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低中年段小學生解決問題理解能力較弱怎么辦?

低中年段小學生解決問題理解能力較弱怎么辦?

2024-07-31 閱讀 4714

低中年段小學生解決問題理解能力較弱怎么辦?

解決問題是由情節和數量關系兩個部分交織在一起組成的。審題過程就是要審清題目的情節內容和數量關系,知道該道題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并能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使題目的條件、問題及其關系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為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和解答解決問題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具體說來要做到:

一、“讀”

讀,就是認真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要培養學生反復、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一年級教師要進行范讀、領讀。讀題時要訓練學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二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獨立朗讀、逐步過渡到輕聲讀、默讀,養成自覺通過默讀理解題意的習慣。

二、“敲”

敲就是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語言文字是解決問題各種關系的紐帶,也是解題的攔路虎。因此,審題教學要像語文教學一樣,讓學生理解解決問題中每個字、詞、句的意義,培養學生書面語言的閱讀能力。

首先,對解決問題表述中的數學術語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如“倍數”“倍”的含義、行程問題“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學生對這些術語沒有正確的理解,就無法理解題意,進而防礙數量關系的確立。

其次,對解決問題中揭示數量關系的關鍵句要反復推敲,理解它的真實含義,為正確解題鋪平道路。如“同學們修補圖書。五年級修補127本,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四年級修補多少本?”對此題有的學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級修補的多還是四年級修補的多,這就要抓住“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這個關鍵句,聯系前后內容把這個簡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補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就是“五年級比四年級多修補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級修的多28本”,這樣不難判斷出五年級修補的多,四年級修補的少,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述”

述,就是復述題意,進入情境,用自己的話復述題意,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分析清楚解決問題的情節,使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如“小明家養了35只雞,28只鴨,如果每只雞一年可以產13千克蛋,每只鴨一年可以產12千克蛋。這些雞、鴨一年一共可以產多少千克蛋?”學生若能這樣復述:“小明家養了35只雞,每只雞一年能產13千克蛋,還養了28只鴨,每只鴨一年可產12千克蛋。小明家養的這些雞和鴨一年總共能產多少千克蛋?”這就說明學生對題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

復述題意能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

四、“擬”

擬,就是模擬情景,展示數量關系,有些題目可通過指導學生列表、畫圖等方法模擬解決問題的情景,使解決問題的情節、數量關系直觀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掃除理解題意的障礙。

1.列表。

如“某糧食加工廠有3臺磨面機,4小時可磨面粉2184千克,現在要增加同樣的5臺磨面機,7小時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審題時把條件和問題用表格表示出來,通過列表整理,題目中的條件、問題及其數量關系便一目了然。

又如:“某農場種水稻600公畝,小麥180公畝,玉米比小麥多種300公畝,農場共種三種農作物多少公畝?”

┌┐│水稻600公畝│<小麥180公畝〉共種?公畝│玉米比小麥(180公畝)多300公畝│└┘這樣列表條理清楚,不至于搞錯數量間的關系。

2.畫圖。

如:“五(1)班─是男生,已知這個班的女生有24人,求男生的人數?!币李}意可畫出線段圖:

從圖中可清楚地看出“24人”與“─”無直接關系,但從圖中,可看出其對應分率應是“1-─”,這一點的突破就是審題的關鍵。

或者利用上圖,指導學生通過轉換觀察角度,將會發現:

(1)以女生人數為“1”,男生人數是它的1─倍。列式是24×1─。

(2)以男生人數為“1”,女生人數相當于它的─。列式是24÷─。

(3)數出男女生人數各占的格數,列式會更簡便:24÷3×4。

此外,在教給審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審題訓練,以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和提高審題的能力。

篇2:巧用多媒體技術構建高效課堂提升理解能力

巧用多媒體技術構建高效課堂提升理解能力

甘肅省民勤縣蘇武鄉教學輔導站彭龍瑞周曉云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成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第一動力,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構建起了新型的教學模式,促進教育觀念與教學機制的整體深度變革,已經成為學校教學質量的保證,它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更是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個性,搭建了嶄新的平臺,對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發展具重要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審美教育;理解能力;信息處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逐步走進課堂,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教學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激發求知欲,活躍思維,拓展想象力,給予了我們語文課堂太多的激情。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由遙遠變得親近,記憶由淺顯變得深刻,情感由淡薄變得動感。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信息技術,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興趣?!迸d趣是學生自覺地思考和探究知識的內在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強烈的興趣,就會激發其內在的學習愿望和學習動機,就會聚精會神,并感到樂在其中。信息技術的新穎之處就在于能把學習內容由靜態變為動態,并能在運動中顯示變化過程,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起到“催化”作用,使學生感到新奇,產生想了解其中奧秘的愿望,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如在教學《林?!芬晃臅r,用電腦播放了一段關于大興安嶺美麗景象的視頻資料,并配有“隆隆”的火車聲,課前我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大興安嶺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學們興致盎然,接著我又用語言描述:請大家上火車,在火車上,我們可以欣賞到旅途的美景。逼真的聲音仿佛讓學生坐上了火車,來到了大興安嶺,從大屏幕上看到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清晰而又翠綠欲滴,美不勝收,同學們情不自禁地議論開來:大興安嶺的嶺真奇啊;大興安嶺的樹多而美……學生們置身于大興安嶺的美景中,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興致高漲,聚精會神,怎么不樂于學習呢?

二、巧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1.實物演示。如在教學《奇妙的動物世界》一文,寫入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許多動物,學生都沒有親眼見過,究竟這個動物是什么樣子,是不是和書中描述的一樣,學生一概不知。為此,教師在上課前可以搜集這些實物圖片或其視頻,上課時,利用電腦給學生展示,學生的興趣就會大增,看的時候就會很認真,并會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提出許多問題,然后通過小組間的討論、向老師詢問、查找資料等,搞懂了,弄清了,達到了課堂教學目標。

2.情境感知。詩句描寫的情境,通過劇情形式再現出來,就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因此,教師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詩所描繪的情境再現在學生眼前,這樣能幫助學生很快進入情境,深層次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如在教學古詩《春曉》時,先利用信息技術課件播放這樣一個情境:晚上,風雨交加,詩人躺在床上休息。一覺醒來,到處是鳥的叫聲,于是,詩人隱約想起了什么……課件演示之后,再讓學生試想詩的大意。這樣,給學生一個思維的空間,使學生身臨其境,有助于學生的情感與詩人的情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3.虛擬假設。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的主人公結局都是極具有懸念性的,如果能對這些主人后面的故事進行一番虛擬假設,無疑對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是有一定的幫助。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狼與小羊》等,他們后面的故事情節會怎樣發展?教師可以把文章的圖片剪輯、整理、合并,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并構思該人物后來又發生了什么故事?有什么結局?然后再讓學生講給全班學生聽,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綜合考查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篇3: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谑泄鹆盅笾袑W霍春旭

摘要:衡量一個人的英語水平高低,其英語閱讀能力是個極重要的評判標準。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是每個教師都要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從英語閱讀的重要性出發,針對初中生閱讀能力低下的原因做出具體分析并提供相關解決方法。

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閱讀能力、初中生

正文:

出色的閱讀能力和技巧都是成功的關鍵,它們關系到學生能不能很好地理解一篇文章、一場在考試中能不能取到一個較高的成績。在平常的教學當中,教師如何看得出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這其實是個極其簡單的問題。通過批改學生的作業、試卷以及課堂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檢測,或是進一步地與學生交流等等渠道,都可以簡單卻真實地獲取到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心態、以及他們真正的水平。

在英語教學中,閱讀理解是大多數學生的薄弱環節。不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曾提出,大部分中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普通稍低,甚至有不少學生更是對英語閱讀有著一種恐懼心理,遇到英語閱讀理解題時,會直接亂填答案或者是放棄不寫。試想,懷著這樣的心理,這部分的學生如何能將閱讀理解做好?顯而易見,最后得到的只會是一個令人失望的成績。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這對于英語教師來說,無疑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

一、英語閱讀理解差的原因

通過仔細的觀察分析可以得出,大部分初中生厭惡,甚至是畏懼英語閱讀理解的原因有幾個方面。

1.基礎問題。

首當其沖的一個方面是學生的基礎問題。在這一部分不喜歡英語閱讀理解的學生當中,絕大部分的學生基礎都比較薄弱。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面對一篇閱讀理解的時候,一篇短文下來,他們甚至沒能認出幾個單詞。在這樣的情況下,正確地做對題目簡直是天荒夜談。其次,掌握了少量詞匯的學生,卻對英語的句式結構不熟悉,無法正確理解閱讀短文到底講述了什么內容。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對于一句話、一篇短文,每個單詞學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可他們偏偏就不知道這些單詞組成的這句話講的是什么。學生不懂或是害怕英語閱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的閱讀方法不當,缺乏相關的閱讀技巧。大部分學生一拿到提就埋頭苦做,不講究方法跟技巧,以至于了無用功。普遍的情況下,英語閱讀其實是很講究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有時候很長的一片文章,可只要找到了關鍵句子、甚至是關鍵詞,那么這篇文章便會如流水一般鋪開來,透明得讓人一看便知。

英語教學,英語水平,英語閱讀,學習英語,??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