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2024-07-30 閱讀 2715

第一篇:7-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一、目的

為了更好地執行護理級別,提高患者護理質量,保證患者安全,特制定分級護理制度。

二、定義

主管醫師根據住院患者病情決定護理等級并下達護理級別醫囑流程標準,分別為特別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四種。

三、職責

1.醫務部主任和副主任負責制定和修訂分級護理制度。

2.醫療科室醫務人員負責執行分級護理制度。

3.醫療科室主任和護士長負責監督和檢查分級護理制度的執行。

4.醫務部主任和副主任負責監督和檢查全院分級護理制度執行。

5.院長負責監督檢查醫務部主任和副主任分級護理制度的執行。

四.程序

1.依據病情下達護理級別

(1)特別護理患者

對于病情危重、隨時需要搶救和監護的患者;病(好范文站推薦:)情復雜的大手術或新開展的大手術,如臟器移植等;各種嚴重外傷、大面積燒傷等,主管醫師要下達特別護理醫囑。

(2)一級護理患者

對于重病、病危、各種大手術后及需要絕對臥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各種內出血或外傷、高燒、昏迷、肝腎功能衰竭、休克及極度衰弱者;癱瘓、驚厥、子癇、早產嬰、癌癥治療期等,主管醫師要下達一級護理醫囑。

(3)二級護理患者

對于病重期急性癥狀消失,特殊復雜手術及大手術后病情穩定,行骨牽引、臥石膏床仍需臥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年老體弱或慢性病不宜過多活動者;一般手術后不宜過多活動者等,主管醫師要下達二級護理醫囑。

(4)三級護理患者

對于輕癥、一般慢性病、手術前檢查準備階段、正常產婦;各種疾病術后恢復期或即將出院的患者;生活可以自理,能離床活動者等,主管醫師要下達三級護理醫囑。

2.加放護理等級標識

(1)護理人員按省衛生廳《醫療護理文書規范》要求,根據護理級別醫囑,在患者床頭牌內和患者一覽表加放護理等級的標識。

(2)護理等級標識為特別護理為紫三角、一級護理為紅三角、二級護理藍三角和三級護理無標志。

(3)護理級別標識放置或更改,日班由辦公室班護士負責,夜班由值班護士負責。

3.執行護理級別

(1)特別護理內容

設專人護理,嚴密觀察病情,備足急救藥品、器材,隨時準備搶救;制定護理計劃,設危重患者記錄單。根據病情隨時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記錄出入量;認真、細致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嚴防并發癥,確保患者安全。1

(2)一級護理內容

絕對臥床休息,解決生活的各種需要;注意情緒變化,做好思想工作,給予周密細致地護理;嚴密觀察病情,每15―30分鐘巡視一次,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根據病情制定護理計劃,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做好各項護理工作;加強基礎護理,定時做好口腔、皮膚的護理,防止發生合并癥;加強營養,鼓勵患者進食,保持室內清潔整齊,空氣新鮮,防止交叉感染。

(3)二級護理內容

臥床休息,根據患者情況,可在床上做輕微活動;注意觀察病情變化,進行特殊治療和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每1―2小時巡視一次;做好基礎護理,協助翻身,加強口腔、皮膚護理,防止發生合并癥;給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顧,如洗臉、擦身、送飯、遞送便器等。

(4)三級護理內容

督促遵守院規,保證休息,注意患者飲食,每日巡視兩次;對產婦進行婦幼衛生保健咨詢指導;進行衛生科普宣傳;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和心理狀況。

4.更改護理級別

主管醫生根據患者病情變化,下達醫囑更改護理級別時,護士要及時更改護理級別標識和執行護理級別

五、考核

1.考核方法

(1)查閱病歷,護理級別是否與病情相符。

(2)查閱護理記錄是否符合護理級別要求。

(3)實地考察患者,護士是否按護理級別執行。

(4)患者投訴。

2.考核周期

(1)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每月對本科室考核一次,并填報一級質控月報表,并進行反饋,上報醫務部。

(2)醫務部主任、副主任每月對全院考核一次,并填報二級質控月報表,并進行反饋,上報院長。

(3)院長每月對醫務部主任、副主任考核一次,并填報三級質控月報表,并進行反饋。

六、罰則

1.對于未按病情下達或及時更改護理級別者,每次罰款20元。

2.對于未執行護理級別的護士,每次罰款20元。

3.對于護理級別記錄不符合護理級別,每次罰款20元。

4.對于未完成分級護理制度一級、二級質控者,每次罰款20--100元。

5.對于未執行分級護理制度,導致醫療醫療不良事件者,按《惠好醫院醫療不良事件接待、處理和賠償制度》處理。

6.對于弄虛作假者,每次罰款100元,三次以上者,做開除處理。

七、附則

1.本制度為醫院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

2.本制度自2014年1月15日下發之日生效。

3.本制度最終解釋權歸醫院醫務部擁有。

4.附件

(1)臨床科室一級、二級質控方案。

(2)臨床科室一級、二級質控報表。

第二篇:分級護理制度2

分級護理制度2

1.一級護理的適應對象?護理要點?

2.分級護理的標識?

3.特級護理的適應對象?

第三篇: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是根據對病人病情和自理能力的評估,給予不同級別的護理,并做出相應的標記,以保證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觀察。

1、特別護理

1)專人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備齊急救藥品、器材,隨時準備搶救。

2)運用整體護理的理念做好計劃護理,并及時記錄相關資料。

3)切實做好各項專科護理、基礎護理,嚴防護理并發癥的發生,確保病人安全。

4)保持室內合適的濕度和溫度,做好空氣消毒。

2、一級護理

1)根據病情變化,及時巡視病人,根據醫囑和病情需要定時監測生命體征,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并做好各項護理記錄。

2)加強基礎護理,根據醫囑做好口腔護理,加強皮膚護理,預防護理并發癥。

3)加強營養,做好飲食指導。

4)注意思想情緒上的變化,做好心理護理。

5)保持室內清潔整齊、空氣清新,防止交叉感染。

3、二級護理

1)注意病情變化,及時巡視病人,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

2)協助或指導病人做好基礎護理,如口腔護理、皮膚護理,預防護理并發癥。

4、三級護理

1)定時監測體溫、脈搏、呼吸,掌握病人的病情與心理狀態。

2)進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

2014年6月

第四篇: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1、分級護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

身體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確定并實施不同級別的護理。分級護理分為四個級別: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

2、確定患者的護理級別,應當以患者病情、身體狀況和生理

自理能力為依據,并根據患者的情況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3、臨床護士根據患者的護理級別和醫師制訂的診療計劃,為

患者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護理專業技術服務。

4、護士實施的護理工作包括:

4.1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

4.2正確實施治療、用藥和護理措施,并觀察、了解患者的反

應;

4.3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顧和幫助;

4.4提供康復和健康指導

第五篇: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患者,可以確定為特級護理:

1、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的患者;

2、重癥監護的患者;

3、各種復雜或者大手術后的患者;

4、嚴重創傷或者大面積燒傷的患者;

5、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并需要嚴密監護病情的患者;

6、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并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險,需要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護理要點:

1、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

2、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3、根據醫囑,準確測量出入量;

4、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路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舒適和功能體位;

6、實施床旁交接班。

具備以下情況之一的患者,可以確定為一級護理:

1、病情趨向穩定的重癥患者;

2、手術后或者治療期間需要嚴格臥床的患者;

3、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病情不穩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患者。

護理要點:

1、每1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2、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

3、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4、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路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

5、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制度大全為你推薦以下相關范文:

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護士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新

篇2:某區醫院分級護理制度

附屬醫院分級護理制度

一、特級護理:

1、護理對象:病情危重,復雜多變,隨時可發生生命危險,需要搶救或極度虛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員;。

2、護理要求

1)安置病人于危重監護室或單人病室。24小時專人護理,班班交接;建立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單,記錄規范。

2)備有各種搶救儀器和藥品。嚴密觀察病情,隨時監測生命體征等指標、觀察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運行情況,并做好記錄。

3)按醫囑及時執行各種治療操作,收集各種標本,送藥到口。

4)保證各種導管暢通、清潔,按時更換引流袋(瓶),詳細記錄引流量及色澤,必要時消毒處理。

5)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病情允許要拍背排痰。

6)氣管切開者按氣管切開常規護理,如:每天更換切口處敷料及定時消毒內套管等。

7)做好病人心理護理、衛生及健康教育指導。

8)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

①洗臉、口腔護理和頭發護理(梳頭)每天2-3次;

②床邊擦浴每日1次,包括洗腳及會陰護理等;

③每日更換床單,有污染隨時更換(病情允許);

④預防褥瘡護理每日2次,病情允許建立翻身卡,每2小時翻身一次并記錄,如病情不允許,要有記錄說明。

二、一級護理:

1、護理對象:病重、需絕對臥床休息者;特大手術后7天內,各大、中手術后1~3天內;昏迷、休克、腎衰、驚厥、子癇等;腦癱生活不能自理者

2、護理要求:

1)嚴密觀察病情,每30分鐘至1小時巡視病人一次。

2)按醫囑及時執行各種治療和護理,收集各種標本,送藥到口。

3)晨、晚間護理每日各一次(濕掃床、洗臉、漱口、刷牙、梳頭、洗腳或擦澡、剪指甲等)。

4)口腔護理:手術病人每天2次,清醒且禁食病人指導其每日刷牙漱口一次。

5)預防褥瘡護理:手術病人每日2次;必要時建立翻身卡,不能自行翻身的臥床病人每2小時協助翻身一次。

6)保持各種引流通暢、清潔、消毒,定期更換并記錄引流量及色澤等。

7)協助完成就餐、服藥、功能訓練等。每周更換被褥一次,隨臟隨換。

8)做好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有愛傷觀念,做好出院指導。

9)能活動的病人每周要測量體重。

三、二級護理:

1、護理對象:已脫離危險期,病情較穩定,還不能完全生活自理者;年老體弱、慢性病不宜過多活動者;大、中手術后病情穩定者

2、護理要求:

1)注意觀察病情變化,每1-2小時巡視一次。每天定時測T、P、R,按醫囑測血壓,并做好記錄。如發熱病人,超過37。2℃,每天4次,超過39℃以上者,每4小時測一次。

2)按時正確執行各種治療與護理,協助指導晨晚間護理,督促個人衛生,送藥到口。

3)保持導管的通暢,如留置導尿病人每天更換引流袋,并清洗導尿口。收集各種標本。

4)根據病情協助病人每天在床上或床邊輕微活動。

5)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協助或指導就餐、個人衛生及二便護理,指導病人剪指(趾)甲,每周稱體重一次。

6)每周更換床單被褥一次,隨臟隨換。

7)做好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有愛傷觀念,出院指導。

四、三級護理

1、護理對象:一般慢性病,手術前及手術后恢復期或即將出院的病人。

2、護理要求:

1)每班巡視病人二次,掌握病人病情及活動情況。

2)按醫囑執行治療,收集各種標本,送藥到口。

3)每天測T、P、R一次,按病情及醫囑測血壓并做好記錄。

4)協助做好晨晚間護理。注意關心病人飲食及休息,督促病人做好個人衛生、修剪指甲。每周測體重一次。

5)每周更換床單被褥一次,隨臟隨換。

6)督促遵守院規,做好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

7)協助送水送飯。

篇3:南五醫院精神料分級護理制度

第五醫院精神料分級護理制度

一、特級護理:

1、護理對象

(1)精神病人伴有嚴重軀體疾病,病情危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2)有極嚴重的自傷、自殺危險。

(3)受傷或自殺未遂后果嚴重,生命體征不穩定者。

(4)腦立體定向手術后的病人。

2、護理要點

(1)設專人護理,制定護理計劃。每班評估病情,并做好護理記錄。

(2)認真落實基礎護理及各項治療和護理措施,嚴防并發癥。

二、一級護理:

1、護理對象

(1)尚不需特護的重癥病人,如中毒、脫水、自殺、癲癇發作、木僵、譫妄、昏迷、癱瘓、外傷病人;心、肝、腎功能衰竭,或身體極為衰弱,或需嚴格臥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嚴重的抑郁自殺、自傷和極度緊張興奮者,或嚴重的被害、自罪妄想、幻覺所致的自殺、出走、傷人、拒食者。

(3)特殊治療需要嚴密評估病情和加強監護者,如ECT者,以及大劑量精神藥物治療或有明顯不良反應者。

(4)入院一周內的病人。

2、護理要點

(1)安置重點病室,嚴格監護,其活動不能脫離護士視野,實行封閉式管理。需嚴密觀察病情,重點交接班。

(2)病人以在重癥病室內活動為主,外出必須由工作人員陪護,物品由工作人員管理。

(3)有自殺、自傷、沖動行為者,予以約束時應做好基礎及安全護理。

(4)對長期臥床不能自理生活者,應做好基礎護理,防止并發癥。

(5)每天測生命體征一次,每天評估病情,病情變化隨時記錄,并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三、二級護理:

1、護理對象

(1)一級護理病人病情好轉且穩定。精神癥狀不危害自己和他人,或僅有一般的軀體疾病者。

(2)生活自理尚有一定困難需協助者,或年老體弱、兒童病人等。

(3)有輕度自殺、出走念頭的流露,但能聽勸說且無行為者。

2、護理要點

(1)安置在一般病室,以半開放式管理為主。生活物品可由病人自行管理。可在病室內自由活動或在工作人員陪護下參加各種戶外活動。

(2)定時巡視,評估病情及治療反應。

(3)督促或協助其進行生活料理,如梳洗、飲食、衣著、大小便等。

(4)有計劃地安排病人參加工娛、體育等各項活動。

(5)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加強心理護理。

(6)護理記錄每周1次,病情變化隨時記錄。

四、三級護理

1、護理對象

(1)癥狀緩解、病情穩定、等待出院的康復期病人。

(2)無自傷、自殺、沖動、出走危險的病人。

2、護理要點

(1)安置在一般病室,可酌情實施開放管理。用物自行管理。在規定時間內可自行外出散步或購物,周末可回家或探友。

(2)評估病情,了解病人出院前的心理狀態,加強心理護理并幫助解決心理社會問題。

(3)請病人參加休養員委員會,與其商討制定勞動技能訓練計劃,鼓勵每天參加院內工娛及體育活動,為出院恢復工作、學習等做適應性準備。

(4)每2周做護理記錄1次。住院半年以上且病情穩定者每月護理記錄1次。