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教多媒體在幼兒園教學中應用
淺談電教多媒體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
房縣中壩鄉中心小學張友萍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越來越普及,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也逐漸推廣開來,多媒體輔助教學無疑是教師不可或缺的好幫手,它將圖形、視頻、動畫、聲音等結合在一起,具有生動形象、感染力強、易于激發幼兒興趣的優勢,并彌補幼兒直接經驗的不足。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得手段運用與目標培養達到更和諧、更高效,從而引發幼兒的求知欲,開啟思維的閘門,因此多媒體教學資源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幼兒園教學實踐當中。
關鍵詞:綱要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游戲興趣
一.多媒體在幼兒園各課教學中的運用
幼兒園小朋友認識事物是直觀地,因此在幼兒園課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更容易讓孩子理解;更容易調動孩子積極性和興趣點;更容易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和思維能力;更容易達成課程的目標。以下是我多年在一線各課教學中使用電教多媒體的經驗分享:
1、語言教學:
語言教學中多用的是演示型課件,通過讓幼兒看,聽,說來理解內容。通常語言教學,都是圖片,平面的圖樣不能滿足兒童的需要,不能吸引幼兒,也沒有動態的變化,不能較好的刺激幼兒的觀察力和表述能力。而通過多媒體,動態的課件,從分調動孩子聽,看,說話的欲望,并通過聽,看,說來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我們可以對畫面的放大、放慢、定格等多種手段,讓幼兒通過仔細觀察,主動思考、探索、討論得出合理的原因。例如:故事兒歌《十二生肖》圖片較小,上課不能滿足所有小朋友一起引導觀察,而且圖片平面而不生動,而做的動態課件動畫片故事(網上可搜到)----“老鼠前面走,跟著老黃牛,老虎一聲吼,兔子抖三抖,天上龍在飛,地上蛇在扭,馬兒過山坡,碰見羊老頭,猴子翻跟頭,公雞喊加油,黃狗半夜守門口,肥豬天天睡不夠。”孩子能在動畫中主動習得小動物的排序,在寓教于樂中增長了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2、數學教學
數學教學多用的是指導性課件,通過課件的的引導,指導幼兒理解內容。傳統的數學教學是枯燥的數字講解和小圖片,既不利于觀察也不美觀,幼兒不能很好理解突破重難點。而多媒體正好解決這個問題,它是多樣化的,色彩美觀的,能與幼兒互動的,能巧妙地突破重難點。除了游戲外,多媒體是錦上添花,不可或缺的,多媒體問答歌是幼兒十分喜歡的,能提升幼兒的互動性,參與性。例如:《數與量的對應---5的點數》老師出示第一張幻燈片,蘋果有幾個?幼兒數一數,再出示小兔子跳出來,孩子們都很喜歡,老師問:跳來了幾只兔子?我們一起數一數,12345一共有5只兔子,老師示范點數的方法,從左向右,一個一個數,并出示數字5;再次出示幻燈片小鳥飛來了,小朋友看到了激動地說:小鳥飛來了,幾只呢?請幼兒自己數一數12345再出示數字5.最后每個孩子都能掌握數的方法,并在生活中延伸。
篇2:電教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運用
電教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運用
熊全林閻河鎮中心小學
內容提要: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另一方面,語言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終伴隨著幼兒的生活、游戲和認知等過程,語言交流是幼兒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而多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工具,具有其他工具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多媒體課件能將故事的意境、內容、語言統合在一起,并以生動有趣的畫面展現出來,極大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再通過生動的動畫將抽象的文字知識形象化、興趣化,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最后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進行語言交往,使幼兒輕松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真正體現了“樂中學、動中學、玩中學”這一觀點。這樣不僅使教學過程童趣盎然,同時充分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起參與興趣及表達欲望,讓幼兒感受到語言美的魅力,又發展了他們的觀察力、表達能力。
關鍵字:多媒體語言幼兒
多媒體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能充分的體現出它的獨特功能與效力。電腦中飛入、顯現、隱去等效果應用,各種聲音的點綴,使一些簡單圖片產生不同的音效,就猶如一部短短的動畫片一樣,這對于長期以來接觸傳統教學方式的幼兒來說是一種新奇。幼兒教學活動中,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點,充分活躍幼兒思維,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運用多媒體為幼兒渲染寬松的語言情境,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綱要》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原本絢麗多彩的語言活動蒙上了厚厚的灰暗色,老師執著于對詞匯、對故事的機械記憶。所以我們借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孩子創設語言學習情境;利用現代多媒體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等特點為孩子的發展思維創設空間;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創設具有具體感性的、立體信息的動態情景,直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如:《會變顏色房子》的教學課件用電腦播放后,幼兒立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隨著逼真形象的音響和富于動態的情景,幼兒情不自禁地想說樂說,很快進入到活動中。整個活動結束,幼兒還興致未盡,還強烈要求再看一遍。由此可見,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更重要的是,課件中動態的信息,因為更富有真實感而能喚起幼兒已有的經驗,使幼兒不只是僅僅將它單純地作為某一知識去理解,而是在積極運用已有的經驗理解和把握它的同時,產生好奇和疑問,促使幼兒積極質疑。與此同時,教師用鼠標器控制畫面,做到動、靜交替,使幼兒通過交流、表達,更充實地把握了故事內容,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二、營造動態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由于個性和環境的差異,幼兒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的幼兒能說會道;有的幼兒寡言少語;有的幼兒天性外向,說起話來落落大方;有的幼兒生來羞怯,看見外人不愿說話。這樣一個班級的幼兒群體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便出現了強弱兩極。如果語言活動中教師沒有豐富的語言素材,只有幾張靜態圖片等簡單教具,那么幼兒群體在語言表達方面會呈現向弱極運動的現象。因為在這樣的活動環境中,能說會道的幼兒沒有語言表達的興奮點,而能力差的幼兒又缺少語言表達的憑借物。為此,運用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話虛為實,化生疏為可感,化抽象為形象。它能將靜止的、抽象的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復合載體,將老師難以用語言解釋的詞匯、現象生動的表現出來。激起幼兒的說話欲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如:中班童話故事《春天的電話》教學活動中,我們根據幼兒的思維從感官向具體形象過渡的特點,先給幼兒播放一種電話鈴聲,幼兒在感到驚奇的時候,馬上又播放出春天的畫面,“叮鈴鈴”一個春天的電話驚醒了屋里冬眠的小動物,原來是小朋友們請小動物到春天的陽光下做游戲。這樣多媒體在引起了幼兒強烈的興趣的基礎上,增強了幼兒快樂的感覺,使幼兒在學習文學作品時,講述積極而自信,加速了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對文學作品語言的消化。同時,幼兒欣賞和感受文學作品的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