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應用題教學經驗加強常規問題教學
借鑒應用題教學經驗加強常規問題教學
在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中,借鑒和吸收過去應用題教學中有益的成功做法,切實加強數學常規問題的教學,十分必要。由于老師們對應用題教學比較熟悉,所以僅就此問題的理論思考簡要談些看法。
(一)重視簡單實際問題的教學
課改以前將簡單的實際問題劃分成11類,并依托四則計算的意義,明確了各自具體的分析方法和思維表達的話語系統。由于新課程教學中認為這樣的做法有礙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被否定,轉而強調學生對簡單問題的試誤和感悟。教學實踐已經證明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解答簡單問題的能力下降了,尤其是學生在解答減法和除法問題時錯誤明顯增加,并直接影響到中高年級解答多步問題的正確率。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初步的心理學思考是,傳統的做法是有充分理由的,更符合信息加工心理學中對信息編碼的原理。以前的教學實際是在幫助學生建構簡單問題解決的圖式,形成解決某類簡單問題的科學概念和完整的知識結構;而僅用試誤和感悟這些在動物實驗中得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釋數學問題的解決就不能完全奏效了。當然,這些做法用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為學生建構的圖式要完整正確,不要過分強調類型,分析思路要便于學生理解,盡量采用直觀圖示解釋思路,不要過分強化單一思路而使學生形成負面的思維定勢,如果某個問題的思路不是唯一的,就要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解答思路,并給予充分的鼓勵和尊重。由此可見,我們對課改前簡單應用題教學的經驗也需要正確認識,合理借鑒,而不是簡單地重回老路。
(二)突出對數量關系的分析
數學問題的“數量關系”,與數學問題中的圖式有關。圖式是一種包含了有關客體和事件的一般信息的知識結構。數學問題中所含圖式結構的各部分數量之間存在的關系概括為數量關系,其文字表達就是數量關系式,它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起著預測和解釋功能。周玉仁教授認為數量關系是學生解決常規問題時的“骨架”。如果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夠順利地抓住問題的“骨架”,要順利解決問題顯然是困難的。數量關系實際上也是學生解決常規問題中的主要規則之一,即使是學生解決非常規問題,最終也是要落實到尋找和確定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上來的。因此,新課程下的解決問題的教學仍然應該進行適當的數量關系教學,特別是對基本數量關系的歸納和總結,在教材和教學中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體現。所以,應用題教學中根據問題的類別聯想數量關系式、根據條件或問題敘述數量關系式、數量關系式的填空等練習也是可以借鑒使用的。當然,數學問題中的規則還有某類典型問題的解答規律,如解決與分數有關的問題一般要先確定單位“1”;解答歸一問題一般要先求出單一量,等等,也是可以恰當總結的;而且,我們還應結合數量關系的教學讓學生逐步掌握綜合與分析的解決問題策略。
(三)精選典型例題進行教學
例題作為“有影響力的老師”對于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遠遠勝過其他方面。數學常規問題的教學應該設置必要的例題來進行。主要有這樣兩個理由:一是例題教學能提高學生識別問題中條件線索的敏感性;例題中的圖式信息能幫助學生有效地獲得解題步驟;通過例題教學學生可以不經過陳述性知識階段直接把握解題步驟,這些都會促使數學問題得以順利解決。二是心理學有關“源問題”和“靶問題”的研究告訴我們:教學中學生學會的例題相當于已經習得的源問題,當學生遇到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即靶問題時,他們就會尋找源問題的內隱圖式來解決靶問題。如果是與源問題相類似的靶問題,他們就可以很快捷地進行問題匹配并進行合理變化,從而有效促進數學問題的解決。因此,讓學生積累足夠數量的典型例題圖式,就能增加學生積累的源問題的數量,利于學生進行選擇比較和變化,促進各類問題順利解決。因此,教材編寫和教學過程中,應該借鑒應用題教學中一般復合應用題和典型應用題的教學經驗,加強對例題的教學,對于教材中已經刪除的平均數問題、一般復合應用題、工程問題等有關內容,應經過取舍適當增加例題的教學和練習的數量。
(四)注重進行說理等多樣形式的訓練
說理有助于學生有根有據地思考,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有些數學課程標準解讀輔導材料把適當的說理也否定為“機械敘述算理”,似乎有些過分了。應該看到,數學問題的每一種解法都有各自的理由,要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對于常規問題的教學也是如此,但對各種解法的算理還是應該讓學生講清楚。所以,適當借鑒應用題教學中的說理教學是有必要的。例如,可以讓學生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說出解決問題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解釋每步列式的道理,說明某一種思路的錯誤之處。
另外,應用題教學中還有其他一些有關的練習形式,如題組練習、對比練習、畫圖分析、(條件與問題)搭配練習、編題練習等,都對常規問題的教學具有參考價值,使用得當,有助于學生提高常規問題的解決能力,并促進學生非常規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這方面我們江蘇在應用題教學中曾經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些經驗和方法也值得我們在常規問題的教學中借鑒和使用。
綜上所述,加強數學常規問題的教學值得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北京師范大學王策三教授曾指出新課程改革中存在著“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這樣的現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之一就是忽視常規問題的教學。因為解決常規問題有利于學生鞏固已有的知識。數學能力測試中出現的問題可能仍然是非常規問題,一方面解決非常規問題對學生的思維要求相對較高,另一方面,也許解決常規問題的能力減弱也給非常規問題的解決造成基礎缺失和能力削弱。
再進一步講,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也應該以增強知識基礎為前提,即“創造性的條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自己的頭腦思考。”也正因為如此,周玉仁教授分析了我國半個世紀的應用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情況后指出:“從傳統到現代,傳統是現代的基礎和起點,現代是傳統的繼承、發展和創新。”她的論述,相信對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應用題教學的得失是會有啟發的。所以,我們必須恰當借鑒應用題教學的經驗,改進目前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材和教學,并切實加強常規問題的教學,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全面提升!
篇2:《中國成語大會》對小學語文成語教學借鑒意義
《中國成語大會》對小學語文成語教學的借鑒意義
山西省大同縣城鎮第三小學校劉雪梅
【摘要】央視主辦的《中國成語大會》對部分成語的定義、出處、結構進行了“普法式”的普及,其風格輕松幽默,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聯系到小學語文教學,結合小學生身心特點我們來探討其對小學語文中成語教學的方式、方法、禁忌等可借鑒的意義。
【關鍵詞】成語大會小學語文成語學習自主掌握
《中國成語大會》由中央電視臺和國家語委聯合主辦,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同出一脈。其風格輕松幽默,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從激烈的競賽中讓觀眾體味到中國的文字源源流長,博大精深,成語更是中華文庫的瑰寶,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對我們在小學語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成語,對充實學生的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文學鑒賞,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我們可以借鑒這檔欄目寓教于樂的方式在課程編制和教學實踐中讓我們的孩子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盡可能多地吸收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對作為民族文化幾千年來不斷積淀和發展的成語教學創造一個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的新契機,為將來說話、習作、與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新課程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成語簡述
(一)什么叫成語?
成語是一種相傳習用,意義上整體化、結構上定型化,且具有書面色彩的固定短語。通俗地說,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并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二)成語的來源
成語的來源有以下幾種:神話寓言,歷史故事,詩文語句,口頭俗語。
(三)成語的結構
成語共有4000來條,其中95%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語。如“莫須有”、“欲速則不達”、“五十步笑百步”、“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語一般用四字格式,如我國古代的詩歌總集《詩經》,就以四字句為多。
總之,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于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形象鮮明的作用。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中的成語教學要求
我們山西省大同縣小學教育使用的蘇教版教材非常重視成語教學,它的教學要求是:熟記,大概了解成語的意思;高年級能適當運用。
三、小學語文中成語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來源渠道的進一步豐富,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不再單一的來自于課堂之上,從而形成了“小大人式”的用語用詞,結果是“語驚四座”。
成語是中華母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如:神話語言(“愚公移山”等)、歷史故事(“圍魏救趙”等)、詩文語句(“一鼓作氣”等)、口頭俗語(“三長兩短”等)等。令人感喟的是,當網絡詞匯大量地走進人們的生活,例如:你OUT了、I服了YOU等,外語惡補更成為家長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了不能承受之重,還有多少人會以說成語感到驕傲呢?現實中,濫用成語的現象比比皆是,很多成語被改頭換面用于各類廣告。如:殺蚊的蚊香,是“默默無蚊”,止咳的糖漿,是“咳不容緩”……這種對成語的改裝移植宣傳,嚴重的影響了孩子們在學習中對成語的理解、使用。這些現象如不及時采取措施,母語在青少年中的傳承將受到極壞的影響。
篇3:宿舍教學樓消防火災應急疏散預案
宿舍(教學樓)消防火災應急疏散預案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要場所,人員密集,流動性大,而且學生大都是未成年人。
因此,必須加強學校的消防安全檢查,認真排除消防隱患。現根據上級部門的指
示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消防火災應急疏散預案:
(一)成立學校消防火災指揮小組
組長:李勝
副組長:陳國秀陳和歲李翠蓉
(二)主要職責
1、學校的校長全面負責學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其中學校消防災指揮小組的副組長
為防火負責人。
2、消防火災指揮小組要認真執行消防法規,規章,主持制訂各部門的消防安全制
度和防火安全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逐級落實。
3、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4、對全體師生員工進行防火宣傳教育,普及消防知識,提高防火意識;制定對教
職工的消防安全評價措施。
5、進行經常性的防火安全檢查,防止和消除安全隱患。
6、完善消防設施,配備消防器材,改善消防安全條件。
7、確定重點防火部位,組織制定滅火方案,落實安全管理措施。
8、組織本單位的消防滅火工作,追查處理火警事故,協助調查火災原因。
9、火災發生時,要冷靜的組織師生快速有序的逃離現場。
10、及時,詳細,準確的上報火災情況,認真傳達和執行上級的指示。
(三)處理程序
1、當遇到火災時,發生火災區域的師生首先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在火勢不大的情
況下,以最快的速度在初起火災階段將火撲滅。
2、以最快的速度報告有關管理人員或在場的教師。各管理人員以最快的速度一面
派人打開安全出口,切斷電源,撥打電話“119”報警和向在校(住宿)的師生示警
,一面打電話報告消防火災指揮小組,住宿教師應予協助。
3、向“119”報警時,內容必須完整。即必須報告發生火災的單位的詳細地址,
火勢情況,報警人的姓名及電話號碼。
4、火災疏散逃生的組織指揮。當學校的領導(無論何級)得到火災事故報警后,立
即趕赴火災現場指揮師生疏散,以在火災現場的最高級別領導為撲救現場總指揮
,其他人員必須無條件地聽從指揮。
5、疏散逃生的組織分工。火災現場的總指揮負責指揮,管理人員迅速通知師生并
告知按下達的指令和規定的線路有秩序地撤離,同時命令切斷電源,搬走易爆易
燃物品。
6、撤離順序。
無論是教學樓還是宿舍樓,最先起火的那一層首先撤離,緊接著是先從起火的上
層開始,從下層依次到上層方向撤離,然后再從最先起火的下層開始,按從上到
下的順序依次撤離。如果火災發生在最高層,則按從高層到低層的順序撤離。火
災點的下一層至第一層是否撤離,由火災現場總指揮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7、在撤離時,學生要服從指揮,不得爭先恐后,相互擁擠,以防互相踐踏。學生
可否攜帶物品,一律按火災現場最高指揮的命令執行。
8、當火勢過猛,樓道被煙火封鎖住的逃生辦法:
用水澆濕全身,用濕毛巾或衣物罩住頭部,用半蹬姿勢順僂梯往下撤離。
在無法通過煙火封鎖時,可用濕被或床單封住衛生間門,呼救等待救援。
在既被火封鎖,救援人員又未能到位的危急情況下,可用繩索或將數床床單邊接
成條,系住一端沿布條攀沿逃生,切忌擅自往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