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溝通在小學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要性
教師溝通在小學、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重慶市巴南區云篆山小學:趙宇
一、現象
暑期里陪同孩子看動畫片《多啦A夢》,其中有一集叫《我給自己當老師》。故事情節是主人公大熊在小學沒有學習好,以至于初中、高中之后的成績都不好。高中的自己通過時光機找到初中的自己,要自己好好學習;初中的自己又跑去找小學時候的自己,也要自己好好學習,不然會害了以后的自己。小孩子看動畫片不怎么思考故事情節,但是他們會從動畫片里知道,要讓自己將來成績好,小時候的學習很重要。大人看了會有所思考,明白孩子的基礎很重要。孩子學習的一生就像一條鏈子一樣,每個環節都要銜接好才好。
我曾經是九年一貫制學校的一名初中語文老師,現在是一名純小學的小學語文老師。我切身感受到小學語文教育和初中語文教育中的一些不合拍,導致相當一部分小學畢業生升入中學后對語文學習感到很不適應,學習興趣減退,學習質量大幅度下降,久而久之不但語文學不好,而且對民族語言、民族文化喪失興趣,還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消極的影響。難怪好多家長都在感嘆“高中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過程在初中,根子在小學”…
二、探究
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聽、說、讀、寫”等四大方面,其實學生的語文成績不好,還真可以從小學階段找到些原因:
根源一:拼音知識沒有掌握好。學生一旦上了初中之后,雖然要涉及拼音知識,但是很少,很多知識要自己主動掌握。試問,之前都沒有學好,他會去自己主動掌握嗎?他能夠主動掌握得好嗎?于是,作為七年級的語文老師就會不自覺的埋怨七他們的小學老師。也會不自覺的發出感嘆“如果是我從小學一年級教到現在,肯定不會這樣。”
根源二:書寫習慣存在嚴重問題,當然,這些應該是他小學時候的老師就應該要去處理的問題。但是,孩子一年級沒有養成好習慣,“倒筆劃、不能正確書寫筆劃“等問題,二年級的時候又很難糾正,以后幾年就將就,反正六年級畢業之后,就不該小學老師管了,好不好無所謂。有些小學老師對于學生不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是會有自己的開脫方式的。
根源三:寫作文不教給孩子方法。推薦作文書,讓孩子多閱讀、海量閱讀是沒有錯的。但是只有那些天資聰慧,文學方面悟性高的孩子會通過自主閱讀開啟寫作的大門,喜歡寫文章并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是大多數的孩子可能就只是停留于作文書里那些好玩的故事,不能把別人的東西“拿來”為己所用的。甚至部分孩子根本沒有閱讀的習慣,不去讀課外書的都有。學任何東西,方法很重要,但是這個方法需要老師有意識的給孩子灌輸,需要老師給孩子梳理,然后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達到讓孩子掌握寫作方法才行呀。
如果上面所說的三個方面的問題,孩子在小學階段沒有掌握的話,該哪個時候來彌補?初中嗎?似乎初中之后又有初中該要面對的學習壓力。不去管它,讓它成為一個“永久的歷史遺留問題“,這樣下去,受此影響的人多了,時間久了,我們的語文教學會怎樣?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能有幾何?
另有一種情況,學生在小學階段語文基礎還是很不錯,很適應小學階段的各種語文教學,考試成績也不錯。可是一旦進入初中之后,就很不適應初中的教學,一次兩次學習上的打擊可能就讓孩子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慢慢地一個小學的優等生就可能淪落為初中階段的中等生甚至差生。
當然,一個小學生進入初中之后,學習狀態會受到周圍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也會是來自于各個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論。諸多因素之后有使學生變好的,也有影響孩子學習的。但我們說這些都是所有學生都會遇到的外在因素,可以靠家長和老師幫忙調節的。
篇2: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接受信息)、寫作能力(書面表達)、口語交際等能力(出口成章)。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改革切入點
1、課前查閱搜集資料。
2、閱讀教學: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
3、開展語文綜合性、研究性學習。
4、考試評價。
三.實施要求、方法、途徑
(一)小語教材中有許多值得探究的信息點,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時要善于發現,通過多種途徑查閱搜集相關資料,進行理解、處理、整合,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養成搜集資料,練習查閱的習慣。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樣,如上網、去圖書室、看電視、調查訪問等。
(二)閱讀教學
1.課堂閱讀教學
突出以讀為主的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基本訓練之一,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文章的精義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筆,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味得到,而非分析講解所能代替。成功的朗讀訓練,可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激起情感共鳴,從而自然地達到“情動于中動形于外”的境地。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通過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的語言特點。
強化朗讀感悟
篇3: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教學反思
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師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認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并認真撰寫好教學反思記錄。進行教學反思,要做到思而有得,要有理有據。因此,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應該把開展教學實踐反思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和方式,在實踐中確立反思的意識,正視反思,實時反思,有效反思,把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形成撰寫教學反思的習慣,以此來不斷超越自我,提升品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沒有反思的教學也稱不上真正的教學。教學反思是教師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也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1]由此可見,寫教學反思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2]。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認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并認真撰寫好教學反思記錄。因為教學反思記錄,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我們日后教學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資料,是一筆巨大財富。那么如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有效的反思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更新觀念,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作用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改變過去那種只教不思的做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中的敗筆和亮點,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一)有利于歸納總結教學中的得失,完善教學行為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它一方面是歸納“得”,即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正確行為予以肯定,不斷地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是反思“失”,即自己同自己“過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學新理念相違背的做法,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
從教師自身角度看,每位教師都有備好課上好課的愿望。然而,無論我們備課多么充分,都有可能出現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某種失誤。通過寫教學反思記錄,不斷反思,我們能夠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以便揚長避短,加深對教學的理解,使自己以后的教學行為更加完善。
(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研水平
為了適應21世紀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要努力把自己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為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提煉、升華的過程。與一般的面向學生的教學方法不同,它不僅僅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也使我們對教育教學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中得出新的教學規律,并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教學理論,從而提高自身素質,使我們成為研究型的教師。因此,在反思教學時,作為教師應該確立這樣幾種角色:觀察者,即教師要善于發現教育實踐中的各種典型事件以及有價值的教育問題;記錄者,即教師要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一些事件、經驗,為反思積累豐富、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學習者,即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在學習中把自己對教育問題的思考外化為文字,勤做讀書筆記,并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增強自己的問題意識,使自己更善于發現問題。同時在教學反思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等,可以為寫作優秀的作品或論文奠定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