身越來越不知道如何做教師了。轟轟烈烈的素質教育,領導專家嘴上講得多,一線教師做得少;報刊雜志優秀論文總結多,認認真真一線實踐得少;課外搞得熱熱鬧鬧,課內卻是冷冷清清。理念先進并已深入到課堂的新課程改革,卻無情地遭遇到高考的瓶頸,一種缺乏有效評價機制的改革,必定是糟糕的改革。現在的教育,就如同高速行駛在應試教育軌道上的列車,車上的人都知道方向錯了,可誰要是跳下去,誰就會粉身碎骨。
有許多教師抱怨,現在的同學也越來越難教。的確,從小學開始,同學就厭學,而且年級越高越討厭學習。等到了初中,考試科目由三門,突然變為六七門,教師講得快,同學的學法跟不上教師的教法。許多同學由聽懂一點,到聽不懂,不想聽,一直發展到不想學,假如再碰上管不住課堂的教師,課堂就會變成戰場,同學就會變成敵人,教師只好當警察。即使教師管住了課堂,卻如何管得住已失去學習動力的同學的心,一般的同學還好應付,假如真是碰到幾個“刺頭”,非把你的課堂搞得雞飛狗跳不可。優秀的同學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同學不像自身的小朋友,氣極了,打幾巴掌,同學是打不得,罵不得的。新公布的《未成年人維護法》中規定:“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依照有關規定將其送專門學校繼續接受教育。”這里的專門學校就是原來的工讀學校,只是換了一種說法而已。可我國共有多少所這樣的專門學校呢?僅60多所!(數據來源于《中國教育報》:《馬海軍:把同學的“缺點”當特點經營》一文,**年6月5日)上海的“另類校長”鄭杰,為我們提了一個頗值考慮的問題:“今天,在學校里到底誰是弱勢群體?”
做教師真得很累。有人說,今天的教師起得比雞都早,睡得比狗都晚。教師可以討伐“月考”,討伐成果排隊,校長卻不敢討伐要成果的上級領導與掌握擇校權的家長,除非你是重點校,已經擁有好的生源,與優良的教育資源,成果已不是學校的唯一。杜朗口中學假如不再“圈養”同學,也許成不了今天的杜朗口中學。教育承載了太多的責任與期望。反過來看,當今任何一位由一線教師生長為所謂教育“名師”之人,無不是應試教育的“高手”,否則你還信服他嗎?這也許是教師累,以和我們當今培養不出真正教育家的原因之一吧。
說了這些,也許你會問:今天我們應當怎樣做教師?
我想從幾個方面談談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首先,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心態來面對我們所從事的職業。教育有問題,但太多的問題并不是教育問題,特別不是學校的問題。過多的抱怨,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反而不利于個人的生長。我一直很喜歡兩句話:一句是魏書生說過的,“少抱怨環境,多改變自身”。這不是要求大家當奴才,有很多的東西是咱們一時很難改變的。很多農村教師抱怨工作環境差,該漲的工資不漲,該得到的福利得不到,向往城市學校的待遇,可是城市學校不是每一個農村教師都能去得了的。一味的抱怨,不但害了同學,誤了自身,也害了教育。還不如克服種種困難,踏踏實實地在自身可為的空間內,有所作為,改變自身可為的那個小環境,一樣可以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第二句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這是我在北京大學微電子實驗室看到的一句標語。也許就是靠著這句話,一群年輕的研究者,打破了由美國Intel與AMD公司長期壟斷CPU市場的神話,有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微處置器。教育也同樣如此,面對“問題同學”,只要我們還有愛,就不要輕言放棄。
第二,我們應當如何面對同學。我是比較贊成“教育服務觀”的,學校其實就是受國家和家長的委托,給同學施加教育影響的機構。享受教育服務的是同學。江蘇翔宇教育集團的盧志文認為: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服務由政府購買,實際上政府購買就是納稅人購買,廣義上說,也是家長購買。非義務教育,我國實行繳費上學,局部、大局部甚至全部教育成本由家長承當,教育服務的購買者是家長。無論是在公辦學校還是在民辦學校,家長都是事實上的教育服務購買者。只不過前者是隱性的,后者是顯性的。任何服務領域,視“買單者”為上帝,天經地義。把顧客當“上帝”,反映的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視家長為“上帝”,也是這樣。家長是學校教育的上帝,并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完全左右學校,還要依照國家的法律來辦學。
有了這種“教育服務觀”。有必要重新審視我們為同學提供了怎樣的教育服務。對待已購買了“教育服務”的“問題同學”,我們有沒有提供必要的“上門服務”(家訪)?我們的服務技能、服務態度是否能夠讓家長滿意?有沒有積極地接受家長的投訴與滿意度調查?僅僅依靠“看、管、壓、嚇”,并不是一個合格的服務者。對不同類型的同學,我們有沒有提供不同的服務?捫心自問,我們真的愛同學嗎?我們有太多的人是不能為同學提供優質教育的。一名優秀的教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藝術和人格魅力。
什么樣的同學算是好同學呢?能夠天天進步的同學就是好同學。能夠促使同學堅持天天進步的教師當然也就算得上是好老師了。
第三,我們應當如何面對課堂。原北京五中的老校長吳昌順,曾這樣要求一堂課:教師在課堂必需體現三個大字:精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