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對內向幼兒進行鼓勵欣賞教育
如何有效地對內向幼兒進行鼓勵、欣賞教育
背景記錄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說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老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煉、做操時,總會發現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進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活動時,發現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繼續觀察,發現他對于數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從不愛積極表現自己,只是安靜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規。對于教師提出的建議,他也只是安靜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發現,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給大家看,并當眾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著無比的自豪和快樂。在以后的科數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并通過家校聯系告知家長孩子的進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現在,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積極地動腦發言,而我也發現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里一直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里,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著他的健康成長。
回答問題,五角星,如何,記錄,教師
篇2:美文共欣賞,心得大家談活動策劃方案
一、活動主題:美文共欣賞,心得大家談!
二、活動目的: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凝聚力;豐富員工業余生活,陶冶情操,營造一個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學習氛圍。
三、主辦單位:企劃部
四、活動時間:3月17日――4月15日
五、參加對象:集佳科技全體員工
六、活動內容及細則:
1、公司每個員工可以把自己曾經讀過的美文佳作(更歡迎自己的原創作品)推薦給其他員工一起欣賞;
2、全體員工可根據已張貼出來的推薦作品,寫下自己的讀后感和心得體會。
3、推薦文章體裁不限,要求內容健康,積極向上,讀后能給人以啟迪,字數在兩千字以內;讀后感體裁不限,字數不限。
4、活動以三個事業部和一個職能服務部為參賽單位,根據各部的員工人數不一,特制定如下要求:電氣工程事業部上交精品美文和讀后感各5篇;空調設備事業部精品美文和讀后感各4篇;職能服務部精品美文和讀后感各3篇;生產制造事業部精品美文和讀后感各2篇。稿件全部以電子文檔形式交于企劃部或人力資源部,并需注明推存人姓名和讀后感作者。
5、征稿時間:
(1)推薦美文時間:3月17日―22日;
(2)征集讀后感時間:3月26日―4月2日;
6、3月23日,所有推薦的美文經主辦單位審核后,以不署名的形式(公布評比結果后再全部署名)將作品張貼在學習欄內,供大家欣賞。
7、4月3日,由主辦單位將征集的讀后感,以不署名的形式(公布評比結果后再全部署名)張貼到學習欄內,相互交流和學習。
8、4月15日,公布評比結果,舉行一個簡短的頒獎儀式。
七、作品評比及獎項設置:
1、“最佳推薦獎”評比辦法:讀者在“你最喜愛的文章評比表”里簽名投票,每人限投一票,取得票數前三名,則推薦人分別獲美文推薦一、二、三等獎,如果得票數相同,那么名次名額依次遞減。
2、“優秀心得獎”評比辦法:此項評比由兩部份組成:第一、讀者在“你最喜愛的讀后感評比表”里簽名投票,每人限投一票,取得票數前六名;第二、由評委小組對前六名不計名投票評定,得票數排名前三位,分獲一、二、三等獎。(附:評委小組組成人員名單:“空調”代表2名、“電氣代表”2名、“產業代表”2名、“職能代表”2名)
3、獎品安排:
(1)優秀心得獎第一名,獎勵價值五十元的獎品;
(2)優秀心得獎第二名和最佳推薦獎第一名,各獎勵價值四十元的獎品;(3)優秀心得獎第三名和最佳推薦獎第二名,各獎勵價值三十元的獎品;
(4)最佳推薦獎第三名,獎勵價值二十元的獎品;
八、費用預算:獎品費用+獎品機動費用=210+40=250元
篇3:創設欣賞與尊重活力政治課堂
創設欣賞與尊重的活力政治課堂
在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欣賞與尊重學生,優化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和交流機制,把課堂還給學生,創設活力政治課堂,實施有效教學,是許多政治老師在新一輪課改中追求的目標之一。筆者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試就這一課題,談一點看法。
一、問題的提出
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鼓勵、贊美和尊重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應有之義。“學會欣賞”“學會尊重”已經成為一種有益的理念,并積極地指導著人們的行為。欣賞與尊重能夠呵護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可能的釋放,并能使學生獲得持續發展的力量。欣賞與尊重的價值如此之大,但真正將它付諸實施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透視當前的政治課堂,教師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提出的問題,要么是“充耳不聞”、“置之不理”,要么是批評與嘲諷,仍然按照自己課前預設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對學生的欣賞與尊重少而又少。長此以往,就會有意無意地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抑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撲滅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課堂教學活動就必然陷入盲動,違背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就不可能實施真正的有效教學。
二、欣賞與尊重的具體運用
第一,欣賞與尊重學生的意愿,選擇自主的教學方式
課程改革的一個根本目的就是要“以人為本”,促進高中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是高中課程的根本理念。而“人是會思想的葦葉”,會思想的人是有著多層次需要的。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肯定、認可從而實現、彰顯自身價值及能力,就是其中的一種需要。可見,人天生是需要被贊美的。在教學中欣賞與尊重學生,努力發掘每一個學生的優秀品質和潛力,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政治課堂動起來,創設活力課堂。
例如,綜合探究活動課《提高效率促進公平》是高一《經濟生活》新教材的內容,是對教材第七課第二框題的深入。提高效率,促進公平,也是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討論的永恒話題,堅持提高效率與促進公平相協調,既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又有利于保持社會穩定。在教學過程中以我國分配制度的歷史沿革為主線整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調查內容設計情景,并設計和提出能激發學生思維活動的問題,使課堂具有內在的邏輯性,符合高一學生的思維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深入認識和理解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系,理解提高效率與促進公平的重要性,進一步懂得如何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培養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那么,這個內容應該怎么教,怎么學,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在課前,我提出兩套方案供學生選擇:第一套,常規教學方法:分組調查,由學生選派代表在課堂上匯報,然后引入新課,由教師主講,學生配合;第二套,全班學生自愿組合分成六組,由學生當主持人,主持辯論賽,主持情景劇的表演等,最后由教師點評。
學生們一聽這兩套方案,立即表示要用第二套方案。并且很快就分好了組。我高興,但也很擔心:課堂放開了,調控不當,課堂容易呈現出一種“散亂的活躍”,看似熱鬧,其實漫無目的,那就失敗了。但我又想,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課堂應該要以學生為主,不是有句廣告語說“我的地盤我做主嗎?”。必須由學生做主,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下定決心,選擇第二套方案。
在課前準備時,學生熱情空前高漲,回家調查,到村里進行調查,上網搜索資料,圖片,寫辯論稿,準備發言內容,而且還選好了主持人。由于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在課堂上,無論是辯論賽環節,還是情景劇的表演,都展現出了學生的風采,還出現了學生之間的自由即興辯論。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表現極佳。在這節課中,我雖然由傳統的“領銜主演”變成了一個“導演”,學生由過去的觀眾而成為了“領銜主演”,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得是那么自然、和諧、融洽,充滿了民主、平等、愉快的氣氛。“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這使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學習和吃飯一樣,是不能代替的;主動學習和被動接受所獲得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因此,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欣賞與尊重學生的想法與要求,創設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時空,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將學習內容以問題的形式間接呈現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和途徑,“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端給學生現成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