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新課程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跟以前不同之處

新課程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跟以前不同之處

2024-07-31 閱讀 2721

新課程下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跟以前的不同之處

發布者:戴一峰

新課程中的實驗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主線,以探究實驗為手段,通過過程體驗,達到教學目標,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跟以前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驗領域擴大了。

(1)實驗與其他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不再規定必做和選做實驗。凡是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教學的內容都安排了實驗。

(2)實驗內容明顯增多,有示范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做一做”小實驗,另外還設計了以實驗為背景的“問題與練習”、“課題研究”欄目。

(3)由純學科內容向貼近學生生活、社會和科學關注的方向發展。

2、實驗途徑更廣了。

新教材沒有對實驗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驟、注意事項等做硬性的規定,這樣便于因地制宜開展實驗教學,便于提出不同實驗方法,有利于實驗設計,使師生更注重實驗的科學思想,而不是記憶實驗器材、步驟等條文,不過分強調實驗數據的精確和操作技能,而是更注重實驗設計,因為實驗設計的思想更能提高學生的心智技能。

3、實驗的類型變化了。

由驗證實驗向探究實驗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新課程物理實驗的最大特點)

物理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式,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將實驗教學跟探究學習融合起來,不但讓學生獲得知識、獲得技能,更重要的是學到了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訓練,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品德,發展學習的興趣。教材中的許多驗證性,測量性實驗可以改變成探究性實驗。

4、實驗過程靈活了。

由按部就班向實驗設計方向發展。

實驗設計是對學生實驗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的綜合體現。只有對實驗目的、原理、器材的選擇與操作、數據的記錄、處理和得出實驗結論等諸方面掌握得好,才能順利完成設計性實驗。由于設計性實驗題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有利于激勵學生的發散思維,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材在原來的測定性實驗、驗證實驗基礎上增加了設計性實驗,這樣實驗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學校實驗設備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展開。

5、實驗氣氛活躍了。

.由靜止對照向互動交流方向發展。過去的教材中對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都給出了答案,在教學中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完成實驗后學生都會對照教材的標準答案,并將教材的答案背下來,甚至可以不做實驗。實驗教材在實驗設計上將現象、分析、結論等環節的內容由學生自己來完成。這樣在學生完成探究實驗后,學生將觀察到的現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結論進行相互交流、展開討論,對出現錯誤和偏差的實驗進行分析和總結,找出失敗的原因,然后得出正確結論。培養了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獲得物理知識和方法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對物理規律的掌握。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6、實驗課的要求更高了。

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實驗需要研究的問題,嘗試對物理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判斷,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靈活地應用物理學的思想與方法有效地解決問題,能正確地表述實驗地結果,并對實驗數據和結果進行科學地分析和評估。這對知識的掌握,方法選擇,原理的理解要求更高了,對自我探究,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等能力要求更高了。

的,高中,教學,課程

篇2: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

談高中物理的實驗教學模式

21世紀將是中國邁步騰飛的一個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善于學習的可持續發展的綜合型高素養人才。這就要求學校要以培養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為最終的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摒棄傳統教育的弊端,徹實進行教學改革,建立新的育人模式。而作為高中任課教師的我們,就要將此理念滲透到我們的具體課堂上。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從伽利略發展了觀察實驗、科學思維與數學三者巧妙結合開始,物理學才真正從自然哲學中脫離出來,然后以牛頓為代表的科學家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現在,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一,物理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物理學的本質決定了物理教學要以實驗為基礎,對比現實,中國學生在實驗技能上、創新能力上與發達國家學生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說明:我們必須要加強對物理實驗的教學,以此帶動我們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這也是每個中學物理教師非常清楚而且認為是非常迫切的事情。而且,從成績上分析的話,高中物理學習現狀與實驗現狀也是成正相關關系的,且大部分成較高度正相關。也就是說,實驗現狀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狀況的優劣,物理實驗的開展有利于提高物理學習的現狀水平。但就像講授法是我們這個世紀被批評最多的卻仍然是在實際中被應用最多的教學方法一樣,中學物理教師依然在有意無意中強化著現成的規律與概念,強化解題技巧,實驗教學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并沒有相應的得到加強。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一種無法克服的慣性?是高考指揮棒的指向作用?是我們面前的大班化教學使教師無法深入?或者是學校經費投入困難使我們的實驗室找不到更好的器材?……也許都是的,我們面前的每一個問題都讓我們束手無策。難道我們就這樣無止境的等待?直等到以上的困難都被克服了我們才開始動手改革我們的物理課堂?當然不,以下是我在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中所作的幾點嘗試,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抓好課堂實驗教學,寓實驗課于趣味之中,提高教學效率

我們的課堂如果還存在以下現象,一定要立刻糾正:物理實驗很少,有的也是教師在講臺上做自己則“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矣”,既使進了實驗室也是先死板地聽一通理論,學一通不能這樣不能那樣的教條,好不容易等到開始動手,就該下課了……看看我們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怎么說的吧:“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币虼?,實行探究式教學是實驗創新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現代教學論也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個問題呈現出來,學習的發生起源于情景變化的刺激。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我們應當巧妙的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產生疑問,以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然后通過探索性實驗,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過程的艱辛與喜悅,最終達到讓學生尊重實驗事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思維。我們都不想看到這一幕發生:高一課堂上演示過,在實驗室操作過,在無數次的單元測試前復習過,考后講解過,高三專題復習過,無數次又講解演示……就是常規的實驗,高考時還是會出很多差錯,得分率很低。有些教師只好使出“講實驗,背實驗”的下策

篇3: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探討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探討

【摘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實驗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因此《課程標準》對實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落實這些要求,在實驗教學中必須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保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資源從而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程標準、高素質人才、實驗教學、教學問題、教學要求、教學效率

實驗是物理學發展的科學基礎,是檢驗物理學理論的唯一標準。在物理學的研究中,運用實驗的目的在于形成、發展和檢驗物理理論,并使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應用。而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實驗的目的就在于給學生學習物理創造一個基本環境,使學生主動獲取物理知識,發展能力,促進科學品質和世界觀的形成。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肩負著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因此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更顯突出。實驗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資源。

1、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多年的物理實驗教學實踐中,我們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改革,到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優化曾做了大量的工作,對物理實驗教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但我們的物理實驗教學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1在考試制度的指揮棒下,以用筆“做實驗”為主

目前的實驗教學,在評價方法上沒有徹底的改變,還是以考試為主要評價方式。不難發現在現在的考試當中,越來越多的試題與生活實際有聯系,考察學生的能力,但實驗所考察的內容還是按照舊模式,一如既往的計算、推理,考察形式單一。因此教師可通過編制大量的實驗試題給學生做,使學生在不斷做題的過程中,機械的記憶了考試的內容,從而出現了教師重實驗理論輕實驗操作的思想,進而大大挫傷了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

1.2教學模式過于規范,抑制學生創新思維

目前的實驗教學,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材是限制學生思考的條條框框,過于教條化、規范化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實驗前教師把實驗所用的儀器、原理、步驟、記錄數據的表格等作詳細的講解,講解后并把實驗完整演示,導致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任務就是按照老師的過程走一遍,根本體會不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

1.3濫用多媒體,降低實驗操作地位

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現在在課堂上很多教師都喜歡用多媒體來演示一些無法實現的實驗,不可否認多媒體為我們的課堂帶來了很多好處,但是值得關注的是過多的運用多媒體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怎樣的問題。我們知道物理是建立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的,沒有良好的實驗和觀察,只剩下抽象的思考,拗口的概念,枯燥乏味的公式、定律,大量的習題和教學知識的應用,取得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新課程標準對實驗教學的要求

為了解決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探究性教學,探究式教學勢必對物理實驗提出更高的要求。

2.1側重學生參與,明確實驗意義

過去的實驗教學,我們更注重于應試,現在則側重于學生的參與過程,使學生真正明確實驗的意義,學會做物理實驗。在新課程標準中對物理實驗的要求,更強調了學生的參與性。

2.2必做與選做實驗相結合,更有利于不同地區實驗教學的發展

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相比,對實驗要求的呈現方式上有所不同。對于必做、選做的演示和分組實驗,在《教學大綱》中有明確的規定,而《課程標準》則是以不同的行為動詞對實驗給出了明確的要求。在《課程標準》必學的內容中設置許多選做的實驗,而所羅列的必做實驗,是國家對高中教學的保底要求,是實驗教學要求的下限。實際教學中應盡量往高要求靠,即在完成必做實驗基礎上,盡量多做些選做實驗。對于《課程標準》中未明確規定是學生分組還是演示實驗的,應盡量安排學生分組實驗?!墩n程標準》對實驗的彈性要求,更有利于不同地區根據各地的實際條件靈活把握。

2.3明確實驗要求,提高學生實驗技能

在《課程標準》中對實驗的要求更加明確,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進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對實驗器材不作統一要求,體驗教師自主性

新教材中的實驗比以前多了,但每一個實驗的呈現上,卻與以前有所不同,它沒有指明具體用什么器材來完成某個實驗,這樣給學校和老師的實驗教學帶來更大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