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探討學習目標是課堂中不可或缺需要
學習如果沒有目標,就如航海時沒有燈塔,很容易迷失了方向。作為學習者,及早地明確自己應該學會什么,并確信這些內容值得一學,他們就會自覺地、努力地學習。國內外的學習實踐都證明,學習目標具有導向、啟動、激勵、凝聚、調控、制約等心理作用。目標學習法從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倡導以來,就作為一種課堂教學主導。被越來越多的人驗證有目標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習實效。
有人打過形象的比喻:沒有目標的學習像是飯后散步,有明確目標的學習像是運動會上賽跑。
鑒于此,我認為學習目標就如課堂的靈魂,我們在課前輔導或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就必須學會將每一課時的學習目標第一時間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可以用什么具體方式來學,學什么內容,學到什么程度。
這不僅有利于教師自己心里清楚,引導到位,明確自己的教學組織思路,設計相應的學習和評價活動,落實評價點撥之處;還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與互助,用好展示、分享、質疑的時機和方式,更好地走上自我發展之路。
所以,學習目標的制定也便成為重中之重,是備課的第一要務。既是學習評價的依據,也是教學設計的基礎。
可是,在聽課和交流當中,仍然發現有教師不出示學習目標,或者學習目標有突兀之處,要么條理不清楚,羅列中重復和缺乏相應的認知度和可接受度;要么用詞缺乏推敲解讀、無法考量應達成的深度和寬度,如理解的程度應體現到什么樣的展示處;要么缺乏學習方式指導,沒有達成條件和方式的指路……
其實,這都反映出我們備課的不深入或者不夠細節處理之處,也就無形之中會引來課堂中的疏漏處,學生自學中出現盲目,老師點撥中沒有側重,也就失于泛泛之談,有效教學不免未落到實處……
那么,如何擬定學習目標,如何敘寫學習目標呢?
結合資料學習以及我的教學體悟,我們應該清楚,就是要依照課程標準和學情,結合學材進行有機整合解讀,“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它通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過程而最終實現,“過程與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它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目標的實現中而實現,沒有“過程和方法”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難以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它伴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而實現,是依附于知識和技能的感知、生成之中,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內容,而是逐步積累的過程。
所以,學習目標要具有針對性,具有可檢測性、可操作性,應主要針對“知識和技能”的達成,并融合“過程和方法”的引導而形成。即按照四要素“行為主體(學生)
篇2:中學英語教法與學法研究
淺談中學英語教法與學法研究
[提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身的能力和性格差異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因此,在當今基礎教育新課程(新課標)改革的形勢下,我們英語教師進行“教法”與“學法”研究,就顯得特別重要。
長期以來,在我國英語教學工作中,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只注重“教法”研究,總是不遺余力地進行知識的傳授,而學生則采取記憶、背誦等機械式的學習方式,結果,同樣的做法并不能使所有學習者都學得好,并且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多方面發展,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空間。
大家都知道,李陽老師的瘋狂英語獨創的英語學習方法,多年來影響了數以億計的英語學習者,確實能幫助許多同學提高英語水平。但是,也有部分同學學習了李陽老師的學習方法,一段時間下來,英語成績仍不理想,于是棄之而求他法。這也說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身的能力和性格差異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因此,在當今基礎教育新課程(新課標)改革的形勢下,我們英語教師進行“教法”與“學法”研究,就顯得特別重要。
那么,我們英語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教法”與“學法”的研究呢?我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多年,現將自己的觀點總結如下:
一、教師應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
1.英語教師本人應該加強各方面教育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學習有關英語教與學的心理知識,研讀《中小學英語教學》等報刊雜志,提高教學理論水平。
2.在加強自我學習的基礎上,英語教師應積極參加再教育學習,接受再培訓,不斷提高專業水平,進行知識更新,甚至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不能再只是傳授知識,而更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
3.教師可以到校外觀摩學習名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親身體驗、靈活使用教學資源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技能。
4.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多開展教研教改活動,經常進行聽課、講課、評課工作,與同事們進行交流,從而促進自己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教研水平。
二、教師進行“教法”研究,更要進行“學法”研究
篇3:優秀教學教法地理趣味教學法運用
優秀教學教法地理趣味教學法的運用
張秀英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法寶,它是學習的內驅力,是學習的酵母,有了它,學生再不會昏昏欲睡,再不會被迫去學,不信你也來試試看!
一、趣味導課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過富有情趣的導言,使課堂開始便形成一種活躍而愉快的氛圍,使學生產生掌握新知識的強烈愿望,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導入新課的具體方法有很多種,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大致歸納成如下幾類。
1.以“之最”來導入新課
在區域地理講授之前,通過“地理之最”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述亞洲地形特征時,先提問: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為多少米?在講述南極洲時,可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氣溫最低而冰層最厚來導入南極洲;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作為日本地理的開端;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引入中東地區的講述。
2.以著名景觀來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地理風貌,在觀圖領略一個國家或地區風土人情的基礎上講授新課。例如,先觀察艾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阿爾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風光等,然后開始歐洲西部的學習;用克里姆林宮和紅場的圖片,引入俄羅斯的學習。
3.以讀圖提問來導入新課
此方法多用于講述地理位置、范圍及地理規律等內容。
4.可以用地理謎語導入新課
例如,在講述埃及地理時,可用“灰塵吹來”猜謎底“埃及”來導入新課。
二、趣味授課
1.生動的教學語言
(1)用詩詞歌賦來描述地理事物。詩詞歌賦交融于地理教學過程,能將抽象的地理事物變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學生的腦海之中。例如,可用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描述三峽峽谷之幽深、水流之湍急;用“望廬山瀑布”反映廬山風景之秀麗。
(2)使用地理別稱配合地名教學。地理別稱具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學生記憶眾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園”“鐘表王國”──瑞士;“火山之國”──印度尼西亞;“佛塔之國”──緬甸;“楓葉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薩;“不夜城”──漠河;“草原鋼城”──包頭;“塞上江南”──寧夏平原等。
(3)使用抒情的文學語句、地理趣聞、地理故事來調節課堂氣氛。例如,在講述西歐國家時,簡單介紹“只有一棵樹”的國家──冰島共和國;講述泰國首都曼谷時,讓學生知道它是世界上名字最長的首都,全稱若譯成漢字共有四十一個字;講述非洲熱帶草原上的樹木──波巴布樹時,可介紹“綠面包樹”的來歷,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選編一些地理口訣來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規律等,便于學生掌握和記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為了使學生牢記中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可以采用“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二寧青甘陜,云貴西四上北天,重內臺海福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