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關于在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中完善民情家訪制度的實施意見

關于在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中完善民情家訪制度的實施意見

2024-07-30 閱讀 3318

關于在“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中完善“民情家訪”制度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qū))委、開發(fā)區(qū)黨委創(chuàng)先爭優(yōu)(“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各部門、市直及駐市各單位黨組(黨委)、各人民團體黨組創(chuàng)先爭優(yōu)(“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各系統(tǒng)(行業(yè))創(chuàng)先爭優(yōu)(“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指導小組,市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督查組辦公室,市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宣傳組辦公室:

為進一步轉變干部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建立健全干部聯(lián)系和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根據(jù)《省委辦公廳轉發(fā)<省委組織部關于在全省建立市、縣、鄉(xiāng)領導干部“民情家訪”制度的意見(試行)>通知》(贛辦字[2011]58號)精神和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弘揚親民務實的干部作風”的要求,結合實際,現(xiàn)就在“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中完善“民情家訪”制度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民情家訪”的工作任務

1.了解社情民意。引導干部深入到農村、社區(qū)、企業(yè)、學校等基層一線,采取上門家訪、面對面交流等方式,了解群眾需求、百姓疾苦、群眾意愿,掌握群眾思想動態(tài)、群眾關注熱點、基層各種矛盾糾紛。

2.聽取意見建議。引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zhí)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之中。通過對群眾意見建議的分析研究,進一步調整完善政策,增強政策制定的預見性、針對性、可行性,不斷提高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推動科學發(fā)展能力水平。

3.宣講政策法律。引導干部采取當面講解、集中講解、專題授課、分發(fā)傳單等方式,向基層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幫助群眾提高對政策法規(guī)的理解力、執(zhí)行力,增強群眾的法治意識,引導廣大群眾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4.化解矛盾糾紛。引導干部下移工作重心,前移工作關口,特別是深入到土地征用、房屋征收、權屬糾紛、勞動社保、移民安置、環(huán)境污染等矛盾多、糾紛多、信訪案件多的地方,與矛盾糾紛當事人進行法、理、情的溝通交流,最大限度激發(fā)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協(xié)調利益關系,化解矛盾糾紛。

5.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干部到偏遠艱苦的地方去,到困難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幫助發(fā)展生產,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通過切實幫助解決一批群眾所盼、所需、所難的實際問題,解民憂、疏民怨,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

6.增進群眾感情。引導干部與當?shù)剞r戶(居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讓干部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零距離溝通、零距離交流、零距離服務,切身體會群眾冷暖疾苦,感受群眾艱辛困苦,強化群眾觀念,增強宗旨意識,增長工作本領。

二、“民情家訪”的參與人員、家訪對象和主要形式

1.參與人員。進行“民情家訪”的人員為參加“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所有干部。其中,市領導和市直(駐市)單位領導平均每月至少1次,縣(市、區(qū))縣級領導平均每月至少2次,鄉(xiāng)鎮(zhèn)(街道)科級干部平均每月至少3次,市直(駐市)、縣直(駐縣)的其他干部至少每半年走訪1次、每季度聯(lián)系1次,深入群眾進行“民情家訪”。各級干部要充分利用農民(居民)空閑時間進行家訪,切實做到不擾民。

2.家訪對象。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干部的“民情家訪”對象主要為本人“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聯(lián)系幫扶的重點戶。

3.主要形式。“民情家訪”主要采取以下方式進行:

(1)上門家訪。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按規(guī)定的次數(shù),上門走訪自己的家訪對象,與其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廣泛聽取他們對黨委、政府的意見建議,幫助解決家訪對象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利益訴求。

(2)定點接訪。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定時到所聯(lián)系的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便民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接待群眾,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反映,當面解決或答復來訪人員反映的問題。

(3)重點約訪。在家訪、接訪的基礎上,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約請群眾征求意見,深入了解情況,協(xié)調解決疑難問題和復雜矛盾,理順群眾情緒。

(4)定期回訪。定期到家訪、接訪或約訪對象家中進行回訪,了解所反映問題的處理過程和結果,聽取群眾對問題解決的滿意度,對群眾反映問題解決不到位的要作好記錄,及時整改落實。

三、“民情家訪”的工作程序

1.民情收集。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在上門家訪、定點接訪、重點約訪、定期回訪過程中,要及時全面記錄收集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記好“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民情日記”,分門別類建立“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民情臺賬”。同時,要采取張貼“聯(lián)系牌”、發(fā)放征求意見表、公開電子郵箱、設立群眾意見箱、公布電話、召開征求意見會、填寫“連心冊”方式,不斷拓寬民意訴求渠道,收集群眾意見建議。

2.梳理辦理。按照“誰接訪、誰負責、誰處理”的原則,實行訪辦一體的工作負責制。對現(xiàn)場能解決的問題,由家訪的“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當場給予明確答復;對需要較長時間解決的,要按照“一事一表”和“不過夜”的原則,填寫《“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情況登記表》一式二份,填好后2天內報至家訪對象所在地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工)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工)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收到送來的《“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情況登記表》后,要及時編號分類,屬鄉(xiāng)鎮(zhèn)(街道)范圍內解決的,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工)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窒明確并分送本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相關責任部門;屬縣(市、區(qū))范圍內解決的,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工)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報縣(市、區(qū))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市、區(qū))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收到《“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情況登記表》進行分類編號后,分送到本縣(市、區(qū))的責任部門??h(市、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責任部門在收到轉來的《“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情況登記表》之后,要明確責任人,按照一般問題1個星期內辦理,重要訴求1個月內辦理的規(guī)定時限處理完成。對暫不具備條件解決的問題,責任部門要作出書面說明,指定專人會同家訪干部耐心細致合情合理地向反映問題的群眾作好解釋工作,穩(wěn)定群眾情緒??h(市、區(qū))難以解決需上級協(xié)調解決的問題,由縣(市、區(qū))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情況登記表》上報市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市里協(xié)調解決。

3.反饋通報。縣(市、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街道)責任部門在處理完結后,填寫《“民情家訪”部門處理回執(zhí)單》一式四份,分別報送本級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家訪干部、問題反映人以及問題反映人所在村(社區(qū))。對群眾普遺關心的共性問題和各界關注程度高的意見的辦理情況,縣(市、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街道)“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可以通過召開代表座談會、張貼公告、在基層黨務公開欄中公開等方式,進行公開、集中反饋。對“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中群眾反映的問題未按上述時限反饋的,由縣(市、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工)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移交本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督查組,由督查組發(fā)出督辦通知。在督辦時限內仍未辦理的,由督查組下發(fā)督查通報。

4.歸檔備案。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的家訪情況,包括家訪的時間、家訪地點、家訪對象、家訪人數(shù)、問題收集、處理過程、處理結果、群眾反響等資料,要按照“家(接)訪一戶(人)建立一臺賬”或“處理一事建立一臺賬”的方法進行分類匯總成冊,立案歸檔,備案備查。

四、工作機制

1.健全辦事機構和工作例會制度。各級黨委要設立“民情家訪”工作辦公機構,與本級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署辦公。市、縣(市、區(qū))黨委至少每季度、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委至少每月召開1次“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工作例會,聽取“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家訪情況匯報,尤其是解決實際問題情況,掌握工作動態(tài),交流工作經驗,分析研究解決問題。

2.建立家訪公告、接訪公示制度。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原則上要掛牌、定點、定時開展“民情家訪”工作。家訪、接訪前,要提前1-2天通知有關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等單位,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要掛牌公示,將“民情家訪”干部的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聯(lián)系電話、接訪時間、接訪地點等進行公示,方便群眾反映問題。

3.建立“民情日記”制度。按照人手一本的原則,發(fā)放“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民情日記”。“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民情日記”要隨身攜帶,記錄每次家訪、接訪、約訪、回訪情況,重點記錄家訪、接訪、約訪、回訪的對象,聽取的意見建議,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市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督查組采取不定期抽查方式,對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的“民情日記”進行抽查,并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通報。各級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督查組也要對本轄區(qū)內“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的“民情日記”進行抽查,并進行通報。

4.建立考評督查制度。各級黨委要把“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工作納入本地黨委創(chuàng)先爭優(yōu)考評范圍,作為干部參與“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落實“民情家訪”工作要求,并加強對班子成員和下級班子主要領導的監(jiān)督、檢查,重點調度掌握解決了哪些問題,辦了哪些實事。市、縣(市,區(qū))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督查組要不定期對“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工作進行專項督查。

篇2:關于在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中完善民情家訪制度的實施意見

關于在“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中完善“民情家訪”制度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qū))委、開發(fā)區(qū)黨委創(chuàng)先爭優(yōu)(“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各部門、市直及駐市各單位黨組(黨委)、各人民團體黨組創(chuàng)先爭優(yōu)(“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各系統(tǒng)(行業(yè))創(chuàng)先爭優(yōu)(“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指導小組,市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督查組辦公室,市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宣傳組辦公室:

為進一步轉變干部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建立健全干部聯(lián)系和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根據(jù)《省委辦公廳轉發(fā)<省委組織部關于在全省建立市、縣、鄉(xiāng)領導干部“民情家訪”制度的意見(試行)>通知》(贛辦字[2011]58號)精神和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弘揚親民務實的干部作風”的要求,結合實際,現(xiàn)就在“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中完善“民情家訪”制度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民情家訪”的工作任務

1.了解社情民意。引導干部深入到農村、社區(qū)、企業(yè)、學校等基層一線,采取上門家訪、面對面交流等方式,了解群眾需求、百姓疾苦、群眾意愿,掌握群眾思想動態(tài)、群眾關注熱點、基層各種矛盾糾紛。

2.聽取意見建議。引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zhí)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之中。通過對群眾意見建議的分析研究,進一步調整完善政策,增強政策制定的預見性、針對性、可行性,不斷提高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推動科學發(fā)展能力水平。

3.宣講政策法律。引導干部采取當面講解、集中講解、專題授課、分發(fā)傳單等方式,向基層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幫助群眾提高對政策法規(guī)的理解力、執(zhí)行力,增強群眾的法治意識,引導廣大群眾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4.化解矛盾糾紛。引導干部下移工作重心,前移工作關口,特別是深入到土地征用、房屋征收、權屬糾紛、勞動社保、移民安置、環(huán)境污染等矛盾多、糾紛多、信訪案件多的地方,與矛盾糾紛當事人進行法、理、情的溝通交流,最大限度激發(fā)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協(xié)調利益關系,化解矛盾糾紛。

5.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干部到偏遠艱苦的地方去,到困難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幫助發(fā)展生產,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通過切實幫助解決一批群眾所盼、所需、所難的實際問題,解民憂、疏民怨,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

6.增進群眾感情。引導干部與當?shù)剞r戶(居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讓干部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零距離溝通、零距離交流、零距離服務,切身體會群眾冷暖疾苦,感受群眾艱辛困苦,強化群眾觀念,增強宗旨意識,增長工作本領。

二、“民情家訪”的參與人員、家訪對象和主要形式

1.參與人員。進行“民情家訪”的人員為參加“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所有干部。其中,市領導和市直(駐市)單位領導平均每月至少1次,縣(市、區(qū))縣級領導平均每月至少2次,鄉(xiāng)鎮(zhèn)(街道)科級干部平均每月至少3次,市直(駐市)、縣直(駐縣)的其他干部至少每半年走訪1次、每季度聯(lián)系1次,深入群眾進行“民情家訪”。各級干部要充分利用農民(居民)空閑時間進行家訪,切實做到不擾民。

2.家訪對象。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干部的“民情家訪”對象主要為本人“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聯(lián)系幫扶的重點戶。

3.主要形式。“民情家訪”主要采取以下方式進行:

(1)上門家訪。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按規(guī)定的次數(shù),上門走訪自己的家訪對象,與其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廣泛聽取他們對黨委、政府的意見建議,幫助解決家訪對象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利益訴求。

(2)定點接訪。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定時到所聯(lián)系的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便民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接待群眾,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反映,當面解決或答復來訪人員反映的問題。

(3)重點約訪。在家訪、接訪的基礎上,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約請群眾征求意見,深入了解情況,協(xié)調解決疑難問題和復雜矛盾,理順群眾情緒。

(4)定期回訪。定期到家訪、接訪或約訪對象家中進行回訪,了解所反映問題的處理過程和結果,聽取群眾對問題解決的滿意度,對群眾反映問題解決不到位的要作好記錄,及時整改落實。

三、“民情家訪”的工作程序

1.民情收集。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在上門家訪、定點接訪、重點約訪、定期回訪過程中,要及時全面記錄收集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記好“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民情日記”,分門別類建立“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民情臺賬”。同時,要采取張貼“聯(lián)系牌”、發(fā)放征求意見表、公開電子郵箱、設立群眾意見箱、公布電話、召開征求意見會、填寫“連心冊”方式,不斷拓寬民意訴求渠道,收集群眾意見建議。

2.梳理辦理。按照“誰接訪、誰負責、誰處理”的原則,實行訪辦一體的工作負責制。對現(xiàn)場能解決的問題,由家訪的“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當場給予明確答復;對需要較長時間解決的,要按照“一事一表”和“不過夜”的原則,填寫《“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情況登記表》一式二份,填好后2天內報至家訪對象所在地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工)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工)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收到送來的《“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情況登記表》后,要及時編號分類,屬鄉(xiāng)鎮(zhèn)(街道)范圍內解決的,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工)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窒明確并分送本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相關責任部門;屬縣(市、區(qū))范圍內解決的,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工)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報縣(市、區(qū))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市、區(qū))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收到《“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情況登記表》進行分類編號后,分送到本縣(市、區(qū))的責任部門。縣(市、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責任部門在收到轉來的《“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情況登記表》之后,要明確責任人,按照一般問題1個星期內辦理,重要訴求1個月內辦理的規(guī)定時限處理完成。對暫不具備條件解決的問題,責任部門要作出書面說明,指定專人會同家訪干部耐心細致合情合理地向反映問題的群眾作好解釋工作,穩(wěn)定群眾情緒。縣(市、區(qū))難以解決需上級協(xié)調解決的問題,由縣(市、區(qū))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情況登記表》上報市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市里協(xié)調解決。

3.反饋通報??h(市、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街道)責任部門在處理完結后,填寫《“民情家訪”部門處理回執(zhí)單》一式四份,分別報送本級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家訪干部、問題反映人以及問題反映人所在村(社區(qū))。對群眾普遺關心的共性問題和各界關注程度高的意見的辦理情況,縣(市、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街道)“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可以通過召開代表座談會、張貼公告、在基層黨務公開欄中公開等方式,進行公開、集中反饋。對“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中群眾反映的問題未按上述時限反饋的,由縣(市、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工)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移交本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督查組,由督查組發(fā)出督辦通知。在督辦時限內仍未辦理的,由督查組下發(fā)督查通報。

4.歸檔備案。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的家訪情況,包括家訪的時間、家訪地點、家訪對象、家訪人數(shù)、問題收集、處理過程、處理結果、群眾反響等資料,要按照“家(接)訪一戶(人)建立一臺賬”或“處理一事建立一臺賬”的方法進行分類匯總成冊,立案歸檔,備案備查。

四、工作機制

1.健全辦事機構和工作例會制度。各級黨委要設立“民情家訪”工作辦公機構,與本級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署辦公。市、縣(市、區(qū))黨委至少每季度、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委至少每月召開1次“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工作例會,聽取“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家訪情況匯報,尤其是解決實際問題情況,掌握工作動態(tài),交流工作經驗,分析研究解決問題。

2.建立家訪公告、接訪公示制度。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原則上要掛牌、定點、定時開展“民情家訪”工作。家訪、接訪前,要提前1-2天通知有關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等單位,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要掛牌公示,將“民情家訪”干部的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聯(lián)系電話、接訪時間、接訪地點等進行公示,方便群眾反映問題。

3.建立“民情日記”制度。按照人手一本的原則,發(fā)放“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民情日記”?!八驼?、送溫暖、送服務”工作“民情日記”要隨身攜帶,記錄每次家訪、接訪、約訪、回訪情況,重點記錄家訪、接訪、約訪、回訪的對象,聽取的意見建議,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市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督查組采取不定期抽查方式,對各級“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的“民情日記”進行抽查,并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通報。各級黨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督查組也要對本轄區(qū)內“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的“民情日記”進行抽查,并進行通報。

4.建立考評督查制度。各級黨委要把“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工作納入本地黨委創(chuàng)先爭優(yōu)考評范圍,作為干部參與“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落實“民情家訪”工作要求,并加強對班子成員和下級班子主要領導的監(jiān)督、檢查,重點調度掌握解決了哪些問題,辦了哪些實事。市、縣(市,區(qū))委“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督查組要不定期對“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干部“民情家訪”工作進行專項督查。

篇3:家訪專員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家訪專員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根據(jù)客戶提供相關資料,認真核實房屋類型產權歸屬等是否符合公司產品政策;

2)將房屋所有信息進行系統(tǒng)匯總后,進行專業(yè)評估;

3)對接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特定項目評估;

4)制作每日評估報告、評估分析報表等;

5)向風控部反饋評估結果。

任職要求:

1、專科以上學歷;

2、具有1年以上房地產開發(fā)公司或評估公司地產評估經驗,對商業(yè)地產、住宅等領域有一定了解和研究,具有實際評估工作經驗;

3、熟悉上海房地產行情,關注市場動態(tài);

4、人品端正、責任心強、能夠吃苦耐勞;

5、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抗壓力強,良好的信息搜集和數(shù)據(jù)挖掘能力,掌握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理論和方法。

家訪專員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